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句子阅读论文-张骏,仝文,刘志方

中文句子阅读论文-张骏,仝文,刘志方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文句子阅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词长,老年,青年,阅读知觉广度

中文句子阅读论文文献综述

张骏,仝文,刘志方[1](2019)在《不同词长中文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眼动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移动窗口范式分别探测单字词句、双字词句和混合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单字词句是完全由单字词组成的句子,双字词句是完全由双字词组成的句子,混合句的所有词由1~4个汉字组成,这些词汇的平均词长为1. 5个字。结果发现:(1)老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均是从注视字至其右侧2个汉字;(2)青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汉字到右侧3个汉字空间。由此可见,年老化促使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变小,变得更加不对称;且句子构成词汇的词长并不调节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张骏,仝文,刘志方[2](2018)在《不同词长中文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眼动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老化对认知加工有重要的影响。在英文阅读研究中,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小于青年读者,且更加对称。这说明英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是质变过程。而在德语阅读研究中,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略小且更加不对称,德文老年人的阅读知觉广度与青年人之间也无实质差异。这说明德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是量变过程。同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和德语在阅读知觉广度方面的年老化模式尚不相同,而中文与拼音文字间差异巨大,因而有必要研究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按照质变假设可以预测:中文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主要在右侧上小于青年读者;而按照量变假设则可以预测:中文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可能在右侧上略微小于青年读者,且左右不对称的程度增大。另有研究表明,构成句子的词长是影响阅读知觉广度的重要因素。若词长调节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那么不同词长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不同,否则各种词长句子材料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基本一致。采用移动窗口范式分别探测单字词句(完全由单字词组成的句子)、双字词句(完全由双字词组成的句子)和混合句子(句子的所有词由1-4个汉字组成,这些词汇的平均词长为1.5个字)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结果发现:(1)老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均是从注视字至其右侧2个汉字;(2)青年读者阅读单字词句和双字词句时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汉字到右侧2个汉字空间,混合句为注视点左侧2个汉字到右侧3个汉字空间。由此可见,年老化促使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变小,变得更加不对称;且句子构成词汇的词长并不调节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关宜韫,宋悉妮,张颖靓,崔磊[3](2018)在《中文句子阅读中的局部预期性效应:来自量词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关于预期性的界定是根据前面句子语境的预期程度来衡量,即整体预期性。Zola (1984)提出除了整体预期性外,在阅读中还存在另外一种预期性——局部预期性,即由目标词之前的单词影响而产生的预期性(beautiful gardens vs. botanical gardens)。Fitzsimmons和Drieghe (2013)认为局部预期性具有跟整体预期性相同的效应。但是,Frisson et al.(2005)认为局部预期性效应受到整体预期性高低的影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鉴于已有研究的争论,本研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对局部预期性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与印欧语系不同,在中文文本中,数词和名词中间必须要加上量词,例如"一艘船"。根据Chou等(2014)的研究,量词根据限制性可以分为高限制量词("艘")与低限制量词("些")。因此,我们可以用量词来研究局部预期性效应。实验一研究采用单因素叁水平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分为高整体预期、中立条件、高局部预期叁种条件,目标词在叁种条件下相同。实验结果发现,高整体预期条件和高局部预期条件的注视时间均显着地短于中立条件,但是整体预期条件和局部预期条件的注视时间差异不显着。实验二采用2(整体预期:高、低)×2(局部预期:高、低)的被试内实验设计。通过操纵目标词前的语境使目标词为高整体预期或者低整体预期;通过操纵目标词前量词的限制性使目标词为高局部预期或者低局部预期,不同条件下的目标词保持相同。结果发现,在注视时间上存在显着的整体预期性效应和局部预期性效应,但是两者没有出现显着的交互作用。综合本实验结果表明,来自量词的局部预期性可以即时地影响读者的阅读加工,并且产生与整体预期性相同的效应,两者独立地对读者的阅读加工产生影响。该结果为更全面的阅读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刘彤彤[4](2017)在《视敏度对中文句子阅读中笔画顺序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研究证明,汉字存在一种笔画顺序效应,当删除先序部件时比删除后序部件对中文阅读影响更大,即中文先序部件较后序部件对汉字识别更为重要,但是对先序部件重要地位的原因探究甚少。Inhoff在英文句子阅读实验中得出结果,正序阅读英文句预视词首3字母比逆序预视词尾3字母阅读更容易,巧妙证明了英文词首部分字母的优势视敏度地位对英文句子阅读的重要作用。中文句子阅读左半部分先序部件同样处于中央凹易觉察部分,即先序部件处于优势视敏度地位,那么汉字的笔画顺序效应发生原理是否同英文阅读一样也受到视敏度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视敏度对笔画顺序效应的影响,实验1通过消除先序笔画的预视效应,探讨有无预视对笔画顺序效应的影响;实验2通过将后序笔画置于副中央凹处,探讨阅读顺序对笔画顺序效应的影响。实验1、2均为2×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实验1控制预视方式(有预视、无预视)和省略方式(省前、省后),实验2控制阅读顺序(正序、逆序)和省略方式(省前、省后),分析如下眼动指标:眼跳幅度、向前眼跳次数、回视次数、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总阅读时间、首次注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回视路径阅读时间等指标。实验将在以上眼动指标基础上,探究视敏度对中文句子阅读中笔画顺序效应的影响。汉字先序、后序笔画各删除30%时,得出的数据结果表明:汉字有一种笔画顺序效应,当省略先序笔画比省略后序笔画更影响阅读,先序笔画比后序笔画更重要;但是,实验一(省略方式、预视方式)在省略30%汉字笔画时,得出的各项眼动数据未证明视敏度对笔画顺序效应影响显着。实验二(省略方式、阅读顺序)得到结果与预期相同,各项眼动数据较为一致的证明视敏度导致先序笔画更重要,视敏度对笔画顺序效应有影响。(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7-05-01)

