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硝化细菌菌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硝化细菌,氨氮,驯化,固体发酵
硝化细菌菌剂论文文献综述
林锐[1](2017)在《硝化细菌的固态发酵及硝化菌剂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在污水脱氮过程中,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被转化为硝态氮,后者进一步被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气态氮。硝化过程是生物脱氮的限制性步骤,其核心是硝化细菌。由于硝化细菌具有严格自养、生长缓慢、对环境因子变化敏感等特性,使其在与异养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极易被系统淘汰,造成水体中硝化菌群十分贫乏。因此通过投加硝化细菌增加系统中硝化细菌的数量,加强硝化过程对提高污水脱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在模拟污水条件下定向驯化高活性硝化污泥的基础上,将高活性硝化污泥作为种子污泥,研究了硝化细菌固态发酵条件,及投加硝化菌剂对硝化系统启动及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研究硝化污泥采用模拟污水方式进行驯化,驯化初期进水氨氮浓度控制在100mg/L左右,经过15d驯化,氨氮去除率达到93.44%,之后进水氨氮浓度由100mg/L提高到150mg/L左右,经过9d驯化(第24d),出水氨氮去除率达到97.24%,驯化后期进水氨氮浓度提高到200mg/L左右,再经过10d(第34d)时,出水氨氮去除率达到90.15%,出水氨氮维持在20mg/L以下,系统中氨氮去除率维持在90%以上,整个硝化脱氮系统通过好氧方式进行驯化,共经历37d驯化完成。2.本实验中硝化细菌固态发酵基质采用椰壳和珍珠岩,并研究了椰壳与珍珠岩不同体积比条件下,固态发酵过程中氨氮去除率,发现椰壳与珍珠岩体积比为1:2时,氨氮去除率最高,为89.74%。固态发酵最佳含水量为55%左右,固态发酵硝化活性与初始氨氮浓度、DO、种子污泥接种量呈正相关。3.硝化系统启动初期,接种硝化菌剂可缩短硝化系统启动时间。本研究中,以氨氮去除率80%为准,和未接种硝化菌剂处理相比,接种硝化菌剂后,硝化系统启动所消耗的时间由未接种处理的18d缩短到14d。即和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硝化菌剂后,硝化系统的启动时间缩短22.2%。4.在正常运行的硝化系统中投加硝化菌剂,可促进系统硝化活性。和未接种硝化菌剂的处理相比,接种硝化菌剂后,系统运行前4h,氨氮的去除率提高18%。(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6-01)
徐莹莹[2](2015)在《接种菌剂对牛粪堆肥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群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剂,接种到以牛粪和水稻秸秆为材料的堆肥中,通过测定温度、p H值、C/N、种子发芽率、NH4+-N、NO3ˉ-N相关指标,考察了接种菌剂堆肥和自然堆肥腐熟情况。采用传统培养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接种菌剂对牛粪堆肥中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硝化、反硝化细菌在堆肥氮素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个堆肥过程共持续45d,两组堆肥都经历了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阶段。菌剂堆肥最高温度为66℃高于自然堆肥的最高温度59℃,高温期分别持续13d和9d,表明接种菌剂可提高堆肥温度,延长高温期,同时p H值、C/N、种子发芽率、NH4+-N和NO3ˉ-N含量变化表明接种菌剂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促进堆肥腐熟,达到无害化标准。(2)接种菌剂使堆肥中可培养的硝化细菌数量多于自然堆肥,反硝化细菌数量少于自然堆肥。硝化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与NH4+-N成负相关关系,与NO3ˉ-N成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菌剂堆肥相关系数大于自然堆肥。(3)接种菌剂对amo A基因标记的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产生一定影响。和自然堆肥相比,菌剂堆肥中氨氧化细菌种类更加丰富。自然堆肥中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为优势种群,而菌剂堆肥中增加了新的类群,分别为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4)接种菌剂对nir 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影响,而使nar G,nap A,nir K和nos Z型发生改变。和自然堆肥相比,nar G多样性指数在堆肥升温阶段较低,降温阶段较高;菌剂堆肥nap A和nos Z种类更加丰富,各时期多样性指数都大于自然堆肥;Nir K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在菌剂堆肥中减少。(5)接种菌剂对nir S型反硝化群落结构组成无影响,对nar G,nap A,nir K和nos Z影响较大。自然堆肥nar G型主要类群为发硫菌属(Thiothrix),而接种菌剂导致一些新的未培养类群产生,使原优势发硫菌属(Thiothrix)数量和所占比例减小;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某些未培养细菌是自然堆肥Nap A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优势菌属,菌剂堆肥除了含有这些类群外还出现了新的反硝化类群,分别属于红细菌属(Rhodobacter)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Nir K在菌剂堆肥后期检测到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同源性较高的反硝化细菌,但未检测到自然堆肥降温时期存在的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一些未培养细菌,且使原自然堆肥的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副球菌属(Paracocc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表现出消失再出现的变化现象;自然堆肥nos Z型反硝化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碱菌属(Alcaligenes)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而菌剂堆肥中检测出自然堆肥所没有的新类群,包括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副球菌属(Paracoccus),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徐莹莹,许修宏,任广明,孙瑜,李洪涛[3](2015)在《接种菌剂对牛粪堆肥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剂,接种到以牛粪和水稻秸秆为材料的堆肥中,通过测定温度、p H、C/N、种子发芽率、NH+4-N、NO-3-N相关指标,考察了接种菌剂堆肥和自然堆肥的腐熟情况;采用传统培养与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接种菌剂对牛粪堆肥中反硝化细菌数量及nos Z-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堆肥都已完全腐熟,达到无害化标准,且接种菌剂堆肥更利于有机质分解,腐熟度更好;接种菌剂使可培养的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nos Z-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增加;自然堆肥中样品间相似性在50%~75%之间,接种菌剂堆肥样品间相似性在27%~76%之间,接种菌剂加快了反硝化细菌群落的演替。