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烯酮论文-王强,赵新萍

羟基烯酮论文-王强,赵新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羟基烯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羟基间苯二甲酸酯,联烯酮,丙酮二羧酸酯,串联反应

羟基烯酮论文文献综述

王强,赵新萍[1](2018)在《碱促进联烯酮与丙酮二羧酸酯反应制备官能化的2-羟基间苯二甲酸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以碳酸钾为碱,在温和条件下,通过1,2-联烯酮与丙酮二羧酸二乙酯的串联反应高效合成取代2-羟基间苯二羧酸二乙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以73%~85%的收率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的目标产物。从机理上而言,该方法涉及了联烯酮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共轭Michael加成和酮的分子内羟醛缩合两个反应的串联组合。与文献方法相比,该方法还具有简单的起始原料,极高的反应产率和方便的处理过程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06期)

刘腾[2](2018)在《1,3-二羟基-6-苯并[c]色烯酮靶向甲型流感病毒PB2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流感作为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不仅对社会安全影响巨大,而且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历年流感流行高峰期一般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份间,针对其波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迫切需要高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然而,流感的防治形势很不乐观。理论上来说,疫苗是预防和治疗流感疫情爆发的最佳选择,但目前流感疫苗的生产能力、储备量以及更新速度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抗流感病毒药物是目前防治流感的重要措施,临床上使用的抗流感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然而,这两类药物均面临着耐药性的严峻挑战。基于目前上市的常用抗流感药物存在的瓶颈问题,急需寻找不同于现有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新型抗流感药物,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抗流感药物耐药问题。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介导着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因其高度保守已成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新靶标。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着手,研发抗流感病毒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1,3-二羟基-6-苯并[C]色烯酮(D715-2441)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理。旨在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新型抗流感RNA聚合酶药物进行开发,对我国的流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1.采用MTT法和空斑形成实验评价D715-2441对细胞的毒性以及抑制不同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2.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蛋白印迹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D715-2441对甲型流感病毒复制以及对宿主细胞内相关炎症因子及其它因子的影响。3.利用H5N1假病毒抑制实验、血凝抑制实验、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Time-of-addition及Mini-replicon实验研究D715-2441作用于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阶段。4.采用免疫共聚焦、SPR、FP和Molecular docking实验确认D715-2441的作用靶点。实验结果:1.D715-2441能有效地抑制多种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对A/Puerto Rico/8/34(H1N1),A/FM-1/1/47(H1N1),A/Aichi/2/68(H3N2),A/Vietnam/1194/2004(H5N1),A/Anhui/1/2013(H7N9),带有 NA-H274Y 突变 A/PR/8/34(H1N1)的奥司他韦耐药株以及临床分离株690(H3亚型)的IC50值分别为1.70±0.02,3.59±1.25,4.30±1.10,3.79±0.49,3.19±0.30,3.36±0.42 和 4.44±0.47 μM,且在病毒感染后的72h仍有很好抗流感作用。2.D715-2441对H5N1假病毒进入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均无抑制作用。3.D715-2441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的0-5 h干预能够显着地抑制病毒复制。4.D715-2441与抗流感药物zanamivir联用具有显着协同抗病毒作用。5.D715-2441能够明显降低流感病毒vRNP的活性,主要通过与PB2cap蛋白结合,并在病毒感染细胞后24 h影响PB2蛋白的入核,使PB2蛋白主要聚集在细胞质。6.D715-2441 能够与 PB2cap 蛋白上 Phe323、His357、Phe363、Lys376 及 Phe404结合,其中323、363及376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大于99%,404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大于98%及357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大于92%。7.D715-2441能够上调抗病毒蛋白Mx1基因的表达。实验结论:1.D715-2441具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多轮复制的抗病毒活性。2.D715-2441能够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早期复制。3.D715-2441通过靶向于流感病毒的PB2cap蛋白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4.D715-2441与PB2cap蛋白结合位点位于保守功能区域,能够通过与PB2cap的结合抑制其与宿主细胞前体mRNA 5'端帽状结构结合,从而阻碍病毒转录和复制。5.D715-2441具有直接上调抗病毒蛋白Mx1基因表达的能力,抑制病毒复制。6.D715-2441与zanamivir联用具有协同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15)

