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与人生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体间性,文学,人生,人生观
文学与人生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赵平,孟凡平[1](2011)在《主体间性暨《文学与人生》课程的哲学基础与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不容乐观的现状,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开设了《文学与人生》公共选修课程。以"在文学中感悟选择审美人生,在人生中体验欣赏文学美丽,构建审美人生"为课程理念与目标,《文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学与人生的基本原理"和"文学的人生解读"两大板块,透过文学洞悉人生,通过文学指导人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彰显文学的形象生动性,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拓展文学对生活的指导功能,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审美人生实践。(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高璇[2](2008)在《吴宓的《文学与人生》课程思想及其现实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这一问题,提出了诸如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和个性发展等理念。生活课程或课程的人文关怀等主题随即成为课程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倘若追本溯源,我们就会发现,西方课程理论界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便有了一个生活关怀的传统。杜威学派、存在主义学派、现象学派和社会学都曾以独特的视角阐发了不同生活层面的课程意义。对于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化课程,中国自孔子时代起就做过许多深入的探讨。可以说,强调教育与人生的联系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由此可见,课程的生活化以及课程能否或如何改善个体人生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他们的思考已为我们分析此类问题提供了诸多视角。本文之所以选取吴宓为研究对象,是因为:1、他是近世文化名人,不少人文学者都已对其文化观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做了研究。2、吴宓不仅为我们思考课程与人生的关系提供了一种人文主义的视角,而且还独创性地开设了《文学与人生》等堪称经典的人生课程,但课程理论界很少有人关注他的这些贡献。本文的内容旨在分析吴宓在其古典人文主义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揭示其中的人生观道德教育意义,总结其“教师即课程”及通过挖掘古今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指导人生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以期拓宽已有的课程研究领域。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吴宓的人生课程侧重人在精神方面的追求,与杜威所关注的生活层面有所不同。因此,也凸显了其课程思想的局限性,即忽略人的“低层次需要”,而且带有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文学与人生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这一问题,提出了诸如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和个性发展等理念。生活课程或课程的人文关怀等主题随即成为课程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倘若追本溯源,我们就会发现,西方课程理论界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便有了一个生活关怀的传统。杜威学派、存在主义学派、现象学派和社会学都曾以独特的视角阐发了不同生活层面的课程意义。对于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化课程,中国自孔子时代起就做过许多深入的探讨。可以说,强调教育与人生的联系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由此可见,课程的生活化以及课程能否或如何改善个体人生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他们的思考已为我们分析此类问题提供了诸多视角。本文之所以选取吴宓为研究对象,是因为:1、他是近世文化名人,不少人文学者都已对其文化观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做了研究。2、吴宓不仅为我们思考课程与人生的关系提供了一种人文主义的视角,而且还独创性地开设了《文学与人生》等堪称经典的人生课程,但课程理论界很少有人关注他的这些贡献。本文的内容旨在分析吴宓在其古典人文主义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揭示其中的人生观道德教育意义,总结其“教师即课程”及通过挖掘古今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指导人生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以期拓宽已有的课程研究领域。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吴宓的人生课程侧重人在精神方面的追求,与杜威所关注的生活层面有所不同。因此,也凸显了其课程思想的局限性,即忽略人的“低层次需要”,而且带有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与人生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赵平,孟凡平.主体间性暨《文学与人生》课程的哲学基础与教学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2].高璇.吴宓的《文学与人生》课程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