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石炭世早期论文-李杰,田颖,班长勇,冯翼鹏,陈圆圆

晚石炭世早期论文-李杰,田颖,班长勇,冯翼鹏,陈圆圆

导读:本文包含了晚石炭世早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山北部,晚石炭世花岗岩,岛弧,埃达克岩

晚石炭世早期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田颖,班长勇,冯翼鹏,陈圆圆[1](2019)在《北山地区园包山一带晚石炭世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园包山晚古生代花岗岩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园包山一带,其岩体特征对红石山蛇绿岩带属性及北山北带的构造演化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确定园包山复式岩基中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奥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317.1±3.1、314.8±2.7和313.7±2.3 Ma,均属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园包山花岗岩高硅(SiO_2=67.77%~73.00%)、富钠(K_2O/Na_2O<1),A/CNK=0.95~1.13,属偏铝到弱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具有中等强度的负铕异常(δEu=0.46~0.65),呈现出岛弧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中奥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又有所不同,岩石样品富硅,具非常弱的负铕异常(δEu=0.81~0.99),高Sr/Y和La/Yb,在Sr/Y-Y图上落入埃达克岩区域。上述特征差异暗示两者具有不同的源区。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来看,晚石炭世早期研究区南侧红石山洋向北俯冲启动了这次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具岛弧性质的园包山花岗岩复式岩基,其中具埃达克质特征的奥长花岗岩来源于俯冲的洋板块的部分熔融,暗示红石山洋可能属较为年轻的热洋壳。(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马婧,王士俊,何学智[2](2013)在《鲁南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早期薄囊蕨类茎的解剖构造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蕨类植物是一群古老的植物,从孢子囊的结构和发育而划分为厚囊蕨型和薄囊蕨型,其中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 ferns)因其孢子囊由单个表面细胞成为原始细胞后发生而较为进化。早期的薄囊蕨类包括Botryopteridaceae,Anachoropteridaceae,Kaplanopteridaceae,Psalixo chlaenaceae,Sermayaceae,Tedeleaceae。多数的早期薄囊蕨类的植物化石都是在煤核中发现的,有些具有保存完好生殖部分和营养结构。国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1)

李二恒[3](2012)在《信江地区晚石炭世早期沉积背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永平铜矿地处江西省东部,是一个以铜、硫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床。随着四十多年的矿产开采,永平铜矿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亟需开展矿床成因的研究,以期为接替资源的勘查提供地质理论依据。在国家地质调查局《闽浙赣相邻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项目》资助下,本文选择以永平铜矿赋矿地层的沉积背景研究为题,开展工作,为澄清矿床成因的认识提供新的资料。永平铜矿所在的信江地区在泥盆纪—早石炭世为陆地剥蚀区,自晚石炭世才发育为浅海沉积盆地。针对信江地区,本项研究包括永平铜矿的赋矿地层藕塘底组、黄龙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与沉积相以及同沉积断层及相关沉积特征等叁项内容,进而讨论了晚石炭世早期的沉积背景和永平铜矿赋矿地层成因条件。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36件硅质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信江地区晚石炭世早期地层中的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主要是热水沉积成因,与生物沉积无关,陆源碎屑、火山碎屑贡献不大,热液成分对其形成有着显着的贡献。研究区硅质岩Eu异常的地层层位和空间分布指示在该时期研究区存在多期次海底热液活动,铅山永平—天草坪地区是海底热液活动的高强区域。2、根据剖面实测或观察结果,信江地区晚石炭世早期的地层含有Pseudostaffella、Profusulinella和Fusulinella等蜓类,由硅质碎屑岩、泥质岩与碳酸盐岩等构成(藕塘底组),或全由碳酸盐岩构成(黄龙组)。晚石炭世早期,信江地区以滨浅海沉积环境为特征,陆源碎屑源区位于信江地区之南。主要有滨海平原河流沉积相、潮坪沉积相、陆棚滨浅海石英砂质沉积相、陆棚浅海泥质沉积相、陆棚浅海碳酸盐沉积相和陆棚浅海深水碳酸盐沉积相。这些沉积相由南至北依次分布,以永平地区为相对深水地带,其成因与同沉积断层有关。3、根据野外观察结果,确定了在晚石炭世早期,信江地区处于近南北方向的拉张构造背景之下,藕塘底组中段下部沉积时期和黄龙组沉积早期发育以张性、高角度正断层和走向大致呈SWW-NEE为特征的同沉积断层。同沉积断层邻近萍乡—广丰深断裂分布,位于该深断裂南侧的同沉积断裂规模较大、活动性较强。4、在赋矿藕塘底组中段下部沉积时期,永平地区露采场处于信江沉积盆地的断陷中心带、海底热液活动高强区和古地理上的最深水带沉积环境,具有拉张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强烈的同沉积断裂背景,这些条件符合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的地质背景要求,支持永平铜矿与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有关的成因观点,沉积成矿的时间是晚石炭世早期(Profusulinella带)。本文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信江地区石炭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和古构造特征提供了新资料,为澄清永平铜矿的成矿成因,特别是为永平铜矿与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有关的成因观点提供了新的佐证,也对永平铜矿接替资源的勘探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01)

