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氧化酶基因论文-范革

脂肪氧化酶基因论文-范革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氧化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化酶,酶活力,资源评价,环境

脂肪氧化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范革[1](2018)在《基因型和环境对大豆籽粒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氧化酶催化过程中形成的过氧化氢物是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重要的中间体,因而备受研究者关注。研究发现脂肪氧化酶在豆类植物中有较高活性,其中以在大豆中活性最高,但由于脂肪氧化酶在不同品种中含量不同且活性各异,制约了它的应用开发。本研究从资源和生态两方面探索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大豆品种资源的评价,可以为培育大豆新品种和发展大豆生产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对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研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应用研究工作。本试验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东北地区的大豆品种(系)为主,测定不同大豆的LOX-1、LOX-2、和LOX-3的活性,分析脂肪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并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及简单线性分析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与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对其进行资源评价;二是从生态方面研究不同环境对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的311份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发现品种间脂肪氧化酶活性存在极显着差异,品种频率/组距分布曲线主峰明显。其中LOX-1的活性变化幅度最大,极小值为1.474×10~3 U/ml,极大值为40.388×10~3 U/ml,均值为20.148×10~3 U/ml,变异系数为34.82%;LOX-2的活性变化幅度为0.147×10~3 U/ml~1.112×10~3 U/ml,均值为0.524×10~3 U/ml,变异系数为35.39%;LOX-3的活性变化幅度为0.371×10~3 U/ml~1.777×10~3 U/ml,均值为0.990×10~3 U/ml,变异系数为23.05%。相关性分析表明LOX-1与LOX-2、LOX-3呈显着正相关,LOX-2和LOX-3相关性不显着。聚类分析把311份参试大豆品种划分为了3个品种群,约43.41%的大豆品种属于低脂肪氧化酶活性品种群;约44.05%的大豆品种属于中等脂肪氧化酶活性品种群;约12.54%的大豆品种属于高脂肪氧化酶活性品种群。通过分析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发现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脂肪氧化酶活性存在显着相关性。其中脂肪含量与LOX活性呈显着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LOX活性呈显着负相关。2)以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区3个试验地点的6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检测大豆脂肪氧化酶(LOX)的活性并对其结果进行各效应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效应对脂肪氧化酶活性都有极显着影响,其中基因型是影响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的主要原因,环境效应影响最小。地点间比较,向阳试验地点的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平均值最小为25.761×10~3 U/ml,呼兰试验地点的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平均值最大为31.760×10~3 U/ml,阿城试验地点的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平均值在二者之间为28.036×10~3 U/ml。(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福彦,陈锋,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2](2016)在《逆境胁迫下小麦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的qRT-PC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小麦脂肪氧化酶基因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qRT-PCR技术,首先分析了TaLox-B2和TaLox-B3基因在小麦幼叶、茎、根以及成熟籽粒中的表达情况,其次分析了这2个基因在高盐、低温、高温和干旱胁迫下叶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这2个基因在小麦根、茎、叶以及成熟籽粒中均有表达,但TaLox-B2基因主要在叶和成熟籽粒中表达,而TaLox-B3基因主要在根和叶中表达。在高盐胁迫下,这2个基因的表达趋势大体一致,类似于正态分布,在3h时达到峰值。在低温逆境下,TaLox-B2基因的表达模式无明显规律,而TaLox-B3基因在0~6h范围内呈上调表达,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在高温逆境下,这2个基因在0~12h范围内均呈下调表达,但二者下调的趋势明显不同。