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旋转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g-Gd-Y-Zn-Zr镁合金,旋转反挤压,应变速率,显微组织
旋转速率论文文献综述
屈晓晓,张治民,于建民,房庆龄,刘涛[1](2019)在《应变速率对Mg-13Gd-4Y-2Zn-0.5Zr镁合金旋转反挤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反挤压是一种将旋转运动和正常反挤压运动相结合的塑性成形新方法,可以实现Mg-13Gd-4Y-2Zn-0. 5Zr镁合金的剧烈塑性变形,改善其组织和性能。以旋转挤压为工艺对象,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镁合金杯形件成形过程中应变速率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g-13Gd-4Y-2Zn-0. 5Zr镁合金杯形件旋转反挤压过程中,显微硬度分布较为均匀,试样从外部到内部的晶粒逐渐细化,沿旋转方向动态再结晶程度逐渐提高,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在周向应变速率ε周从0增大到0. 05 s~(-1)的过程中,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占比逐渐上升,在ε周为0. 005 s-1时,片状LPSO相的破碎使此时材料的硬度提高,并抑制了动态再结晶晶粒的产生。ε周的继续增加使位错密度增大,促进了动态再结晶。在旋转反挤压进行过程中,随时间的增加成形载荷波动上升,且随着ε周的增加,成形载荷逐渐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邓检良,余斌,沈水龙[2](2016)在《基于旋转水槽试验的泥石流阻力坡降速率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自主研发的旋转水槽制作稳定循环流动的泥石流,通过实测泥石流阻力坡降和流动速度,探索泥石流阻力坡降的速率效应。在旋转水槽试验中,通过控制线速度v,制作出稳定循环运动的泥石流,其阻力坡降J等于槽底坡降tanθ,可以实测。试验再现了野外的泥石流运动特性,观察到"龙头"、颗粒弹跳、低阻力坡降、固液相分离、剪切速率效应等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动速度范围内(例如试验中1.88m·s-1≥v>0.47m·s-1),泥石流的流动速度越高,阻力坡降越大;如果泥石流运动速率过低(例如试验中v<0.47m·s-1),泥石流会出现固液两相分离现象,砾石(粒径>2mm)运动明显落后于液相运动。本项目的试验研究成果为泥石流制作和阻力坡降测量提供新途径,为泥石流阻力坡降的速率效应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支持。(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蒋振伟,袁运斌,欧吉坤,王海涛[3](2015)在《基于站间单差相位绕转数据估计测站天线旋转速率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位绕转在GNSS定位中是一种误差源,但包含接收机天线旋转的有用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站间单差相位绕转观测数据估计测站天线旋转速率的方法。首先由无几何距离观测值的变化判断天线旋转的开始与结束时间,然后利用单颗卫星站间差分的无几何距离观测值求出测站的天线旋转角度,以及单颗卫星的测站天线旋转速率,最后将所有卫星计算的测站天线旋转速率按照高度角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天线旋转速率。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经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可以精确地估计测站天线的旋转速率,在本实验中,天线旋转平均速率估计精度约为0.5°/s。(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路永乐,潘英俊,黎蕾蕾,刘宇,彭慧[4](2015)在《采用双轴加速度计的旋转弹运动姿态角速率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哥氏加速度原理的双轴加速度计测量旋转弹航向角角速率与俯仰角角速率的方法。首先根据哥氏加速度原理建立了旋转弹叁维动力学模型,得出叁个轴向加速度输出值同各轴角速率输入值之间的转换矩。针对旋转弹横滚角角速率远大于航向角角速率与俯仰角角速率的情况,建立了旋转弹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基于简化模型,提出了采用双轴正交加速度计测量横轴与竖轴上的加速度值,来实现对运动过程中航向角角速率与俯仰角角速率测量的方法。应用100 mm高射炮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同理论推导结果完全吻合。证明基于哥氏加速度的正交双轴加速度计测量旋转弹航向角角速率与俯仰角角速率理论的正确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陈诚,王磊,李晓峰[5](2014)在《采用星座旋转的高速率空时分组码空间调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时分组码空间调制(STBC-SM)算法中由空间维度调制所能提供的频谱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星座旋转的高速率空时分组码空间调制(CR-STBC-SM)算法。该算法首先从所有有效天线组合中选择2根天线,然后从M-PSK/QAM星座图中选择一组符号对,最后以Alamouti编码或其对应的星座旋转编码的形式将符号传输出去,并且为了最大化发射分集增益与编码增益,进一步对旋转角度进行了优化。此外,CR-STBC-SM算法还利用Alamouti码的正交性来实现低复杂度的最大似然译码。仿真结果表明:与STBC-SM算法相比,在发射天线数相同时,CR-STBC-SM算法可以获得额外0.5b/(s·Hz)的频谱效率;当频谱效率为4b/(s·Hz)时,2种算法的性能非常接近,但是CR-STBC-SM算法可以节省3根发射天线,从而节约了硬件资源。(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黄盼,滕云龙,刘洋[6](2014)在《角速率输入条件下单子样旋转矢量姿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捷联惯导姿态算法基于角增量,但有些陀螺仪只提供角速率信息,若提取角增量后再利用传统算法会使补偿精度降低。同时,多子样旋转矢量算法会降低姿态更新频率,若提高采样频率,又会使硬件负担加重以及量化误差更加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单子样算法应用到基于角速率的圆锥误差补偿算法中,新算法既没有引入由角速率提取角增量带来的误差,又比多子样算法拥有更高的姿态更新频率。最后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9 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期刊2014-05-21)