倪瑜,尹思淇,李会,史劲松,许正宏[3](2018)在《生物法制备叁羟基雄甾烯酮的分离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羟基雄甾烯酮(7α,15α-diOH-DHEA)是第四代女用口服避孕药"优思明"有效成分屈螺酮的关键中间体,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采用生物转化法可以将底物去氢表雄酮(DHEA)转化成7α,15α-diOH-DHEA,该方法具有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本研究对发酵液中产物的分离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叁羟基雄甾烯酮最适的分离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添加4%(V/V)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预处理,发酵液上清和沉淀分别用1.5倍和2倍的乙酸乙酯和乙醇萃取,洗脱剂选择二氯甲烷:乙醇=15∶1,产物分离后纯度达98.1%,纯化收率可达91.4%。通过质谱(MS),红外光谱(IR)以及氢谱(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鉴定,与7α,15α-diOH-DHEA标准品结构一致。(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孙锦[4](2017)在《叁羟基雄甾烯酮高效转化菌株的选育及其羟化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羟基雄甾烯酮(7α,15α-diOH-DHEA)是合成第四代口服避孕药Yasmin有效成分屈螺酮的关键中间体,Yasmin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避孕药使得7α,15α-diOH-DHEA的生产成为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一株亚麻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ni)ST能双羟化去氢表雄酮(DHEA)生成7α,15α-diOH-DHEA。然而在其转化过程中,存在底物投料浓度低、菌株羟化能力弱及转化效率差等问题,很大程度制约了菌株C.lini ST在工业化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论文以C.lini ST为出发菌株,采用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育种技术,筛选获得能高效转化DHEA合成7α,15α-di OH-DHEA的菌株,并对优势菌株羟化能力增强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首次获得一个来源于丝状真菌C.lini中起着羟化DHEA作用的P450氧化酶并成功表达。具体结论总结如下:(1)选育了能高效转化DHEA制备7α,15α-diOH-DHEA的优势融合菌株。以C.lini ST为出发菌株,首先将高浓度乙醇作为筛选压力,利用等离子诱变(ARTP)技术选育了一株高产菌株C.lini ST-y9。进而将其与另一株实验室保藏的以高浓度DHEA为筛选压力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C.lini ST-0317作为genome shuffling育种的双亲本。经过叁轮的genome shuffling,最终获得叁株能高效双羟化DHEA生成7α,15α-diOH-DHEA的优势融合菌株。(2)简要评价了融合菌株的性能并初步探索了其羟化能力提高的原因。通过对优势融合菌株的5次传代培养发现C.lini ST-F307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该菌株在底物DHEA投料浓度为10 g·L-1时,目的产物7α,15α-diOH-DHEA的摩尔得率达到54.8%,较出发菌株C.lini ST(28.1%)提高了26.7%。随后优化了C.lini ST-F307的转化条件,当添加1.5%(v/v)的乙醇助溶时,能将底物DHEA的投料浓度提高至12 g·L-1,同时产物7α,15α-diOH-DHEA的摩尔得率提高至69.9%。由于甾体的羟化过程主要由P450酶系完成,因此分别测定了不同C.lini菌株(出发菌株C.lini ST、亲本菌株C.lini ST-0317、C.lini ST-y9和融合菌株C.lini ST-F307)粗酶液的P450酶活,结果表明C.lini ST-F307的P450酶活最高(45.2 U·mg-1)。进一步对各菌株中部分P450酶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相比于出发菌株和亲本菌株,融合菌株C.lini ST-F307的5个P450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明显提高。由此可知P450酶的基因转录水平以及活性的提高导致了融合菌株C.lini ST-F307双羟化DHEA能力的增强。(3)扩增获得了C.lini ST-F307中起羟化DHEA作用的P450氧化酶,并对其进行了功能验证。由上述分析结果得知,C.lini ST-F307菌株中位于微粒体的一个P450氧化酶CYP3的基因转录水平最高,因此推测该P450氧化酶为羟化DHEA的一个关键酶。随后扩增出其完整的基因片段,经分析该蛋白属于CYP68J亚家族,命名为CYP68JX。进一步成功地将CYP68JX在毕赤酵母GS115体系中进行了外源表达,并利用重组酵母菌株进行了DHEA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底物DHEA的投料浓度为2 g·L-1时,重组表达菌株GS115-pPIC3.5K-cyp68jx的7α,15α-diOH-DHEA摩尔得率达到31.8%,是GS115-pPIC3.5K(11.3%)的2.8倍,从而证明P450氧化酶CYP68JX具有双羟化DHEA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毛旭[5](2017)在《α-羟基环丁烯酮的[4+1]环化反应研究: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多取代环戊烯酮》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初Moore和Liebeskind等人对α-羟基环丁烯酮反应类型的研究工作为我们揭示了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即在热力学条件下α-羟基环丁烯酮发生四电子电环化开环,迅速生成具有高选择性的烯醇—烯酮中间体。另外α-羟基环丁烯酮被证实可以作为C4合成子应用于许多有趣的化学转化,并作为构建天然产物骨架重要的合成策略。因为环戊烯酮含有的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和可以广泛修饰的化学位点,所以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目标分子合成中可作为一种强大的合成子。[4+1]环化反应代表了一类通用的五元环结构的合成策略,已经成为近年来关注热点和研究话题。我们课题组最近发表了 α-羟基环丁烯酮和亚胺之间的反应,这是首例α-羟基环丁烯酮在四电子开环后进行分子间的[4+2]环加成过程。在现代有机合成领域,发展新的合成策略和化学反应一直是研究发展的主要焦点。本文将阐述α-羟基环丁烯酮首次作为二烯前体与叁甲基硅重氮甲烷之间的[4+1]环化反应。我们发现由于在过渡态时1,3-烯丙位张力,此[4+1]环化过程可以简洁快速的得到立体选择的多取代环戊烯酮。更重要的是,当α-羟基环丁烯酮上C4位取代基是芳基和炔基时,分子间[4+1]环化反应要优于传统的α-羟基环丁烯酮分子内四电子开环/6π电环化关环过程。(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5-01)

