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阵列论文-倪世明

光伏电池阵列论文-倪世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伏电池阵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电化学光伏电池,光阳极修饰,TiO_2纳米线阵列,刻蚀

光伏电池阵列论文文献综述

倪世明[1](2019)在《TiO_2纳米线阵列的修饰及其在光电化学光伏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能源的日趋枯竭和全球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关注,开发可以代替传统能源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缓。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电化学光伏电池备受关注,主要包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和光电化学紫外探测器(PEC UVPD)。光电化学光伏电池的光阳极在器件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维TiO_2纳米结构材料在光电化学光伏电池中的应用引人瞩目。独特的形态和优异的性能改善了DSSC和PEC UVPD的光伏性能。在一维TiO_2纳米结构材料中,TiO_2纳米线阵列优势明显,但是较低的光散射率、光阳极/电解质界面处电子复合难以被抑制以及电子传输速率有待提高仍然制约着TiO_2纳米线阵列的实际应用前景。针对上述制约因素,围绕改善TiO_2光阳极特性,以期提高光电化学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主题,我们对TiO_2纳米线阵列进行生长条件优化和多种修饰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使用水热法生长了超长TiO_2纳米线阵列。改变反应溶液中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比例、反应时间可以得到了不同形貌的金红石相TiO_2纳米线阵列,其中长径比最大的单根纳米线截面呈边长12 nm左右正方形、长度达到了40μm。Cl~?可以优先吸附在TiO_2的(110)晶面上,加速TiO_2纳米线沿[001]方向生长,从而形成了高长径比的纳米线阵列。以优化的TiO_2纳米线阵列制备了DSSC和PEC UVPD,其中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η达到了7.46%,具备了实际应用的潜力;PEC UVPD在365 nm处响应度R_λ达到了168 mA W~(?1),上升时间τ_r为10 ms,下降时间τ_d为12ms,这个响应速度远快于一般传统的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并且显示出了精确测量紫外线强度的应用潜力。利用刻蚀修饰的方法进一步增大TiO_2纳米线阵列的比表面积,提高孔隙率和染料吸附量。更高的孔隙率意味着更强的光散射,入射光在光阳极内部多次折射有助于更好的光捕获性能。基于刻蚀修饰的TiO_2纳米线阵的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η最高可以达到8.28%;对PEC UVPD来说,在365 nm处响应度R_λ达到了255 mA W~(?1),与未刻蚀的相比上升时间τ_r有所增加,下降时间τ_d明显减小。通过水热法对TiO_2纳米线阵列进行了MgO钝化修饰,制备出了TiO_2@MgO核壳纳米线阵列,研究发现MgO钝化修饰对TiO_2纳米线阵列的晶体结构和形貌无明显影响。将制备好的TiO_2@MgO核壳纳米线阵列制备成DSSC发现,光电转换效率急剧下降,原因是MgO钝化层的导带底高于N719染料的LUMO能级,使得电子注入效率大幅度下降。将制备好的TiO_2@MgO核壳纳米线阵列制备成PEC UVPD发现,MgO钝化修饰时间较短时,光生电子在光阳极/电解质界面的复合受到抑制是光电流J_(light)增大的主要原因;MgO钝化修饰时间较长时,TiO_2和MgO晶体形成的Ⅰ型能带结构抑制光生空穴与电解质中的I~-反应,导致光生空穴在光阳极中的堆积,使得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直接复合的几率增加,光电流J_(light)下降。最优MgO钝化修饰条件的TiO_2@MgO核壳纳米线阵列作为光阳极的PEC UVPD开关比为17910,在365 nm处响应度R_λ达到362 mA W~(?1)。上升时间τ_r和下降时间τ_d分别为13 ms和12 ms,并且具有出色的光谱选择性和光信号线性响应特性。通过水热法对TiO_2纳米线阵列进行了SrTiO_3钝化修饰,制备出了TiO_2@SrTiO_3核壳纳米线阵列。研究发现SrTiO_3钝化修饰不能明显改变TiO_2纳米线阵列的形貌,但钝化修饰时间过长会导致Sr掺杂进入TiO_2的晶格中。将TiO_2@SrTiO_3核壳纳米线阵列制备成光电化学光伏电池发现,当SrTiO_3钝化修饰时间较短时,TiO_2和SrTiO_3晶体形成的Ⅱ型能带结构能较好地抑制光生电子复合,有效提高了光电化学光伏电池的性能;当SrTiO_3钝化修饰时间较长时,TiO_2晶格中Sr掺杂导致的缺陷和氧空位等会捕获光生电子,导致光电化学光伏电池的性能下降。最优SrTiO_3钝化修饰条件的TiO_2晶格中无Sr掺杂的TiO_2@SrTiO_3核壳纳米线阵列作为光阳极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η达到了9.07%,具备了实际应用的潜力;PEC UVPD开关比为28065,在360 nm处响应度R_λ达到358 mA W~(?1),上升时间τ_r和下降时间τ_d分别为13 ms和11 ms,并且具有出色的光谱选择性和线性光信号响应特性。通过水热法对TiO_2纳米线阵列进行了Sn掺杂修饰,制备出了Sn掺杂TiO_2纳米线阵列。Sn元素掺杂后与TiO_2形成置换固溶体。Sn掺杂量不会影响单个纳米线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但是过多的Sn掺杂会导致纳米线阵列长度变短。Sn掺杂修饰导致TiO_2纳米线阵列中电子传输速度的提高是基于Sn掺杂的TiO_2纳米线阵列的光电化学光伏电池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最优掺杂量的Sn掺杂TiO_2纳米线阵列作为光阳极的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η达到了8.75%,具备了实际应用的潜力;PEC UVPD的开关比为15482,在360 nm处响应度R_λ达到了362 mA W~(?1),上升时间τ_r和下降时间τ_d分别为13 ms和10 ms,并且具有出色的光谱选择性和线性光信号响应特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邵章朋[2](2018)在《固态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的制备与光伏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被誉为第叁代太阳电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具备高理论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低生产成本,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固态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敏化TiO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的制备与光伏性能。利用旋涂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spin-coating-assistedSILAR)通过依次旋涂Pb(N03)2、Na2S、乙二硫醇溶液制备了 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系统研究了 TiO2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Pb(NO3)2和Na2S的浓度以及两者的浓度比对固态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敏化Ti02纳米棒阵列的组成、微结构、晶粒大小、光学吸收以及相应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为160℃,水热生长时间分别为90 min、100 min和108 min时,所得TiO2纳米棒阵列的长度、直径、面密度分别为 460nm、40nm、340μm-2,630nm、44nm、330μm-2,720nm、50nm、320μm-2。