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顺(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大工业社康中心518118)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148-02
【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脉压监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10例患者予以动态脉压监测,其中,动态脉压<60mmhg的为A组,≥60mmhg的为B组,应用24小时心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观察脉压和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性。结果从本次的一般情况看,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A组的动图脉压为(54±6.8)mmHg,B组为(74±11.2)mmHg,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LVEDD、LVEF、SV、CO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在LVST、PWT、LVM、LVMI、CI、EPFV、A\E、APEV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图脉压高的较低者更容易造成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衰退。
【关键词】动态脉压高龄高血压应用价值
目前临床的大量报道证明,脉压是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作用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尤其是24小时动图脉压的临床指导意义更强,另外有研究证明左心室肥厚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旨在探讨高龄高血压的动图脉压监测与心脏损害的关联性,为临床上控制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7.11-2012.6期间我院就诊的11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以及动图脉压监测以60mmhg为分界点,A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81~93)岁,平均(82.8±7.9)岁;体重指数为(26.4±3.1)kg\m2,血压平均为(159±7.9/96±4.2)mmHg,B组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80~92)岁,平均(81.9±7.4)岁;体重指数为(25.8±2.9)kg\m2,血压平均为(160±7.2/94±3.8)mm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的相关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高血压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
1.2方法
1.2.1动图血压监测:采用无创便携式全自动动图血压监测仪,袖带置于受试者右上臂,自动充气监测血压、心率。白天(06:00-22:00)每20min一次,晚上(22:01-05:59)每30min一次,其中收缩压的有效值为(70-220)mmHg,舒张压的有效值为(40-130)mmHg,动图脉压差为24小时的平均收缩压减去24小时平均舒张压。
1.2.2超声心电图监测:应用多普勒测定以下数值: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Pwr),计算左室重量(LVM)、体表面积(BSA)、算出左室重量指数、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收缩期血流(A波)的峰值流速(APFV)、A/E[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动图平均血压比较
从本次的一般情况看,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A组的动图脉压为(54±6.8)mmHg,B组为(74±11.2)mmHg,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的左室肥厚和左室功能比较
从以下的表格中发现,在LVEDD、LVEF、SV、CO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在LVST、PWT、LVM、LVMI、CI、EPFV、A\E、APEV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两组的左室肥厚和左室功能比较比较
项目A组B组
LVEDD(cm)4.38±0.94.32±0.7
LVST(cm)1.08±0.21.23±0.5*
PWT(cm)0.84±0.11.27±0.4*
LVM(g)201±11.4222±12.3*
LVMI(g\m2)121±1.9136±2.7*
LVEF(%)8.42±1.48.39±1.2
SV(ml)7.08±1.67.23±1.3
CI(L\min1.m2)3.2±1.34.5±1.7*
CO(L\min)5.8±1.46.0±1.2
EPFV(cm\s)89±16.273±12.3*
APEV(cm\s)88±12.5109±13.6*
A\E1.37±1.41.59±1.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研究中发现,在高龄高血压病患者中,宽动态脉压者有更高的收缩压和更低的舒张压水平,宽动态脉压者的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更加明显,而左室收缩功能的差异并不显著。且其对心脏的损害主要在于大动脉硬化,由于动脉的缓冲功能减退,导致脉搏渡增大和反射波提前,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导致心脏和血管间功能失调,增加收缩末左室应力,从而造成心室壁肥厚,心室重构,并使冠状动脉灌注减低,结果造成心功能的损害[4]。而左室收缩功能因高龄高血压患者多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所以变化不明显,但是可能本次的研究病例较少,故有待临床的进一步研究证实。
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脉压变化越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大动脉的顺应性和弹性减退和血管的弹性欠佳引起。反正动图脉压高的较低者更容易造成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衰退。这再临床在运用药物治疗时值得注意。
参考文献
[1]耿曙光,王国飞,陆翠莲等.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脉压监测[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1):64-66.
[2]刘力松,华琦.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3):165-167.
[3]徐幸,岳瑞华,沈钧乐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1,40(10):1021-1022.
[4]马兰,徐晓,张建平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