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开采论文-张振配,路洋波,李岩,陈法兵,董亚东

非对称开采论文-张振配,路洋波,李岩,陈法兵,董亚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对称开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全工程,非对称开采,多向应力,微震监测

非对称开采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配,路洋波,李岩,陈法兵,董亚东[1](2019)在《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受上覆岩层自重应力、超前支承应力、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和回风巷煤柱应力等"多向应力"迭加影响,使得工作面应力呈"非对称"性。为研究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基于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和理论计算,对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非对称开采条件下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并基于工作面所受应力条件和围岩体结构条件,分析了"多向应力"迭加显现机理。结果表明:30202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支承应力沿走向分为应力升高区、应力明显降低区、应力缓慢降低区和应力稳定区,其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工作面前方40 m左右,应力集中系数平均为1. 61;在非对称开采阶段,在走向方向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较回采初期增加了100 m左右;在不考虑垂直应力影响的情况下,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的侧向应力对30202工作面倾向方向的影响范围为44 m,应力最大值为56. 1 MPa。在"多向应力"耦合作用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产生能量集聚,并在采动扰动下发生能量释放,满足了大能量事件发生的基本应力条件;同时在扰动条件下采空区发生高位顶板错动,以及围岩支护薄弱为大能量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围岩结构条件。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非对称开采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顶板控制和巷道支护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阿鹏,梅笑寒,宋高峰[2](2019)在《重复开采下倾斜矿体覆岩非对称移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铁矿地质和开采条件,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多次重复开采影响下覆岩的塑性区发展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复开采下倾斜矿体覆岩及地表呈非对称破坏及变形规律。(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罗生虎,伍永平,王红伟,解盘石[3](2018)在《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底板非对称破坏形态与滑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底板破坏滑移是大倾角煤层开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2130煤矿25221大倾角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底板的破坏和滑移特征。结果表明,在采动应力和支架载荷作用下底板的力学性状发生改变,由层状连续介质状态演化为具有"结构体+结构面"的块裂介质状态;底板沿工作面倾向的破坏形态呈现为下大上小的非对称反拱,其最大破坏深度位于工作面倾向下部区域,且其破坏深度和范围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支架载荷对底板破坏影响有限,主要涉及采场直接底岩层;在底板重力倾向分量及支架和相邻块体载荷作用下,当滑移体存在临空面、滑移体所受主动力与滑移面相交、且主动力合力与滑移面法线方向的夹角大于滑移面的摩擦角时出现底板滑移,且底板岩体结构失稳滑移的概率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支架倾斜幅度和范围的增大、直接底破碎程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伍永平,解盘石,任世广[4](2010)在《大倾角煤层开采围岩空间非对称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大倾角煤层开采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结合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多元数值仿真技术结果,建立了大倾角煤层采场力学模型。分析认为,采场围岩具有非对称应力特征,岩层破坏易形成倾向堆砌和反倾向堆砌结构,且岩层沿倾向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破坏结构形式;同时,大倾角煤层采场存在叁维"似壳"力学结构,其倾向和走向剖面包络形状可以用包含煤层倾角、开采高度、工作面倾斜长度、顶板岩性等参数非线性二次函数来表示。(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杨科[5](2009)在《不同采厚非对称开采围岩变形特征模拟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谢桥矿1151(3)综放面非对称布置开采的地质和技术条件,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FLAC3D)系统开展了一次采厚变化对覆岩运移特征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厚围岩运移特征均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煤柱侧围岩塑性区宽度和位移远大于工作面中、下部;工作面前方塑性区宽度、走向工作面后方围岩塑性区边界与采空区方向的夹角和倾向下山方向围岩塑性区边界与煤层夹角与一次采厚呈非线性正比,走向工作面前方围岩塑性区边界与推进方向的夹角与一次采厚成非线性反比.工程应用表明,非对称开采工作面支架的选型和设计应适应围岩非对称变形的特点,并改善供液系统,加强端头管理.(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谢广祥,杨科,常聚才[6](2007)在《非对称综放开采煤层叁维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层厚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对称综放开采布置特点,以谢桥煤矿1151(3)综放面地质技术条件为背景,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研究,揭示非对称开采煤层叁维应力分布及一次开采煤厚变化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开采工作面煤层应力呈非对称分布,煤柱侧工作面煤层应力峰值及其超前距离和应力降低区的范围最大;随一次开采煤厚的增加,煤层应力峰值降低,峰值距煤壁的距离增大,应力向煤层深部煤体转移。研究为煤柱合理留设、巷道合理布置、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安全高效开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潘岳,张勇,吴敏应,王志强[7](2006)在《非对称开采矿柱失稳的突变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求得非对称开采岩梁弯矩方程和挠曲线方程,采用Maple9.5符号运算软件,通过由能量守恒原理导得的总势能函数微分形式途径,建立非对称开采岩梁-(狭窄)矿柱系统动力失稳的突变模型,以分析形式给出矿柱失稳临界条件、矿柱失稳起始点和终止点位置,给出失稳瞬间岩梁的弹性能释放量;采用Matlab软件绘出的矿柱失稳性状图解形式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量,对了解岩梁-矿柱系统各形变阶段的行为规律和识别岩梁沿某方向的等效刚度问题上有重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对称开采时岩梁等效刚度最大,非对称开采减小岩梁的等效刚度。非对称开采时矿柱受偏压,因此又减小了矿柱刚度即冲击倾向,其综合效果会使其失稳的强度要小于对称开采时矿柱的失稳强度。(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S2期)