在模拟干旱胁迫下,这2个基因相对表达量均较低,表达趋势存在明显差别,但二者的表达模式则无明显规律。推测认为,TaLox-B2和TaLox-B3基因主要受盐胁迫诱导,且与PEG干旱胁迫之间没有特定的关系,此外,温度变化对TaLox-B2和TaLox-B3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但低温和高温的作用机制不同。(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杨杰,亢玲,王宪国,马丽,张博[3](2015)在《宁夏小麦品种(系)脂肪氧化酶基因的检测与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宁夏优质小麦育种和推广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80份宁夏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脂肪氧化酶(LOX)基因在QLpx.caas-1AL和TaLOX-B1位点的组成情况,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等位变异及其组合类型的分布比例不同。在QLpx.caas-1AL位点,除了原有的3种等位变异Xwmc312-227、Xwmc312-235和Xwmc312-247外,还发现了2种新的等位变异。经测序分析,两种新变异条带大小分别为199bp和223bp,暂命名为Xwmc312-199和Xwmc312-223。该位点5种等位变异的分布比例分别为46.11%、32.78%、18.89%、1.11%和1.11%。在TaLOX-B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TaLOX-B1a和TaLOX-B1b,分别占15.56%和84.44%。宁夏小麦LOX基因位点存在8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Xwmc312-227/TaLOX-B1b组合类型比例(40.56%)最高,Xwmc312-235/TaLOX-B1b次之(27.78%),Xwmc312-199/TaLOX-B1b和Xwmc 312-223/TaLOX-B1b最低(均为1.11%)。同时,在不同地区和相同地区不同来源品种(系)间,LOX基因的分布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宁夏小麦低活性LOX基因等位变异类型(Xwmc312-227/TaLOX-B1b)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高活性类型(Xwmc312-235/TaLOX-B1a)。(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张福彦[4](2015)在《普通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面粉色泽是最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对面条、馒头及其它食品品质有重要影响。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是影响面粉色泽的重要因素,现已成为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改良Lox活性有助于改善面制品的色泽、面粉的加工品质以及延长种子的储藏时间等,研究Lox基因的分子遗传机理对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咸阳83104/周麦16的110份重组近交系(RIL)和163份黄淮海麦区的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电子克隆技术、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定量PCR、RNA干扰、基因遗传转化、普通PCR扩增、酶切、分子克隆和DNA测序等技术以及根据不同基因或等位变异间序列差异开发STS功能标记对参试材料的Lox活性及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并对163份品种(系)的面粉色泽及部分品质性状进行了测试,主要结果如下:1.黄淮海地区的冬小麦品种(系)籽粒以中等Lox活性为主,不同品种(系)间籽粒Lox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变异范围为49.13-110.77 A234 min-1g-1,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对来自黄淮麦区的163份不同遗传背景的普通小麦冬品种(系)Lox活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的Lox活性存在显着性差异,籽粒Lox活性的广义遗传力为0.7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Lox活性均有显着影响,而基因型效应对籽粒Lox活性的影响最大。小麦籽粒Lox活性除影响面粉色泽外,对其它品质性状也具有一定影响。Lox活性与面粉白度呈显着负相关,与面粉黄度呈显着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性状相关但不显着。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小麦籽粒Lox活性与面粉色泽及其它品质性状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利用电子克隆技术克隆了普通小麦4BS染色体上的TaLox-B2和TaLox-B3基因。TaLox-B2基因的gDNA序列全长4267 bp,TaLox-B3基因的gDNA序列全长4246 bp,它们在DNA水平上的相似性达到了84.8%。TaLox-B2和TaLox-B3基因均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其cDNA全长均为2586 bp,编码一段含有86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TaLox-B2与TaLox-B3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7.8%,且预测在170-838处存在一个与蛋白稳定性维持相关的Lox基因家族中较为保守的结构域。3.发现TaLox-B2基因在我国冬小麦品种中存在有两种等位变异TaLox-B2a和TaLox-B2b,依据其基因组序列与TaLox-B3基因序列间差异,开发了共显性功能标记Lox-B23。