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年谱长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郭沫若年谱长编》,价值,有待完善的地方
年谱长编论文文献综述
廖久明[1](2019)在《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具体事例可以知道,《郭沫若年谱长编》不仅仅对郭沫若研究有帮助,实际上对了解有关郭沫若的人、事、作品等都有帮助。需要完善的地方有:一、对某些史实的认定不准确;二、引述的文字欠完整、准确。(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凌孟华,邵雪梅[2](2019)在《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年谱长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代表了郭沫若研究在年谱编撰方面的学术新高度,其中仅1949年和1950年谱文之明确标注据《竺可桢全集》者,就超过五十处,已经初步呈现了竺可桢日记中的"郭沫若与新中国"。而竺可桢这两年日记提及郭沫若者,更是多达一百五十余处。对读1949-1950年的竺可桢日记与《郭沫若年谱长编》,就会发现存在后者引用前者而不够详尽,后者没有引用前者而遗漏重要内容,与后者引用前者而值得商榷等叁类情况。复原和回归竺可桢日记,可以发现关于"郭沫若与新中国"的更多史实与细节,引发更深的思考和讨论。(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于洪良[3](2019)在《书里书外皆精彩——张书学、李勇慧及其着作《王献唐年谱长编》》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手边的一部《王献唐年谱长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长编》),上下两卷共计141.2万余字,皇皇巨着沉甸甸;打开的书卷,恰似阵阵凉风,带来了丝丝阅读的快意。功在学林,存兹齐鲁一脉文献该书着者张书学、李勇慧在历史学理论研究的齐鲁学术圈里,是一对志同道合、学术造诣名闻遐迩的伉俪学人。两位学者同为历史学博士,皆受业于名师,现在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图书馆都担任着重(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Z2期)
张志清[4](2019)在《白山黑水铸忠魂》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汤更生主任带给我一部由国图出版社刚出版的《冯仲云年谱长编》。《长编》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组织编撰,史义军同志编写,内容翔实丰富。重温老馆长为民族解放和国图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勾起了我对2011年9月在文津街古籍馆举办的(本文来源于《新华书目报》期刊2019-08-16)
虞万里[5](2019)在《唐文治年谱长编序》一文中研究指出谱牒之学,由来尙矣。典册世系,见于《多士》,而可徵诸殷商叁句兵之铭;系年隶事,仿诸《世本》,而可徵之睡虎地编年喜之谱。椎轮之作,心理攸同,不可忽也。太史公博综殷周以还谱牒,"鸠集国史,采访家乘",创为五体。"纪、传以统君臣,书、表以谱年爵",虽列传亦累叙生平,而独将编年属之帝王、侯国,事有巨细统属故也。李唐白傅信其诗可傅,乃藏诸名山,自编年谱,此纪传合一之始。(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刘成国[6](2019)在《《王安石年谱长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书局,2018年,160万字本书以年、月为序,对宋代着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生交游、政事、文学、学术等进行全面考述。全书共八卷,卷一考述王安石的家族世系,以及自出生至仁宗庆历元年(1021—1041)的行实;卷二考述王安石自仁宗庆历元年至至和二年(1041—1055)的行实;卷叁考述王安石自仁宗嘉佑元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56—1067)的行实;卷四考述王安石自神宗熙宁元年至熙宁叁年(1068—1070)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2期)
侯桂新[7](2019)在《年谱长编中的郭沫若——评《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由林甘泉和蔡震两位先生主编的《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一般而言,年谱尤其是年谱长编是用来查检而不是用来逐页阅读的,但《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年)》却吸引我逐字逐句连续阅读了好几天。至于收获,真当得起"受益匪浅"四字。(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黄玉顺[8](2019)在《儒家哲学发展的方向——评《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部唐君毅年谱。《长编》凸显了"‘学术年谱’的特性",注意到了唐君毅哲学对儒家哲学现代发展的叁点根本意义:一是"现代转型"的主题,二是"释本开新"的路径,叁是"以中化西"的立场。这应当是当代儒家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如何实现这叁点意义的问题上,唐先生的某些观点是可以商榷的。《长编》对唐先生的哲学成就讲得很充分,但缺乏应有的反思批评。(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02期)
鹿博[9](2018)在《理性审视,还神为人——从《王阳明年谱长编》看束景南教授的阳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心学博大精深,明清以后阳明学向不同文化区域与文化圈的传播辐射,形成了众多不同的诠释体系。后人对阳明学的诠释研究虽有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但都应该立足在王阳明本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王阳明本人的研究大致分作叁个领域:其一,文献研究;其二,生平研究;其叁,思想研究。当代能兼融叁者而展开博大系统研究的学者,就有束景南先生。2017年11月,经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王阳明年谱长编》(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10](2018)在《《郭沫若年谱长编》(五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郭沫若年谱长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成果,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共237万字,该书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四届、第五届会长林甘泉、蔡震担任主编,谢保成、王世民、秦川、郭平英、李晓虹、李斌、魏红珊等来自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现代文学史等多个专业领域的10余位郭沫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8年07期)
年谱长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郭沫若年谱长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代表了郭沫若研究在年谱编撰方面的学术新高度,其中仅1949年和1950年谱文之明确标注据《竺可桢全集》者,就超过五十处,已经初步呈现了竺可桢日记中的"郭沫若与新中国"。而竺可桢这两年日记提及郭沫若者,更是多达一百五十余处。对读1949-1950年的竺可桢日记与《郭沫若年谱长编》,就会发现存在后者引用前者而不够详尽,后者没有引用前者而遗漏重要内容,与后者引用前者而值得商榷等叁类情况。复原和回归竺可桢日记,可以发现关于"郭沫若与新中国"的更多史实与细节,引发更深的思考和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谱长编论文参考文献
[1].廖久明.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J].郭沫若学刊.2019
[2].凌孟华,邵雪梅.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J].郭沫若学刊.2019
[3].于洪良.书里书外皆精彩——张书学、李勇慧及其着作《王献唐年谱长编》[J].山东教育(高教).2019
[4].张志清.白山黑水铸忠魂[N].新华书目报.2019
[5].虞万里.唐文治年谱长编序[J].中国文化.2019
[6].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J].中国哲学史.2019
[7].侯桂新.年谱长编中的郭沫若——评《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J].现代中文学刊.2019
[8].黄玉顺.儒家哲学发展的方向——评《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J].学术界.2019
[9].鹿博.理性审视,还神为人——从《王阳明年谱长编》看束景南教授的阳明学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8
[10]..《郭沫若年谱长编》(五卷)[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