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方法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方法

张静波(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医院164031)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159-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积极的抗休克治疗、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多器官衰竭,手术治疗。结论积极纠正休克,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轻各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是防止出现MOF的主要措施。手术应简单有效,以挽救病人生命为目的。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方法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又称急性重症型肝管炎(ACST),是在胆管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这种梗阻完全或趋于完全,故胆内压很高,常并发败血症、胆源性肝脓肿、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因而发病凶险、迅速,病死率很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7例,年龄19~95岁,平均年龄60.1岁;有胆道手术史40例;表现为上腹痛、发热、黄疸48例,血WBC均>10.0×109/L;其中胆管结石45例(6例有乳头旁憩室),胆总管囊肿2例,胆管蛔虫1例,壶腹癌2例,乳头炎性狭窄并乳头旁憩室1例。现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1.2.1突发右上腹或剑突下剧烈绞痛,为持续性、阵发加剧,常向右肩及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体温达39~40℃,弛张热;如伴有肝脓肿可持续高热,1d可多次寒战,为细菌及内毒素入血所致。急剧加重的梗阻性黄疸。检查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

1.2.2休克30%~50%的病人发生感染性休克。病人出现心悸、脉率快,常大于每分钟120~140次;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大于每分钟40次;尿少或无尿;皮肤黏膜发绀,肢端青紫发冷,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血小板低于50×109/L,DIC试验阳性;可出现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

1.2.3意识障碍病人伴随高热和休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烦躁、谵妄、嗜睡、昏迷等,其原因为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

1.2.4腹部体征右上腹中至重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少数可因继发胆囊或胆管穿孔而出现全腹膜刺激征。可扪及肿大及触痛的肝和(或)胆囊。

1.3辅助检查

1.3.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通常高达20×109/L以上。中性白细胞左移。

1.3.2血生化检查呈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的表现。

1.3.3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ALT、AST升高,谷丙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

1.3.4尿常规尿胆红素呈阳性反应,尿中可出现蛋白及颗粒管型。

1.3.5B超、CT检查可见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肿大,并可见其梗阻的原因,如结石、蛔虫、肿瘤、狭窄等。

2治疗方法

2.1.非手术治疗

2.1.1积极的抗休克治疗AOSC伴有中毒性休克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纠正休克,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轻各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是防止出现MOF的主要措施。

补充血容量:为抗休克的基本措施。应立即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以提高血压,维持组织的血液灌注,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5~8cmH2O。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第一为监测病人血清电解质:作血生化和血气分析,根据检验结果作相应的补充和纠正。留置导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根据尿量注意补充钾离子。第二为注意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宜用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迅速,效果好。不宜使用乳酸钠溶液,因为肝细胞缺氧,其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不能将乳酸转变成为可利用的碳酸根。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AOSC病人经扩容、纠正酸中毒治疗后,血压可能升高,组织灌注改善,休克得以纠正。如果休克仍不能纠正,应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其一为β受体兴奋剂:可解除末梢血管的痉挛状态,改善微循环,增加回心血量及组织的血流灌注。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异丙基肾上腺素等。

其二为α受体兴奋剂:已极少单独使用,多以与多巴胺联合应用。

其三为当输液量很大,心功能受到一定损害时,可应用毛花苷C(西地兰)治疗。

皮质类固醇药物:肾上腺类固醇药物能阻断a-受体兴奋,解除末梢血管痉挛,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增强血管对升压药物的反应。

2.1.2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是治疗AOSC的主要治疗,应合理选用抗生素。

选用广谱抗生素,既抗革兰阳性(G+)又抗革兰阴性(G-)菌。选用抗需氧菌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对有肝肾功能障碍者,特别是老年病人,尽可能选用对肝、肾毒性小的药物。根据血培养、胆汁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在有胆管梗阻时,抗生素在血清中浓度比胆汁中浓度更为重要。因为胆汁淤积影响抗生素在胆管的排泄,控制败血症则更为重要。只有当解除胆管梗阻,行胆管引流术后,某些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先锋必)获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等才能获得胆汁中的适当浓度。临床上常首选头孢菌素、甲硝唑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

2.1.3全身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多器官衰竭(MOF):在积极抢救休克的同时应注意全身支持,有利于全身情况的改善,提高病人对严重感染的抵抗力。可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浆、白蛋白等。

AOSC发生MOF较为多见,因此如何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时发现和治疗MOF成为减少AOSC病死率的重要内容。

2.2手术治疗

2.2.1手术治疗原则紧急胆管减压,解除梗阻,引流胆管,控制胆管感染。手术应简单有效,以挽救病人生命为目的。

2.2.2手术指征病人在行非手术治疗或观察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及时行手术治疗。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仍持续性腹痛,体温在39℃以上,黄疸加重者。上腹肌紧张、压痛明显,且呈进行性加重者。肝脏压痛或有明显肝区叩击痛者。血压开始下降,脉压差变小者。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者。老年病人代偿力较差,容易发生MOF,应尽早手术。

2.2.3手术方式

基本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切开引流术。术中取出结石、蛔虫等解除梗阻。如肝外胆管有狭窄,应剪开狭窄,取出狭窄以上的结’石,并充分引流狭窄以上的肝管。对并发胆囊积脓、胆囊结石者,可同时做胆囊切开取石术和胆囊造瘘术,不必强求切除胆囊。一般不宜采用单纯胆囊造瘘术治疗AOSC,因为胆总管内梗阻因素未解除,加之胆囊管细小,炎性水肿后易被堵塞,造成引流效果不佳,影响预后。如果术中发现胆源性肝脓肿,对较大的脓肿,应行脓肿引流术。术中不宜行胆管造影术,以防增加胆管内压,使感染扩散,加重病情。

3好转及治愈标准

3.1好转标准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或有待再次手术。

3.2治愈标准

手术后,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胆管造影无结石或异物存留。

参考文献

[1]张进峰.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死亡因素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7):29-30.

[2]朱建国,林丰,庄辉.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伴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外科诊治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3]殷凤崎.影响ACST预后的多因素统计分析.实用外科杂志,1990,10:623.

标签:;  ;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