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受压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顶板岩石,破裂,声发射,表面电位
岩石受压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忠辉,娄全,王恩元,孔彪,钮月[1](2016)在《顶板岩石受压破坏过程中声电热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煤岩破坏声电热效应多参量实验系统,测试研究了岩样变形破坏过程中声发射、表面电位和红外辐射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岩样破坏的红外辐射异常信号出现在温度曲线的极大值或极小值点,并且和声电异常信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完全同步.岩样受载过程中红外辐射温度曲线呈现典型的降转升型;试样破坏时,岩样平均红外辐射温度增量为0.1~0.3℃,最高红外辐射温度增量为1.07~2.09℃;由声发射、表面电位和红外辐射测试结果反映出的试样损伤前兆点对应的载荷比范围分别为23.0%~52.6%,26.8%~56.2%和36.9%~49.2%,反映出的临界前兆点对应的载荷比范围分别为73.5%~88.7%,77.0%~94.8%和73.6%~95.8%.(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月征,纪洪广[2](2015)在《叁轴受压状态下岩石试块变形破坏过程中孔隙水压的变化特征及其临界破裂前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讨论饱水岩石中孔隙水压与损伤变形过程的关联性,探究岩石破坏的孔隙水压前兆特征信息,采用叁轴压缩试验、渗流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孔隙水压和不同围压条件下饱水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损伤扩展与孔隙水压变化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开放饱和岩石单元体中,岩石在受荷破坏全过程中的初始压密、弹性压缩、塑性变形和破坏失稳阶段,孔隙水压呈现增高、稳定、逐渐减小和锐减变化;(2)岩石破坏的孔隙水压前兆特征明显,在主破裂前夕,内部损伤加剧,裂隙贯通,孔隙水压将失去稳定状态,孔隙水压由稳态锐减可作为岩石破裂的前兆信息;(3)在应力变化大、高孔隙水压以及高围压条件下,孔隙水压对损伤发展更为敏感,响应也更明显,孔隙水压与损伤发展相互影响,互为关联,损伤扩展造成孔隙水压降低,孔隙水压降低又促进损伤发展;(4)可以尝试在深部开采工程中监测岩体内部孔隙水压的变化来预测岩体失稳的突发性灾害.(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蔡江东,陈亚东,孙全平[3](2012)在《基于信号解构的岩石受压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的破坏过程,在本质上是内部微破裂萌生、扩展继而贯通的过程。在扩容过程中,岩石中一部分贮藏能量会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即声发射。近来,更多地研究表明,声发射信号作为一个时间序列,其包含着丰富的岩石内部状态演化信息,对声发射信号进行解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判断岩石内部裂纹演化过程,甚至有可能捕捉岩石破坏的前兆信息。本文尝试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解构分析,初步研究表明:1)随着岩石内部裂缝的扩展、延伸,声发射信号分形维数D_O变大,而濒临破坏时,信(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9)
康志强,于洋,李闻杰[4](2011)在《岩石受压破裂过程应力应变及声发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监测岩石受力过程的声发射参数特征和时间过程特征等,探索岩石受力变形直至破坏全过程的时间特性,得到岩石破裂过程中岩石应力应变、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和时间的关系。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岩样在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率与声发射能量参数成正比关系,而应力大小与声发射率和声发射的能量参数不成正比关系。最后通过岩样的压缩试验得出了不同岩样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与声发射特性之间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1年02期)
计宏,李琰庆[5](2008)在《岩石受拉破裂过程及其导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系统对单轴拉伸试验下硬岩、软岩两个试件的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硬岩、软岩的破裂失稳特点和导水性。试验结果表明硬岩达到应力峰值时,发生突然失稳,开始导水;软岩在拉伸作用时不会出现突发性失稳现象,而是达到极限应变时才开始破断、导水。由试验结果得出应力变化信息对于硬岩、应变变化信息对于软岩的拉伸破断和导水性具有积极的预报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赵衡,曹文贵,李翔[6](2008)在《考虑应变率影响的单轴受压岩石动态变形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岩石的动态变形特征,引进Kelvin模型,采用粘性元件和弹塑性元件模型并联的方法,建立岩石单轴压缩的受力分析模型,以此反映加载速度或应变率对岩石动态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探讨岩石动态变形过程的体积变化影响,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弹塑性体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进而建立可反映加载速度或应变率影响的单轴受压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提出其参数确定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岩石强度和弹性模量或刚度随应变率提高而增加的特性,而且能较好地模拟单轴受压岩石的动态变形过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8期)
