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考生综合能力的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张琪[1](2021)在《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一核、四层、四翼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主的高考考查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因此高考卷中的试题情境至关重要,对试题情境的研究,不仅能明确考查内容的重点,也能明晰考查要求的深浅,进而发挥高考的引导教学的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本研究立足于试题情境,选择比利时教育家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为依据,结合已有研究与地理学科的特点对一级维度参数下设的二级维度参数进行重构,形成本文对高考试题情境的分析框架。基于试题情境分析框架,在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整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2010-2020年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国内外高考试题以及试题情境的相关文献,确定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为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具体参数的划分提供借鉴;其次以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为基础框架,结合国内学者在其他学科上对其进行的研究划分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构建了本研究的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然后依据分析框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统计情境任务要求、情境任务的开放等级、情境材料培养的学生型面、情境材料范围、情境任务调动的知识范围、情境任务考查的核心素养、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分别通过数量、占比、变化趋势,得出2010-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特点与变化,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的高考试题作为案例;最后依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和试题情境的命制角度提供一定的建议。
包杰[2](2021)在《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以衡水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艺术教育事业也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高等院校不断完善艺术类专业设置并扩大招生人数,随之而来的是高中生及其家长通过艺术类高考进入大学的殷切期待,以及层出不穷的艺术类考试培训机构,也就是人们口中说的“艺考热”。尽管热度逐年提升,但艺术类考生相较于文化课考生的数量仍然是“九牛一毛”,绝大部分艺考生特别是考入名校的艺考生,自高三伊始甚至更早便离开高中,接受社会培训机构的辅导,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高中对艺考生的教学难以满足其升学需求。对于高中来讲,急需关注艺术类考生的需求,思考如何帮助高中阶段的艺考生提高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考上自己理想和适合的大学,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在艺术领域获得成就。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就目前的声乐艺术考试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改进。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教育领域不同分支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情况,主要调查和研究当地培养声乐艺考生的实际客观情况,总结其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可以帮助当地积极开展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还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高中培养声乐艺术人才提供可参考的教学策略。第一章绪论中重点介绍选题背景、意义和重要概念界定,并对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理论依据和研究创新点进行介绍。第二章客观介绍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整体情况。第三章和第四章总结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管理经验和不足之处。第五章通过对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提出高中阶段针对声乐艺考生的教学策略建议。
姜秀娟[3](2021)在《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中的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是中国外语测评中心正在研发的“英语教师证书考试”的一部分,拟测量职前中学英语教师用于理解与赏析英语故事类文学作品的文学素养。本研究旨在验证该测试任务的效度,以确保其开发质量。基于论证的模式是当今语言测试效度验证的前沿模式,能够较好地保证效度验证结论的说服力。但现有效度论证框架均用以指导整项测试效度验证,不适合直接用于开发阶段测试任务效度验证。因此,本研究以Bachman&Palmer(2010)的AUA框架为理论指导,立足测试任务开发阶段构念界定、任务设计和评分标准制定三大核心环节,聚焦分数解释有意义性、概括性和评分一致性,构建语言测试任务开发与效度论证框架。根据该框架中测试任务设计和评分标准制定推理证据收集的需要,确定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探究性次序式混合研究设计,通过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效度证据。质性研究方面,分析6名专家参与的焦点小组访谈录音转写文本,探究测试内容的相关性、取样的充分性以及任务特征的恰当性;分析59名试测对象的作答文本,判断测试任务充分考查拟测文学素养以及试测对象的作答反映评分标准各等级关键特征的程度;分析5名评分员的反馈信息,考察评分标准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量化研究方面,对5名评分员评阅出的30份答卷的分数进行多面Rasch模型分析,判断测试任务的区分性、评分标准等级划分的恰当性以及评分一致性;就上述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检验评分员间的一致性;将5名评分员对不同水平组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打出的分数进行K多个独立样本检验,验证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与评分结果间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测试任务具有代表性和区分性,说明测试任务设计恰当;评分标准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各等级难度设置恰当、区分性较好,评分员自身以及评分员之间的一致性达到理想水平,不同水平组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与其分数之间存在显着高度正相关关系,说明评分标准制定得当。上述证据均用于支撑效度论证框架内的相应主张及其理由,形成自上而下从“测试任务构念界定”到“分数”、自下而上从“分数”到“分数解释有意义性”的双向闭合推理链,测试任务效度得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语言测试任务开发与效度论证框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效度验证框架的不足,为开发阶段的语言测试任务效度论证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采用读、写、说相结合的综合型测试任务形式,全面考查职前中学英语教师理解与赏析英语故事类文学作品应具备的文学素养,对我国现行英语教师资格考试设计的完善以及职前英语教师教育中相关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徐斌[4](2021)在《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文件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新课标中,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排在首位,表明新课标对语言文字基础性地位的重视。