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高交联树脂,吸附穿透,水蒸气
预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1](2019)在《预吸附水蒸气对柱穿透吸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预吸附水蒸汽对超高交联树脂穿透吸附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的超高交联树脂吸附二氯乙烷的实验。Y-N方程能很好的拟合不同含水率树脂的穿透曲线,其拟合系数R~2均能达到0. 99。当吸附树脂的初始含水率0增加到33%时,吸附速率和穿透吸附量都呈现出现增加再减少的趋势。此外,在含水率在小于等于33%的情况下,含水树脂的穿透吸附量都比干燥树脂的吸附量大。(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王宁[2](2019)在《预吸附水蒸气对超高交联树脂吸附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预吸附水蒸汽对超高交联树脂吸附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的超高交联树脂吸附二氯乙烷的实验。当吸附树脂的初始含水率分别为0%、9%、17%、24%和33%时,其吸附平衡量变化不大。而吸附穿透过程中,吸附放热的最高温度随着预吸附水蒸气的增多而减少。这是由于吸附二氯甲烷的过程中,孔道内的水会逐渐被二氯乙烷替换。当水分脱附时,会吸收一定热量,此外,水的蒸发也会吸热。因而,预吸附水对吸附过程中的放热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董丹,祝学东,关羽琪,王凯伦,薛小雷[3](2019)在《MWCNTs预涂覆及预吸附处理缓解低压膜腐殖酸污染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腐殖酸(Humic Acid,HA)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平板超滤膜进行预涂覆改性处理,并与等量MWCNTs分散状态时吸附处理HA对膜污染的缓解效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MWCNTs在处理HA过程中缓解膜污染的机制.同时,分析了MWCNTs投量和溶液离子变化对MWCNTs吸附及截留作用缓解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预涂覆与吸附相比,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膜污染,其中,分散剂为乙醇的MWCNTs预涂覆层对膜污染的缓解效果最好.增加MWCNTs投量不能无限地提高其对HA的吸附及截留效果;添加Na~+会造成MWCNTs对HA的吸附及截留效果变差;添加Ca~(2+)能够提高MWCNTs对HA的吸附及截留效果.膜表面污染照片及膜电镜观测结果表明,乙醇分散MWCNTs在超滤膜(UF)表面形成的预涂覆层呈均匀的层状结构,HA被拦截在MWCNTs层的多孔结构内,不易进入PVDF膜膜孔,反洗时易脱附,可逆性高;纯水分散MWCNTs在超滤膜表面形成的预涂覆层易于团聚,HA容易透过MWCNTs涂覆层进而堵塞PVDF膜膜孔,可逆性低;MWCNTs预吸附处理后形成MWCNTs和HA的包裹体,不经微滤膜滤除,会在PVDF膜表面产生复合污染.(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仝坤,宋启辉,王东,任雯,张明栋[4](2017)在《半饱和褐煤活性焦预吸附—生物降解—褐煤活性焦吸附组合工艺处理稠油废水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稠油废水的达标排放问题,构建了半饱和褐煤活性焦(HSLAC)预吸附—生物降解—褐煤活性焦吸附组合工艺处理稠油废水的中试装置(5 m3/h)。稠油废水经已吸附生化出水的HSLAC吸附预处理后,生物降解出水COD均值大幅降至82.49 mg/L,总出水COD均值为39.22 mg/L,实现了出水达标(COD≤50 mg/L)。叁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经HSLAC吸附预处理后,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较未经吸附预处理时大幅降低,石油类和腐殖质是生化难降解的有机物。HSLAC预吸附可大幅降低处理成本。(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7年06期)
陈丽[5](2015)在《钯掺杂及氧的预吸附对铂催化甲醇脱氢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因具有较低污染、较高功率密度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能源。但作为其最好的单金属催化剂,金属铂成本高昂,要想真正促进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设计和寻找高效的低Pt含量或非Pt催化剂势在必行。通过降低Pt的覆盖量而制备的单层Pt模型被认为是一种降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成本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甲醇在Pt(111)、Pd(111)、Pt Pd3(111)以及氧原子预吸附在Pt(111)表面的催化氧化过程,明确了甲醇分解的反应机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复杂催化反应的实质,这对新型催化剂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采用DFT方法详细阐述CH3OH在Pt(111)、Pd(111)平面上的脱氢行为。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的解离物种优先选择的吸附位点不同,同一个吸附物质在不同的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情况也不尽相同。吸附物种在金属Pd上的吸附能均大于金属Pt。