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穿放液法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培[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的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为探索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发表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进行分析,分析文献中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药物规律、并对数据挖掘出的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分析,探索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从2009年1月-2019年1月公开发表的中医、中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通过EXCEL2016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中药药物处方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Modeler 15.0、IBM SPSS Statistics 21分析药物频次、关联规则、药物聚类分析等;依据药物频次、关联规则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通过中草药系统药理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通过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筛选肝硬化腹水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构建药物-疾病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图(PPI)网络,通过Cytoscape3.6.0插件Cyto NCA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已经筛取的核心靶点进行分析,探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网络转导通路。结果:1.共纳入486篇文献,533首处方,有中药211味,频次共6466次。药物出现频次大于200次的药物有8种,占出现总频次的35.52%,高于100次的有17种,共出现频次为3657次,占出现总频次的54.72%。2.处方中出现最多的是补虚药1758次,共有37味中药,占总数27.19%,其次利水渗湿药1391次,有中药23味,占总数21.51%,第三活血化瘀药1054次,有中药22味,占总数16.30%,3类中药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类别。3.所用药物药性四气中以平1559次(24.11%)、温1355次(20.96%)、微寒1336次(20.66%)、寒1098次(16.98%)为主,四种药性共82.71%;五味中以甘3428(33.54%)。苦2591次(25.35%)、辛2121次(20.75%)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3493次、肝经2728次、肺2606次、肾经2029次、胃经2027次为主。4.经聚类分析共得出6组常用药物组合,分别为第1组: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桂枝;第2组:黄芪、大腹皮、丹参、鳖甲、车前子、泽兰、茵陈、白茅根、益母草;第3组:柴胡、当归、甘草、党参、白芍、陈皮、郁金、川芎、莪术;第4组:赤芍、桃仁;第5组:厚朴、大黄;第6组:附子、山药、炙甘草。5.运用关联规则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黄芪、白术、泽泻。6.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包括含有槲皮素、山奈酚等50种。7.GO分析结果有510条,KEGG结果包含101条通路,提示核心药物治疗肝硬化腹水涉及的通路有癌症的途径、TNF信号通路、乙型肝炎、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1.经对533首处方的药味、药性、归经分析得出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时选取的中药药性以温、平、寒、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胃经、肾经为主。2.经数据挖掘533首处方得出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时选取的中药频次最多为茯苓、白术、黄芪、泽泻等药;而关联规则提示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常选取黄芪、白术、茯苓、泽泻4药之间互相配伍。3.经聚类分析可得出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可选用的核心处方或药物组合6组,其中包含3个处方及3个药物组合,第1首处方为五苓散原方,第3首处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6组聚类可供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加减选择。4.经关联规则选出的黄芪、茯苓、白术、泽泻核心药物组合,经网络药理探讨其治疗肝硬化腹水时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等成分经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BD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治疗腹水等作用。5.网络药理提示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是不同中药不同成分在互相协作的复杂的网络信号转导通路下作用的。
朱奥翔[2](2020)在《肝硬化腹水1号方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将肝脾血瘀型鼓胀病人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来观察肝硬化腹水1号方(自制方)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的临床有效性、临床应用可行性及安全性,为肝脾血瘀型鼓胀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0例(符合相关入选标准),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肝硬化腹水1号方+基础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组)两组(参照附录2),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和中医证候积分、腹水分度和肝功能分级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肝硬化腹水1号方(2次/日,口服,100ml(1袋)/次+基础治疗,基础治疗:(轻度:口服螺内酯100mg/日中度:螺内酯100mg+呋塞米40mg/日重度:螺内酯100mg+呋塞米40mg/日+5日1次腹腔穿刺清晨空腹服用)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以基本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并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结果: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心率等)、心电图、肾功能等未出现明显变化,据观察实验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乏力腹胀6例、腹泻2例,对患者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均缓解。对相关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如下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进行可比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医症候积分和Child-pugh评分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07<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明显的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中医症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3)通过对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6%、70.00%,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对治疗后临床总体疗效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67%、63.33%,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5)通过对治疗后腹水分度、腹围、24h尿量及体重的比较得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消退腹水的疗效较对照组好。(6)通过对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积分、ALT、AST的比较得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患者肝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前后比较可得出:*P=0.073>0.05、#P=0.081>0.05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对于缓解门静脉高压及缩小脾脏厚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均不明显。结论:肝硬化腹水1号方可有效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据观察可见该方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考虑应用于临床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