方圣琼,翁洪平,李晓,潘进,潘文斌[6](2016)在《羟基铁柱撑蒙脱石吸附玉米赤霉烯酮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羟基铁柱撑改性蒙脱石(OH/Fe-Mont)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的机理,并且通过XRD和FT-IR表征手段进行表征,研究表明:(1)OH/Fe-Mont对玉米赤霉烯酮(ZEA)吸附量远高于未改性蒙脱石(K10-Mont),当n(OH)/n(Fe)为1.5时最高达到0.283mg/g,是K10-Mont吸附量(0.054mg/g)的5倍;XRD分析表明羟基铁柱撑蒙脱石层间距扩增是吸附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OH/Fe-Mont和K10-Mont对ZEA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FT-IR分析表明离子交换是ZEA进入蒙脱石的主导机制;(3)OH/Fe-Mont和K10-Mont对ZEA吸附较佳pH值为8,温度为35℃;(4)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0.99,且1.5OH/Fe-Mont初始吸附速率和平衡吸附量均远高于K10-Mont。(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8期)

李天鹏[7](2016)在《1,3-二酮的2-羟基化反应及苯并叁唑与二烯酮的1,4-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羟基-1,3-二羰基化合物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中间体,将相应的1,3-二羰基化合物直接氧化是得到2-羟基-1,3-二羰基化合物的一种常见且便捷的方法,近年来,在众多报道中研究者们在氧化过程中用到了各式各样的氧化剂,然而,这些氧化剂不稳定且成本较高。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看,空气氧化二羰基化合物是最理想的方法。因此,寻求一种用空气作氧化剂,既不用过度金属催化剂又能扩大底物范围的方法变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氮杂环框架在自然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有机化学中,aza-Michael加成反应是合成此类框架的一个重要反应,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传统方法中,aza-Michael反应通常使用各种各样的Br(?)nsted, Lewis acids以及一些过渡金属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考虑到上述催化剂的昂贵和有毒性,化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寻找新的含氮亲核试剂,合适的受体以及高效的催化体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共轭不饱和酮的aza-Michael加成反应在区域选择性上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也需要去探索从而找出一种具有较高区域选择性的反应条件。本论文在文献调研归纳的基础上,针对目前1,3-二羰基化合物2-羟基化反应,苯并叁氮唑与芳基二烯酮的aza-Michael反应研究的不足,分别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叁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综述了2-羟基化1,3-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与氮杂环aza-Michael反应的进展。第二章:研究了以空气中为氧化剂,氟化钾为催化剂,氢氧化钠为碱对二苯甲酰甲烷的羟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2-羟基化1,3-二羰基化合物。该方法使用绿色氧源,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第叁章:研究了苯并叁氮唑与芳基二烯酮在醋酸钾的催化作用下的1,4-aza-Michael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氮杂环产物,该方法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条件温和,产率较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吴燕[8](2015)在《亚麻刺盘孢ST-1转化去氢表雄酮合成叁羟基雄甾烯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羟基雄甾烯酮(7α,15α-diOH-DHEA)是第四代女用口服避孕药“优思明”主要成分屈螺酮的关键中间体,可通过生物转化法在去氢表雄酮(DHEA)的C7和C15位引入羟基而合成。由于优思明可靠的避孕效果以及有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肤质等优势,自2000年在欧洲上市以来,已迅速发展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女用口服避孕药。然而在利用微生物转化DHEA合成7α,15α-diOH-DHEA时,普遍存在菌株羟化活性偏低、底物投料浓度和产物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生产。因此,本论文以提高7α,15α-diOH-DHEA转化率为目标,重点分析了亚麻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ni)ST-1甾体羟化特性,构建了高底物浓度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羟化过程中的辅酶再生,探讨了P450预诱导策略及其相关机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1.C.lini ST-1的底物谱和羟化特性分析。