胡俊杰,袁华,李飞,陈海龙[5](2016)在《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词边界确认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文词间没有显着的物理区分标志,但在阅读中读者却能够快速理解句子含义并能区分出词与词之间的界限。针对中文语词加工的这一特点,学者们从中文语言最小意义单元的确认、词汇切分过程的眼动特征、词汇切分过程的加工模型等诸多角度进行词边界确认机制的探讨。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歧义字段的切分机制、眼动与ERP数据的共同采集及联合分析是未来词边界研究的重要趋势。(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李亚[6](2016)在《词长和语境可预测性对中文句子阅读中词跳读影响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眼动技术的广泛运用,研究者研究发现读者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材料的加工基本以眼睛的注视(fixation)和眼跳(ssaccade)交替进行的。识别词汇是注视的主要任务,而为了进一步获得这个词的信息,把其他的信息带入眼球中央窝视觉区是眼跳的的目的。若一定要注视每个单词才能够识别出它的话,那么阅读中眼动的模式就简单很多了。但是,研究者发现阅读过程中,读者把有些词忽略了没有注视它,而非一个字一个字按顺序的加工的过程,那些被忽略的词虽然被跳读了,但实际上读者确辨认出了它。本文研究的是在中文句子阅读中词跳读的现象。词跳读(skipping)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一个或多个词被读者跳过的现象。跳读率(skipping probability)是阅读中一项重要的眼动指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词汇的加工情况可以通过词跳读率这个指标来反映。本文主要考察了词长和语境可预测性对中文句子阅读中词跳读现象的影响。实验选取30名学生为被试,采用2(语境可预测性:语境可预测性高、语境可预测性低)*3(词长:二字词、叁字词、四字词)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验采用眼动记录技术,由EyeLink-Ⅱ眼动仪记录被试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轨迹,考察中文句子阅读中语境可预测性和词长对词跳读现象的影响。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中文句子阅读中,双字词、叁字词、四字词的词跳读现象存在差异。这证明了语言控制理论和自主眼球运动控制理论;(2)在中文句子阅读中,语境可预测性高和语境可预测性低的条件下,词跳读现象差异显着。这证明了眼动模型对于词跳读的观点,在词跳读上存在语境效应;(3)在中文句子阅读中,词长和可预测性都影响词跳读,且存在交互作用,支持交互作用理论。证明在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高级信息影响低级信息的加工,这些信息共同作用于阅读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柏乐[7](2015)在《中文句子阅读中语境多样性对眼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使用英文材料的研究在单词视觉识别任务和正常句子阅读过程中都发现,比起词频,语境多样性在单词加工的过程中更重要。我们设计了两个眼动实验,在中文句子阅读中分别检验语境多样性和字频、词频的关系。实验中被试要求阅读正常的中文句子,这些句子的中部都被插入了目标字和目标词。眼动的数据显示:(1)当语境多样性得到了控制之后,字频效应在眼动的各个指标上均不显着;而控制字频后,语境多样性的效应在早期加工指标(如凝视时间)和晚期加工指标(回视路径时间、总注视时间)上都达到显着水平,表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出现在更多语境中的字会加工得更快。(2)控制了语境多样性之后,词频的效应在大多数眼动指标(除了首次注视时间外)上均不显着;控制词频之后,语境多样性的效应在早期指标(如凝视时间)和晚期加工指标(总注视时间)上都达到稳定的显着,表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对出现在更多语境中的词加工得更快。结论如下:(1)语境多样性效应在中文自然阅读过程中存在。这种效应不仅在字水平上有,同时也存在于词的水平上,反映在阅读的早期和晚期指标上,二者之间有差异(2)语境多样性可能是优于字词频率的预测阅读加工难度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14)