胡丽[3](2019)在《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五行音乐疗法应用于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在在乙肝肝硬化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普通音乐疗法,观察组采取五行音乐疗法,20天为一疗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于干预前收集患者基线资料;CLDQ、PSQI量表调查患者干预前、干预第21天、第42天3个时间点生活质量与睡眠情况;音乐疗法依从性问卷调查患者依从性;应用肝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调查疗效。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患者基线数据进行均衡性分析;3个时间点的CLDQ、PSQI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CLDQ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综合疗效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本研究收集的有效病例71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36例。(1)两组患者间的基线资料均衡性好(P>0.05),具有可比性。(2)CLDQ: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量表总分、焦虑、情感功能和疲乏维度的组间和3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部症状、系统症状、活动能力维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LDQ总分受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大(F=6.996,P=0.002,R2=0.171);焦虑受年龄的影响大(F=8.164,P=0.001,R2=0.194),相关性均不密切;疲乏受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最大(F=8.469,P=0.000,R2=0.275);腹部症状受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最大(F=8.694,P=0.000,R2=0.345);系统症状受PSQI总分的影响(F=14.148,P=0.000,R2=0.170);活动能力受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F=7.851,P=0.007,R2=0.102)。(3)PSQI: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量表总分、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维度的组间和3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睡眠质量与睡眠药物使用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效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时间点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时间的组间和3个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综合疗效:两组间综合疗效的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5)音乐疗法依从性:两组间音乐疗法依从性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肝功能与凝血功能:出院时两组间肝功能(GGT除外)与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各指标与住院天数间无相关性(F=0.810,P=0.603,R2=0.276)。结论1.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焦虑、情感功能和疲乏;而对腹部症状、系统症状和活动能力方面的影响不大,可能与其干预力度不够有关。2.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药物使用、主观睡眠质量;但对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的影响不大。3.五行音乐疗法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综合疗效、肝功能和凝血功的影响不大,可能与其干预力度不够有关。4.两组患者间的音乐疗法依从性好,两组间无差别。
严富[4](2019)在《五香消积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观察五香消积丸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标准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中医症候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以西医常规治疗+五香消积丸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观察并统计各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评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体重、腹围、24h尿量来判定五香消积丸的疗效,并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药物不良反应,来评定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中医症候评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肝转氨酶治疗后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体重、腹围、24h尿量变化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然后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本研究中,治疗组有2例患者开始服药时出现腹泻症状,对照组有3受试者开始服用药物时有恶心、呕吐症状,1名受试者有腹泻症状,两组对安全性影响无明显差异性,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损伤重要脏器(心、肝、肾等)。结论: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五香消积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腹水,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经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刘永[5](2019)在《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消化系统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及单用紫杉醇腹腔化疗在消化系统癌性腹水中的疗效,探讨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对消化系统癌性腹水患者的腹水量、腹围、中医证候、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影响,确立利水消胀方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8人予以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对照组27仅予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1个周期(共21天),末次腹腔灌注后4周观察比较患者腹水量、腹围、中医症状评分、KP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腹水疗效比较:治疗前,观察组腹水液深95.89±15.36mm,对照组腹水液深91.52±14.54mm;治疗后,观察腹水组液深58.79±22.40 mm,对照组腹水液深70.22±19.37mm。