鉴于本实验诱变选育获得的C.lini ST-1催化活性高,而广域的底物谱是拓展其应用性能的前提,因此本论文选取雄甾烷、雌甾烷和孕甾烷类的8种化合物为底物,利用C.lini ST-1对其进行转化研究。结果表明,C.lini ST-1具有广域的底物谱,能对多种甾体化合物的C7、C11和C15位进行羟化,其羟化位点与母核C3和C17位取代基的类型有关。对各底物的转化液进行提取分离,最终获得了10个转化产物,其中11α,15α-diOH-4-AD、11α,15α-diOH-坎利酮和11α,15α-diOH-沃氏氧化物为首次报道,并发现C11α,15α双羟化为一种新的甾体羟化反应类型。初步探讨了C.lini ST-1转化甾体化合物的双羟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其先在底物亲和性较高的位点引入第一个羟基生成单羟产物,继而在另一位点引入第二个羟基生成双羟产物。与其他已报道的具有甾体羟化能力的菌株相比,C.lini ST-1对各底物均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而以DHEA为底物时转化效果最佳,当DHEA浓度为4 g·L-1,产物7α-OH-DHEA和7α,15α-diOH-DHEA总摩尔转化率可达83.6%。2.环糊精(CDs)包合转化体系的建立。转化体系中添加与底物摩尔比为1:1的甲基-β-环糊精(M-β-CD)或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可将DHEA浓度由4 g·L-1提高到10g·L-1,羟化产物总摩尔转化率由63.6%(6.91 g·L-1)分别提高到74.9%(8.06 g·L-1)和78.4%(8.44 g·L-1)。基于此,本论文进一步分析了CDs对DHEA羟化的影响。通过对包合物的特性表征(X-衍射、差热扫描分析),相溶解曲线以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Ks、ΔH、ΔS和ΔG)的分析,确定CDs和DHEA能以摩尔比1:1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并显着提高DHEA的溶解度。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细胞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发现CDs能在不影响菌体生长的同时改善C.lini ST-1的通透性,减少转化过程中底物和产物的传质阻力。上述结果表明,CDs包合转化体系可通过提高DHEA溶解度,改善C.lini ST-1通透性,进而提高羟化产物的总摩尔转化率。3.甾体羟化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预诱导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考察了诱导剂种类、浓度及添加时间等因素,结果表明在C.lini ST-1培养12 h后添加乙醇(0.6%)或DHEA(0.5%)继续诱导培养12 h,最终7α,15α-diOH-DHEA摩尔转化率可由36.2%分别提高到58.4%和56.0%,7α-OH-DHEA摩尔转化率由27.4%下降到17.6%和17.4%,同时转化周期由60 h缩短至48 h。初步探讨了醇类诱导剂的诱导机制,发现其诱导作用与醇羟基有一定的联系,同时这种诱导效应可能与醇类诱导剂的C链长度呈负相关。4.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诱导机制探究。利用iTRAQ(同位素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对不同诱导条件下C.lini ST-1胞内蛋白(包括胞质蛋白和微粒体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蛋白表达水平阐明了乙醇和DHEA的预诱导机制。C.lini ST-1经乙醇诱导后,差异显着的蛋白共有50个,而DHEA诱导后的差异蛋白共有59个。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聚类分析,发现主要集中为甾体代谢相关蛋白、氧化还原相关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和转运相关蛋白。根据iTRAQ分析结果,获得了表达量显着上调的DHEA羟化关键酶P450,为后续扩增P450基因、增强表达P450以及构建P450工程菌奠定了基础。同时,诱导剂对甾体羟化过程中传递电子的NADPH-P450还原酶、NADH-cytochrome b5还原酶以及胞内其他氧化还原相关酶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为后续从辅酶再生方向改进DHEA转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利用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技术对部分关键蛋白进行了转录水平分析,发现差异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与iTRAQ分析得到的蛋白差异水平基本一致,说明诱导剂主要是在转录水平提高相关蛋白的表达量。5.烟酸-葡萄糖复合辅底物偶联的NADPH再生体系的构建。基于iTRAQ分析和辅酶前体添加实验结果,发现了低比值NADPH/NADP为DHEA双羟化过程中的限速因素。以20 mmol·L-1烟酸和15 g·L-1葡萄糖为复合辅底物,在DHEA浓度为10 g·L-1,转化时间为42 h的条件下,7α,15α-diOH-DHEA摩尔转化率可达到65.2%,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80.1%。利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对CDs包合体系、P450预诱导策略以及辅酶再生叁块工艺进行了组合优化。最终,确定C.lini ST-1双羟化DHEA的最佳工艺为HP-β-CD/DHEA摩尔比0.94,乙醇添加量0.502%(v/v),葡萄糖浓度16.05 g·L-1。将此工艺应用于DHEA的转化,在DHEA浓度为10 g·L-1,转化时间为42 h的条件下,7α,15α-diOH-DHEA的摩尔转化率可达到70.2%。(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5-12-01)

