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积累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虎沟12号冰川,气象要素,日变化,季节变化
积累区论文文献综述
孙维君,李艳,秦翔,吴锦奎,徐跃通[1](2013)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微气象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海拔5040m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冰川表面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空气和冰川表面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感热和潜热通量等气象要素的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平均值为-11.8℃,全年正积温仅为16.5℃,具有日较差小、年较差大的气温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的85%,年降水量为424.2mm;气压冬季低、夏季高,属于典型的高山型;年平均风速为3.7m·s-1,冰川风显着;感热通量要强于潜热通量,大气与冰川表面的湍流交换中,大气以损失热量为主。(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3年06期)
王斌,张鹤鸣,胡辉勇,张玉明,舒斌[2](2013)在《应变Si NMOS积累区电容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积累区MOS电容线性度高且不受频率限制,具有反型区MOS电容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在研究应变Si NMOS电容C-V特性中台阶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求解电荷分布,建立了应变Si/SiGe NMOS积累区电容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该模型,研究了锗组分、应变层厚度、掺杂浓度等参数对台阶效应的影响,为应变Si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模型已成功用于硅基应变器件模型参数提取软件中,为器件仿真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李亚举[3](2012)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冰中稳定氧同位素演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水体中稳定同位素研究日益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缘和热点之一。保留在冰芯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通常作为温度的指示剂,另外利用氘过量也可以反演水汽来源。但是同位素技术在山岳冰川应用时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干扰,致使山岳冰川所记录的许多重要气候环境信息难以得到解译。因此,只有在雪冰现代过程较为清楚的基础上,才能利用冰芯资料来恢复和重建过去的环境信息。因此,本文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冰中稳定氧同位素连续四年的观测取样,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表层雪中δ~(18)O值季节变化特征,雪坑剖面特征及后沉积作用对δ~(18)O值的改造等雪冰现代过程问题,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中δ~(18)O值季节变化显着,湿季δ~(18)O值大于干季,变幅可达12.59‰左右,其变化趋势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即温度效应。但包括风吹雪、季节性融水、表层雪重冻结和雪-气间物质交换等后沉积作用使干季和湿季温度效应表现出不同特点,湿季相关性为0.76,干季为0.57。不同的水汽输送对降水中δ~(18)O值变化也具有显着的影响,根据HYSPLIT水汽追踪的结果,该地区干季水汽来源主要与西风环流控制的水汽输送有密切的关系;湿季则受内陆和局地水汽影响强烈。水汽输送的距离远近和性质对该地区降水中δ~(18)O值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2)干季和湿季δ~(18)O雪层剖面表现出不同特征,δ~(18)O变化主要集中在雪坑上部,且维持在较高值。其中,干季雪层剖面上部基本反映了积累期温度的变化,湿季不同雪层之间的同位素差异变小,峰值削弱,反映了同位素分馏在干湿季的不同作用,体现了同位素后沉积作用的富集与均质化效应的季节差异。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稳定氧同位素分馏存在季节差异。在干季同位素主要受表层雪部分融化和再冻结过程,粒雪转化过程以及与大气水汽的交换过程影响,但作用非常弱,保留了干季δ值的变化过程;湿季雪坑中δ~(18)O值分布的变化由于融水渗浸等富集和均质化作用强烈,逐渐平滑干季保留在雪坑中的特征值,表现为由表层而下,逐渐均质化的过程。总之,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干季雪坑中δ~(18)O大体反映了当地温度状况,而湿季的分馏和均质化作用使得同位素信息受到严重影响。(3)表层雪与雪坑中δ~(18)O平均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但后者有一定滞后性。干季雪层中的峰值均能保存下来,但经过湿季淋溶、浸渗改造,各峰值普遍处于向下迁移的过程中。在后沉积过程中,不同深度δ~(18)O峰值所受影响差异很大,部分上部峰值可能在湿季消失、合并,但冰片层的存在使其对距底部附加冰50cm以下雪层中δ~(18)O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王圣杰[4](2012)在《中国天山冰川积累区雪冰中含氮离子的演化过程与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循环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雪冰是大气中各种物质的储存器,雪冰中含氮物质(主要表现为NO3-和NH4+)的研究可以为恢复古气候信息、指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预测未来环境变迁提供直接或间接依据。本研究通过2004年4月~2007年3月在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连续采集的雪冰样品,系统地分析了雪冰中含氮离子的演化过程。在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认识的基础上,先后于2004~2009年间选取了其他4个采样点(自西向东依次为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从而对中国天山冰川雪冰中含氮离子浓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全面评估含氮离子在雪-冰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于科学解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特别是中亚冰芯含氮物质记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而遍布整个中国天山冰川的大范围多点采样,将有助于对区域大气氮循环的深入理解。