经组内比较,两组腹水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组间比较,t=-2.0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R 3人,PR 13人,SD 1人,PD1人,有效率57%;对照组CR 1人,PR 5人,SD 18人,PD 3人,有效率22%,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腹围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前腹围为103.57±8.01cm,治疗后腹围为87.50±8.09cm;对照组腹围治疗前为100.41±7.75cm,治疗后腹围为94.48±5.37cm。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t=8.092,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t=3.444,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两组腹围较前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改善情况:选取癌性腹水患者最常见的腹胀、纳差、睡眠减少、小便短少、乏力5个症状,计算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均较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前为7.79±2.60,治疗后为4.79±2.32;对照组治疗前为8.56±2.92,治疗后为6.41±2.39。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组治疗前KPS评分为54.64±12.90,治疗后74.29±14.51,组内比较,t=-5.60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KPS为58.89±12.51,治疗后为65.19±11.22,组内比较,t=-1.796,P=0.084>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t=2.595,P=0.01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显着改善15人,改善7人,稳定3人,下降3人,对照组显着改善6人,改善10人,稳定5人,下降6人,经秩和检验,Z=-2.271,P=0.023<0.05,说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5.不良反应:55例患者在观察过程中,治疗前后常规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治疗组28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轻度局部皮肤发红,未见明显皮疹、瘙痒等不适,安全性较好。结论:1.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较单纯紫杉醇腹腔灌注在减少癌性腹水方面有较好的疗效;2.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较单纯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有明显优势;3.利水消胀方敷脐可明显提高腹腔灌注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4.利水消胀方敷脐安全有效,且成本低,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未增加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
古训东[6](2018)在《育阴利水膏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育阴利水膏对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科学客观地评价育阴利水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减少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和延长生存期,为临床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肝肾阴虚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包括控制钠的摄入,利尿,必要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间断腹腔穿刺放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我科室协定方育阴利水膏,每次30ml,一天2次,早晚温水冲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观察患者的体重、腹围、彩超腹水量、电解质、血气、肝功能、中医症候评分数值之间的差异,观察结束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组间比较:(1)治疗第7天结束后,治疗组腹围、体重、彩超腹水量、PH、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24h尿量、K+、Na+、Cl-、PaC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a2+、HCO3-、BE、ALT、AST、TBIL、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第14天结束后,治疗组腹围、体重、彩超腹水量、PH、中医症候积分、ALT、AST、TBIL均低于对照组,24h尿量、Pa CO2、K+、Na+、Cl?、A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a2+、HCO3-、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14天结束后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1)治疗第7天结束后,两组腹围、体重、彩超腹水量均较治疗前降低,24h尿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H、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K+、Na+、Cl-、PaCO2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HCO3-、BE、ALT、AST、TBIL、ALB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第14天结束后,两组腹围、体重、彩超腹水量、TBIL均较治疗第7天结束后降低,24h尿量均较治疗第7天结束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K+、Na+、Cl-、PH、PaCO2、中医症候积分、ALT、AST、ALB与治疗第7天结束后相比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第7天结束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a2+、HCO3-、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14天结束后,两组腹围、体重、彩超腹水量、中医症候积分、AST、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24h尿量、K+、Na+较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H、ALT较治疗前降低,Cl-、PaCO2、AL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a2+、HCO3-、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育阴利水膏内服治疗具有改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滋阴养肝,健脾利水的作用。育阴利水膏可以使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得到明显的改善。