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辅助设备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
辅助设备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杜明亮[1](2019)在《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应用和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电能的接收和分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构建,可对变电站辅助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分析了智能电网中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研究了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黄平启,陈小强,田铭兴,祁永超[2](2019)在《一种变电站辅助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变电站监控系统存在着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可靠性差,运行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射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变电站辅助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方案.阐述了系统控制原理、硬件电路原理、软件架构设计等.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提出的变电站辅助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具有控制灵活、传输可靠、移植性好等优点,达到了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的标准和需求.(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亮[3](2019)在《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火电厂顺控系统为切入点,分析与评价其特征,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马长立[4](2018)在《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接收和分配电能的场所。目前,由于集成了现代微电子处理、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变电站主设备综合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国内变电站正逐步实现无人值守。但是,对于变电站的辅助设备而言,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仍存在监控中心无法对变电站辅助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辅助设备运行状况未进行统一的管理及记录等问题。制约着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影响着各项先进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因此,研发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通过了解在线监控领域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不足,设计了相应的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手段,构建合理的监控网络,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构成。上位机分为本地监控端和远程监控端两部分,使用Visual Studio 2013开发环境自主设计监控软件;下位机承担数据的采集、控制指令的执行等任务,选取合理的通讯方式,并分别进行了各智能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调试、微处理器的编程,各智能装置之间通过数据应答和重发机制保证了数据可靠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完成后,首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制作了变电站辅助设备模型,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实现了对模型内照明设备、门禁设备的多方式控制以及温湿度节点信息的实时采集功能。最后,对选取的两种不同的通讯方式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通讯方式皆能满足在变电站特殊环境下的无线传输信息,但是当加入较多具备无线通讯能力的辅助设备时,由于以RF射频通讯方式组建的监控系统中可容纳的节点数目较少,数据传输丢包误包现象严重;而以Zig Bee通讯方式组建的监控系统可容纳节点较多,因此,更能满足此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的要求,在多节点大数据量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控制成功率。最后,系统还实现了人员信息和权限管理、设备状态记录、温湿度历史数据记录及曲线生成、故障报警等功能。经现场应用试验可知,设计的智能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实现实时监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5)
徐天柱,白云波,周游,刘世杰[5](2016)在《基于数控系统的大口径光学元件自动化干涉检测辅助设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学元件的尺寸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重,精度越来越高,其在搬运、储存以及检测手段等方面造成了巨大难题。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大口径光学元件干涉检测的辅助设备,该设备基于数控系统,可根据预设流程,经由移送吊装机构实现了光学元件自静置平台至干涉检测调整平台的自动转运调整过程。相比于一般的人工辅助机械的搬运与调整过程,该设备操作简单便捷,且在转运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从而大(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6-09-25)
邹平静[6](2016)在《水电站辅助设备油系统图的一种自动生成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选用C#.NET语言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下,结合Active X技术对Auto CAD进行二次开发生成水电站油系统布置图,对水电站油系统图生成软件进行开发及研究,并给出了某水电站实际资料下油系统图生成的实例。(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6年08期)
刘峰,安刚[7](2016)在《波波娜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波波娜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的介绍,按照规范提出设计过程中各个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布置方式,希望对国内外同类型水电站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站机电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丁洋,张琪,高飞,张静[8](2016)在《综合离心环境试验系统中辅助设备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以离心机为主体的各种综合环境模拟试验的具体内容,叙述了各种综合环境试验中辅助设备的设计情况,根据使用情况对辅助设备的原理进行分析,并对辅助设备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6年02期)
马飞越,王博[9](2015)在《X射线成像系统辅助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垂直布置的GIS设备、罐式断路器及瓷柱式断路器等开关类设备安装位置较高,现有X射线成像系统自带辅助装置在高度和角度上不能满足现场X射线成像检测需求。本文开发了一种高度、角度可调的移动式X射线成像系统辅助设备,并成功应用于330 k V瓷柱式断路器X射线成像检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不仅提高了X射线成像检测的效率,而且保证了试验人员安全性,为X射线成像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帮助。(本文来源于《宁夏电力》期刊2015年02期)
高志刚[10](2015)在《宣钢小型轧钢厂辅助设备系统优化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型轧钢厂共有叁个热轧生产车间,分别是热带车间、一小型车间、二小型车间。其中,一小型车间为1958年投产的生产线、热带车间为1986投产的生产线,二小型车间为1993年投产的生产线,虽历经多次改造,生产设备比较先进,但水系统、空压系统等辅助设备一般只随设备改造进行局部能力扩容,满足改造部分设备需求,总体性差;设备老化,供水、供气能力不足。为了保障生产的持续稳定进行,需要加强对车间辅助设备的基础管理,完善辅助设备系统。本文通过对宣钢小型轧钢厂出现的辅助设备系统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轧钢厂空压系统及水系统优化方案,为提高生产线设备的作业效率和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期刊2015年02期)
辅助设备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变电站监控系统存在着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可靠性差,运行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射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变电站辅助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方案.阐述了系统控制原理、硬件电路原理、软件架构设计等.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提出的变电站辅助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具有控制灵活、传输可靠、移植性好等优点,达到了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的标准和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辅助设备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杜明亮.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
[2].黄平启,陈小强,田铭兴,祁永超.一种变电站辅助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
[3].马亮.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
[4].马长立.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发[D].兰州交通大学.2018
[5].徐天柱,白云波,周游,刘世杰.基于数控系统的大口径光学元件自动化干涉检测辅助设备[C].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6
[6].邹平静.水电站辅助设备油系统图的一种自动生成方式[J].吉林水利.2016
[7].刘峰,安刚.波波娜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的设计[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6
[8].丁洋,张琪,高飞,张静.综合离心环境试验系统中辅助设备的设计[J].强度与环境.2016
[9].马飞越,王博.X射线成像系统辅助设备的研发与应用[J].宁夏电力.2015
[10].高志刚.宣钢小型轧钢厂辅助设备系统优化案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