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点病论文-刘东,杨晓云,王媛,司朝光,张淑霞

小黑点病论文-刘东,杨晓云,王媛,司朝光,张淑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黑点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白菜,小黑点病,氮营养,丙二醛

小黑点病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杨晓云,王媛,司朝光,张淑霞[1](2010)在《氮素浓度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氮素浓度为5(N5)、15(N15)、25(N25)mmol/L的水培条件下,对大白菜抗小黑点病品系C24、P8-1和感小黑点病品系03B9、P8-2叶柄铵态氮、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小黑点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氮浓度的增大,小黑点病发病加重。抗病品系随培养时间延长,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C24在N25浓度下,第14天含量仅是第2天的49.95%。氮浓度对感病品系03B9和P8-2的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比抗病品系C24和P8-1大,感病品系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可能是小黑点发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11期)

刘东,杨晓云,司朝光,张淑霞,王媛[2](2009)在《氮素营养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大白菜抗小黑点病品系C24、P8-1和感小黑点病品系03B9、P8-2,在氮素浓度为5(N5)、15(N15)、25(N25)mmol/L的水培条件下,叶柄铵态氮、电导率、总酚、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小黑点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氮浓度的增大,小黑点病发病加重。感病品系铵态氮含量03B9的N15和N25处理分别较N5增加122.11%和183.85%、P8-2增加83.07%和95.28%;抗病品系C24增加32.82%和35.93%、P8-1增加13.61%和34.56%。感病品系03B9和P8-2的MDA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氮浓度增加而增大,而在抗病品系中,C24和p8-1呈下降或不变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十字花科蔬菜研究进展 2009——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4)

杨晓云[3](2008)在《收获方法及贮藏条件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白菜小黑点病是指大白菜球叶叶柄表面发生的多数小黑点。英语名称有gomasho,pepper spot,petiole spot,black speck和fleck等,是一种生理病害,除生长过程外,大白菜小黑点病在贮藏过程中还会加重,甚至在收获时没有病征的大白菜在贮运中也能发生。大白菜小黑点病已成为影响大白菜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王丽丽,刘东,杨晓云,司朝光,张淑霞[4](2008)在《大白菜小黑点病不同发病株若干生理指标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对大白菜小黑点病的影响比较明显,过量的施用氮肥会促进小黑点病的发生。另外气候、土壤等外界条件也会影响小黑点病的发生,因此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同一品种的大白菜植株小黑点病的发生程度也有明显的不同。本研究通过对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小黑点病发生程度有明显差异的植株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比较,发现小黑点重发株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轻发株;水溶性总钾浸出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也是重发株高于轻发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王丽丽,杨晓云,张淑霞,张清霞,王媛[5](2008)在《大白菜小黑点病苗期扦插鉴定及遗传规律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苗期营养液扦插鉴定法调查大白菜离体叶片小黑点病的发生状况,并结合以前大田调查结果,对高抗及易感小黑点病的高代自交系及其杂交F1代的小黑点发生状况及程度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小黑点病的发生程度介于双亲之间,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苗期营养液扦插鉴定法可作为大白菜抗小黑点病种质材料筛选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高晓蓉,杨晓云,杨官品[6](2008)在《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病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ur.)Olsson)小黑点病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商品性,为找到发病原因、制定防治方法,本文对大白菜小黑点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连续性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不但与品种有关,还与栽培季节及气候条件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大白菜小黑点病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08年06期)

于业志[7](2007)在《大白菜小黑点病及其抗病生理基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运用比较生理学方法,以抗小黑点病不同的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形态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和抗病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同一氮素形态不同氮素用量下,大白菜抗、感小黑点病品种保护酶(SOD﹑POD﹑PPO)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及代谢的变化与大白菜抗感小黑点病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大白菜小黑点的发生受氮素形态﹑作物基因型等共同作用的影响,施硝态氮可减轻小黑点病的发生。硝态氮处理和铵态氮处理下的各指标较有规律性,而酰胺态氮处理下的各指标则稍有波动,不同形态氮素对大白菜不同部位的部分效应相反。(2)小黑点病主要发生在生育中后期,且多先发于老叶正面,不同品种黑点在叶柄上发生分布的部位不同,较高的氮素水平明显可以加重感病品种病情。不论在施氮还是不施氮条件下,抗病和感病品种苗期叶柄中SOD﹑POD﹑PPO酶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仅POD酶活性反之,表现为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各生理指标在莲座期和包心初期规律性不太明显,生育后期尤其在收获期抗病品种叶柄中S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而抗病品种叶柄中MDA含量、POD、PPO活性却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叶片中保护酶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性不如叶柄中明显。(3)不论叶柄还是叶片中抗病品种的各项生理指标在整个生育期内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变化较小,而感病品种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变化相对来说较大。说明抗病品种自我调节和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比感病品种强。此结果可作为苗期抗病生理选种与鉴定的参考生理指标。(4)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大白菜抗感小黑点病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抗感品种间各物质含量在莲座期的差异表现比较明显,而在莲座期,差异最明显的是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对于品种的抗病性更具有代表性,其次是叶片中咖啡酸和叶柄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绿原酸的积累在大白菜抗小黑点病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保护酶(SOD﹑POD﹑PPO)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及代谢的变化均与大白菜抗小黑点病性有关,可作为大白菜抗小黑点病生理选种特别是在早期选种的生理指标或参考指标。对加速选育进程、提高选育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5)