整个试验无不良反应,育阴利水膏内服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彭晓文,柴贝贝,王红星[7](2018)在《改良法腹穿治疗顽固性腹水28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改良法腹穿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腹水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接受改良法腹穿和腹腔穿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腹围、总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体重(62.8±1.3)kg,腹围(54.2±1.7)cm,总有效率92.8%,并发症3例;对照组患者平均体重(76.4±1.2)kg,腹围(67.4±1.4)cm,总有效率71.4%,并发症1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腹穿治疗顽固性腹水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李攀[8](2018)在《益气和血法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脏硬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前瞻性分析益气和血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的影响,探讨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方法。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的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6例,治疗方案采用益气和血法联合恩替卡韦片0.5mg/天,治疗疗程为6个月,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GGT、ALP、TBIL、ALB、CHE)、病毒定量、血常规(WBC、NE、PLT、RBC、HGB)、凝血酶原活动度、肝脏弹性值的变化以及脾脏大小的变化,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证候积分变化: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中医证候平均分较治疗前分别下降15%(P<0.01)、34%(P<0.01)、61%(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 96%;2肝功能变化:治疗6个月后ALT、AST、GGT、ALP、TB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ALB、CHE 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3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分别上升 8.09%(P<0.01)、14.83%(P<0.01)、22.02%(P<0.01);4血常规变化:治疗1个月后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上升3.75%(P>0.05),治疗3个月后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上升10.88%(P<0.05),疗6个月后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上升17.97%(P<0.01);治疗1个月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上升4.31%(P>0.05),治疗3个月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上升16.82%(P<0.05),治疗6个月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上升20.14%(P<0.01);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上升8.04%(P>0.05),治疗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上升14.42%(P>0.05),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上升19.23%(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HBV-DNA变化:治疗6个月后,乙肝病毒阴转率为100%;6肝脏弹性值变化:治疗1个月、3个月后肝脏弹性值中位数较治疗分别下降3.4%(P>0.05)、13.62%(P>0.05);治疗6个月后肝脏弹性值较治疗前下降23.19%(P<0.05);初始肝脏弹性值越高,则治疗后肝脏弹性值下降越明显;7脾脏大小及门脉宽度变化: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脾脏厚度较治疗分别降低2.08%(P>0.05)、5.24%(P>0.05),治疗6个月后脾脏厚度较治疗前降低11.24%(P<0.01);治疗1个月、3个月后脾脏长径较治疗分别降低1.80%(P>0.05)、3.52%(P>0.05),治疗6个月后脾脏长径较治疗前降低7.93%(P<0.01);治疗1个月、3个月后门脉宽度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65%(P>0.05)、3.99%(P>0.05);治疗6个月后门脉宽度较治疗前降低 6.81%(P<0.01)。结论益气和血法联合恩替卡韦可以显着改善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显着减轻患者肝脏炎症程度、改善肝脏合成储备功能,表现为转氨酶的复常,ALB、CHE、PTA的上升,显着提高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WBC、NE、PLT水平,还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益气和血法联合恩替卡韦可以降低乙肝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弹性值,并使肿大的脾脏和增宽的门脉回缩,值得临床推广。
胡叶[9](2018)在《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多由肿瘤进展或转移引起。恶性腹水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约为2-3个月,尤以胃肠道来源的最差,生存期不超过20周。肿瘤患者出现腹水,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痛苦,更延误了积极的治疗机会,甚至引起营养匮乏、病情恶化,使生存期明显缩短。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恶性腹水,并减轻由此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利尿、腹腔穿刺引流、化疗、免疫治疗等。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好,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华蟾素注射液作为干蟾皮的主要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恶性腹水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对腹水局部辨证属于湿热毒证者疗效最佳。华蟾素注射液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恶性腹水的发生、发展,同时能够使红色浑浊的腹水转澄清、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其原因可能与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相关。VEGF及其受体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参与因子,在恶性腹水的形成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华蟾素注射液与结肠癌恶性腹水中VEGF及其受体之间的关系,对明确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机制、提高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疗效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内容,我们猜测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腹水中VEGF的表达,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减缓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恶性腹水的产生。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希望了解结肠癌血性腹水中,华蟾素注射液对VEGF、VEGF-mRNA和VEGFR-2等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腹膜转移肿瘤细胞信号通路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初步阐述华蟾素注射液在治疗结肠癌腹水时的具体作用靶点和作用途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动物和细胞两部分实验,通过华蟾素注射液分别干预动物和细胞模型,从蛋白和基因层面揭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时干预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情况,探索华蟾素注射液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可能机制。