无论是在Pt(111)面还是Pd(111)面,CH3OH→CH2OH→CHOH→CHO→CO路径最具竞争力。详细研究了甲醇在Pt Pd3(111)面脱氢生成CO和H2的行为。发现CH3OH、CH2OH、CH3O和CHO优先吸附在top位;COH、CO和H倾向于fcc位,然而CH2O和CHOH选择在bridge位。对四种可能反应路径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发现CH3OH首先通过O-H键断裂脱氢生成CH3O,活化能仅为0.955 e V,这比另一条反应路径,即:C-H键的断裂生成CH2OH中间体更有利。从甲醇脱氢生成CO的机制可以看出首选的脱氢途径应为CH3OH→CH3O→CH2O→CHO→CO,其中第一步反应CH3OH→CH3O+H是决速步。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Pt Pd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大于两纯金属Pt(111)和Pd(111),Pd的掺杂有利于甲醇在Pt上的脱氢。预吸附氧原子的Pt(111)表面对甲醇脱氢反应有重大影响。氧原子的加入可以为甲氧基片段的产生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途径;甲氧基几种可能消除H的过程中,与预吸附O原子反应生成CH2O所需要的能量最低;对于甲醛在O-Pt(111)平面上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一部分甲醛被氧化成甲酸,另一部分则自行脱氢成CHO;CHO吸附物种将会进一步脱氢,其中CHO+O→CO+OH是最优化方式;甲酸优先O-H键断裂生成HCOO而不是通过C-H键的断裂生成COOH,HCOO最终自行分解成CO2与H。氧原子的加入能够促进甲醇在Pt(111)表面的脱氢行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冯博,冯其明,卢毅屏[6](2014)在《捕收剂预吸附对硫化矿与硅酸盐分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试验和红外光谱测试,考察捕收剂戊黄药(PAX)和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添加顺序对绿泥石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先加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时,羧甲基纤维素是绿泥石的有效抑制剂,但也会抑制黄铁矿的浮选,影响绿泥石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先加入捕收剂戊黄药时,羧甲基纤维素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减弱,而绿泥石的浮选回收不受影响,黄铁矿与绿泥石的分离选择性提高。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能同时吸附在黄铁矿与绿泥石表面,而捕收剂戊黄药只能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戊黄药与羧甲基纤维素在黄铁矿表面存在竞争吸附,先加捕收剂时,戊黄药的预先吸附降低了羧甲基纤维素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减弱了羧甲基纤维素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黄铁矿与绿泥石的分离选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郭会娟[7](2014)在《磺酸根离子化及白蛋白预吸附对胆管支架细菌吸附影响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梗阻性黄疸是由胆结石或肝胆部位的肿瘤所造成的黄疸,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介入人工胆管支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商业化聚氨基甲酸酯材质的人工胆管也在临床上应用,且此材质在胆汁的测试中有不错的成效,然而胆汁中生物膜的形成以及沉积物的附着导致人工胆管支架再阻塞,从而缩短了使用期限,因此,改变胆管支架材质的表面性质是防止再堵塞的有效方法。目的通过对聚氨基甲酸酯作磺酸根离子基团的改质,同时以白蛋白吸附进行表面处理,探讨对胆管支架表面细菌粘附、胆汁沉积物和胆管支架堵塞的影响。方法1. 将氢化钠(NaH)加入PU溶液进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之后再加上丙烷硫酸酯进行开环反应,最后产生不同磺酸根离子含量的PU,涂层于聚乙烯(PE)及氧化聚乙烯管(OxPE)2.选择白蛋白浓度1mg/ml,预吸附时间10分钟与60分钟,将材质为聚乙烯、氧化聚乙烯、磺酸化聚氨酯、基聚氨酯的支架经紫外线照射,以串联方式连接,两端接叁通管,通入缓冲液并在管内停留12小时以上3. 针对不同磺酸根离子含量及蛋白质吸附10分钟及60分钟的聚氨基甲酸酯,在浓度为4-9×107 CFU/mL DH5 a型大肠杆菌的人体胆汁及PBS中做体外24小时连续循环实验。4. 实验经24小时后,将支架以PBS润洗,流体入口的前3厘米舍弃,之后每1厘米取样一次,共取叁次进行表面吸附细菌的定量,另外再取1厘米,使用含2.5%戊二醛的PBS溶液进行表面细菌的固定化6小时,并进行干燥处理程序。接着材质进行镀金处理,以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面细菌吸附情形的观察。结果1. SEM图可观察到在胆汁循环实验方面,高磺酸根离子含量的PU能减少细菌及沉积物的吸附;在缓冲液循环实验方面,没有沉积物的生成,且表面吸附的细菌没有聚集的现象,大多呈单层吸附,并平均分散在材质的表面。在细菌吸附量分析方面,显示随着磺酸基含量的增加,表面细菌的吸附量逐渐减少。2. 材质经白蛋白的预吸附处理后,在缓冲液系统下,发现经白蛋白预吸附后的材质表面有较少的细菌吸附,且随白蛋白预吸附时间增加,细菌吸附量有减少的趋势。3. PE、OxPE、Pell-S-0.10经白蛋白预吸附处理后,抑制细菌吸附的效果好;且在P E、OxPE中,白蛋白预吸附60分钟比10分钟其细菌吸附量更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ell-S-0.10中,白蛋白预吸附60分钟与10分钟细菌吸附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显示聚氨基甲酸酯磺酸根离子化及白蛋白预吸附能减少胆管支架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以及胆汁沉积物的附着,对减少胆管支架再阻塞可能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4-11-01)