高考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方向标,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度感和表达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以及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高考试题中,如何使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与语文教学改革相适应,如何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分为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概述。这部分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回顾并梳理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发展历程,对试题的演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清楚试题的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高考考试改革背景下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影响。第二章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进行探究。第一节论述了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依据,掌握试题的命制情况。第二节以2011年至2020年的高考试卷为研究对象,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命题分析,从题型、考查形式、语言材料、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节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进行总结。第三章主要总结了高中语言文字教与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在当前语言文字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考试和认识情况。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在全面分析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以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上升到对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实践性思考,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语文教材以及语言文字的教学相联系,从学生应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能力,教师应如何对待语言文字的教学以及应如何有效利用语言文字资源这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探讨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教学对策,希望对教师语言文字的教学提供启迪,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党晓玲[5](2021)在《武汉市2011-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分值高、占比重,是影响语文成绩高低的重要因素。当前,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将通过研究武汉市2011年至2020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探究其考查方式、考查重点以及发展趋势。本论文包括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研究试题的命制依据。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领了中考大方向,它从总目标、学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四方面对现代文阅读提出了要求。《学习指导手册》依据武汉市的实际教学情况对武汉市中考语文的试卷结构、考试内容、能力层级等做出了具体规划。两者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章以选文为研究对象,对选文的体裁和来源、题材和内容主旨、阅读量和删改情况的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的来说,选文体裁稳定,多来自名家作品;不同文体关注的题材和内容主旨有所不同;阅读量稳定波动,删改符合学生的阅读经验。第三章以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发现题量和题型稳定,分值稳中有变;其次分析了试题考查的能力层级,发现不同文体侧重考查的能力层级有所不同;最后分析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发现答案要点清晰明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多种答案。第四章以前两章的分析为基础,探讨选文和试题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选文方面,体裁有待协调、来源有待扩充、题材有待丰富、规范性有待加强;试题方面,题型和题干单一化、部分试题考查能力层级重叠、情景性试题有待开发、开放性试题有待探索。
杨瑞芳[6](2020)在《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改革随之深入推进,高考评价体系日益完善。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这为科学构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明确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笔者作为一名旗县中学教师,在优秀生源大量流向重点高中的情形之下,本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其中关键能力,尤其是第一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成绩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10年的教学实践中,面对国家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以及所任教中学的实际情况,怎样在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素养、核心价值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因此本文以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经济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的命题取向,全面而系统的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获取和解读经济试题信息能力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与其它三种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开放40年高考改革、近几年《经济生活》全国Ⅱ卷试题特点及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来论述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备考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准备的需要。其次,本文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准学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不足的原因,并从师生两个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培养策略。本文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备考偏差、课堂低效、题海战术等问题。而学生则存在基础不牢,体系不全、经验不足、习惯差、畏难心理等问题,对此笔者在第三部分有针对性的也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可行性的教与学的策略,如,教师要紧跟课标考纲为学生备考掌好舵,把握好方向、精选习题,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总结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技能等。学生要夯实基础,健全知识体系、学以致用,加强实战训练、学会借助符号标记提高学习效率、克服畏难心理等等,从而为学生在多变的经济信息中精准提取关键、有用的信息提供建议。最后,通过从全国卷中精选相同数目和相当难度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由此观察学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信息能力水平培养前后的效果。笔者认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培养、练习,本文中提出的培养策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以及笔者今后的教育教学都大有裨益。