在Ta Lox-B2a和TaLox-B3类型的材料中分别扩增出788 bp和677 bp片段,与高Lox活性相关,在TaLox-B2b的材料中扩增出660 bp片段,与低Lox活性相关。参试材料中共发现4BS染色体的Ta Lox-B1、TaLox-B2和TaLox-B3位点上的5种等位变异组合,其中TaLox-B1a/TaLox-B2a/TaLox-B3a组合类型的Lox活性最高,为75.41 A234 min-1g-1,TaLox-B1a/TaLox-B2b/TaLox-B3b组合类型的Lox活性最低,为72.25 A234 min-1g-1。利用中国春的缺体-四体系将Lox-B23标记也定位于普通小麦4BS染色体上。同时,利用咸阳83104/周麦16和构建的RIL群体进一步明确TaLox-B3基因与籽粒Lox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TaLox-B3基因能显着增加小麦籽粒Lox活性。4.对TaLox-B2与Ta Lox-B3基因在小麦不同组织器官、不同逆境条件下以及籽粒发育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RT-PCR分析,结果表明TaLox-B2(TaLox-B2a或TaLox-B2b)和Ta Lox-B3(TaLox-B3a)基因在普通小麦的根、茎和叶均表达,其中Ta Lox-B2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而TaLox-B3基因主要在根中表达。TaLox-B2a和Ta Lox-B3基因在4℃低温、42℃高温、NaCl胁迫以及PEG 6000等逆境条件中表达趋势明显不同,但是它们在叶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受NaCl胁迫和温度的变化影响较为明显。此外,TaLox-B2a和Ta Lox-B3基因在小麦开花后7天的籽粒中的相对表达量水平最高,之后均呈下降趋势,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存在很大差异,说明不同Lox基因在小麦籽粒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趋势明显不同。5.对控制小麦籽粒Lox活性的TaLox-B1基因进行沉默,构建RNAi表达载体并在小麦中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基因枪轰击1690个幼胚愈伤组织,最终鉴定得到21棵转基因植株,平均转化率较低,仅为1.2%,且发现转基因植株籽粒Lox活性相比对照株系(野生型)的显着降低,说明TaLox-B1基因的表达产物的缺失导致转基因株系籽粒Lox活性降低。此外,转基因植株幼苗的大小,叶片数以及分蘖数都少于对照株系,说明通过RNAi技术干扰内源TaLox-B1基因不仅导致小麦籽粒Lox活性显着下降,而且促使其农艺性状发生变化。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植株的TaLox-B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株系。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有效地抑制了脂肪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吴培培,宋双,张福彦,陈锋,崔党群[5](2015)在《黄淮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脂肪氧化酶活性分析及等位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小麦中的脂肪氧化酶(LOX)是影响小麦面粉颜色和其储藏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中国黄淮麦区的306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脂肪氧化酶活性分析及等位基因检测,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测定参试样品的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并利用控制脂肪氧化酶活性的位于1AL上的QLpx.caas-1A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wmc312以及位于4BS上的Ta LOX-B1位点的功能标记LOX16和LOX18,采用特异引物的PCR扩增技术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进行参试材料的LOX基因型鉴定。【结果】表型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平均值为65.73 AU·min-1·g-1,标准差为13.54,变幅为27.09—99.55 AU·min-1·g-1,变异系数为20.6%。参试材料中小于40 AU·min-1·g-1和大于90AU·min-1·g-1的小麦品种(系)分别为7个和8个,可作为对当前主栽小麦品种进行脂肪氧化酶活性改良的重要资源材料。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QLpx.caas-1AL位点存在3种等位变异类型,Xwmc312227、Xwmc312235和Xwmc312247所占比例分别为30.4%、18.9%和50.6%。参试材料的Ta LOX-B1位点存在Ta LOX-B1a和Ta LOX-B1b两种变异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8.7%和71.2%。分析其基因型组合发现,参试材料中共有6种基因型组合类型,依次为Ta LOX-B1a/Xwmc312227、Ta LOX-B1a/Xwmc312235、Ta LOX-B1a/Xwmc312247、Ta LOX-B1b/Xwmc312227、Ta LOX-B1b/Xwmc312235和Ta LOX-B1b/Xwmc312247,所占比例分别为7.2%、9.5%、12.1%、23.2%、9.5%和38.6%。