闫国利,迟慧,崔磊,夏萤,许晓露[8](2014)在《汉字笔画像素数省略对中文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笔画省略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像素省略"这一更精确的变量操纵来探讨笔画省略对汉字识别的影响。实验采用2(像素省略方式:省前、略后)×3(像素省略水平:15%、30%、50%)被试内设计,分析整句阅读的眼动轨迹。结果显示,像素省略水平越高对阅读的干扰越大,省前条件下对阅读的干扰显着大于略后条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汉字书写顺序对汉字识别的影响,先书写的笔画比后书写的笔画对汉字的识别起到更大的作用,即笔画顺序效应。(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黄发杰[9](2012)在《切分对高二学生中文句子阅读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是指将视觉的输入编码后,迅速地提取发音和词义,或者是直接以字形达到意义接触,并最终对文字信息产生理解。阅读的目的在于产生理解,阅读理解主要有两重认知成分:一个是词汇识别,另一个是语言理解。中文的书写系统与拉丁文的书写系统不同,没有明确的阅读基本信息单元的标记。对于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国内外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仍然没有一致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字是基本的阅读单位,有的认为词是基本的阅读单位。本论文主要探讨叁个问题:(1)通过对已有关于中文“切分”对阅读绩效影响的研究进行元分析,探讨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分研究的新思路;(2)探讨语文能力对被试阅读不同的中文切分句子绩效的影响;(3)探讨材料的难度对被试阅读不同切分中文句子绩效的影响。研究一先通过对已有的关于“中文切分”的阅读研究进行系统综述,纳入元分析的文献主要是近10年的文献,探讨已有的“中文切分”阅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设计。研究二,主要以28个高二语文学优生和语文学困生为被试,探讨不同的切分条件:无切分、字切分、词切分、词块切分,对不同语文能力的高二学生中文阅读绩效的影响;研究叁,主要以30个高二学生为被试,并将实验材料分成难度高、低两种类型,探讨材料难度对高二学生不同的切分条件阅读绩效的影响。来考察哪种切分更有益于促进阅读绩效,以及一些影响不同切分绩效的因素。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元分析结果显示字切分、非词切分均在在显着上干扰了中文阅读绩效;被试类型对字切分的效应值有显着的影响;实验仪器对词切分的效应值有一定的影响,普通仪器的效应值大于眼动仪的效应值。(2)字切分条件干扰了被试的中文句子阅读绩效;词块切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均促进了被试中文句子阅读绩效。(3)在被试阅读难度高的中文句子上,字切分、词切分没有促进也没有干扰了阅读绩效,词块切分显着促进了阅读绩效;在被试阅读难度较低的中文句子上,字切分在干扰了阅读绩效,词块切分显着促进了阅读绩效。(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期刊2012-06-01)