陈芹[7](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近五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及“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在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作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高考是我国人才选拔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效果的较为有效的评价与测量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也不断在改革,在改革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高考试题也逐渐转变为考查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然而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以一层面的高考试题研究的文献颇少,又因笔者所处省份从2016年开始使用全国卷Ⅲ,而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层面下研究高考生物全国卷Ⅲ的分析尚未出现,因此其相关研究很有必要。本论文尝试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切入点,以2016-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Ⅲ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从试题题型、分值、知识考查、能力要求、素养类型考查等方面对2016-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Ⅲ卷试题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再分别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单独分析,发现核心素养每个维度的变化趋势,总结考查每个维度的试题特点,能助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制定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全国卷Ⅲ适用地区的高考备考提供更有效的建议。分析表明:在高考生物全国Ⅲ卷试题中,这五年来不同年份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分值有所变化,其中考查科学思维素养的试题的分数是最高的,考查生命观念素养的试题所占总分比例位居其次,在近五年呈递增趋势,但在2019年有小幅度回落;科学探究素养在2016至2019年间呈递增趋势,在2020年试题中考查有所下降;社会责任素养在近五年间呈稳定的递增趋势;而在学科思维素养的考查保持相对稳定。这五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中考查生物核心素养的试题特点如下:(1)生命观念素养的试题特点:考查重要概念,渗透生命观念;在真实的生活、学习和实践情景作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2)科学思维素养的试题特点:运用模型,分析图表中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以探究生命现象及规律;结合考生日常的生活情境,分析细胞代谢及生命活动中某些现象,以培养和发展考生归纳概括、阐明生命现象的能力。(3)科学探究素养的试题特点:以特定的生命现象为载体,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设计或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以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由这些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后提出的问题或设定的情境为载体;在遗传类题目中,科学探究素养有较多的渗透。(4)社会责任素养的试题特点:以社会热点、公众面对的生物学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参与度,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以农业生产问题、社会环境问题为载体,将问题生活化、实际化。基于上述考查特点,对高三复习强化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下教学策略:巧用概念模型的构建、利用时事热点,融入生命观念;利用生物学科史中经典的实验、巧用假说-演绎法,培养科学思维;利用生物科学史、归纳探究性实验,提升科学探究素养;挖掘教材旁栏、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创设教学情景,渗透社会责任。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敏靖[9](2020)在《云南省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边远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数量的缺乏,以及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均衡,我国对全科型教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作为全科教师的准入门槛,小学全科的教师资格考试无疑非常重要。虽然小学全科科目在全国大部分省份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已经开设,云南省也于2018年增设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但由于是新增学科,无论是政策制度还是实际推行过程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和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云南省现行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提出优化建议。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在梳理研究文献和政策文本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从法律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先后经历了制度建设、省考实施、国考推广三个主要阶段。在三个不同时期内,教师资格考试的对象、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各有所不同。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从2017年下半年教育部发文以来,开设此新学科考试的省份逐年增加,成为教师资格考试发展的重大变化之一。其次,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的搜集,对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和面试环节的内容、方法及结构占比等进行分析,并对小学全科预备考生进行实证调研。由于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没有专业的限制,所以调研对象为全科师范专业和全科非师范专业两类学生。主要运用问卷和访谈等具体研究方案,从学院管理者、教师、学生处收集了关于不同人对于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具体看法,通过对录音资料和问卷数据的处理,分析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在制度设计、考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省外的优秀经验,提出优化建议,例如丰富考试内容及环节、增加专门的小学全科面试大纲、建立全科型教师资格专业认证制度、增设教师资格考试次数、将实习考核引入教师资格考试方式等。
