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错动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鹤滩水电站,缓倾层间错动带,围岩稳定,离散单元法
错动带论文文献综述
邵兵,方丹,万祥兵,李良权[1](2019)在《缓倾层间错动带对大跨度地下洞室顶拱围岩稳定的影响及支护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主副厂房洞跨度34m,洞室规模巨大;缓倾层间错动带C_4斜切地下厂房南侧顶拱,对厂房顶拱围岩稳定影响巨大。建立右岸地下洞室群整体叁维模型,进行无支护条件下的围岩稳定分析,评价缓倾层间错动带C_4对厂房顶拱围岩稳定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加强支护的措施及范围,并进行支护条件下的围岩稳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厂房顶拱受缓倾层间错动带C_4控制区域的影响深度超过9m,系统锚杆支护(最大深度9m)深度不足,建议采用支护深度更深的锚索进行加强支护;采用系统锚索支护后,地下厂房顶拱受缓倾层间错动带C_4影响区域围岩的应力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变形及屈服区得到有效控制,地下厂房顶拱围岩的稳定得到可靠保证。(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华志[2](2019)在《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遇水劣化机理及强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目前在建的特大型水工构筑物之一,左右岸厂房地下洞室群被数十条大型和多条小型的层间错动带和层内错动带所切割,对洞室围岩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工程施工前,为防止水的渗透对工程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设置了多条截水帷幕,但由于白鹤滩水电站坝顶高程834m,最大坝高289m,水库总库容205.10亿m3,正常蓄水时淹没范围广,在较大的静水压力长时间作用下,截水帷幕可能失去作用,水分会沿着土/岩结构面进入错动带中,导致错动带力学强度的降低,特别是左岸洞室群揭露C2错动带,在施工期即出现了水渗的现象,对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右岸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层间错动带为背景,研究错动带的遇水劣化机理,及不同含水率下其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1)对错动带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其含有大量的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并结合错动带所处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各矿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揭示了错动带遇水劣化的微观机制。(2)室内试验采用重塑样,将试样按照固定的颗粒级配制成饱和样,再根据需要风干至相应含水率,避免直接加蒸馏水至相应含水率的过程中水分对错动带的影响,也避免了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3)对错动带重塑样开展含水率为1%、3%、5%、7%、9%共五个梯度的叁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出现一定的劣化趋势,且含水率的变化对黏聚力的影响较大。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硬化型,破坏形态为圆鼓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具有一定塑性流动破坏的特征。通过对试验后不同含水率的试样进行电镜扫描,发现含水率越高,则错动带破坏面越光滑,且新产生的细小颗粒也越少,含水率增加,使胶结结构软化,黏土颗粒活性增强,并在颗粒表面形成水膜,降低了颗粒之间的黏聚力和摩擦力,从而导致错动带强度的降低。(4)错动带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长期变形对洞室围岩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错动带展开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蠕变试验,并建立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将蠕变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数值和工程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蠕变模型的合理性。除此之外,从蠕变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在未达到错动带长期强度条件下,错动带变形在每一级荷载作用下基本瞬间完成,后续随时间增加,变形较小;在应力水平达到或超过错动带长期强度后,变形随时间加速发展,直至试样破坏。(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韩钢[3](2019)在《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剪切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区内分布着一组延展性强、分布范围广、低角度缓倾斜的层间错动带,其中C_2、C_4错动带大规模斜切主要地下厂房洞室群,结构松散,剪切强度低,整体工程性质差,是控制洞室群岩体整体和局部稳定性的主要结构面,严重威胁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安全。本文主要借助现场踏勘、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错动带的宏微观工程地质特性以及不同影响因素下错动带的力学响应规律。概括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区C_2、C_4错动带的工程地质特性从宏微观角度展开研究。地质勘查及试验结果表明:(1)针对错动带自身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的赋存条件,为制取受扰动小的原状试样,应采用先开槽然后人工刻切土块的取样方法;(2)玄武岩-凝灰岩这种软弱相间的地质构造,为错动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错动带的成因与结构特征将其内部结构划分为:节理带、劈理带和泥化带;(3)矿物成分分析表明,错动带中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不同带区的黏土矿物含量差异明显,这与不同带区岩土体经历地质改造的强弱程度密切相关;(4)微观电镜扫描发现,同一带区,通过平行于错动带延展方向的断口观察到的结果与垂直方向观察到的结果差别大;而且不同带区的微观结构差异也很明显,上述结构特征从微观角度揭示了错动带的某些物理、水理以及力学特性。