分析不同LOX基因型与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关系表明,1AL位点上拥有Xwmc312235基因型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P<0.05),4BS位点拥有Ta LOX-B1a基因型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拥有Ta LOX-B1b基因型的小麦品种(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LOX基因型组合与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关系表明,拥有Ta LOX-B1a/Xwmc312235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76.80 AU·min-1·g-1)显着高于其他5种基因型组合,而拥有Ta LOX-B1b/Xwmc312227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他5种基因型组合,仅为62.44 AU·min-1·g-1。【结论】中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绝大多数处于中间类型,拥有极低(小于40 AU·min-1·g-1)或极高(大于90AU·min-1·g-1)脂肪氧化酶活性类型的小麦品种所占比例较低。黄淮麦区所发现的6种不同LOX基因型组合中,拥有Ta LOX-B1a/Xwmc312235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相对较高(P<0.05),而拥有Ta LOX-B1b/Xwmc312227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相对较低(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杨淑萍,张宏纪,刘文林,刘东军,郭怡璠[6](2014)在《黑龙江春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新筛选和开发的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对125份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SR标记Xwmc312在QLpx.caas-1AL位点上,扩增出Xwmc312-247,Xwmc312-235,Xwmc312-2273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59.06%,22.05%,18.11%。两对显性互补STS标记在Ta LOX-B1位点上,扩增出Ta Lox-B1a和Ta Lox-B1b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11.02%、88.98%,以Ta Lox-B1b基因型为主。2个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共有6种,Xwmc312-247/Ta LOX-B1b分布频率最高(51.18%),Xwmc312-235/Ta LOX-B1a分布频率最低(1.58%),其它4种组合型介于二者之间。这表明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缺少LOX高活性组合型(Xwmc312-235/Ta LOX-B1a)。上述结果为当地培育高白度小麦新品种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信息。(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郭强,张宏纪,张举梅,刘文林,郭怡璠[7](2014)在《俄引春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的标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良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加强其种质创新,利用与脂肪氧化酶基因(LOX)活性有关的2个遗传位点相连锁的3对分子标记,对247份俄罗斯引进的春小麦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SR标记Xwmc312,142份品种扩增出247bp特异条带,即Xwmc312-247基因型比例为57.49%,85份品种扩增出235bp特异条带,Xwmc312-235基因型比例为34.41%,20份品种扩增出227bp特异条带,Xwmc312-227基因型比例为8.10%。TaLOX-B1位点上,16份品种扩增出标记LOX16的特异条带,即高活性等位基因型TaLoxB1a分布比例是6.48%,230份品种扩增出标记LOX18特异条带,即低活性的等位基因型TaLOX-B1b分布比例是93.12%,有一个品种在此位点表现杂合。表明以TaLox-B1b基因型为主。2个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共有6种,Xwmc312-247/TaLOX-B1b分布比例最高(53.85%),Xwmc312-22 7/TaLOX-B1a分布比例最低(0.41%),高活性组合Xwmc312-235/TaLOX-B1a(分布比例2.43%)等其它4种组合型介于二者之间,表明俄罗斯引进小麦品种以LOX低活性组合型为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宋双[8](2014)在《黄淮麦区主要小麦品种(系)脂肪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型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籽粒脂肪氧化酶(LOX)是影响面粉或面制品颜色发生褐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且与小麦加工品质、储藏品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小麦籽粒LOX活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其与面粉或面制品色泽的关系对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用黄淮麦区主要小麦品种(系)和本实验室构建的周麦16×咸阳83104的F4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两年4点次的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LOX活性,同时利用本实验室研究开发的Lpx-B23分子标记和Geng等开发的显性标记LOX16和LOX18研究了普通小麦品种中Lpx-B1基因家族的基因型分布其4B染色体上Talox-B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LOX活性的关系及其主要结果如下:1.