刘苗苗[10](2020)在《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研究 ——以犹他州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检验考生是否拥有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试。制定完善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有助于严把教师入职关口,提升师资质量。2017年我国开始实行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发展起步晚。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起步较早,考试程序发展完善。本文以美国犹他州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为研究对象,力图为我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对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与管理、考试资格标准、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实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组织管理方面主要从考试组织机构、考试程序、报名要求方面分析阐述;考试内容方面从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及结构、考试题型及题目特点展开分析;考试实施方面主要从考试评分、考试评估程序、考试评估内容、考试评估结果展开分析。从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解美国考试特点和具体操作实施。通过分析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特点,最后分析得出: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有完整的考试程序、注重专业团体参与、考试目标明确、考试内容全面丰富、建立了对教师候选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前、考中、考后全方位考察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特点分析,并与我国进行比较,进而为我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提出了四点意见:建立我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拓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服务主体、注重对小学全科教师实践技能考察、提高我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效用性。
二、培养考生综合能力的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考生综合能力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
(二)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三)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 |
(四) 高考模式的改革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 试题情境 |
(二) 全国卷 |
(三) 试题情境分析 |
(四) 教学策略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情境学习理论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三) 教育评价理论 |
(四) 整合教学理论 |
第三章 高考试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
一、情境材料的真实性原则 |
二、情境材料的应用性原则 |
三、情境材料的指向性原则 |
四、情境任务的目的性原则 |
五、情境任务的适应性原则 |
六、情境任务的综合性原则 |
第四章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的构建 |
一、“情境类型学”一级维度参数概述 |
(一) 辨别参数 |
(二) 内容参数 |
(三) 装扮参数 |
二、“情境类型学”二级维度参数重构 |
三、基于“情境类型学”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 |
第五章 基于情境分析框架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分析 |
一、辨别参数的分析 |
(一) 情境任务要求分析 |
(二) 情境任务的开放等级分析 |
(三) 情境材料培养的学生型面分析 |
(四) 情境材料范围分析 |
二、内容参数的分析 |
(一) 情境任务调动的知识范围分析 |
(二)情境任务考查的核心素养分析 |
三、装扮参数的分析 |
第六章 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
一、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地理课堂教学建议 |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开放探究 |
(二) 注重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
(三) 加强图像教学,培养学科能力 |
(四) 落实学科素养,彰显育人价值 |
二、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地理试题命题角度建议 |
(一) 立足社会热点,讲好中国故事 |
(二) 倡导人地协调,培育生态文明 |
(三) 关注国家战略,开阔地理视野 |
(四) 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
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以衡水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艺考生的界定 |
1.3.2 声乐艺考生与特长生的区别 |
1.4 研究方法 |
1.5 文献综述 |
1.6 理论依据 |
1.7 研究创新 |
第2章 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整体情况概述 |
2.1 课程设置 |
2.2 教学目标 |
2.3 教学内容 |
2.4 学习情况 |
第3章 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管理经验 |
3.1 严格的生源遴选制度 |
3.2 重视艺术类实践教学 |
3.3 善于借助优秀外援师资力量 |
3.4 一对一针对性考前冲刺学习计划 |
3.5 善于利用社会资源 |
3.6 衡水中学经典案例介绍 |
第4章 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非考前教学过程管理相对松散 |
4.2 学校教学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课程设置细化程度不足,针对性有待加强 |
4.2.2 教学目标笼统,需因材进行区分 |
4.2.3 教学方式不当 |
4.2.4 缺失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 |
4.3 专业教师资源短缺 |
第5章 针对衡水中学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策略的建议 |
5.1 教学客体方面:扩大生源范围,建立完善的进出制度 |
5.1.1 扩大生源范围 |
5.1.2 入学后建立完善的进出制度 |
5.1.3 培养声乐艺考生的学习兴趣 |
5.2 教学主体方面:聘请长期专职专业教师,提高教师持续学习能力 |
5.3 教学内容方面:重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平衡 |
5.3.1 重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节奏 |
5.3.2 注重加试内容的培养 |
5.4 专业教育方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性发展 |
5.4.1 注重基础理论学习 |
5.4.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
5.4.3 提高学生音乐的创新能力 |
5.5 教学的原则方面:坚持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
5.5.1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
5.5.2 注重启发性原则 |
5.5.3 把握因材施教原则 |
5.6 声乐教学实践方案设计与实施 |
5.6.1 灵活选择教学形式 |
5.6.2 培养表现能力与审美能力 |
5.6.3 建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 |
5.6.4 科学地选择教材 |
5.6.5 教学安排 |
5.6.6 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估 |
5.6.7 声乐入门基础发声问题的归类与解决 |