(2)错动带原状试样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1)错动带剪切位移试验曲线主要表现出理想弹塑性特征,但是受夹层厚度、夹层内大颗粒含量、含水率及试样尺寸的影响,不同位置处错动带的剪切强度具有较大离散性;(2)错动带的剪切强度及内摩擦角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3)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来分析夹层厚度、法向力、大颗粒含量和接触面起伏差等因素对错动带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发现:(1)随错动带中夹层土厚度增加,剪切强度有减小趋势;(2)无论是采用统计方法还是从剪切位移曲线方面来考虑,大颗粒含量和接触面粗糙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都不明显;(3)随夹层土厚度增加,土-岩接触面粗糙度的摩擦阻碍效应弱化,当现场错动带中泥化夹层厚度大于上下接触面起伏差时,错动带剪切强度近似于泥化夹层的剪切强度,当错动带中泥化夹层的厚度小于接触面起伏差时,需要综合考虑泥化夹层本身以及泥化夹层与接触面整体的力学效应。(4)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构建了直剪试验模型,研究了剪切过程中,错动带内部的细观力学特征,并对比室内正交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复合试样剪切特性的夹层厚度效应、大颗粒含量和结构面粗糙度对剪切特性的影响以及剪切特性的尺度效应。数值模拟结果发现:(1)剪切过程中,剪切盒内颗粒的孔隙率、配位数以及裂隙数量的变化规律与剪切位移曲线的变化规律大体一致;(2)当夹层厚度小于7mm时,随夹层厚度增加,峰值剪切强度有减小的趋势;当夹层厚度大于7mm时,随夹层厚度增加,剪峰值切强度趋于稳定;(3)在试验选定的大颗粒含量范围内,大颗粒含量对错动带峰值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华志,宋桂红,高阳,单治钢,韩钢[4](2019)在《白鹤滩厂房错动带的KL植物胶钻孔取芯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厂房C4错动带黏聚力差、易破碎、含碎石,常规取芯方法,如重锤击入法、静力压入法及洛阳铲取土法,在取芯过程中遭遇孔壁坍塌、芯样破碎、碎石阻碍等问题而无法实施,而以水和泥浆作为冲洗液的钻机回旋钻入法易导致芯样泥化。针对这一问题,利用KL植物胶有粘性、流变性以及润滑的特性,提出了错动带钻孔取芯方法,分析了取芯过程中植物胶的作用,发挥了其护芯、护壁、减少扰动以及保水等效用。同时,针对错动带工程地质特点,对取芯过程中浆液配置、钻进参数等开展了研究,确定了成功取芯的参数设置以及注意事项。所提出的错动带钻孔取芯方法及钻进参数控制原则对类似工程错动带取样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04期)
韩钢,周辉,陈建林,张传庆,高阳[5](2019)在《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工程地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结构松散、水理性质不良、力学性质差且延展范围广,是地下空间围岩体中的弱结构面,控制围岩体的变形破坏。在大量地质勘探及室内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将白鹤滩工程区的层间错动带划分为节理带、劈理带和泥化带,有利于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在分类的基础之上,研究了C_2、C_4层间错动带中不同带区的形成模式、宏微观结构特征、矿物成分、水理性质以及剪切力学特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认为白鹤滩层间错动带主要是构造成因,不同带区在黏土矿物含量、微观结构以及水理性质等方面差异明显,错动带的剪切位移曲线整体呈理想弹塑性特征;分析了施工期层间错动带的地质特性对工程岩体的影响,含层间错动带围岩体主要存在3种破坏形式:块体塌落、剪切滑移与渗透破坏。(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付开红[6](2019)在《错动带深层锚固快速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锚固施工技术是1项重要的水电站坝体加固施工技术。论文主要探讨深层锚固施工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特高拱坝坝基开挖保护与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及施工措施,在安全、快速、保质、高效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坝基柱状节理玄武岩内层内错动带回弹剪切变形,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05期)
邵兵,方丹,万祥兵[7](2019)在《缓倾错动带对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出线场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右岸出线场边坡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肩顶部,出线场北侧边坡两侧临空,坡体内发育有多条缓倾角错动带,边坡表层岩体受风化卸荷影响随机长大裂隙较发育,与缓倾错动带组合可能形成不稳定块体;在开挖过程中错动带出露部位附近坡面出现多条竖向裂缝,可见坡面残留炮孔沿错动带错位明显,局部稳定问题突出,需对受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的局部稳定性进行重点分析。建立了右岸出线场区域的精细叁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无支护条件下人工边坡的稳定性,着重分析了出线场北侧边坡的局部稳定特征;针对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提出了"长锚索+框格梁"的局部支护方案并对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右岸出线场人工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受缓倾错动带和随机长大裂隙影响区域在开挖扰动和临空条件改变的状况下可能会出现局部失稳破坏;"长锚索+框格梁"的局部支护方案对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岩体变形抑制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出线场北侧边坡的局部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1期)
程普,万祥兵,方丹,李良权[8](2019)在《层间错动带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主副厂房洞尺寸达438.0m×34.0m×88.7m(长×宽×高),其间发育的层间错动带C2错动强、性状差,斜切整个左岸地下厂房中、下部边墙,是影响左岸厂房围岩稳定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此,建立了左岸厂区地下洞室群整体叁维模型,分析了无支护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评价层间错动带对地下厂房围岩稳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局部模型模拟层间错动带处理方案,分析地下厂房在支护措施下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纵向混凝土置换洞和横向置换支洞的组合布置形式,层间错动带的剪切错动变形及围岩塑性区深度、局部大变形能得到有效控制,地下厂房围岩整体稳定可得到有效保证。(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程普,万祥兵,方丹,李良权[9](2018)在《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层间错动带渗流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层间错动带C2贯穿左岸地下厂区整个防渗线路,由于其性状差、透水性强、允许渗透比降小,是左岸厂区主要渗漏通道,因此,提高C2的防渗能力和渗透稳定性,防止形成集中渗漏通道,对左岸厂区防渗体系至关重要。