动物实验(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荷瘤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建立动物模型:我们尝试不同接种途径、不同细胞类型、不同接种剂量对小鼠的影响,建立符合课题需求的荷瘤小鼠血性腹水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剂量确定:我们设计并进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的急性毒性试验,通过判断不同剂量干预后小鼠腹腔内各脏器的病理改变,明确华蟾素注射液的腹腔灌注安全剂量。3、荷瘤小鼠腹水量变化研究:药物干预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腹水产生情况。4、荷瘤小鼠VEGF、VEGF-mRNA、VEGFR-2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水平;WB检测小鼠肠系膜转移瘤VEGF、VEGFR-2含量;qPCR检测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mRNA、VEGFR2-mRNA。细胞实验(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华蟾素干预下HUVEC增殖变化:MTT检测HUVEC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2、华蟾素干预下HUVEC中VEGF、VEGFR-2、VEGF-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HUVEC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和细胞膜表面VEGFR-2含量;qPCR测定HUVEC细胞中 VEGF mRNA、VEGFR-2 mRNA 含量。研究结果1、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主要包括脾脏接种肿瘤细胞和腹腔接种肿瘤细胞两种。脾脏接种的方法更优于腹水的收集和计量,腹腔接种的方法则适用于与结肠癌腹水产生密切相关的肠、腹壁转移瘤的研究。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剂量不超过1ml时,不会引起小鼠肝、脾、肾脏器急性坏死,不会影响小鼠的体重、饮食等,属于安全剂量。3、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荷瘤小鼠腹腔中腹水的含量。4、华蟾素注射液未降低脾脏组裸鼠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量,各组腹水中VEGF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BALB/c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与VEGFR-2表达量在不同浓度华蟾素作用下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由高到低的表达量分别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与VEGFR-2的表达。5、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腹腔组BALB/c小鼠腹腔转移瘤中VEGF-mRNA与VEGFR2-mRNA表达量,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华蟾素注射液对两种mRNA的抑制作用最强,中剂量其次,低剂量抑制作用最弱。6、华蟾素注射液对HUVEC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10-80%之间,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mg/ml,药物最佳作用时间为24h。24h内,华蟾素注射液对HUVEC干预呈“时间-浓度”依赖性。7、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VEC细胞VEGF及VEGFR-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VEGFR-2的抑制作用更高于相同剂量下对VEGF的作用(P<0.001)。8、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HUVEC细胞VEGF-mRNA和VEGFR2-mRNA的表达,且该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我们成功建立荷瘤小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在动物和细胞实验中,我们均从基因和蛋白层面,明确了华蟾素注射液对VEGF及其受体的下调作用,同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虽对VEGF及其受体均有抑制作用,但对VEGFR-2的抑制尤其明显。进一步揭示了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可能机制是下调VEGF及其受体,特别是降低VEGFR-2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从分子层面证实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血性腹水中信号通路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为推广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应用于临床中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华蟾素抗肿瘤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研究将继续对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新生血管作用进一步验证并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
张丽果[10](2018)在《加味如意金黄膏穴位贴敷对肝硬化腹水并SBP疗效及血LPS、PCT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腹水多形核粒细胞计数(PMN)、腹水量(彩超下腹水深最深值)、血清白细胞计数、肝功能、PT、血清内毒素(LPS)、血清降钙素(PCT)等指标的变化,并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加味如意金黄膏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提供一条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肝硬化并SBP的住院患者。按1:1比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加味如意金黄膏穴位贴敷治疗。10天1疗程。常规于入组起始、入组第2天、入组第5天、入组第10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在规定的时间分别检测记录两组的腹水多形核粒细胞计数(PMN)、腹水量(彩超下腹水深最深值)、血清白细胞计数、肝功能、PT、血清内毒素(LPS)、血清降钙素(PCT)等指标;病情有变化时应随时检测并记录。结果:1.体温复常时间(h)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复常时间(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较对照组先体温复常(P<0.05)。2.腹痛消失时间(h)比较: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较对照组效果好(P<0.05)。3.腹水PMN计数应答例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h、72h腹水PMN计数应答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48h、72h应答率比较:试验组在入组后48h、72h应答率均较对照组高,说明试验组能快速改善患者病情(P<0.05)。5.腹水量变化:两组腹水量均有所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6.血清白细胞计数变化:两组在入组后5天、10天血清白细胞计数均有所下降,试验组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7.治疗前后PT、ALT、AST指标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PT、ALT、AST指标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LT、AST指标均无改善(P>0.05)。8.血清内毒素(LPS)变化:两组在入组第2天、入组第5天、入组第10天血清LPS均有所改善(P<0.05);在入组早期(第2天、第5天)试验组较对照组血清LPS水平改善更显着(P<0.05)。9.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两组在入组第2天、入组第5天、入组第10天血清PCT均有所改善(P<0.05);在入组早期(第2天、第5天)试验组较对照组血清PCT水平改善更显着(P<0.05)。10.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变化: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P<0.05),对浮肿、身目发黄症状均无改变。在改善尿少、纳差、乏力、神疲懒言等症状方面,试验组有效(P<0.05),对照组无效(P>0.05)。11.症状总积分变化: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5)。12.症状疗效分级评价:两种治疗方法整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仅在显效率上高于对照组。结论:1.加味如意金黄膏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缩短肝硬化腹水并SBP患者体温复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显着提高治疗后48h、72h应答率;并有效减少患者腹水量。2.加味如意金黄膏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显着降低肝硬化腹水并SBP患者的血清WBC、ALT、AST、PT、LPS、PCT水平。