赵辉,张福维,于海丰,廖沛球,刁全平[9](2015)在《FeCl_3催化的α-羟基二硫缩烯酮与吲哚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价廉易得、环境友好和无毒性的Fe Cl3催化的α-羟基二硫缩烯酮与吲哚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研究表明,在室温(25℃)条件下CH2Cl2中,在2.5 mol%Fe Cl3存在下,α-羟基二硫缩烯酮与吲哚及1-或2-位取代吲哚能有效进行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高产率合成α-吲哚基二硫缩烯酮.该反应具有催化剂经济易得、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5年07期)

高兴强,冯建勋,花强,王学东[10](2014)在《油水乳化体系中分枝杆菌转化植物甾醇产9α-羟基雄甾烯酮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分枝杆菌转化植物甾醇产9α-羟基雄甾-4-烯-3,17-酮(9-OH-AD)的转化效率,建立了油水乳化体系。结果表明:机械搅拌提供剪切力和加入吐温80作为分散剂是形成稳定乳化体系的必要因素,且油的比例须随甾醇投料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油水乳化体系中,细胞均匀分散,生物量增加,植物甾醇投料浓度和转化效率均得到提高;植物甾醇投料质量浓度可达20g/L,9-OH-AD摩尔得率达到64.06%,产率为1.28g/(L·d)。转化终止后通过离心进行相分离,可以去除大部分存在于油相中的副产物,使产物纯度从66%提高到90%。(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羟基烯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流感作为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不仅对社会安全影响巨大,而且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历年流感流行高峰期一般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份间,针对其波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迫切需要高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然而,流感的防治形势很不乐观。理论上来说,疫苗是预防和治疗流感疫情爆发的最佳选择,但目前流感疫苗的生产能力、储备量以及更新速度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抗流感病毒药物是目前防治流感的重要措施,临床上使用的抗流感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然而,这两类药物均面临着耐药性的严峻挑战。基于目前上市的常用抗流感药物存在的瓶颈问题,急需寻找不同于现有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新型抗流感药物,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抗流感药物耐药问题。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介导着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因其高度保守已成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新靶标。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着手,研发抗流感病毒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1,3-二羟基-6-苯并[C]色烯酮(D715-2441)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理。旨在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新型抗流感RNA聚合酶药物进行开发,对我国的流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1.采用MTT法和空斑形成实验评价D715-2441对细胞的毒性以及抑制不同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2.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蛋白印迹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D715-2441对甲型流感病毒复制以及对宿主细胞内相关炎症因子及其它因子的影响。3.