随着水热生长时间的延长,Ti02纳米棒阵列的长度和直径都增加,面密度减小。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依次旋涂5mmol·dm-3 Pb(N03)2、5 mmol.dm-3 Na2S 和 1%的 EDT 溶液(EDT/乙醇体积比为 1/99),制备了固态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敏化Ti02纳米棒阵列,所组装的相应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是2.17%、2.96%和2.74%。保持Pb(NO3)2的浓度为5 mmol·dm-3 不变,Na2S 的浓度分别为5 mmol·dm-3、3.5mmol.dm-3、2mmol·dm-3(其中Pb(N03)2和Na2S浓度比分别为1:1、1:0.7、1:0.4),随着Na2S浓度的从5 mmol·dm-3降低到3.5 mmol·dm-3和2 mmol·dm-3,所制备的Pb/S/乙二硫醇量子点的晶粒大小从7.9 nm减小到7.1 nm和6.5 nm,其吸收开端蓝移从625 nm到587 nm和571nm,相应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逐渐增加从2.68%增加到3.41%和4.51%,基于Pb(N03)2和Na2S浓度比为1:0.4时,相应太阳电池取得最佳的光电转换效率;保持Pb(N03)2和Na2S浓度比为1:0.4不变,当Pb(N03)2和Na2S的浓度从 7 mmol·dm-3、2.8 mmol·dm-3 减小到 5 mmol·dm-3、2 mmol·dm-3 和 3 mmol·dm-3、1.2 mmol·dm-3时,所制备的Pb/S/乙二硫醇量子点的晶粒大小从7.5 nm减小到6.7 nm和6.3 nm,吸收开端从580 nm减小至558nm和535 nm,相应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3.37%、4.39%和3.46%。基于Pb(N03)2和Na2S的浓度分别为5 mmol·dm-3和2 mmol·dm-3时,相应太阳电池取得了最佳的光电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李龙[3](2018)在《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其对相应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光伏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扩散长度长、光谱吸收范围宽以及对杂质和缺陷容忍度高的特性,使得其组装的相应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从2009年的3.81%迅速提高到2017年认证的22.1%,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钙钛矿薄膜作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光伏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通过使PbI2与DMSO形成配合物从而提高PbI2在DMF中的溶解度,获得高浓度的PbI2·DMSO配合物前驱体溶液,制备高厚度的钙钛矿薄膜,以提高对可见光的吸光度;采用Br掺杂来提高电子和空穴的扩散长度;引入短长度、小直径、高面密度的Ti02纳米棒阵列来提高钙钛矿/Ti02界面的电荷分离和电子传输效率;提高在两步溶液法中转化高浓度PbI2·DMSO配合物前驱体溶液所制备钙钛矿薄膜的退火温度、优化CH3NH3I和CH3NH3Br混合溶液中CH3NH3Br的含量,成功地制备了高厚度、大颗粒、合适Br掺杂量的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并系统研究了 PbI2·DMSO配合物前驱体溶液的浓度、CH3NH3I和CH3NH3Br混合溶液的组成、退火温度与时间、Ti02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等对钙钛矿薄膜的化学组成、晶相、微结构、光学带隙以及相应Ti0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将Pbl2与DMSO形成配合物,在常温下PbI2·DMSO在DMF中的浓度可达到1.7 mol·dm-3;采用高浓度的 CH3NH3I 和 CH3NH3Br 混合溶液(0.465 rmol.dm-3)转化 1.7 mol·dm-3、1.5 mol·dm-3、1.3mol·dm-3Pbl2·DMSO 配合物溶液,成功地制备了 660nm、600nm、530 nm厚的钙钛矿薄膜,所组装的Ti0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在空气相对湿度为50~54%下分别获得了 15.56%、13.89%和11.80%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和14.93±0.63%、12.45±1.44%和10.77±2.03%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基于转化1.7 mol·dm-3 PbI2·DMSO配合物溶液所制备的钙钛矿薄膜的退火温度由100 ℃增加至120 ℃和140 ℃时,最优的退火时间由40 min减少到20 min和10 min,所对应的钙钛矿薄膜在2θ为14.05℃时的峰强度由3649增加到4280和4720,其所对应的钙钛矿薄膜的颗粒尺寸从200~300 nm增大至300~500 nm和500~800 nm;基于退火温度和时间为140 ℃和10 min所组装的Ti0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获得了最佳光电转换效率为16.11%和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为15.62 ±0.49%。配制了 CH3NH3I和CH3NH3Br混合溶液(CH3NH3Br的含量分别0%、5%、10%、15%和20%),基于转化1.7mol·dm-3PbI2·DMSO配合物溶液并且在退火温度和时间140 ℃和10 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钙钛矿薄膜中的Br含量随CH3NH3I和CH3NH3Br混合溶液中CH3NH3Br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并且在钙钛矿薄膜中的Br含量的增加速率慢于CH3NH3I和CH3NH3Br混合溶液中CH3NH3Br含量的增加速率;随着钙钛矿薄膜中Br含量的增加,所对应钙钛矿薄膜(110)晶面衍射峰的位置向2θ增大的方向移动,且吸收开端蓝移;采用含有5%CH3NH3Br的CH3NH3I和CH3NH3Br混合溶液所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均匀的颗粒尺寸,其相应的Ti0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取得了 16.47%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和16.06± 0.52%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吴锋,吕二争,张同生[4](2018)在《一种基于Matlab的光伏电池阵列仿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光伏电池阵列工程用模型,可以输出任意光照强度和电池板温度下的实时电压、实时电流、实时最大功率点电压、实时最大功率点电流、实时最大功率点。在Matlab/Simulink下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8年03期)

