电力工程信息化背景下审计标准化研究张瑞斌

电力工程信息化背景下审计标准化研究张瑞斌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电力工程工作审计标准化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更多的收益。尤其是随着电力工程工作信息化以来,审计工作变得更加严谨和细致,信息化和审计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电力工程审计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工程信息化下的审计特点,并从影响审计标准化的原因入手,提出实现审计标准化的方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信息化背景下;审计标准化;研究

1电力工程信息化下的审计特点

信息化的审计包括与信息化结合和融入的审计技术,审计技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实现巨大的改革和进步,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审计的信息化有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和审计工作模式的信息化。审计其实就是审计法,是具有法律效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主体是电力机关的审计部门,行为对象包括电力工程的各个相关部门,行为内容有检查财务行为规范、会计部门的行为标准审核、财政收支状况、资产和资金和来源和开销等等。通过信息化背景与电力工程审计工作的相互融合促进,使电力工程的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从而让审计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在电力工程的投资众多,因此电力工程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和各级政府地高度关注,必须深入地进行审计标准化研究,更好地将审计工作与信息化进行融合发展。

2电力工程信息化背景下审计标准化的意义

第一,标准审计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审计管理出现了巨大转变,以往以文件传递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演变为以信息数据传送为主,审计部门也开始应用管理软件开展相关工作。在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下,审计部门能够按照各个模板多功能实施各项工作,权责和工作内容得到了合理的划分。第二,标准审计作业。指导手册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支撑,指导手册实现电子化,可以为审计人员开展审计作业起到导向作用,帮助审计人员快速编写审计程序。例如在财务审计中,审计人员根据电子版指导手册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快速编写审计方案和审计流程,起到规范审计作业的作用。第三,标准审计文档。在开展审计工作中,需要输出各种审计文档,实现审计信息化,审计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平台,保证文档的标准化,将常用的工作底稿、相关报告以及审计方案编制在模块中,可以方便审计人员结合需要调动标准文档,在确保文档统一规范的同时,提升审计效率。

3电力工程信息化背景下审计标准化措施

3.1审计规范标准化

为促进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包括法律规范、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我国已建立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规范,然而,由于被审计单位实现了信息化,审计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而现行法规中并未明确规定,导致在审计实践中遇到了法律障碍,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法律规范。业务规范是指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业务规范滞后也会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制约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应考虑信息技术环境和出现的新型审计业务而不断完善。审计信息化不仅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还要开发许多种审计软件,应用于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金审工程”的实施,要把多种软件开发统一到“金审工程”应用系统平台上,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制定审计应用平台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审计软件开发指南等,使审计软件的开发更加系统化、标准化,从而延长软件生命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2.2审计资源标准化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审计信息资源库。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审计信息的收集,审计信息资源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要求和前提条件。并且,对信息资源库进行标准化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能够帮助审计机关内部实现网络化和电子化。二是标准化设置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力系统审计组织机构。三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整合。对于审计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理论,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充分利用先进的、正规的审计技术。另外,还要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以及维护、管理、运用和安全常识等掌握好。

2.3审计方法标准化

想要提升工程审计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选用准确、高效、灵活、标准的审计方法,为电网企业工程审计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由于我国电网企业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时间较短,许多审计部门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旧会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模式,这显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电网企业审计部门必须要及时改变工作观念,为工程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构建一套合理、高效的审计流程,有效提高工程审计的整体效率,使工程审计更具有标准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审计之前,要针对审计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方法进行审计工作,这不仅能够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够有效降低审计成本。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对审计流程进行客观的评价,及时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从而有效促进工程审计的标准化发展。

2.3审计管理标准化

在以往,进行电力系统的审计项目管理,会将较多的时间放在机械化处理行政文书上。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往往是人的行为结果,是静止的、补救式的被动管理。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项目管理中,管理围绕着控制信息流这一中心工作,对动态的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在项目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即时性是其显著特征,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项目目标同工作的关系,通过掌握信息在每个环节的产生、筛选、判断、纠错等,对各种审计项目要素进行协调的、及时的、系统化地应用。全面发挥项目信息的价值。所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信息中心,将管理者从冗杂的行政文书中分离出来,对信息进行有效控制,使项目实现标准化管理,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进度的不断推进,使各种管理资源更协调更合理,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

2.4审计人才标准化

多管齐下,提高复合型审计人才的标准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财务报表或其他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处理系列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审计人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他们的业务并且达到单位目标,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这种理解,他们就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国家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曾经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欠缺的状况,解决途径有:一是狠抓信息技术审计人才建设。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标准高,涉及知识面广的工作,审计质量的提高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员来保证,高校可根据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逐步提高审计部门计算机人才比重。二是完善交流锻炼机制。交流挂职锻炼对于提高审计干部计算机应用能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快干部成长有重要作用。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较少,内部轮岗可行性不大,但可通过其他途径让审计干部得到锻炼,一方面可通过选配审计干部到上级审计机关锻炼,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等各种能力。因为相对于高校内部审计,上级审计机关信息化理论和实践开展较早,应用较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较高,审计人员通过这种锻炼能较快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等各种能力。如目前广东省审计厅每年从各高校内审部门抽调审计人员到审计厅参与部分审计项目的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及资源互享、信息互通的新平台,从而推动审计机关内部的交流,目前广州大部分高校审计部门使用中普审计软件,大家可通过交流使用体会及探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而相互学习、促进,从而拓宽审计人员视野和思维,促进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是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变革。审计行业在信息化背景下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如何能够实现电力工程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标准化还需要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徐晓光.电力工程造价审计难点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1060.

[2]周建成,王云.审计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创新与实践[J].大众用电,2015(S1):67-70.

[3]张松柏.试论电力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标签:;  ;  ;  

电力工程信息化背景下审计标准化研究张瑞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