5.6.8 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慕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提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中学英语教师的典型文学素养 |
2.1.1 文学素养 |
2.1.2 中学英语教师典型文学素养的界定及其内涵 |
2.1.3 中学英语教师典型文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
2.2 文学素养测试 |
2.2.1 文学科目考试中的文学素养测试 |
2.2.2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中的文学素养测试 |
2.3 综合型测试任务研究 |
2.4 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 |
2.5 效度及效度验证框架 |
2.5.1 效度及其内涵的演变 |
2.5.2 效度验证框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 |
3.1.2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评分标准 |
3.2 研究设计 |
3.2.1 混合研究法 |
3.2.2 探究性次序式设计 |
3.3 研究参与者 |
3.3.1 受访专家 |
3.3.2 试测对象 |
3.3.3 评分员 |
3.4 研究工具 |
3.4.1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
3.4.2 评分记录表 |
3.4.3 评分员反馈信息记录表 |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5.1 专家意见和建议 |
3.5.2 试测对象测试表现 |
3.5.3 评分结果和评分员反馈信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测试任务及其评分标准有效性的质性分析 |
4.1.1 测试任务的代表性 |
4.1.2 试测对象对拟测文学素养的运用 |
4.1.3 评分标准的可靠性 |
4.2 测试任务及其评分标准有效性的量化分析 |
4.2.1 多面Rasch模型分析 |
4.2.2 评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
4.2.3 评分结果与试测对象测试表现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讨论 |
5.1 测试任务效度论证 |
5.1.1 测试任务测量拟测能力的充分性 |
5.1.2 测试任务的区分性 |
5.2 评分标准效度论证 |
5.2.1 评分标准对测量目标的体现 |
5.2.2 评分标准的区分性 |
5.2.3 评分结果的可靠性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发现 |
6.2 研究贡献 |
6.3 研究启示 |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引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国外文学素养测试样题及评分标准 |
附录2 测试样题 |
附录3 各等级试测对象作答文本示例 |
附录4 样题(初稿)试测调查问卷 |
附录5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
附录6 焦点小组访谈录音转写文本示例 |
附录7 评分标准 |
附录8 评分员培训材料 |
附录9 评分记录表 |
附录10 评分员反馈信息记录表 |
附录11 FACETS软件数据分析指令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分析研究 |
(二)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命题趋势 |
(三)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策略研究 |
三、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
(一)创新点 |
(二)重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统计分析法 |
(三)问卷、访谈调查法 |
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概述 |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历程 |
一、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初始阶段(1977—1984) |
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阶段(1985—2006) |
三、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创新阶段(2007—2016) |
四、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成熟阶段(2017 年至今) |
第二节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
一、新课改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影响 |
二、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内容改革影响 |
第二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探究 |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依据 |
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二、 《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 |
第二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分析 |
一、语文高考试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题型分析 |
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语言材料 |
三、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趋势 |
第三章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与学现状 |
第一节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师教学现状 |
一、缺乏国际视野及对新课标理念理解 |
二、教师对高考试题重视程度各有不同 |
三、必修与选修课程没有很好的相结合 |
第二节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学生的学习现状 |
一、考试情况与分析 |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四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教学对策 |
第一节 落实新课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一、建构学生的知识基础,用语言表达培养语感 |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要增强合作探究能力 |
三、注重具体情境的设计,创建学生的审美体验 |
四、从传统提升文化涵养,在现实挖掘人文精神 |
第二节 端正教学观念,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地位 |
一、推动育人方式转变,注重研究高考试题新动向 |
二、转变教学的方式,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 |
三、实现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
第三节 丰富教学资源,积累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 |
一、结合日常教学,充分利用必修与选修教材 |
二、关注试题命制,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
三、开发隐性资源,打开视野并积累素材来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武汉市2011-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依据 |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
一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目标的规定 |
二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
第二节 《学习指导手册》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
第二章 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文分析 |
第一节 选文体裁及来源分析 |
一 选文体裁稳定 |