邵章朋,张正国,吕凯,马乘风,史成武[5](2018)在《TiO_2纳米棒阵列微结构对全固态PbS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法通过改变生长时间,成功地在透明SnO_2:F导电玻璃/TiO_2致密层基底上制备了叁种长度、直径、面密度分别为460 nm、40 nm、340μm-2,630 nm、44 nm、330μm~(-2),720 nm、50 nm、320μm~(-2)的TiO_2纳米棒阵列,并通过旋涂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制备PbS量子点、以spiro-OMe TAD为固态电解质,组装了全固态PbS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系统研究了TiO_2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对PbS量子点的沉积和相应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TiO_2纳米棒阵列长度为460 nm、630 nm、720 nm微结构的太阳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是2.17%、2.96%和2.74%。(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杨东宇[6](2017)在《光伏电池板阵列清洁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核心部件,光电转换效率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然而,多种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其的光电转换效率。光伏电池板多安装在多尘少雨的荒漠地带,其表面会大量的灰尘积累,严重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灰尘的长期积累甚至还会损坏电池板,使其烧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而,必须减少和清除其表面的灰尘及其他杂物。本文分析了光伏电池板的特点、灰尘效应对它的影响,以及灰尘颗粒的受力情况,设计了一种光伏电池板清洁机器人。该机器人可通过刷、扫等动作完成对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清洁,且具有无水、无清洁剂、低耗能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非常适用于荒漠地区的大型光伏组件阵列。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设计合理,动作准确可靠,技术可行,清洁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首先,结合文献资料,总结理想清洁机器人应具有的基本技术特点。进而分析了光伏组件表面灰尘颗粒的受力情况,以及清洁刷毛的相关分析。确定了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方式,并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确定了总体方案,利用Solidworks,设计了一台滚刷旋转式无水清洁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行走部分、清洁部分和控制部分。为验证和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刚度、强度和轻量化的要求,使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清洁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并优化改进。根据运动部分的动作和清洁部分控制要求,使用Adams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动力学仿真,在此的基础上,以PLC为控制核心,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控制流程设计。保证光伏电池板阵列清洁过程的平稳、可靠。最后,对清洁机器人样机进行运行测试,对比分析清洁效果,结果表明样机运行平稳,清洁效果良好,清洁率可达99%,能够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2-01)