二、腹穿放液法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穿放液法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的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
1.1 肝硬化腹水的基本概念 |
1.2 肝硬化腹水流行病学 |
1.3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 |
1.4 肝硬化腹水分期、分类 |
1.5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肝硬化腹水认识 |
2.1 中医典籍对鼓胀的记载 |
2.2 鼓胀的病因病机 |
2.3 鼓胀的辨证分型 |
2.4 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降低肝硬化腹水的复发率的影响 |
第二部分:资料和方法 |
1 数据挖掘方法 |
1.1 数据检索 |
1.2 纳入标准 |
1.3 剔除标准 |
1.4 文献管理与建立数据库 |
1.5 数据处理 |
2 核心药物网络药理 |
2.1 筛选药物主要活性成分 |
2.2 药物、疾病靶点的获取 |
2.3 核心药物筛选成分靶点关系图 |
2.4 药物疾病靶点韦恩图 |
2.5 药物—疾病PPI核心网络图 |
2.6 核心靶点富集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入组情况 |
3.2 核心处方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分布 |
3.3 药物种类及药物频率 |
3.4 药物关联规则 |
3.5 高频药物主因子分析 |
3.6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
3.7 核心药物选择、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 |
3.8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
3.9 靶点交集韦恩图 |
3.10 药物成分-疾病PPI及核心靶点的筛选 |
3.11 KEEG富集分析结果 |
3.12 GO富集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讨论 |
1 数据分析及网络药理的意义 |
1.1 药物药性、药味、归经与结果 |
1.2 药物频次及种类 |
1.3 药物之间关联规则 |
1.4 药物频次前30 类药物 |
1.5 药物频次前30 类药物的聚类分析 |
2 核心药物的网络药理分析 |
2.1 核心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分析 |
2.2 GO-BP富集结果 |
2.3 KEGG富集结果 |
2.4 核心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分析 |
3 不足与期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诊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肝硬化腹水1号方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诊断及入选标准 |
1.1 诊断标准 |
1.1.1 西医学诊断标准 |
1.1.2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
1.1.3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1.2 病例入选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剔除标准 |
1.2.4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案 |
2.4 临床观察指标 |
2.4.1 一般观察项目 |
2.4.2 疗效性观察项目 |
2.4.3 安全性观察项目 |
2.4.4 不良反应观察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5.1 西医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
2.5.2 对患者肝功能评价 |
2.5.3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 |
2.5.4 单项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2.6 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
2.7 安全性评定标准 |
2.8 统计学方法 |
3 可比性比较分析 |
3.1 年龄比较 |
3.2 性别比较 |
3.3 病程比较 |
3.4 病因比较 |
4.研究结果 |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总分的比较 |
4.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4.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4.4 治疗前后两组腹水分度比较 |
4.5 治疗前后两组腹围、24h尿量及体重比较 |
4.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分级积分比较 |
4.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比较 |
4.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彩超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比较 |
讨论 |
1 中医学对鼓胀的认识 |
1.1 鼓胀病名的发展概况 |
1.2 中医对鼓胀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鼓胀的辨证 |
1.4 中医对鼓胀治疗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
2.1 病理发病机制 |
2.2 西医对肝硬化腹水治疗的认识 |
3 方药分析 |
3.1 立论依据 |
3.2 遣方原则 |
3.3 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
3.4 单味药物性能分析 |
3.5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
3.6 临床用药心得 |
4.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 |
附录3 中医积分量表 |
附录4 肝功能分级 |
附录5 数据记录表 |
致谢 |
(3)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
1 文献回顾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4 研究的理论依据 |
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1 研究对象 |
1.1 来源与入选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人权保护原则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案 |
2.2 样本量的计算 |
2.3 入组方法 |
2.4 研究场所 |
2.5 干预方案 |
2.6 观察指标 |
2.7 资料收集方法和步骤 |
2.8 资料分析方法 |
2.9 研究质量控制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病例收集情况 |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
3 两组患者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 |
4 两组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5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评定 |
6 两组患者音乐疗法依从性 |
7 两组患者出院时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指标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中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 |