为此,采取截渗洞、系统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相组合的防渗排水工程措施,通过叁维渗流场有限元计算及帷幕灌浆试验对防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渗洞和帷幕灌浆能有效截断渗漏通道,排水孔幕排水降压效果显着,C2渗透系数的变化对地下厂区上游侧渗流场影响不大; C2影响孔段可灌性好,灌后能够满足透水率小于1 Lu的工程防渗要求; C2渗流控制措施总体合理有效,但是排水孔揭穿C2部位渗透比降较大,最大可达7. 0,蓄水初期应重点关注,避免发生渗透变形。(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裴向军,朱凌,崔圣华,张晓超,梁玉飞[10](2019)在《大光包滑坡层间错动带液化特性及滑坡启动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光包滑坡是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剪滑破坏发生在斜坡先期构造层间错动带内,该带主要由糜棱化、角砾化的构造碎裂物质组成,且具有显着地下水赋存与运移特征。为探讨强震过程地下水参与下该错动带动力学行为及对大光包滑坡启动的可能影响,取错动带材料,室内开展系列饱水静叁轴、单向和双向动叁轴试验,分析该材料液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强的潜在液化能力;单向和双向动载作用下材料均能液化,但双向振动液化速率更快,且动强度比单向降低约20%;双向振动下材料液化速率随循环偏应力和径向循环应力增大而加快,相位差180o比0o液化速率更快。研究表明,对于产状倾斜(N2°W/NE/30°)的大光包滑坡层间错动带,双向动叁轴试验动力条件可能更接近实际应力状态;强震过程,该错动带液化可能是大光包滑坡突然启动原因。(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错动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目前在建的特大型水工构筑物之一,左右岸厂房地下洞室群被数十条大型和多条小型的层间错动带和层内错动带所切割,对洞室围岩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工程施工前,为防止水的渗透对工程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设置了多条截水帷幕,但由于白鹤滩水电站坝顶高程834m,最大坝高289m,水库总库容205.10亿m3,正常蓄水时淹没范围广,在较大的静水压力长时间作用下,截水帷幕可能失去作用,水分会沿着土/岩结构面进入错动带中,导致错动带力学强度的降低,特别是左岸洞室群揭露C2错动带,在施工期即出现了水渗的现象,对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右岸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层间错动带为背景,研究错动带的遇水劣化机理,及不同含水率下其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1)对错动带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其含有大量的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并结合错动带所处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各矿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揭示了错动带遇水劣化的微观机制。(2)室内试验采用重塑样,将试样按照固定的颗粒级配制成饱和样,再根据需要风干至相应含水率,避免直接加蒸馏水至相应含水率的过程中水分对错动带的影响,也避免了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3)对错动带重塑样开展含水率为1%、3%、5%、7%、9%共五个梯度的叁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出现一定的劣化趋势,且含水率的变化对黏聚力的影响较大。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硬化型,破坏形态为圆鼓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具有一定塑性流动破坏的特征。通过对试验后不同含水率的试样进行电镜扫描,发现含水率越高,则错动带破坏面越光滑,且新产生的细小颗粒也越少,含水率增加,使胶结结构软化,黏土颗粒活性增强,并在颗粒表面形成水膜,降低了颗粒之间的黏聚力和摩擦力,从而导致错动带强度的降低。(4)错动带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长期变形对洞室围岩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错动带展开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蠕变试验,并建立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将蠕变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数值和工程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蠕变模型的合理性。除此之外,从蠕变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在未达到错动带长期强度条件下,错动带变形在每一级荷载作用下基本瞬间完成,后续随时间增加,变形较小;在应力水平达到或超过错动带长期强度后,变形随时间加速发展,直至试样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错动带论文参考文献
[1].邵兵,方丹,万祥兵,李良权.缓倾层间错动带对大跨度地下洞室顶拱围岩稳定的影响及支护对策[J].水电能源科学.2019
[2].李华志.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遇水劣化机理及强度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3].韩钢.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剪切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4].李华志,宋桂红,高阳,单治钢,韩钢.白鹤滩厂房错动带的KL植物胶钻孔取芯方法[J].工程勘察.2019
[5].韩钢,周辉,陈建林,张传庆,高阳.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工程地质特性[J].岩土力学.2019
[6].付开红.错动带深层锚固快速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7].邵兵,方丹,万祥兵.缓倾错动带对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出线场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J].四川水力发电.2019
[8].程普,万祥兵,方丹,李良权.层间错动带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9
[9].程普,万祥兵,方丹,李良权.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层间错动带渗流控制措施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
[10].裴向军,朱凌,崔圣华,张晓超,梁玉飞.大光包滑坡层间错动带液化特性及滑坡启动成因探讨[J].岩土力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