二 选文来源侧重名家作品 |
第二节 选文题材及内容主旨分析 |
一 说明文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二 议论文阅读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
三 散文阅读关注社会与自我的发展 |
第三节 选文阅读量及删改情况分析 |
一 选文阅读量稳定波动 |
二 选文删改符合学生的阅读经验 |
第三章 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试题的题量、题型、分值分析 |
一 试题的题量、题型稳定 |
二 试题分值稳中有变 |
第二节 试题考查内容的能力层级分析 |
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能力层级以“理解”“分析综合”为主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兼顾四项能力层级的考查 |
第三节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分析 |
第四章 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第一节 选文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一 选文体裁有待协调 |
二 选文来源有待扩充 |
三 选文题材有待丰富 |
四 选文规范性有待加强 |
第二节 试题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一 题型、题干单一化 |
二 部分试题考查能力层级重叠 |
三 情景性试题有待开发 |
四 开放性试题有待探索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概述 |
(一)概念的界定 |
1.核心概念的提出 |
2.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与其它三种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 |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
(二)40年高考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提高 |
1.第一阶段:知识立意为主导 |
2.第二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侧重能力考查 |
3.第三阶段:多元综合评价,聚焦能力考查 |
(三)高中《经济生活》试题中信息类型和变化特点 |
1.《经济生活》试题中信息的分类 |
2.新课标全国Ⅱ卷中经济试题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 |
(四)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
二、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教师层面的分析 |
1.不够重视,备考出现偏差 |
2.资源利用不太充分,课堂效率有待提高 |
3.过度题海战术,事倍功半 |
(二)学生层面的分析 |
1.知识根基不牢固,知识体系不健全 |
2.经验不足,基本技能欠缺 |
3.图文转化能力不足 |
4.审题习惯差 |
5.学生畏难心理 |
三、培养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的策略 |
(一)教师角度 |
1.紧跟课标、考纲,关注命题变化 |
2.立足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
3.细研高考真题,总结方法规律 |
4.精选试题,专项突破 |
(二)学生角度 |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
2.学以致用,加强实战训练 |
3.勤学善思,提高图文转化能力 |
4.借助符号标记,提升学习效率 |
5.积极自我暗示,直面畏难心理 |
四、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
(一)能力培养前检测 |
(二)能力培养后检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教师访谈 |
附录2:高中生获取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能力培养前测试卷 |
附录4:能力培养后测试卷 |
致谢 |
(7)基于核心素养的近五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
1.1.2 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统计分析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1.5.4 行动研究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
2.1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
2.1.1 核心概念界定 |
2.1.2 生物核心素养的构成 |
2.2 知识模块分类方法界定 |
2.3 能力要求分类方法界定 |
第3章 高考生物全国Ⅲ卷试题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3.1 2016-2020高考生物核心素养的全国Ⅲ卷试题综合分析 |
3.2 考查生命观念素养的试题分析 |
3.2.1 试题题型、题号及分值统计 |
3.2.2 试题中生命观念素养考查的具体体现 |
3.2.3 生命观念素养考查的特征 |
3.2.4 考察生命观念素养的典型试题分析 |
3.3 考查科学思维素养的试题分析 |
3.3.1 试题题型、题号及分值统计 |
3.3.2 试题中科学思维素养考查的具体体现 |
3.3.3 科学思维素养考查的特征 |
3.3.4 考查科学思维素养的典型试题分析 |
3.4 考查科学探究素养的试题分析 |
3.4.1 试题题型、题号及分值统计 |
3.4.2 试题中科学探究素养考查的具体体现 |
3.4.3 科学探究素养考查的特征 |
3.4.4 考查科学探究素养的典型试题分析 |
3.5 考查社会责任素养的试题分析 |
3.5.1 试题题型、题号及分值统计 |
3.5.2 试题中社会责任素养考查的具体体现 |
3.5.3 社会责任素养考查的特征 |
3.5.4 考查社会责任素养的典型试题的分析 |
3.6 2016-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中考查生物核心素养整体分析 |
第4章 强化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
4.1 培养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 |
4.1.1 巧用概念模型的构建,培养生命观念 |
4.1.2 利用时事热点,融入生命观念 |
4.2 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
4.2.1 利用生物学科史中经典的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
4.2.2 巧用假说-演绎法,培养富有逻辑的科学思维 |
4.3 培养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 |
4.3.1 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
4.3.2 归纳探究性实验,加强科学探究能力 |
4.4 培养社会责任的教学策略 |
4.4.1 挖掘教材旁栏,培养社会责任 |
4.4.2 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创设教学情景,渗透社会责任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云南省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内研究评述 |
三、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四、国外研究评述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全科教师 |
二、教师资格考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
一、知识维度 |
二、认知过程维度 |
第二节 考试经典测量理论 |
一、信度 |
二、效度 |
三、难度 |
四、区分度 |
第三章 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发展过程 |
第一节 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
一、制度建设阶段 |
二、省考实施阶段 |
三、国考推广阶段 |
第二节 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历程 |
一、我国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发展历程 |
二、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发展历程 |
第四章 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现状调研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调查 |