1.1 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对肝硬化病理机制的影响 |
1.2 肝硬化的中医学治则 |
2 五行音乐疗法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
2.1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2.2 对情绪的影响 |
2.3 对睡眠的影响 |
2.4 对综合疗效、肝功能与凝血功能的影响 |
3 本研究对中医肝病护理实践的建议 |
第五部分 总结 |
1 结论 |
2 创新性 |
3 局限性 |
4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文献综述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症状群纵向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3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4 在校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4)五香消积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1.7 病例脱落及剔除后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项目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3 数据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情况比较 |
1.1 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比较(见表1) |
1.2 两组病因分布比较(见表2) |
1.3 两组中医证型比较(见表3) |
2 疗效指标比较 |
2.1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
2.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5) |
2.3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的变化(见表6) |
2.4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的变化(见表7) |
2.5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量的变化(见表8) |
2.6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积分比较(见表9) |
2.7 两组治疗前后肝转氨酶的比较(见表10) |
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
1.1 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病名认识 |
1.2 古代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古代医家对鼓胀的治疗 |
1.4 名老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
1.5 当代中医对肝硬化腹水治疗研究 |
2 西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
2.1 西医对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西医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 |
3 五香消积丸的组方 |
3.1 五香消积丸的组成 |
3.2 方解 |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观察指标选择的体会 |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研究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 |
附录B:症状体征积分量化表 |
附录C:肝功能Child-Pugh评分 |
附表D:病例报告表 |
附录E:不良事件报告表 |
附表F:知情同意书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消化系统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消化系统肿瘤癌性腹水的调查概况 |
2 现代医学对癌性腹水的认识 |
2.1 癌性腹水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
2.2 癌性腹水的诊断方法 |
2.3 癌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
3 中医学对腹水的认识 |
3.1 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
3.2 腹水的中医辨治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内容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4 观察方法 |
4.1 观察指标 |
4.2 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入组病例一般资料情况 |
1.1 性别分布 |
1.2 年龄分布 |
1.3 疾病种类分布 |
2 治疗结果 |
2.1 腹水疗效结果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2.4 安全性评价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利水消胀方药物组成、临床功效及理论依据 |
1.1 利水消胀方药物组成 |
1.2 利水消胀方治疗腹水的理论依据 |
1.3 利水消胀方的药物分析 |
1.4 中药敷脐治疗腹水的理论依据 |
2 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的应用 |
3 利水消胀方疗效分析 |
4 结论 |
5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育阴利水膏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肝肾阴虚型)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鼓胀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研究 |
2.1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概述 |
2.2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定义 |
2.3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发病机制的研究 |
2.4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
3 问题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病例资料采集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症候计分标准 |
1.2.3 西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样本量估算 |
1.3.2 纳入标准 |
1.3.3 排除标准 |
1.3.4 剔除标准 |
1.4 观察项目及指标 |
1.5 疗效判定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6.1 病例分组 |
1.6.2 治疗方法 |
1.7 统计方法 |
试验结果 |
1 两组病人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
1.1 治疗前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因比较 |
1.2 治疗前两组病人腹围、体重、彩超腹水量、24h尿量比较 |
1.3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1.4 治疗前两组患者K~+、Na~+、Cl~-、Ca~(2+)比较 |
1.5 治疗前两组患者PH、PaCO_2、HCO_3~-、BE比较 |
1.6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BIL、ALB比较 |
2 试验结果比较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结束时、治疗第14天结束时腹围、体重、彩超腹水量、24h尿量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结束时、治疗第14天结束时K~+、Na~+、Cl~-、Ca~(2+)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结束时、治疗第14天结束时PH、PaCO_2、HCO_3~-、BE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结束时、治疗第14天结束时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结束时、治疗第14天结束时ALT、AST、TBIL、ALB比较 |
2.6 治疗第14天结束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检测结果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一)结果分析 |
