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动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发电,DG系统,耦合模型,频率调节
分布式动态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全,刘雪飞,贾勤[1](2010)在《分布式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及频率调节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系统建立动态耦合模型,通过对有功/频率特性进行解耦,对存在分布式发电机情况下的分布式配电系统的频率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说明了进行频率二次调节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陈楠[2](2006)在《锅炉后屏过热器的分布式动态模型及壁温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锅炉的过热器是锅炉热力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而后屏过热器又是过热器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一般布置在炉膛上部,长期受到高温烟气的冲刷和辐射。换热状况比较恶劣。经常出现超温爆管的现象,为了能够尽可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要知道后屏过热器管屏的金属壁温和管内工质的状态参数的二维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详细的锅炉后屏过热器分布式动态数学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锅炉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为建立模型的前提工作,本文还介绍了关于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建模与仿真的理论基础、建模的基本方法、分布参数模型和集总参数模型和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为了更好地了解后屏过热器运行的安全性和管子使用寿命,本文建立了后屏过热器中单独一片屏的动态数学模型,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型:烟气侧模型、蒸汽侧和金属管壁的数学模型、流量计算模型和壁温计算模型。通过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编制计算程序用于仿真计算。以一台300MW控制循环锅炉的后屏过热器为仿真对象,给出其稳态情况下各管蒸汽流量分布;管内蒸汽状态参数、管子外壁温度和管子灰污层温度的二维分布。根据模型的一些关键参数计算值与设计值的比较,证明了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在此基础上,模拟了蒸汽流量、管子入口蒸汽温度和管外烟气侧换热量变化时管内蒸汽温度的变化过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基本上正确反映了后屏过热器的动态特性;然后通过对管子金属的外壁温度的计算,指出屏内金属管壁最容易发生超温爆管现象的具体部位,给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案。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比较细致的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构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6-06-01)
杨佩国[3](2004)在《基于土壤水分分布式动态模型的沙质荒漠化地区生产力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考考赖沟流域为例,利用GIS技术,针对研究区自然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以估算研究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为目标,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补给量、植被生产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模拟,得到如下结论: 1.对研究区建立了和修正了以土壤水分为中心的分布式水分平衡模型,包括蒸散、径流和入渗等子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坡度、不同坡向条件下的水分分布状况和区域潜在蒸散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当坡度从0°增加到20°,土壤水分补给量从433mm减小到333mm。当坡度大于20°时,土壤水分补给量又有增加的趋势。 2.利用土壤水分补给量模拟结果和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研究区植被生产力进行了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该地区的植被生产力分布,模拟值与实测值达到0.05显着性相关水平,70%以上的样点拟合系数在0.8以上。 3.初步计算了研究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并估算该流域的耕地人口承载力和草地牲畜承载量,结果表明:中消费水平时,该地区的极限人口承载力为135人/平方公里,2003年的耕地现实人口承载力为6人/平方公里,估算的该地区单位面积最大牲畜承载量为118只羊/平方公里,2003年的草地现实牲畜承载量为84只羊/平方公里。 本研究为荒漠化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钟穗,何明德,吴梅[4](2002)在《基于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贝叶斯动态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贝叶斯(Bayes)方法用于一种动态线性模型,即贝叶斯动态模型,再将此模型应用于网络安全的代理分布式的入侵检测系统,预测用户行为,这样的系统就能确定用户是在进行不可预测行为,还是已经改变了他的正常工作方式,从而对组织内部的攻击起防范作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2年21期)
文成林,周东华,潘泉,张洪才[5](2001)在《多尺度动态模型单传感器动态系统分布式信息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尺度分析的思想 ,将基于模型的动态系统分析方法与基于统计特性的多尺度信号变换方法相结合 ,在不同尺度上拥有对目标状态进行不同描述的多模型动态系统 ,提出多尺度分布式信息融合估计新算法 ,在最细尺度上获得目标状态基于全局信息的融合估计值 ,初步解决了多尺度动态模型信息融合问题 ,这些工作丰富和发展了信息融合理论 .(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分布式动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锅炉的过热器是锅炉热力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而后屏过热器又是过热器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一般布置在炉膛上部,长期受到高温烟气的冲刷和辐射。换热状况比较恶劣。经常出现超温爆管的现象,为了能够尽可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要知道后屏过热器管屏的金属壁温和管内工质的状态参数的二维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详细的锅炉后屏过热器分布式动态数学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锅炉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为建立模型的前提工作,本文还介绍了关于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建模与仿真的理论基础、建模的基本方法、分布参数模型和集总参数模型和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为了更好地了解后屏过热器运行的安全性和管子使用寿命,本文建立了后屏过热器中单独一片屏的动态数学模型,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型:烟气侧模型、蒸汽侧和金属管壁的数学模型、流量计算模型和壁温计算模型。通过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编制计算程序用于仿真计算。以一台300MW控制循环锅炉的后屏过热器为仿真对象,给出其稳态情况下各管蒸汽流量分布;管内蒸汽状态参数、管子外壁温度和管子灰污层温度的二维分布。根据模型的一些关键参数计算值与设计值的比较,证明了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在此基础上,模拟了蒸汽流量、管子入口蒸汽温度和管外烟气侧换热量变化时管内蒸汽温度的变化过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基本上正确反映了后屏过热器的动态特性;然后通过对管子金属的外壁温度的计算,指出屏内金属管壁最容易发生超温爆管现象的具体部位,给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案。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比较细致的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构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动态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赵玉全,刘雪飞,贾勤.分布式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及频率调节特性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
[2].陈楠.锅炉后屏过热器的分布式动态模型及壁温计算[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杨佩国.基于土壤水分分布式动态模型的沙质荒漠化地区生产力估算[D].中国农业大学.2004
[4].钟穗,何明德,吴梅.基于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贝叶斯动态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5].文成林,周东华,潘泉,张洪才.多尺度动态模型单传感器动态系统分布式信息融合[J].自动化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