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动态变化规律论文-汤涤洛,汪红武,熊伟,涂修亮

营养动态变化规律论文-汤涤洛,汪红武,熊伟,涂修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营养动态变化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苎麻(Boehmeria,nivea,L.),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灰色关联度

营养动态变化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汤涤洛,汪红武,熊伟,涂修亮[1](2018)在《饲用苎麻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种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供试的饲用苎麻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3种饲用苎麻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都随着收获茬次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总磷、HR001粗灰分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HR002和中苎2号粗灰分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3种饲用苎麻钙含量和HR001、HR002粗纤维含量都随着收获茬数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6项评价指标权重大小依次为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钙>磷>粗脂肪。采用灰色关联度对饲用苎麻进行营养评价得到HR002饲用苎麻综合表现最优,HR001饲用苎麻次之,中苎2号最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2期)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2](2016)在《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消减规律,以芝麻栽培品种豫芝11号为试验材料,在23℃条件下分别用1、2、3 g/L的NaCl及NaHCO_3在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盐碱胁迫处理,于萌发24、48、60、72、84 h分别测定发芽种子的根长、鲜质量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种质量浓度NaCl和NaHC_O3处理对芝麻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但不同程度地延迟了发芽芝麻种子的根长生长和鲜质量增加;经过1、2、3 g/L NaCl和NaHCO_3胁迫的发芽种子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增加;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萌发时间与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盐碱质量浓度与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袁紫倩[3](2014)在《薄壳山核桃‘马汉’品种营养元素周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研究了‘马汉’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元素周年动态变化,主要包括薄壳山核桃叶片、雌雄花序、细根和果实等部位中各营养元素的周年变化;种仁中粗脂肪、粗蛋白和可溶性总糖、淀粉之间的转化规律及林地土壤pH、有机质及各营养元素的周年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叶片中各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大量元素含量依次为N>K>Ca>Mg>P,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Mn>Zn>Fe>Cu。N、P元素变化趋势都以4月份含量最高,随后持续下降,而Ca元素则相反;K元素变化趋势先下降后上升,而Mg元素则相反;Fe、Zn元素变化趋势呈波浪状,Cu元素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Mn元素则是先下降后上升。各营养元素变化拐点基本在6月底7月初,至7月底8月初,元素含量波动相对稳定,可作为叶片诊断采样合适时期。2、雄花序中K、Zn含量随发育而不断增加,而Ca、Fe含量不断降低;至展叶前,N、P、Cu含量的分配以花芽为生长中心而迅速积累,而后逐渐下降,但Cu含量在雄花序脱落期有所回升。雌花序中Fe含量随发育一直降低,而其他多数营养元素(N、P、K、Mg、Cu、Zn)在受精前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花期,雌雄花序对N、P的需求量最大。相关分析显示,雌雄花序中不同元素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3、细根中大量元素含量依次为N>Ca>Mg>P>K,微量元素Fe含量特别高,其次是Mn>Zn>Cu,微量元素含量季节变化比大量元素复杂。细根中只有P与K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其他部分元素间存在显着负相关。4、果实种仁中大量元素含量依次为K>P>N>Ca>Mg,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Mn>Zn>Fe>Cu;果壳中大量元素含量依次为Ca>K>N>Mg>P,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Mn>Zn>Cu>Fe;外果皮内大量元素含量依次为K>Ca>N>Mg>P,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Mn>Zn>Fe>Cu。7月底开始进入种仁生长发育关键期,其它元素都从果壳向种仁转移、积累,而Ca、Mn元素则是从种仁向果壳转移。5、随果实的成熟,种仁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逐步下降,粗脂肪和粗蛋白不断升高。果实成熟时其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达67.27%和62.04mg/g,不饱和脂肪酸(UFA)平均达90.6%,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98%-99%;饱和脂肪酸(SFA)平均达9.4%。6、试验林地0-20cm土层中pH值变化幅度5.41-6.64,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2.10%-3.71%,在此范围内,上述两者均与植株叶片和细根养分含量无显着性相关;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大量元素依次为交换性钙>速效钾>碱解氮>交换性镁>有效磷,微量元素元素依次为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叶片和细根中部分元素含量与土壤多种速效养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土壤养分与植株各器官中养分含量间关系的复杂性。土壤速效养分中有效磷与叶片全钾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叶片全锰和细根全铜呈显着负相关,表明在生产中应讲究肥料施用效果。20-40cm土层中pH值变化幅度5.41-7.04,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1.10%-3.17%,在此范围内,上述两者均与细根全磷有显着正相关,pH与有机质有极显着正相关,有机质与叶片全铜有显着负相关,与细根全锌有极显着负相关;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大量元素依次为交换性钙>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磷,微量元素依次为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4-06-01)

