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文教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参,教参使用,建议
语文教参论文文献综述
杨芳[1](2019)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使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学中,教参给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教参在结构上以及内容上的编写特点都是围绕着如何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而设置。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以及个案的分析去了解教参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然后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提出使用教参的建议,从而让教师更加有效率地使用教参,同时也能让教参在教师手中发挥它最大的功能。论文首先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以及对语文教参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语文教参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接着说明研究的创新和不足,最后阐述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次是对语文教参的编写特点进行探讨。先研究教参在结构上的编写特点,并与相关教学资源相联系,后研究教参在内容上的编写特点,并与具体教学相结合。再次是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的使用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问卷调查对教参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统计,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上的分析,进而分析教参的具体使用情况。接下来是进行个案研究的分析。最后是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的使用建议。首先分析教师在使用教参时存在的利弊,接下来给出教参使用的相关建议,从而能让教师能更加合理地使用教参。(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4)
姜相华[2](2018)在《语文教材教参问题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语文教材教参存在注释、解释(翻译)有误,当注释而未注,文本有误诸方面的问题。挖掘这些问题,意在警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直面专家学者的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大兴教学研究风气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4期)
袁玉英,史伟[3](2016)在《王维《使至塞上》深度解——与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参编者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教版教参对《使至塞上》地域、季节的解读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从地理、掌故、史料记载、诗文用词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教参编者商榷。(本文来源于《华夏教师》期刊2016年08期)
王秀娟[4](2016)在《从《小石潭记》说开去……——关于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参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年级下,和学生共同研读《小石潭记》,在翻译文章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有困惑也有几点思考,作文记之。一、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什么没有注解了?这句话比较好理解: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但不好理解的是新人教版删去了对"坻、屿、嵁"的注解。为什么?小石潭以石得名,石头又各具形态,怎么个形态,除了这几个解释,文中并没有更多的描写。因全石以为底,故水流过有异响:如鸣佩环;因全石以为底,故鱼在水(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期刊2016年06期)
徐华[5](2015)在《书内书外共徜徉——论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参的剥离与契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课堂到底应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是新课改以来教育者们着力探寻的问题之一。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似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就是课堂教学与教参的关系不再像之前那么密切。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师生更好地定位自身,从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世界》期刊2015年28期)
孟醒[6](2015)在《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学参考书,简称"语文教参",作为语文教师的常用工具书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今的语文教参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地位和积极作用。语文教师要正视语文教参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关注网络多媒体资料(电子教参)对教参的影响,让语文教参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有效指导教学。(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5年07期)
张邦华[7](2015)在《教学生善用教参,让提问真正有效——对一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观察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提问历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之一,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笔者但凡走进课堂听课,必先关注教师的提问。在一次外出听课中我带着需要观察的问题,走进了《藤野先生》一文的教学课堂。以下是我所观察到的这节课的课堂提问环节。一、是精彩纷呈,还是鹦鹉学舌上课开始了,随着导入和预习检测的结束,课堂进入了"学习研讨"环节。教师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从这些(本文来源于《师道》期刊2015年02期)
王建平[8](2015)在《合理利用文本和教参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情对话、良心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少年闰土》《长恨歌》课堂教学的案例为参照,结合语文教学的本质,阐述了只有走进、跳出文本和借鉴、超越教参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情对话、良心互动的语文教学观。(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学习(下)》期刊2015年01期)
吕秀娟[9](2014)在《对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参部分知识点用法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由先前的黑白色变成了彩色,在视觉效果上确实增色不少,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知识点的用法不够科学严谨。笔者以现行的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人教版(2009年3月第1版)]和下册教材[人教版(2009年9月第1版)]及人教版配套参考书为例,提出几点质疑:一、标点符号不合乎规范1.无疑而问的陈述句,句尾误用问号八(上)第10课余秋雨的《信客》,导引中:"熟读课(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4年31期)
刘彬彬[10](2014)在《沪教版小学语文教参中叙事性作品教学目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实教育情境中,教师往往会依赖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确立教学目标。但由于缺少对目标的分析,照搬照抄现象严重,极易导致教师在理解目标时出现偏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叙事性作品教学处于一种“高投入、低效率”的尴尬境地,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在理解与制定教学目标方面出现问题。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主张将知识和认知过程相结合来制定目标,这种方式便于分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表现程度等基本要素。在新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特征,研究建构了适用于叙事性作品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包括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和综合维度叁个框架),并进而对叙事性作品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研究选取了沪教版小学语文教参中的161篇叙事性作品教学目标作为分析对象,经过分析后发现,教参中的叙事性作品教学目标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维度方面,侧重于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认知过程维度方面,侧重于理解、记忆和应用;各年级教学目标在二维框架中的分布与总体分布基本保持一致。据此研究结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在制定叙事性作品教学目标时,应尽量避免模式化的无效目标,关注涉及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目标,并可以在高年级时增加高认知水平目标的比例;在进行叙事性作品教学设计时,可以以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为指导,首先明确教参中的教学目标,进而选择合宜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语文教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些语文教材教参存在注释、解释(翻译)有误,当注释而未注,文本有误诸方面的问题。挖掘这些问题,意在警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直面专家学者的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大兴教学研究风气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文教参论文参考文献
[1].杨芳.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使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姜相华.语文教材教参问题举隅[J].中学教学参考.2018
[3].袁玉英,史伟.王维《使至塞上》深度解——与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参编者商榷[J].华夏教师.2016
[4].王秀娟.从《小石潭记》说开去……——关于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参的一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
[5].徐华.书内书外共徜徉——论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参的剥离与契合[J].初中生世界.2015
[6].孟醒.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J].亚太教育.2015
[7].张邦华.教学生善用教参,让提问真正有效——对一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观察与思考[J].师道.2015
[8].王建平.合理利用文本和教参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情对话、良心互动[J].新课程学习(下).2015
[9].吕秀娟.对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参部分知识点用法的质疑[J].中学教学参考.2014
[10].刘彬彬.沪教版小学语文教参中叙事性作品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