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中NO3-与NH4+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湿季(4~10月)表层雪中的离子平均浓度比干季(11月~翌年3月)的高。干季气温较低,降水量少,蒸发较弱,浓度剖面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影响这一阶段后沉积过程的主要是升华和干沉降作用。进入湿季以后气温升高,融水大量产生,淋溶作用加强,离子浓度降低,峰值位置下移。距离雪坑底部冰层70~80cm附近形成了一个过渡层,这对于离子浓度与淋溶强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淋溶期,雪冰内离子峰值浓度、峰间离子总量与峰间距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总体而言雪层上部峰位置变化强烈,下部峰位置相对稳定。干季雪层底部离子浓度一般高于冰层顶部的,湿季则相反。(2)中国天山5处典型冰川的雪冰记录表明,含氮离子平均浓度存在明显空间分布差异。NO3-平均浓度顺序为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庙尔沟平顶冰川<青冰滩72号冰川<四工河4号冰川,而NH4+则为青冰滩72号冰川<哈希勒根51号冰川<庙尔沟平顶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四工河4号冰川。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表明,采样点附近的气团大多自西向东运动,通过伊犁河谷或阿拉山口进入我国境内。夏季的气团轨迹与其他季节不一致,显示出新疆沙漠粉尘的不同贡献程度。邻近的城市污染(工业生产与生活排放)与农业生产(农作物生长释放、农作物秸秆燃烧、氮肥的施用、畜牧业养殖等)都会对局地氮循环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杜文涛,秦翔,孙维君,刘宇硕,侯典炯[5](2012)在《祁连山老虎沟冰川积累区风速、风向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介于1~8.8m.s-1.日均值以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分别为5.1m.s-1,3.4m.s-1,3.7m.s-1,2.6m.s-1,表现出典型的"高山型"风速特征.秋、冬季节,无论昼夜,以偏南风为主,风速始终保持在较为稳定的高值状态,属于典型的冰川风;春、夏季节,冰川风场依旧强劲,而且伴有山谷风出现.受山系-河谷地形及雪冰下垫面的共同作用,春、夏、秋叁季表现出一定的偏东风,柴达木低压可能对此也有贡献.(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2年01期)
王建宏[6](2011)在《包钢尾矿坝外源稀土积累区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稀土资源的大量开发与应用,导致了外源稀土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这也带来了其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包钢尾矿坝是包钢集团存放尾矿的地方。尾矿坝下风位地区外源稀土积累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本论文对包钢尾矿坝外源稀土积累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且运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稀土积累地区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尾矿坝外源稀土积累区不同样地稀土含量表现为,距离尾矿坝由近到远A、B、C、D、E、F、G、H以及CK九个样地, C样地稀土含量最高,其它样地都表现出了距离尾矿坝越远,稀土含量越低的规律。尾矿坝不同样地土壤含水量的值由高到低为H>CK>G>E>B>D>F>C>A。pH值的测定结果显示尾矿坝地区土壤均呈碱性,且不同样地之间有一定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在各样地之间也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是很显着。2.尾矿坝外源稀土积累区远近不同样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及硝化细菌数量都表现为离尾矿坝较近的地方微生物数量少,较远的地方数量多的趋势,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它们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说明由于稀土的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造成了定影响。反硝化细菌与其它类群明显不同。3.尾矿坝不同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由大到小分别是H>G>F>CK>D>E>B>C>A,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由大到小分别是H>G>CK>F>D>E>A>B>C。离尾矿坝较近的A、B、C叁个样地的MBC、MBN的值都显着的低于其它样地,说明由于A、B、C叁个样地稀土积累严重,使微生物生物量受到了抑制。4.尾矿坝外源稀土积累区土壤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酶活性(蛋白酶、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在不同样地表现出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不一样,没有像微生物数量一样明显的规律。说明稀土积累对土壤酶活性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多酚氧化酶与其它四种酶都呈显着的负相关。5.细菌的分子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C与CK两个样地细菌的H'、D、Hmax、dMa等4个指数均为CK>C,表明CK样地的土壤细菌多样性要高于C样地,物种也比较丰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也是CK较高,C样地比较低,表明C样地由于稀土的积累出现了优势菌种。6.包钢尾矿坝地区土壤细菌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硬壁菌门(Firmicutes)都有分布,还有一些属于未知序列。在所测得的25个序列中,有24个序列与环境中未培养细菌的16S rDNA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占总数的96%。只有一个序列与可培养的硬壁菌门(Firmicutes)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似。这表明了尾矿坝地区土壤中绝大部分细菌属于尚未培养和分离的种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1-06-10)