堆肥中nos Z-反硝化细菌包括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接种菌剂堆肥中检测到自然堆肥不存在的反硝化细菌类群,这些类群分别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副球菌属(Paracoccus)、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其中,产碱菌属、副球菌属中某些菌株的反硝化终产物为N2,减少了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刘璇[4](2010)在《硝化细菌菌剂生态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养殖水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调整水产养殖生物环境,净化水质,达到提高养殖品种健康水平及改良养殖环境的目的。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目前对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应用效果方面,在菌种选择、施用条件、施用方法和施用量、菌种间相互作用、配伍的和谐性、作用机理、对环境的影响形式和影响程度、菌体保活技术、菌体回收和消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严重滞后。在具体选用菌种上,如何选择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菌株,更加值得研究。本论文选用发光细菌、藻类、水溞、鱼类一系列由低等到高等的水生生物作为受试生物,同时通过致病菌检测和抗药性试验,研究硝化细菌的生态安全性。经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硝化细菌菌剂对发光细菌在较短时间内抑制率很低,相关作用不明显。当作用时间达30min时,EC20为抑制率为20%时样品的含量浓度占74.6%,说明硝化细菌菌剂对发光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2)研究硝化细菌菌剂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整个生命周期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细菌菌剂对两种藻类生长不存在抑制作用,反而具有促进作用。当促进率为50%时,普通小球藻的菌剂投加浓度为1053.9mg/L,95%置信区间为[184.1,6039.5] mg/L;斜生栅藻的菌剂投加浓度为124.0mg/L,95%置信区间为[19.1,807.2] mg/L。(3)硝化细菌菌剂对多刺裸腹溞的24hEC50为1.15×10~(25) mg/L、48hEC50为1.00×10~(22) mg/L,远大于规定的100mg/L的低毒标准。且硝化细菌菌剂的对数浓度和多刺裸腹溞24和48h的死亡率线性关系不显着,对溞类无明显毒害作用。(4)对斑马鱼96h的急性毒性试验显示,硝化细菌菌剂各种浓度组都未对斑马鱼产生任何抑制影响。(5)使用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细菌学检测表明,硝化细菌菌剂中不含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6)研究6种消毒剂和抗生素对硝化细菌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和硫酸铜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24h和48h对硝化细菌50%抑制率浓度均大于水产养殖中的泼洒浓度。土霉素和磺胺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消毒剂,其中土霉素的抑制性最小。磺胺对硝化细菌50%的抑制浓度远大于水产养殖中的泼洒浓度。(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0-12-01)
硝化细菌菌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剂,接种到以牛粪和水稻秸秆为材料的堆肥中,通过测定温度、p H值、C/N、种子发芽率、NH4+-N、NO3ˉ-N相关指标,考察了接种菌剂堆肥和自然堆肥腐熟情况。采用传统培养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接种菌剂对牛粪堆肥中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硝化、反硝化细菌在堆肥氮素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个堆肥过程共持续45d,两组堆肥都经历了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阶段。菌剂堆肥最高温度为66℃高于自然堆肥的最高温度59℃,高温期分别持续13d和9d,表明接种菌剂可提高堆肥温度,延长高温期,同时p H值、C/N、种子发芽率、NH4+-N和NO3ˉ-N含量变化表明接种菌剂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促进堆肥腐熟,达到无害化标准。(2)接种菌剂使堆肥中可培养的硝化细菌数量多于自然堆肥,反硝化细菌数量少于自然堆肥。硝化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与NH4+-N成负相关关系,与NO3ˉ-N成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菌剂堆肥相关系数大于自然堆肥。(3)接种菌剂对amo A基因标记的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产生一定影响。和自然堆肥相比,菌剂堆肥中氨氧化细菌种类更加丰富。自然堆肥中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为优势种群,而菌剂堆肥中增加了新的类群,分别为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4)接种菌剂对nir 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影响,而使nar G,nap A,nir K和nos Z型发生改变。和自然堆肥相比,nar G多样性指数在堆肥升温阶段较低,降温阶段较高;菌剂堆肥nap A和nos Z种类更加丰富,各时期多样性指数都大于自然堆肥;Nir K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在菌剂堆肥中减少。(5)接种菌剂对nir S型反硝化群落结构组成无影响,对nar G,nap A,nir K和nos Z影响较大。自然堆肥nar G型主要类群为发硫菌属(Thiothrix),而接种菌剂导致一些新的未培养类群产生,使原优势发硫菌属(Thiothrix)数量和所占比例减小;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某些未培养细菌是自然堆肥Nap A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优势菌属,菌剂堆肥除了含有这些类群外还出现了新的反硝化类群,分别属于红细菌属(Rhodobacter)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Nir K在菌剂堆肥后期检测到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同源性较高的反硝化细菌,但未检测到自然堆肥降温时期存在的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一些未培养细菌,且使原自然堆肥的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副球菌属(Paracocc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表现出消失再出现的变化现象;自然堆肥nos Z型反硝化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碱菌属(Alcaligenes)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而菌剂堆肥中检测出自然堆肥所没有的新类群,包括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副球菌属(Paracoccus),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化细菌菌剂论文参考文献
[1].林锐.硝化细菌的固态发酵及硝化菌剂的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徐莹莹.接种菌剂对牛粪堆肥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群落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3].徐莹莹,许修宏,任广明,孙瑜,李洪涛.接种菌剂对牛粪堆肥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
[4].刘璇.硝化细菌菌剂生态安全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