岳龙清,罗德礼,岳子玉[8](2013)在《预吸附甲基碘的TEDA浸渍活性炭解吸规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预吸附甲基碘的TEDA浸渍活性炭(碘炭)滞留碘能力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气体流速、水浸时间、温度以及K+加入量等参数对预吸附甲基碘的TEDA浸渍活性炭的滞留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气流速从0.1 m3/h增加至1.5 m3/h时,碘炭解吸的甲基碘增加了3.15倍;当水浸时间仅为0.5 h时,就发现了甲基碘的解吸;在此后测量的几个时间点(1.5 h、2 h、3 h、4 h),甲基碘的解吸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温度对甲基碘的影响不明显,在80℃以内的温度范围内,未发现甲基碘的解吸;钾离子的加入可降低碘的解吸,40 g碘炭中,当KCl的加入量为0.06 g时,解吸的甲基碘量仅为未加入KCl时所解吸的甲基碘量的56%。(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期刊2013年05期)
丁良兵,陈博昊,马运生,黄伟新[9](2013)在《叁甲基镓在Pd(111)表面的分解以及预吸附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Pd/Ga2O3催化剂在乙炔选择加氢,甲醇水汽重整,烷基脱氢以及水汽变换等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反应性能和热稳定性,因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目前的研究结果对于反应的活性表面组成、结构以及相应的微观反应机理还存在很多争论[1][2]。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原位制备结构规整有序的模(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7-28)
何朝政,王会,淮丽媛,刘靖尧[10](2013)在《NO在氧预吸附Ir(100)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O在O预吸附Ir(100)表面的吸附和解离,并考察了预吸附的O对可能产物N2,N2O和NO2的选择性的影响.优化得到反应过程中初态、过渡态和末态的吸附构型,并获得反应的势能面信息.计算结果表明,NO在O预吸附表面最稳定的吸附位是桥位,其次是顶位.桥位和顶位的NO在表面存在两条解离通道,即直接解离通道和由桥位和顶位扩散到平行空位,继而发生N—O键断裂生成N原子和O原子的解离通道.此分离机理与洁净表面上NO解离机理相同,但后一种解离方式优于前一种,是NO在表面上解离的主要通道.预吸附的O原子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NO的解离,导致桥位和顶位NO解离互相竞争.在O预吸附Ir(100)表面,N2气是唯一的产物,不会有副产物N2O和NO2的生成,与实验结果一致.预吸附的O在N/O低覆盖度下几乎不影响N2气的生成,但在较高覆盖度下则促进了N2气的生成.(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预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预吸附水蒸汽对超高交联树脂吸附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的超高交联树脂吸附二氯乙烷的实验。当吸附树脂的初始含水率分别为0%、9%、17%、24%和33%时,其吸附平衡量变化不大。而吸附穿透过程中,吸附放热的最高温度随着预吸附水蒸气的增多而减少。这是由于吸附二氯甲烷的过程中,孔道内的水会逐渐被二氯乙烷替换。当水分脱附时,会吸收一定热量,此外,水的蒸发也会吸热。因而,预吸附水对吸附过程中的放热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宁.预吸附水蒸气对柱穿透吸附的影响[J].广州化工.2019
[2].王宁.预吸附水蒸气对超高交联树脂吸附作用的影响[J].广州化工.2019
[3].董丹,祝学东,关羽琪,王凯伦,薛小雷.MWCNTs预涂覆及预吸附处理缓解低压膜腐殖酸污染的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4].仝坤,宋启辉,王东,任雯,张明栋.半饱和褐煤活性焦预吸附—生物降解—褐煤活性焦吸附组合工艺处理稠油废水的中试研究[J].化工环保.2017
[5].陈丽.钯掺杂及氧的预吸附对铂催化甲醇脱氢反应的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6].冯博,冯其明,卢毅屏.捕收剂预吸附对硫化矿与硅酸盐分离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
[7].郭会娟.磺酸根离子化及白蛋白预吸附对胆管支架细菌吸附影响的体外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4
[8].岳龙清,罗德礼,岳子玉.预吸附甲基碘的TEDA浸渍活性炭解吸规律初探[J].辐射防护.2013
[9].丁良兵,陈博昊,马运生,黄伟新.叁甲基镓在Pd(111)表面的分解以及预吸附氢的影响[C].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2013
[10].何朝政,王会,淮丽媛,刘靖尧.NO在氧预吸附Ir(100)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