程晨,韦海波,冯卓[4](2011)在《下河沿晚石炭世早期封印木小孢子球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22年Brongniart基于一些叶痕呈螺旋状排列的树干碎片建立了封印木属。封印木为一种乔木状石松类植物,具有不分枝的主干,在顶端有一到多次二歧分支。其主干通常可以达到30米高,直径可超过1米。封印木球果的生长方式同鳞木不同,连接于从侧面伸出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1)

李国新,范昱,陈洪德,林良彪,赵伟[5](2011)在《黔南独山地区晚石炭世—早二迭世早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石炭世—早二迭世早期黔南地区发育一套巨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完整、剖面连续性好、沉积环境多样、岩性组合丰富等特点,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场所。本文以黔南独山地区甲刀寨剖面为基干,以数条相邻剖面为辅助。运用沉积学及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黔南地区露头实测资料进行沉积特征分析、层序划分及对比,认为黔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迭世早期主要为碳酸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台盆相沉积,而独山地区仅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整体表现为北北东"台"、南南西"盆"的格局。层序充填特征表现为:早期层序充填主要受控于叁级海平面变化;晚期构造运动相对加强,构造活动和叁级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层序格架内的沉积充填,表现在台地内沉积的填平补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1年02期)

赵淼[6](2010)在《辽宁本溪地区晚石炭世早期地层和(?)类动物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研究了辽宁本溪地区晚石炭世早期本溪组的层型剖面——牛毛岭剖面。按其岩性,将研究区该时期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部为紫色含铁铝泥岩段,上部为碎屑岩夹灰岩段。其中所夹5层较厚的灰岩均含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如(蜓)类、腕足类、珊瑚类、牙形刺、双壳类等。在众多的动物化石中,除牙形刺外,(蜓)类是最具时代意义的。此外,实测剖面时在上蚂蚁灰岩之上和小峪灰岩之上新发现2层灰岩,另有叁层发现了夹泥灰岩透镜体。其中上蚂蚁之上的灰岩含类化石及大量生物碎屑(剖面第33层)。到目前为止含灰岩共计6层,相对前人的研究又增加了1层。类研究方面,系统的采集了化石,共鉴定出(蜓)类13属71种(含比较种)。并对其中的代表属种11属33种进行了描述,虽未发现新种,但是发现了一些在研究区第一次出现的老属种,延长了某些老属种分布时间。这些发现,虽不是新属新种,但扩大了研究区(蜓)类动物群组成分子。如以往认为Millerella,Pseudostaffella仅分布在本溪组个别层位,现在该属存在于本溪组所有含灰岩层中。另外,还就含地层时代、生物地层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5-01)