利用H5N1假病毒抑制实验、血凝抑制实验、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Time-of-addition及Mini-replicon实验研究D715-2441作用于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阶段。4.采用免疫共聚焦、SPR、FP和Molecular docking实验确认D715-2441的作用靶点。实验结果:1.D715-2441能有效地抑制多种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对A/Puerto Rico/8/34(H1N1),A/FM-1/1/47(H1N1),A/Aichi/2/68(H3N2),A/Vietnam/1194/2004(H5N1),A/Anhui/1/2013(H7N9),带有 NA-H274Y 突变 A/PR/8/34(H1N1)的奥司他韦耐药株以及临床分离株690(H3亚型)的IC50值分别为1.70±0.02,3.59±1.25,4.30±1.10,3.79±0.49,3.19±0.30,3.36±0.42 和 4.44±0.47 μM,且在病毒感染后的72h仍有很好抗流感作用。2.D715-2441对H5N1假病毒进入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均无抑制作用。3.D715-2441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的0-5 h干预能够显着地抑制病毒复制。4.D715-2441与抗流感药物zanamivir联用具有显着协同抗病毒作用。5.D715-2441能够明显降低流感病毒vRNP的活性,主要通过与PB2cap蛋白结合,并在病毒感染细胞后24 h影响PB2蛋白的入核,使PB2蛋白主要聚集在细胞质。6.D715-2441 能够与 PB2cap 蛋白上 Phe323、His357、Phe363、Lys376 及 Phe404结合,其中323、363及376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大于99%,404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大于98%及357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大于92%。7.D715-2441能够上调抗病毒蛋白Mx1基因的表达。实验结论:1.D715-2441具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多轮复制的抗病毒活性。2.D715-2441能够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早期复制。3.D715-2441通过靶向于流感病毒的PB2cap蛋白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4.D715-2441与PB2cap蛋白结合位点位于保守功能区域,能够通过与PB2cap的结合抑制其与宿主细胞前体mRNA 5'端帽状结构结合,从而阻碍病毒转录和复制。5.D715-2441具有直接上调抗病毒蛋白Mx1基因表达的能力,抑制病毒复制。6.D715-2441与zanamivir联用具有协同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基烯酮论文参考文献

[1].王强,赵新萍.碱促进联烯酮与丙酮二羧酸酯反应制备官能化的2-羟基间苯二甲酸酯[J].应用化学.2018

[2].刘腾.1,3-二羟基-6-苯并[c]色烯酮靶向甲型流感病毒PB2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3].倪瑜,尹思淇,李会,史劲松,许正宏.生物法制备叁羟基雄甾烯酮的分离提取工艺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8

[4].孙锦.叁羟基雄甾烯酮高效转化菌株的选育及其羟化酶研究[D].江南大学.2017

[5].毛旭.α-羟基环丁烯酮的[4+1]环化反应研究: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多取代环戊烯酮[D].西北大学.2017

[6].方圣琼,翁洪平,李晓,潘进,潘文斌.羟基铁柱撑蒙脱石吸附玉米赤霉烯酮机理研究[J].功能材料.2016

[7].李天鹏.1,3-二酮的2-羟基化反应及苯并叁唑与二烯酮的1,4-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8].吴燕.亚麻刺盘孢ST-1转化去氢表雄酮合成叁羟基雄甾烯酮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5

[9].赵辉,张福维,于海丰,廖沛球,刁全平.FeCl_3催化的α-羟基二硫缩烯酮与吲哚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5

[10].高兴强,冯建勋,花强,王学东.油水乳化体系中分枝杆菌转化植物甾醇产9α-羟基雄甾烯酮工艺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标签:;  ;  ;  ;  

羟基烯酮论文-王强,赵新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