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和重组近交系的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均呈正态分布,变异范围较大,分布范围主要在50~100A--1234min1g。一年叁点的方差分析表明,LOX活性在品种间、地点间以及品种×地点间都表现出极显着差异。2.2012年郑州点LOX活性与2013年安阳点LOX活性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r=0.161,与驻马店点也呈显着正相关;2013年郑州点与2013年安阳点和驻马店点LOX活性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和0.214。可见,尽管LOX活性在年际间,地点间存在差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但仍然主要受遗传控制,具有遗传稳定性。LOX活性的遗传力较低,受环境条件等影响较大,在早代不宜进行选择,到高代选择比较有效,若能找到一个遗传力高且与其相关系数大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就更好。在5%的中选率下,选择响应为4.2。3.利用本实验室研究开发的Lpx-B23分子标记,鉴定了160个品种(系)的LOX基因型,发现105个品种(系)同时含有TaLox-B2和TaLox-B3基因(Ⅰ类),41个品种(系)含有TaLox-B2基因(Ⅱ类),14个品种(系)含有TaLox-B2基因(Ⅲ类);用Geng等开发的显性标记LOX16和LOX18,检测4B染色体上Talox-B1基因的等位变异,其中有117个品种(系)含有与LOX低活性相关的TaLOX-B1b基因,43个品种(系)含有与LOX高活性相关的TaLOX-B1a基因。对本实验室构建的周麦16×咸阳83104的110份F4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64份同时含有TaLox-B2和TaLox-B3基因(Ⅰ类),46份含有TaLox-B2基因(Ⅱ类)。4.85个含有Ⅰ类的品种(系)LOX活性为55.9~91.2A234min-1g-1,平均值为73.3A234min-1g-1;37个含有Ⅱ类的品种(系)LOX活性为55.7~99.9A234min-1g-1,平均值为72.2A1234min-g-1;14个有Ⅲ类型的品种(系)LOX活性为54.3~78A111234min-g-1,平均值为63.9A234min-g-。LSD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Ⅰ类和Ⅱ类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的LOX活性显着高于Ⅲ类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而Ⅰ类和Ⅱ类基因型小麦品种的LOX活性差异不显着。利用显性标记LOX16和LOX18种4B染色体上Talox-B1基因的等位变异进行检测, LOX18有100个品种(系),其LOX活性为54.3~93.2A11-1234min-g-1,平均值为70.4A234min-g;LOX16有36个品种(系),其LOX的活性为58.1~99.9A234min-1g-1,平均值为76.4A234min-1g-1,t测验表明拥有LOX16的品种的LOX活性显着高于拥有LOX18的品种。两个位点的5种基因型组合的LOX活性:LOX16/Lox-II型平均值为81.9A234min-1g-1,LOX16/Lox-I型的平均值为75.0A1234min-g-1,LOX18/Lox-I型的平均值为72.3A234min-1g-1,LOX18/Lox-II型的平均值为69.9A234min-1g-1,LOX18/Lox-III型的平均值63.9A11234min-g-。LSD法多重比较发现不同基因型组合的LOX活性均呈显着性差异。5.110个周麦16×咸阳83104的F4重组自交系中:含有TaLox-B2和TaLox-B3基因的I类基因型64个,含有TaLox-B2基因的Ⅱ类基因型46个,其LOX活性的平均值分别为99.4A-234min1g-1和91.0A234min-1g-1,t测验表明I类基因型的LOX活性显着高于II类基因型。周麦16的LOX活性值为87.8A234min-1g-1(高酶活),咸阳83104则为64.4A234min-1g-1(低酶活)。(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曹东,张雪婷,王世红,王东霞,赖勇[9](2014)在《104份甘肃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粉和面制品的色泽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小麦脂肪氧化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面粉白度及面制品的色泽具有重要影响。为给甘肃省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04份甘肃省育成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功能标记LOX16、LOX18、PPO18、PPO16和PPO29检测TaLox-B1、PpoA1及Ppo-D1位点的等位变异,分析甘肃小麦品种资源中LOX和PPO活性基因的组成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甘肃小麦中,等位变异TaLox-B1a和TaLox-B1b的频率分别为22.12%和77.88%;其中,甘肃冬小麦品种高LOX活性等位变异TaLox-B1a的分布频率(30.56%)高于春小麦(3.13%)。等位变异Ppo-A1a、PpoA1b、Ppo-D1a和Ppo-D1b的频率分别为49.04%、50.96%、50.96%和49.04%;两个PPO基因的等位变异组合Ppo-A1a/Ppo-D1b、Ppo-A1a/Ppo-D1a、Ppo-A1b/Ppo-D1b和Ppo-A1b/Ppo-D1a的分布频率依次为28.85%、20.19%、20.19%和30.77%。说明在甘肃小麦品种中,低LOX活性等位变异(TaLox-B1b)品种比例较高;低PPO活性等位变异(Ppo-A1b、Ppo-D1a)品种分布比例略高于高PPO活性类型;其中,32份小麦品种在TaLox-B1、Ppo-A1和Ppo-D1叁个位点同时含有高LOX活性和低PPO活性的等位变异。