曾勇[7](2007)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晚石炭世一早二迭世早期腕足类物种多样性与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内蒙古准格尔旗晚石炭世—早二迭世早期的腕足类物种多样性、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本区海进序列的腕足类物种多样性远高于海退序列;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水深的海进序列是腕足类辐射、分异、物种多样性升高的重要环境体系;本区腕足类辐射起步于晚石炭世早期之初,物种多样性出现了3次峰值(晚石炭世早期之中期、晚石炭世早期之晚期、晚石炭世晚期之中期),其中晚石炭世早期之晚期是本区腕足类物种多样性的顶峰期。(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赫英福[8](2007)在《北京西山晚石炭世中期—晚二迭世早期植物古生态与古地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包括北京市灰峪和军庄两个地区,本文研究的化石主要产自于太原组至石盒子组。作者于2005—2007年先后赴北京西山军庄和灰峪地区采集化石,共采集鉴定化石200余块,室内鉴定12属13种,实地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剖面部分被破坏,本文作者在系统采集剖面化石的基础之上,又结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统计共有植物化石32属76种,对太原组至石盒子组地层中的古植物化石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研究。北京西山植物群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最为繁盛,占植物群种数的46.1%,其次为楔叶纲,占30.3%,石松纲植物居于第叁位,为11.8%;其次为科达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等。经研究,确定北京西山植物群属种成分和总体面貌属于华夏植物群,发现了大量的华夏植物群的特征分子:Lepidodendron posthumii,L. incertum,L. oculus-felis,Neuropteris ovata,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Lobatannularia sinensis,Fascipteris Halle等,其基本面貌与华夏植物群华北亚区面貌基本一致。对本区晚石炭世中期至晚二迭世早期植物群的特征、组合带进行了论述,将本区植物群与国内外13个同期植物群进行了对比。在系统研究植物群的基础之上,作者对植物群的古生态和古气候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植物化石的埋藏类型,划分了四个植物群落:滨海湖泊沼泽植物群落、滨海冲积平原植物群落、山前平原河湖沼泽植物群落、内陆河湖植物群落,论证了各植物群落的特征,推断北京西山地区晚石炭世中期—晚二迭世早期的气候为湿润、温暖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对本区建立了4个植物组合带:Linopteris brongniartii-Paripteris kaipi-ngiana组合、Neuropteris ovata-Lepidodendron posthumii组合、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ris-Lobatannularia sinensis-Sphenophyllum thonii组合、Lobatannularia ensifolia-Fascipteris halle组合。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华夏植物群华北亚区内的十个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和对比,根据其统计分类结果,发现华北亚区内部呈东西向展布。与李星学(1995)所划分的华夏植物群有所差异,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结果的对比与研究,寻找其中的异同,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希望利用一些定量分析手段,对植物地理分区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7-06-01)

林春明,杨湘宁,卓弘春,漆滨汶[9](2005)在《贵州台地相区宗地剖面晚石炭世—早二迭世早期层序地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贵州宗地剖面晚石炭世—二迭纪早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贵州宗地剖面晚石炭世—二迭纪早期地层至少可识别出6种主要岩相及11种具有不同环境意义的微相类型。宗地剖面晚石炭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叁级层序,二迭纪早期地层可划分出4个叁级层序。笔者等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叁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叁级沉积层序在不同古地理单元和不同沉积环境中可以进行对比。叁级层序发育TST和HST,LST不发育或难以识别。(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05年06期)

杨殿忠,夏斌[10](2004)在《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形成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化石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该期腕足动物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温度在控制该期全球腕足动物大区一级分布十分明显。控制腕足动物地理分区的次要因素是板块构造。另外,在腕足动物迁移过程中,洋流的携带作用,海侵与海退等因素对腕足动物的分布都有一定影响。某些腕足动物具有快速散布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04年02期)

晚石炭世早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蕨类植物是一群古老的植物,从孢子囊的结构和发育而划分为厚囊蕨型和薄囊蕨型,其中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 ferns)因其孢子囊由单个表面细胞成为原始细胞后发生而较为进化。早期的薄囊蕨类包括Botryopteridaceae,Anachoropteridaceae,Kaplanopteridaceae,Psalixo chlaenaceae,Sermayaceae,Tedeleaceae。多数的早期薄囊蕨类的植物化石都是在煤核中发现的,有些具有保存完好生殖部分和营养结构。国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石炭世早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田颖,班长勇,冯翼鹏,陈圆圆.北山地区园包山一带晚石炭世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9

[2].马婧,王士俊,何学智.鲁南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早期薄囊蕨类茎的解剖构造初步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3].李二恒.信江地区晚石炭世早期沉积背景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

[4].程晨,韦海波,冯卓.下河沿晚石炭世早期封印木小孢子球果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李国新,范昱,陈洪德,林良彪,赵伟.黔南独山地区晚石炭世—早二迭世早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研究[J].中国地质.2011

[6].赵淼.辽宁本溪地区晚石炭世早期地层和(?)类动物群研究[D].吉林大学.2010

[7].曾勇.内蒙古准格尔旗晚石炭世一早二迭世早期腕足类物种多样性与沉积环境[J].古地理学报.2007

[8].赫英福.北京西山晚石炭世中期—晚二迭世早期植物古生态与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9].林春明,杨湘宁,卓弘春,漆滨汶.贵州台地相区宗地剖面晚石炭世—早二迭世早期层序地层特征[J].地质论评.2005

[10].杨殿忠,夏斌.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形成机制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04

标签:;  ;  ;  ;  

晚石炭世早期论文-李杰,田颖,班长勇,冯翼鹏,陈圆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