杨科,谢广祥,常聚才[8](2006)在《综放非对称开采顶煤岩运移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谢桥矿1151(3)综放面开采技术条件,采用FLAC3D系统研究了非对称条件回采期间顶煤岩的应力、变形、破坏、位移情况,获得了回采期间顶煤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非对称开采条件顶煤岩力学特征随工作面位置不同而变化,支承压力峰值及其超前距离、位移、塑性破坏区范围工作面上部均大于工作面中、下部,且最大主应力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研究成果为工作面支架的合理选型、煤壁的有效控制、放煤工艺参数的合理确定及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李江腾,曹平[9](2005)在《非对称开采时矿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对称开采时矿柱稳定性问题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力学模型.基于势能原理,应用尖点突变理论对矿柱成为非稳定系统进行了探讨,导出了失稳的充要条件、矿柱变形突跳量和能量释放表达式,为定量研究其失稳问题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系统的失稳不仅与其所受载荷有关,而且与其内部刚度分配有关,当相对刚度值越大,所承受的临界载荷也越大,越不容易失稳.反之,越容易失稳,且失稳时所释放的能量越大,危害也越大.给出了算例,其计算结果可为安排开采顺序、合理布置采场等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05年08期)

李宏,徐曾和,徐小荷,王泳嘉[10](1997)在《非对称开采时矿柱岩爆的准则与前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非对称开来时矿柱岩爆问题的简化力学模型,用计算机符号运算求出了模型的理论解。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岩爆准则与前兆,并进一步讨论了岩爆发展过程与前兆规律。文献[1]、[2]、[3]及本文的工作表明,各种条件下的矿柱岩爆问题都具有非恒定变形速率的特点,因此顶板下沉速率趋于无穷作为矿技岩爆前兆具有普遍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1997年01期)

非对称开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某铁矿地质和开采条件,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多次重复开采影响下覆岩的塑性区发展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复开采下倾斜矿体覆岩及地表呈非对称破坏及变形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对称开采论文参考文献

[1].张振配,路洋波,李岩,陈法兵,董亚东.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

[2].张阿鹏,梅笑寒,宋高峰.重复开采下倾斜矿体覆岩非对称移动规律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

[3].罗生虎,伍永平,王红伟,解盘石.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底板非对称破坏形态与滑移特征[J].煤炭学报.2018

[4].伍永平,解盘石,任世广.大倾角煤层开采围岩空间非对称结构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0

[5].杨科.不同采厚非对称开采围岩变形特征模拟分析及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

[6].谢广祥,杨科,常聚才.非对称综放开采煤层叁维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层厚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

[7].潘岳,张勇,吴敏应,王志强.非对称开采矿柱失稳的突变理论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8].杨科,谢广祥,常聚才.综放非对称开采顶煤岩运移数值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

[9].李江腾,曹平.非对称开采时矿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

[10].李宏,徐曾和,徐小荷,王泳嘉.非对称开采时矿柱岩爆的准则与前兆[J].中国矿业.1997

标签:;  ;  ;  ;  

非对称开采论文-张振配,路洋波,李岩,陈法兵,董亚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