杨伟峰[7](2006)在《烧变岩石受压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烧变岩石受压破坏全过程进行声发射试验基础上,检测了岩样从加载直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得到了烧变岩石破坏全过程的力学特征和声发射特征,探讨了声发射信号在岩石受力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正确利用声发射信息监测岩石破坏的前兆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06年10期)
李庶林,尹贤刚,王泳嘉,唐海燕[8](2004)在《单轴受压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刚性试验机上,对单轴受压岩石破坏全过程进行声发射试验,得到了岩石破坏全过程力学特征和声发射特征,包括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声发射事件数等,研究了声发射事件数(AE数)、事件率与应力、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岩石在一次性加载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岩石都具有典型的Kaiser效应的声发射特征点;在弹性阶段的初期和后期,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岩石声发射显着增加,特别在弹塑性高应力阶段,岩石声发射增长迅速;岩样在试验接近峰值强度时单位时间内的应力增长速度减小,声发射事件率出现明显下降,即出现相对平静阶段;声发射事件率在不同应力水平变化很大,峰值强度后的声发射现象仍然明显,其声发射特征随岩样破坏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15期)
刘冬梅,谢锦平,龚永胜,董太源[9](2000)在《单轴受压岩石破裂过程的双曝光全息干涉法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双曝光全息干涉法测定了单轴受压岩石变形断裂全过程的全息干涉条纹图 ,探讨了不同变形阶段岩石的干涉条纹变化特征 ,为岩石变形断裂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6期)
郝锦绮,钱书清,周建国,高金田[10](1999)在《岩石受压破裂过程中电磁变化的综合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震的电磁前兆观测和研究中,有一些现象长期未得到合理解释,如:电磁波前兆在各台站、各频段出现的不同步,电、磁前兆与应力变化的不相关等,需借助模拟实验多参量、多频段的观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地震前兆机理模型.本研究着重对比岩石受压微裂隙发生时电磁波、电场、磁场与声发射、体应变的关系以及电磁各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岩样在压力作用下微破裂发展、扩容直至宏观破裂的各阶段(本文来源于《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期刊1999-10-01)
岩石受压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讨论饱水岩石中孔隙水压与损伤变形过程的关联性,探究岩石破坏的孔隙水压前兆特征信息,采用叁轴压缩试验、渗流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孔隙水压和不同围压条件下饱水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损伤扩展与孔隙水压变化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开放饱和岩石单元体中,岩石在受荷破坏全过程中的初始压密、弹性压缩、塑性变形和破坏失稳阶段,孔隙水压呈现增高、稳定、逐渐减小和锐减变化;(2)岩石破坏的孔隙水压前兆特征明显,在主破裂前夕,内部损伤加剧,裂隙贯通,孔隙水压将失去稳定状态,孔隙水压由稳态锐减可作为岩石破裂的前兆信息;(3)在应力变化大、高孔隙水压以及高围压条件下,孔隙水压对损伤发展更为敏感,响应也更明显,孔隙水压与损伤发展相互影响,互为关联,损伤扩展造成孔隙水压降低,孔隙水压降低又促进损伤发展;(4)可以尝试在深部开采工程中监测岩体内部孔隙水压的变化来预测岩体失稳的突发性灾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受压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忠辉,娄全,王恩元,孔彪,钮月.顶板岩石受压破坏过程中声电热效应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
[2].张月征,纪洪广.叁轴受压状态下岩石试块变形破坏过程中孔隙水压的变化特征及其临界破裂前兆[J].工程科学学报.2015
[3].蔡江东,陈亚东,孙全平.基于信号解构的岩石受压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4].康志强,于洋,李闻杰.岩石受压破裂过程应力应变及声发射特性研究[J].金属矿山.2011
[5].计宏,李琰庆.岩石受拉破裂过程及其导水性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
[6].赵衡,曹文贵,李翔.考虑应变率影响的单轴受压岩石动态变形过程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杨伟峰.烧变岩石受压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试验[J].煤炭科学技术.2006
[8].李庶林,尹贤刚,王泳嘉,唐海燕.单轴受压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9].刘冬梅,谢锦平,龚永胜,董太源.单轴受压岩石破裂过程的双曝光全息干涉法实验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
[10].郝锦绮,钱书清,周建国,高金田.岩石受压破裂过程中电磁变化的综合实验[C].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