余基映,张腾,谭兴毅[7](2016)在《光伏电池阵列模型的Matlab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atlab软件平台搭建了光伏电池阵列的仿真电路模型,研究了光照因素、温度因素及光伏电池内部参数对光伏阵列电气特性的影响,并针对动态光照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温度和串联电阻的变化对光伏阵列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伏安特性、输出功率及最佳工作点具有显着影响,光伏阵列的仿真模型可以较好实现光伏阵列的动态仿真.(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高永锋,赵琼华,许孝芳,任乃飞,周明[8](2015)在《光伏电池表面抛物锥阵列微结构的反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硅基太阳能电池表面抛物锥阵列微结构的反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抛物锥阵列的高度、底面占空比、周期等参数对其抗反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射率随底面占空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锥高600 nm且抛物锥底面直径等于周期的情况下,锥底面直径分别取128,160,213,256,320 nm时,微结构在硅的响应光谱300~1200 nm内均能获得低于3%的反射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小抛物锥相切排列的新型复合结构,将硅的响应光谱波段内的反射率进一步降低至1%以下,为硅基太阳能电池抗反射表面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5年08期)

苏烁[9](2015)在《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伏发电功率等级的不断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工作也越来越重要。用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替代真实光伏电池阵列进行研究实验,能极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和结果的可信性。因此,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已成为光伏发电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光伏电池等效电路,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建立了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并在MATLAB中完成了光伏电池仿真实验。本文基于BUCK主电路拓扑结构和TMS320F2812 DSP控制芯片设计出了一种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系统实验平台,并通过对传统模拟器算法的分析和比较,针对其不足,设计出了一种能适用于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系统的新型智能模糊控制算法。该算法实时采集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代入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计算电池电流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参考电流,参考电流与实时采集的BUCK变换器输出电流反馈值的差值及差值变化作为模糊控制器的2个输入,通过模糊算法闭环调节BUCK功率开关导通占空比,使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准确对应于光伏电池V-I特性曲线的期望工作点,实现光伏特性模拟。模糊控制器使用叁角形模糊隶属度函数,输入与输出变量的论域规范为[-3,3],模糊规则49条。为了验证光伏模拟器模糊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建立了Matlab仿真电路模型和光伏模拟器硬件实验平台。Matlab/Simulink仿真与实验平台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光伏模拟器不仅能准确模拟光伏电池的静态输出特性,还能快速跟踪工作点变化或外部环境变化的光伏电池动态输出特性,其综合性能相对于传统模拟器算法有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4-20)