第二节 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现状 |
一、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概况 |
二、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考生调研 |
三、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分析 |
四、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优化建议 |
第一节 国内外教师资格考试的经验借鉴 |
一、国外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经验借鉴 |
二、国内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经验借鉴 |
第二节 云南省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改进建议 |
一、丰富全科考试内容及环节 |
二、增加专门的小学全科面试大纲 |
三、建立全科型教师资格专业认证制度 |
四、将实习考核引入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方式 |
五、增设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次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研究 ——以犹他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 教师行业标准提高 |
(二) 教师资格考试具体内容是教师资格考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 我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历程短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五、创新之处 |
(一) 研究视角之创新 |
(二) 研究内容之创新 |
第一章 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理性思考 |
一、相关核心概念厘定 |
(一) 教师资格 |
(二)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
(三) 教师资格考试内容 |
(四) 小学全科教师 |
二、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理论依据 |
(一)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二) 教师知识结构理论 |
三、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
第三章 美国教师资格考试的历史沿革 |
一、美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萌芽时期(17世纪-18世纪末) |
二、美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正式确立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
(一) 公立师范学校建立 |
(二) 教师资格制度确立 |
三、美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全面发展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80年代) |
(一) 教师资格申请制 |
(二) 提高教师行业标准 |
四、美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深化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
(一) 师范学院改革 |
(二) 教师资格考试重新回归 |
第三章 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研究 |
一、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组织与管理 |
(一) 考试组织机构 |
(二) 考试报名要求 |
(三) 考试程序 |
二、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
(一) 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内容 |
(二) 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特点 |
三、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目标 |
(一) 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目标内容 |
(二) 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目标特点 |
四、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内容 |
(一) 考试科目 |
(二) 考试时间及结构 |
(三) 考试题型及题目特点分析 |
五、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 |
(一) 考试评分 |
(二) 考试评估程序 |
(三) 评估内容 |
(四) 评估结果 |
第四章 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特点及对我国启示 |
一、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特点分析 |
(一) 严格和操作性强的考试体系 |
(二) 科学和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 |
(三) 注重专业团体作用及考试实践性 |
(四) 考试试题注重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考察 |
二、中美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比较 |
(一) 中美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组织与管理比较 |
(二) 中美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比较 |
(三) 中美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目标比较 |
(四) 中美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比较 |
三、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对我国的启示 |
(一) 拓宽教师资格考试服务主体 |
(二) 提高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门槛 |
(三) 注重小学全科教师实践技能考察 |
(四) 提高我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效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外文参考文献 |
二、中文参考文献 |
三、中文参考学位论文 |
四、中文参考着作 |
五、其他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培养考生综合能力的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D]. 张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以衡水中学为例[D]. 包杰. 扬州大学, 2021(09)
- [3]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D]. 姜秀娟.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D]. 徐斌.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武汉市2011-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D]. 党晓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的研究[D]. 杨瑞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7]基于核心素养的近五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分析及策略研究[D]. 陈芹. 西南大学, 2020(05)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云南省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研究[D]. 张敏靖.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美国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研究 ——以犹他州为例[D]. 刘苗苗. 扬州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