(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相吉山,穆培源,桑伟,聂迎彬,徐红军[10](2013)在《新疆小麦品种资源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TaLox-B1的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粉颜色作为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对面制品的表观色泽有重要影响。小麦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对面粉白度影响较大。本研究以195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LOX16和LOX18功能标记检测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TaLox-B1的等位变异,以期深入了解新疆小麦品种资源TaLox-B1基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47份(24.10%)材料中扩增出489bp目标片段,在148份(75.90%)材料中扩增出791bp目标片段;新疆冬小麦品种(系)LOX高活性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36.36%)远远高于春小麦(8.24%)。其中110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地方品种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为0(0/7);引进品种(系)为33.33%(10/30);自育品种(系)为41.10%(30/73)。85份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地方品种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为4.55%(1/22);引进品种(系)为0(0/23);自育品种(系)为15.00%(6/40)。研究发现,新疆早期育成的小麦品种受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影响较大,LOX低活性TaLox-B1b基因比例较高;近期育成的小麦品种受育成品种的影响较大,LOX高活性TaLox-B1a基因比例较高。(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脂肪氧化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小麦脂肪氧化酶基因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qRT-PCR技术,首先分析了TaLox-B2和TaLox-B3基因在小麦幼叶、茎、根以及成熟籽粒中的表达情况,其次分析了这2个基因在高盐、低温、高温和干旱胁迫下叶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这2个基因在小麦根、茎、叶以及成熟籽粒中均有表达,但TaLox-B2基因主要在叶和成熟籽粒中表达,而TaLox-B3基因主要在根和叶中表达。在高盐胁迫下,这2个基因的表达趋势大体一致,类似于正态分布,在3h时达到峰值。在低温逆境下,TaLox-B2基因的表达模式无明显规律,而TaLox-B3基因在0~6h范围内呈上调表达,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在高温逆境下,这2个基因在0~12h范围内均呈下调表达,但二者下调的趋势明显不同。在模拟干旱胁迫下,这2个基因相对表达量均较低,表达趋势存在明显差别,但二者的表达模式则无明显规律。推测认为,TaLox-B2和TaLox-B3基因主要受盐胁迫诱导,且与PEG干旱胁迫之间没有特定的关系,此外,温度变化对TaLox-B2和TaLox-B3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但低温和高温的作用机制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氧化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范革.基因型和环境对大豆籽粒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

[2].张福彦,陈锋,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逆境胁迫下小麦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的qRT-PCR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6

[3].杨杰,亢玲,王宪国,马丽,张博.宁夏小麦品种(系)脂肪氧化酶基因的检测与分布[J].麦类作物学报.2015

[4].张福彦.普通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5

[5].吴培培,宋双,张福彦,陈锋,崔党群.黄淮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脂肪氧化酶活性分析及等位基因检测[J].中国农业科学.2015

[6].杨淑萍,张宏纪,刘文林,刘东军,郭怡璠.黑龙江春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多态性分析[J].核农学报.2014

[7].郭强,张宏纪,张举梅,刘文林,郭怡璠.俄引春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的标记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

[8].宋双.黄淮麦区主要小麦品种(系)脂肪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型鉴定[D].河南农业大学.2014

[9].曹东,张雪婷,王世红,王东霞,赖勇.104份甘肃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14

[10].相吉山,穆培源,桑伟,聂迎彬,徐红军.新疆小麦品种资源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TaLox-B1的分布特征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3

标签:;  ;  ;  ;  

脂肪氧化酶基因论文-范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