雷敏,孔令倩,邓昭俊,李丹[10](2015)在《基于双侧扰动变步长的光伏电池阵列MPPT》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速度和跟踪精度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侧扰动变步长MPPT控制算法,即双向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并与电导增量法、传统扰动观察法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跟踪到最大功率点,精确度提高了15 ms,具有较好的时效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光伏电池阵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被誉为第叁代太阳电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具备高理论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低生产成本,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固态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敏化TiO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的制备与光伏性能。利用旋涂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spin-coating-assistedSILAR)通过依次旋涂Pb(N03)2、Na2S、乙二硫醇溶液制备了 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系统研究了 TiO2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Pb(NO3)2和Na2S的浓度以及两者的浓度比对固态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敏化Ti02纳米棒阵列的组成、微结构、晶粒大小、光学吸收以及相应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为160℃,水热生长时间分别为90 min、100 min和108 min时,所得TiO2纳米棒阵列的长度、直径、面密度分别为 460nm、40nm、340μm-2,630nm、44nm、330μm-2,720nm、50nm、320μm-2。随着水热生长时间的延长,Ti02纳米棒阵列的长度和直径都增加,面密度减小。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依次旋涂5mmol·dm-3 Pb(N03)2、5 mmol.dm-3 Na2S 和 1%的 EDT 溶液(EDT/乙醇体积比为 1/99),制备了固态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敏化Ti02纳米棒阵列,所组装的相应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是2.17%、2.96%和2.74%。保持Pb(NO3)2的浓度为5 mmol·dm-3 不变,Na2S 的浓度分别为5 mmol·dm-3、3.5mmol.dm-3、2mmol·dm-3(其中Pb(N03)2和Na2S浓度比分别为1:1、1:0.7、1:0.4),随着Na2S浓度的从5 mmol·dm-3降低到3.5 mmol·dm-3和2 mmol·dm-3,所制备的Pb/S/乙二硫醇量子点的晶粒大小从7.9 nm减小到7.1 nm和6.5 nm,其吸收开端蓝移从625 nm到587 nm和571nm,相应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逐渐增加从2.68%增加到3.41%和4.51%,基于Pb(N03)2和Na2S浓度比为1:0.4时,相应太阳电池取得最佳的光电转换效率;保持Pb(N03)2和Na2S浓度比为1:0.4不变,当Pb(N03)2和Na2S的浓度从 7 mmol·dm-3、2.8 mmol·dm-3 减小到 5 mmol·dm-3、2 mmol·dm-3 和 3 mmol·dm-3、1.2 mmol·dm-3时,所制备的Pb/S/乙二硫醇量子点的晶粒大小从7.5 nm减小到6.7 nm和6.3 nm,吸收开端从580 nm减小至558nm和535 nm,相应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3.37%、4.39%和3.46%。基于Pb(N03)2和Na2S的浓度分别为5 mmol·dm-3和2 mmol·dm-3时,相应太阳电池取得了最佳的光电转换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伏电池阵列论文参考文献

[1].倪世明.TiO_2纳米线阵列的修饰及其在光电化学光伏电池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邵章朋.固态Pb/S/乙二硫醇量子点薄膜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的制备与光伏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8

[3].李龙.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其对相应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光伏性能影响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4].吴锋,吕二争,张同生.一种基于Matlab的光伏电池阵列仿真模型[J].自动化应用.2018

[5].邵章朋,张正国,吕凯,马乘风,史成武.TiO_2纳米棒阵列微结构对全固态PbS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6].杨东宇.光伏电池板阵列清洁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7].余基映,张腾,谭兴毅.光伏电池阵列模型的Matlab设计与仿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高永锋,赵琼华,许孝芳,任乃飞,周明.光伏电池表面抛物锥阵列微结构的反射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2015

[9].苏烁.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15

[10].雷敏,孔令倩,邓昭俊,李丹.基于双侧扰动变步长的光伏电池阵列MPPT[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  

光伏电池阵列论文-倪世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