李楠,王穗苹,孙东霞[10](2011)在《中文句子阅读中语境限制性对语义预视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在中文阅读中,语义预视效应是否受语境限制性的影响。采用句子为阅读材料,变化目标词之前的句子内容形成高限制和低限制语境。在高限制语境中,目标词前的语境可使读者对随后出现的目标词形成较强的预期,而在低限制语境中,先前的语境并不能使读者对目标词产生清楚的预期。实验采用眼动研究的边界范式,被试在屏幕上阅读句子,在目标词前设置一条看不见的边界,当注视点在边界左侧时,目标词处于预视位置。实验过程中,在预视位置上呈现叁类预视词,分别与目标词构成以下关系:1)与目标词相同,2)与目标词语义相关,3)与目标词语义无关。当读者的视线越过边界时,预视词变为目标词。被试的眼动轨迹表明,低限制性语境中,语义相关预视条件下,读者对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着短于语义无关预视条件。然而,在高限制性语境中,语义相关与无关预视条件并没有显着差异。这一结果表明,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语境限制性会对语义预视效应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21)

中文句子阅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年老化对认知加工有重要的影响。在英文阅读研究中,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小于青年读者,且更加对称。这说明英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是质变过程。而在德语阅读研究中,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略小且更加不对称,德文老年人的阅读知觉广度与青年人之间也无实质差异。这说明德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是量变过程。同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和德语在阅读知觉广度方面的年老化模式尚不相同,而中文与拼音文字间差异巨大,因而有必要研究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按照质变假设可以预测:中文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主要在右侧上小于青年读者;而按照量变假设则可以预测:中文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可能在右侧上略微小于青年读者,且左右不对称的程度增大。另有研究表明,构成句子的词长是影响阅读知觉广度的重要因素。若词长调节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那么不同词长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不同,否则各种词长句子材料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基本一致。采用移动窗口范式分别探测单字词句(完全由单字词组成的句子)、双字词句(完全由双字词组成的句子)和混合句子(句子的所有词由1-4个汉字组成,这些词汇的平均词长为1.5个字)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结果发现:(1)老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均是从注视字至其右侧2个汉字;(2)青年读者阅读单字词句和双字词句时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汉字到右侧2个汉字空间,混合句为注视点左侧2个汉字到右侧3个汉字空间。由此可见,年老化促使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变小,变得更加不对称;且句子构成词汇的词长并不调节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文句子阅读论文参考文献

[1].张骏,仝文,刘志方.不同词长中文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眼动证据[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2].张骏,仝文,刘志方.不同词长中文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眼动证据[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关宜韫,宋悉妮,张颖靓,崔磊.中文句子阅读中的局部预期性效应:来自量词的证据[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刘彤彤.视敏度对中文句子阅读中笔画顺序效应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7

[5].胡俊杰,袁华,李飞,陈海龙.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词边界确认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

[6].李亚.词长和语境可预测性对中文句子阅读中词跳读影响的眼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7].柏乐.中文句子阅读中语境多样性对眼动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

[8].闫国利,迟慧,崔磊,夏萤,许晓露.汉字笔画像素数省略对中文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4

[9].黄发杰.切分对高二学生中文句子阅读绩效的影响[D].漳州师范学院.2012

[10].李楠,王穗苹,孙东霞.中文句子阅读中语境限制性对语义预视效应的影响[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标签:;  ;  ;  ;  

中文句子阅读论文-张骏,仝文,刘志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