黄廷林,魏随旺,李天伟,马卫星[4](2014)在《某水库营养盐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水库营养盐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针对西安市某水库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对水温、溶解氧、氮磷营养盐等水质因子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该水库水体氮磷营养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冬季节总氮、总磷含量相对较低,平均浓度为1.107 mg·L-1、0.018 mg·L-1;夏秋季节总氮、总磷含量相对较高,平均浓度为1.406 mg·L-1、0.079mg·L-1;汛期由于大量含氮磷的泥土、腐殖质及污染物随暴雨径流进入水库,导致水库水体总氮、总磷一度高达1.889 mg·L-1、0.160 mg·L-1;水体季节性分层后底层水体逐渐达到厌氧状态,从而使得沉积物中氮磷释放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分层期间下层水体总氮、总磷含量分别高达1.647 mg·L-1、0.671 mg·L-1;扬水曝气原位水质改善系统的有效运行能够解决深水层缺氧造成的内源污染问题[1].(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杨建峰,邬华松,郝朝运,祖超,李志刚[5](2013)在《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叶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叶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叶供磷、镁和可溶性糖差异显着,供磷和可溶性糖主要为距花穗最近的完全稳定叶,供镁主要为距花穗最近和次最近的完全稳定叶;距花穗最近的完全稳定叶是花穗发育的主要营养供应叶;磷、镁和可溶性糖可作为研究功能叶与花穗发育关系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陈雅君,李宏,李雪,王艳彬,殷秀杰[6](2013)在《叁叶草不同生长时期营养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种叁叶草不同生长期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研究,并以粗蛋白为标准对其营养均衡价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叁叶草组织中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P和Ca含量都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中性洗涤纤维和Ca的含量在结实后期(10月)最高;粗蛋白和P含量在生长初期(5月)最高;在盛花期(7月)最低。粗灰分含量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野生型红叁叶和普通红叁叶的粗灰分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瑞文德的粗灰分含量则是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一直下降,3种叁叶草的粗灰分含量在生长初期(5月)最高;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则随着生长时期的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3种叁叶草营养均衡价(NB)依次为:瑞文德>野生型红叁叶>普通红叁叶。(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姚焰础,杨飞云,刘作华,宋凡,黄健[7](2012)在《柑橘渣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和苦味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柑橘渣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和苦味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按筛选出的柑橘渣青贮适宜配方制作柑橘渣青贮饲料,在青贮3个月内每15 d采集一次样品,测定青贮柑橘渣的常规营养物质和苦味物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青贮时间延续,青贮柑橘渣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真蛋白质、无氮浸出物、柚皮苷和柠檬苦素含量逐渐下降,干物质、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青贮提高了鲜柑橘渣的营养价值,改善了适口性,解决了贮存难题,从而提高了饲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2年07期)

姚焰础,杨飞云,刘作华,宋凡,黄健[8](2011)在《柑橘渣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柑橘渣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在柑橘渣青贮3个月内每15天采样一次,并测定青贮柑橘渣的常规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青贮柑橘渣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磷含量逐渐上升,真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逐渐下降,干物质、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基本没有变化。以上结果提示,青贮提高了柑橘渣的营养价值,改善了柑橘渣的饲用价值,并解决了柑橘渣的贮存难题。(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1-09-17)

