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固定两种不同方法的效果探讨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固定两种不同方法的效果探讨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以及固定的不同方案,评价不同方法的最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间收入的所有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8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数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单数组为对照组,双数组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透明敷贴联合3M胶带进行固定,而实验组患儿则应用无菌输液贴和3M交叉固定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两种穿刺和固定方案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8(23.53%)例,而实验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2(5.88%)例,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小儿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时,应用无菌输液贴联合3M交叉固定法,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一种有效且稳定的固定和穿刺方案,降低了脱出和渗漏现象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辅助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364-02

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辅助治疗方案,尤其是老年科与儿科中这种辅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多次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1]。同时浅静脉留置针还能够有效避免多次穿刺,而导致患儿出现的感染状况,有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2],由于儿童的特性及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并不安分,所以就导致儿童在静脉留置针时容易出现脱出和炎症等症状。所以在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时,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来做好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的有效率,避免脱出和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3]。本次研究中,探究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以及固定的不同方案,评价不同方法的最优化,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间收入的所有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8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数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单数组为对照组,双数组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4例患儿。所有患儿中,对照组患儿性别信息为男19例,女性15例,患儿的年龄信息介于0.6岁到9岁之间,平均年龄(5.1±0.9)岁。实验组患儿性别信息为男18例,女性16例,患儿的年龄信息介于0.9岁到10岁之间,平均年龄(5.6±1.1)岁。

所有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后未见差异,并且患儿的个体化信息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穿刺方案

在患者开始穿刺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常规输液装置连接,并常规连接静脉留置针,将空气排净。在对患儿进行皮肤穿刺前,应当考虑患儿的年龄状况,应用络合碘对皮肤进行多次消毒后再饮用酒精进行消毒。在开展穿刺时,应当以右手持针,并以15度至30度角度进针,进针速度不宜过快见,回血后稍微进针大约0.2mm处。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时,应当采用右手拇指轻轻顶住留置针分岔部位向前缓缓推送,直至进入套管应采用食指勾住针芯后轻轻后退。穿刺完成后,证实套管针完全留在患儿血管内,将针芯拔出。

1.2.2固定方案

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敷贴联合3M胶带进行固定。在进行固定时,首先在留置针上横贴1块3M胶布,采用常规透明敷贴方案进行覆盖固定。

实验组患者采用无菌输液贴和3M交叉固定方案进行固定。首先在患者的留置针分岔部位横向贴一块大约6-8cm长的3M胶布,并在针眼部位采用无菌输液贴进行覆盖,在覆盖完成后再加贴一块横向3M胶布对输液贴进行覆盖。铺贴完成后,采用10-15cm长的胶布,对留置针的中后部位进行一圈环形包扎。同时为了避免婴幼儿缺乏认知,对留置针进行抓挠,还需要采用清洁手套,将置管侧的手脚套住,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搔抓,导致留置针脱落。

1.3评价标准

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主要记录压疮、深静脉血栓、便秘的发生状况。同时应用我院中自主制定的髋骨骼功能得分进行评价,主要记录患儿的屈曲、内外旋和外展功能,满分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儿肢体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一般资料中涉及到的患者年龄信息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数据记录,并应用t值进行检验。而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则应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对照组患儿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8(23.53%)例,而实验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2(5.88%)例,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

表1治疗前后所有患儿肢体功能对比

由于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工作繁重,所以在对儿科患者进行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一方面能够减少护理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重复穿刺对儿童带来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4]。并且这种辅助治疗方式还能够保证新生儿在治疗中的给药通道通畅,对于新生儿的治疗来说也有关键的作用[5]。

由于新生儿的静脉较为表浅并且具有较好的活动度,所以相较于成人血管来说,在进行留置针时往往难度较大,并且多数患儿由于个人原因会对置管部位进行抚摸和抓挠,这就导致了常规支出线脱落和感染的状况[6]。而本次研究中将无菌输液贴联合3M交叉固定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固定中,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时,应用无菌输液贴联合3M交叉固定法,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一种有效且稳定的固定和穿刺方案,降低了脱出和渗漏现象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慧梅.两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急诊患者应用中的对比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03):76-78.

[2]方玉琦.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固定两种不同方法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19):14-15.

[3]郭慧云,刘向丽,李文香,郭小涛,徐婧,柯淑华,李云.颈外静脉正压留置针穿刺置管在院前急救中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22):3512-3513.

[4]韦颖屏,赖敏群.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外套管留置长度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关系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2):347-348.

[5]刘明娣,周晓君.品管圈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3):168-169.

[6]林颖曌,桂莲,高春柳,王德霞.两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在老年患者运用中的比较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5(05):66-67.

标签:;  ;  ;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固定两种不同方法的效果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