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2 疗效分析 |
(二)讨论 |
1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后期的病机、证型及治法 |
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与电解质紊乱 |
4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与酸碱失衡 |
5 育阴利水膏对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肝功能的影响 |
6 现代药理研究及组方分析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改良法腹穿治疗顽固性腹水28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8)益气和血法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脏硬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 |
2 并发症治疗 |
3 肝移植 |
4 干细胞移植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 |
1 传统医学对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
2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
3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基础研究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 |
3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
4 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 |
5 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 |
6 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变化 |
7 治疗前后肝脏弹性变化 |
8 治疗前后脾脏大小及门脉宽度变化 |
讨论 |
1 益气和血方药分析 |
2 益气和血方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研究 |
3 益气和血方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研究 |
4 疗效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存在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9)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病因认识 |
2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
3 恶性腹水的诊断 |
4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病因病机 |
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
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荷瘤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的研究 |
一、血性结肠癌腹水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4 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评价与筛选 |
5 结果 |
6 小结 |
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干预的急性毒性实验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分组与给药 |
4 观察指标 |
5 病理指标 |
6 结果 |
7 小结 |
三、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建立血性结肠癌腹水动物模型 |
4 实验分组与给药 |
5 指标观察与收集 |
6 统计方法 |
7 实验结果 |
8 小结 |
第二节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第三节 实验分析 |
一、本研究的立项依据 |
1 恶性腹水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
2 结肠癌恶性腹水形成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切相关 |
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腹水疗效显着 |
4 华蟾素注射液降低VEGF的表达 |
二、本研究的结果概述 |
1 华蟾素注射液毒性实验研究 |
2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研究 |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 |
三、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
1 实验对象的选择 |
2 对照组的设置 |
3 实验数据的分析 |
四、存在问题及展望 |
1 缺乏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与抗血管的对比研究 |
2 细胞模型可进一步完善 |
第三章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研究成果 |
(10)加味如意金黄膏穴位贴敷对肝硬化腹水并SBP疗效及血LPS、PCT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及方法 |
1 临床研究对象 |
2 方案设计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治疗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
7 统计学处理 |
8 质量控制 |
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对SBP认识以及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相关探讨 |
2 现代医学对SBP的认识 |
3 导师治疗SBP的学术思想 |
4 加味如意金黄膏的组方 |
5 穴位贴敷疗法 |
6 临床研究的疗效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 |
7 本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2 病例观察表 |
附录3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4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四、腹穿放液法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的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分析[D]. 张艳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肝硬化腹水1号方治疗肝脾血瘀型鼓胀的临床观察[D]. 朱奥翔.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胡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4]五香消积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D]. 严富.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消化系统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D]. 刘永.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育阴利水膏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临床研究[D]. 古训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改良法腹穿治疗顽固性腹水28例临床研究[J]. 彭晓文,柴贝贝,王红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10)
- [8]益气和血法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脏硬度的影响[D]. 李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9]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D]. 胡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加味如意金黄膏穴位贴敷对肝硬化腹水并SBP疗效及血LPS、PCT的影响[D]. 张丽果.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