王立冬,孟亚峰,高庆[7](2014)在《基于角增量和角速率的旋转矢量算法的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基于角增量和角速率的两种旋转矢量算法(RVA)及其计算误差,并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了两种RVA及其圆锥补偿误差(CCE);在不考虑传感器误差情况下,对两种算法的CCE进行了基于典型圆锥运动的仿真。结果表明,两种RVA的CCE由采样频率和圆锥运动频率的比值定量确定:当比值大于1 000时,相同子样数的两种算法的CCE相等;两种RVA具有圆锥误差补偿效应的范围为该比值介于3和1 000之间。在该有效范围内,CCE随比值的减小而单调增大,并且相同子样数的两种算法的CCE随着子样数的增大而趋于相等;当比值小于等于3时,两种算法的圆锥误差补偿效应同样减弱。从而得出两种算法的圆锥误差补偿效应的近似等效性。对于捷联惯组的设计、RVA的选择及其在惯组高动态环境下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尚剑宇[8](2013)在《旋转弹用免驱动叁轴MEMS陀螺角速率提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弹药的制导化改造过程中,传统的速率陀螺难以在高转速、高过载的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针对高速旋转的灵巧弹药,利用一种捷联在弹体上的MEMS陀螺可以很好的完成叁轴角速率的测量。这种陀螺基于哥氏效应,利用弹体自身的旋转作为驱动,只需一个陀螺即可完成叁轴角速率的测量。针对旋转弹用免驱动叁轴MEMS陀螺输出信号为糅合了横滚角速率、偏航角速率和俯仰角速率的复杂信号,如何从该信号中准确解调出叁轴角速率信息至关重要。基于此问题,本文首先根据陀螺输出信号的数学模型以及信号特征,提出叁轴角速率解算方案,进而对其中的鉴频与鉴相两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本文重点研究信号的鉴频技术。信号时频信息的提取精度将会直接影响偏航角速率与俯仰角速率的解算精度。文章分别就时域和频域上的时频信息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适合于实时时频提取方法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改进型过零点测频法,并对其性能展开研究;适合于事后时频信息提取的方法为“滑动窗口CZT”法,且研究了滑动窗口宽度、信噪比(SNR)等因素对该算法解算精度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鉴相技术,得出适合相位差提取的算法为“相关法”,并分析了幅值、初始相位差、采样频率以及信号长度对该算法精度的影响;最后设计了叁维转台半物理仿真实验,分别实现偏航和横滚角速率输入时的算法验证、俯仰和横滚角速率输入时的算法验证以及叁轴角速率同时输入时的算法验证。将叁轴角速率的计算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叁轴角速率解算方案的正确性以及所选取鉴频和鉴相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3-05-24)
许冬琦[9](2012)在《“旋转式”无线电波带来惊人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来自美国、以色列和中国大学以及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旋转式"无线电波。该无线电波的最快传输速度可以达到2.56Tbit/s,非常快速,相当于一秒钟传输8部蓝光电影。(本文来源于《通信世界》期刊2012年26期)
田心记,袁超伟,李琳,胡紫巍[10](2011)在《相位旋转的速率为2的空时分组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速率为2的空时分组码(R2-STBC)能达到全速率全分集,然而其译码复杂度与调制阶数的平方成正比。为了降低译码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旋转的、速率为2的空时分组码(PR-R2-STBC),发送端根据反馈信息将部分发送信号旋转一定的角度,实现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两两正交,从而使得其译码复杂度与调制阶数成正比。仿真结果显示,与R2-STBC相比,该编码仅需反馈7 bit就极大地降低了译码复杂度。(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旋转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自主研发的旋转水槽制作稳定循环流动的泥石流,通过实测泥石流阻力坡降和流动速度,探索泥石流阻力坡降的速率效应。在旋转水槽试验中,通过控制线速度v,制作出稳定循环运动的泥石流,其阻力坡降J等于槽底坡降tanθ,可以实测。试验再现了野外的泥石流运动特性,观察到"龙头"、颗粒弹跳、低阻力坡降、固液相分离、剪切速率效应等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动速度范围内(例如试验中1.88m·s-1≥v>0.47m·s-1),泥石流的流动速度越高,阻力坡降越大;如果泥石流运动速率过低(例如试验中v<0.47m·s-1),泥石流会出现固液两相分离现象,砾石(粒径>2mm)运动明显落后于液相运动。本项目的试验研究成果为泥石流制作和阻力坡降测量提供新途径,为泥石流阻力坡降的速率效应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转速率论文参考文献
[1].屈晓晓,张治民,于建民,房庆龄,刘涛.应变速率对Mg-13Gd-4Y-2Zn-0.5Zr镁合金旋转反挤压的影响[J].中国材料进展.2019
[2].邓检良,余斌,沈水龙.基于旋转水槽试验的泥石流阻力坡降速率效应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
[3].蒋振伟,袁运斌,欧吉坤,王海涛.基于站间单差相位绕转数据估计测站天线旋转速率的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
[4].路永乐,潘英俊,黎蕾蕾,刘宇,彭慧.采用双轴加速度计的旋转弹运动姿态角速率测量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5
[5].陈诚,王磊,李晓峰.采用星座旋转的高速率空时分组码空间调制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
[6].黄盼,滕云龙,刘洋.角速率输入条件下单子样旋转矢量姿态算法[C].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9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2014
[7].王立冬,孟亚峰,高庆.基于角增量和角速率的旋转矢量算法的等效性[J].宇航学报.2014
[8].尚剑宇.旋转弹用免驱动叁轴MEMS陀螺角速率提取算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3
[9].许冬琦.“旋转式”无线电波带来惊人速率[J].通信世界.2012
[10].田心记,袁超伟,李琳,胡紫巍.相位旋转的速率为2的空时分组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
标签:Mg-Gd-Y-Zn-Zr镁合金; 旋转反挤压; 应变速率; 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