王占新[9](2010)在《小花棘豆化学成分、营养成分评价及疯草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属豆科棘豆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陕西北部,是我国疯草类植物的主要优势种之一。近年来,已有学者对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于荣敏等对小花棘豆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研究,分别从这叁个部分中得到3、4、3种化合物;对总碱部分进行分离提纯得到了8种生物碱。陈绍淑对小花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到苦马豆素,并对小花棘豆毒性进行了试验,羊表现出典型的疯草中毒症状;任永丽等用GC-MS联用法测定了小花棘豆精油的化学成分;康平利等用HPLC法测定了小花棘豆中野决明碱含量;除此之外,再没有关于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提取的报道。同时,由于近年来西部草原可食牧草急剧减少,为了探索利用有毒植物,使有毒植物变为可利用的植物资源,对有毒植物进行化学成分、营养成分、毒性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试验通过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和专项预试验初步确定小花棘豆中化学成分种类;通过对小花棘豆石油醚部分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小花棘豆营养价值评估,为探索小花棘豆的饲料利用前景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对3种疯草不同时期SW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小花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其薄层色谱分析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小花棘豆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含有油脂、酚类、鞣质、生物碱、黄酮及其苷类、皂甙、有机酸、蒽醌类、多糖等化合物,不含强心苷、氰甙、脂肪族硝基化合物;10 kg小花棘豆干草粉经工业酒精热回流得总浸膏1167.5 g,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段萃取,分别得到172 g、12.6 g、30.7 g、180.5 g浸膏,说明小花棘豆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各部分提取物薄层层析分析结果显示,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至少含有9、9和6种化合物。应用平面色谱图像定量软件对各萃取部分中展开效果最佳的硅胶层析板进行分析,测定各斑点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Rf1、Rf7、Rf5、Rf1分别为这四部分含量最高的斑点。2小花棘豆石油醚萃取部分化学成分分析通过使用多级硅胶柱层析对小花棘豆石油醚萃取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共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与标准品对比鉴定出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胡萝卜苷;通过GC-MS联用法对石油醚萃取部分一级层析柱的石油醚洗脱部分和8~39号洗脱部分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洗脱部分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别得到29和28个峰,经计算机检索鉴定出17和24个化合物。3小花棘豆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评价利用饲草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分析方法,对小花棘豆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花棘豆粗蛋白、灰分含量较高,高于秸秆类、禾本科饲料,并与豆科饲草的含量相当;小花棘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秸秆类和豆科饲料含量低;小花棘豆钙、磷含量较高,明显高于秸秆类、禾本科饲料和大部分豆科饲料。4疯草苦马豆素动态规律研究利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小花棘豆、茎直黄芪、甘肃棘豆不同生长时期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疯草SW含量均有随植物生育期的推进升高的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结荚期,茎直黄芪和甘肃棘豆SW含量在结荚期后又有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张文元,范少辉,苏文会,漆良华,周金民[10](2009)在《毛竹成竹期各器官营养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毛竹成竹期大量及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2008年当年生毛竹为试材,结合其生长速度确定取样时间,对毛竹成竹期各器官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Cu、Zn、Fe、Mn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毛竹春笋期对N、P、K营养元素的需求均很大,笋体中N、P、K随笋生长而呈下降趋势。毛竹春笋期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为Fe>Zn>Mn>Cu。幼竹生长期根、枝、秆、叶各器官中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Cu、Zn、Fe、Mn的含量均处于下降趋势,但在6月和7月不同器官中的部分元素出现吸收高峰。相关分析表明,毛竹春笋期各个元素间存在显着性和极显着性相关性的有24对,其中N和K与多个元素有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结论]大量元素N和K以及微量元素均是毛竹生长的重要元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36期)

营养动态变化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消减规律,以芝麻栽培品种豫芝11号为试验材料,在23℃条件下分别用1、2、3 g/L的NaCl及NaHCO_3在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盐碱胁迫处理,于萌发24、48、60、72、84 h分别测定发芽种子的根长、鲜质量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种质量浓度NaCl和NaHC_O3处理对芝麻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但不同程度地延迟了发芽芝麻种子的根长生长和鲜质量增加;经过1、2、3 g/L NaCl和NaHCO_3胁迫的发芽种子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增加;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萌发时间与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盐碱质量浓度与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营养动态变化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汤涤洛,汪红武,熊伟,涂修亮.饲用苎麻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综合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8

[2].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J].河南农业科学.2016

[3].袁紫倩.薄壳山核桃‘马汉’品种营养元素周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4].黄廷林,魏随旺,李天伟,马卫星.某水库营养盐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杨建峰,邬华松,郝朝运,祖超,李志刚.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叶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3

[6].陈雅君,李宏,李雪,王艳彬,殷秀杰.叁叶草不同生长时期营养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

[7].姚焰础,杨飞云,刘作华,宋凡,黄健.柑橘渣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和苦味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饲料.2012

[8].姚焰础,杨飞云,刘作华,宋凡,黄健.柑橘渣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C].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2011

[9].王占新.小花棘豆化学成分、营养成分评价及疯草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0].张文元,范少辉,苏文会,漆良华,周金民.毛竹成竹期各器官营养元素动态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

标签:;  ;  ;  ;  ;  ;  

营养动态变化规律论文-汤涤洛,汪红武,熊伟,涂修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