李亚举,张明军,李忠勤,王圣杰,王飞腾[7](2011)在《表层雪中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及其与水汽输送的关系——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的表层雪样品,揭示了该区表层雪中δ18O值的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水汽输送对降水中δ18O值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中δ18O值季节变化显着,变幅可达12.59‰左右,其变化趋势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温度效应;但后沉积作用使干季和湿季温度效应表现出不同特点。根据水汽追踪结果,该地区干季水汽来源主要与西风环流控制的水汽输送有密切关系;湿季则受内陆和局地水汽影响强烈。水汽输送的距离远近和性质对该地区降水中δ18O值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孙维君,秦翔,任贾文,吴锦奎,杜文涛[8](2011)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消融期能量平衡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冰川消融期积累区的能量平衡,利用2006年6月21日—7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 04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冰川的能量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估算了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组成.结果表明: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是冰川的主要热量来源(占82.1%),其次是感热通量(占17.9%);冰川消融耗热是主要的能量支出项(占70.8%),其次是潜热通量(占29.2%).通过能量平衡方程计算的冰川蒸发/升华量日平均值为0.8mm w.e.,物质亏损量为473mm w.e.,与实测物质亏损量492mm w.e.相差不大,冰川累积物质亏损量计算值和观测值的趋势变化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1年01期)
杜文涛,秦翔,孙维君,刘宇硕,侯典炯[9](2010)在《祁连山老虎沟冰川积累区风速风向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39°25′39.5′′N,96°33′21.8′′E,海拔5040m)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季节和平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介于1-8.8m/s。日均值以冬季最大,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分别为5.1m/s,3.4m/s,3.7m/s,2.6m/s,表现出典型的"高山型"风速特征。秋冬季节,无论昼夜,以偏南风为主,风速始终保持在较为稳定的高值状态,属于典型的冰川风;春夏季节,冰川风场依旧强劲,而且伴有山谷风出现。受山系-河谷地形及雪冰下垫面共同作用,春夏秋叁季表现出一定的偏东风,柴达木低压可能对此也有贡献。(本文来源于《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期刊2010-10-21)
李宗省,何元庆,和献中,贾文雄,王世金[10](2009)在《我国典型季风海洋型冰川积累区冰雪剖面的环境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多种方法,对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冰雪剖面的主要阴、阳离子和δ18O的环境意义分析表明,受强烈淋溶作用影响,离子和δ18O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剖面离子浓度显着低于雪坑,离子流失量较大。NH4+年际变化最为显着,与丽江降水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Mg2+和Ca2+浓度与冰雪剖面净积累量呈反向变化。分析表明,阴离子主要是湿沉降产物,阳离子主要是干沉降产物。该剖面所反映的13年δ18O比率变化介于-11.8‰~-14.6‰。冰雪剖面中δ18O与西南季风指数、冰雪剖面积累量、丽江降水和丽江气温呈反向变化,表现出显着的"降水量效应"。(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09年04期)
积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积累区MOS电容线性度高且不受频率限制,具有反型区MOS电容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在研究应变Si NMOS电容C-V特性中台阶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求解电荷分布,建立了应变Si/SiGe NMOS积累区电容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该模型,研究了锗组分、应变层厚度、掺杂浓度等参数对台阶效应的影响,为应变Si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模型已成功用于硅基应变器件模型参数提取软件中,为器件仿真奠定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积累区论文参考文献
[1].孙维君,李艳,秦翔,吴锦奎,徐跃通.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微气象特征[J].高原气象.2013
[2].王斌,张鹤鸣,胡辉勇,张玉明,舒斌.应变SiNMOS积累区电容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
[3].李亚举.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冰中稳定氧同位素演化过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4].王圣杰.中国天山冰川积累区雪冰中含氮离子的演化过程与空间分布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杜文涛,秦翔,孙维君,刘宇硕,侯典炯.祁连山老虎沟冰川积累区风速、风向变化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2012
[6].王建宏.包钢尾矿坝外源稀土积累区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7].李亚举,张明军,李忠勤,王圣杰,王飞腾.表层雪中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及其与水汽输送的关系——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
[8].孙维君,秦翔,任贾文,吴锦奎,杜文涛.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消融期能量平衡特征[J].冰川冻土.2011
[9].杜文涛,秦翔,孙维君,刘宇硕,侯典炯.祁连山老虎沟冰川积累区风速风向变化特征研究[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2010
[10].李宗省,何元庆,和献中,贾文雄,王世金.我国典型季风海洋型冰川积累区冰雪剖面的环境记录[J].地球与环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