于业志,陈振德,李德全[8](2007)在《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抗病品种鲁白15、M36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大白菜在不同氮素形态下与抗病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鲁白15对氮素形态比较敏感,M36对氮素形态不敏感;且两品种在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下较有规律性,酰胺态氮处理中间稍有波动。在铵态氮处理条件下,鲁白15叶柄中SOD、POD、PPO活性及MDA、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硝态氮处理;叶片中MDA含量、POD、PPO活性与叶柄中的趋势一致,而S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则与叶柄中的相反。对于M36而言,硝态氮处理的叶片中SOD、POD、PPO活性以及MDA、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铵态氮处理,叶柄中SOD、P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与叶片中的趋势一致,而MDA含量、PPO活性则与之相反。综合来看,不论在何种氮素形态下,鲁白15和M36叶片中SOD、POD、PPO活性及MDA、酚类物质含量都高于叶柄中。(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杨晓云,张淑霞,张清霞,王殿纯,高晓蓉[9](2006)在《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两个大白菜品种进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方法试验,研究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400 kg氮素肥料的处理(处理3),2个品种小黑点的发生程度均明显高于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肥料的处理(处理1,2);在氮肥施用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基施用量大的处理(处理2),两个品种小黑点的发生程度也明显高于基施用量少的处理(处理1)。品种间的小黑点发生差异还表明大白菜小黑点病的发生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间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6年S1期)

杨晓云,张淑霞,张清霞,王殿纯,高晓蓉[10](2006)在《基因型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及抗病品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调查不同品种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情况,分析了基因型对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表明小黑点病的发生与基因型有关,这为抗性育种和生产上合理选用品种,避免小黑点病发生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06年06期)

小黑点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大白菜抗小黑点病品系C24、P8-1和感小黑点病品系03B9、P8-2,在氮素浓度为5(N5)、15(N15)、25(N25)mmol/L的水培条件下,叶柄铵态氮、电导率、总酚、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小黑点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氮浓度的增大,小黑点病发病加重。感病品系铵态氮含量03B9的N15和N25处理分别较N5增加122.11%和183.85%、P8-2增加83.07%和95.28%;抗病品系C24增加32.82%和35.93%、P8-1增加13.61%和34.56%。感病品系03B9和P8-2的MDA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氮浓度增加而增大,而在抗病品系中,C24和p8-1呈下降或不变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黑点病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杨晓云,王媛,司朝光,张淑霞.氮素浓度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

[2].刘东,杨晓云,司朝光,张淑霞,王媛.氮素营养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C].中国十字花科蔬菜研究进展2009——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3].杨晓云.收获方法及贮藏条件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2008

[4].王丽丽,刘东,杨晓云,司朝光,张淑霞.大白菜小黑点病不同发病株若干生理指标变化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2008

[5].王丽丽,杨晓云,张淑霞,张清霞,王媛.大白菜小黑点病苗期扦插鉴定及遗传规律初步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8

[6].高晓蓉,杨晓云,杨官品.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病情况调查[J].今日科苑.2008

[7].于业志.大白菜小黑点病及其抗病生理基础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

[8].于业志,陈振德,李德全.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

[9].杨晓云,张淑霞,张清霞,王殿纯,高晓蓉.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

[10].杨晓云,张淑霞,张清霞,王殿纯,高晓蓉.基因型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及抗病品种筛选[J].北方园艺.2006

标签:;  ;  ;  ;  

小黑点病论文-刘东,杨晓云,王媛,司朝光,张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