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流论文-朱培培

朗读语流论文-朱培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朗读语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奏模式,音节节拍,重音节拍,凸显

朗读语流论文文献综述

朱培培[1](2011)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语流中节奏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的节奏被认为是英语学习者最难习得的特征之一。但是,英汉两种语言被认为是属于不同节奏类型的语言,英语为重音节拍而汉语为音节节拍。因此,本项研究假设了中国人说的英语由于受到母语,即汉语的影响,其产出的英语节奏有可能是音节节拍而非重音节拍。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在朗读语流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节奏差异。基于此,本研究采取了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中所用的语料录音来源是四名本族语者和九十二名英语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根据Nunn (2000)的语音语调评分标准从硕士研究生的朗读语料中选取最好的与最差的各十五个录音语料,把其分别定位为学习者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录音语料在Praat程序的TextGrid界面中进行六层标注,在经脚本程序将数据导入到Excel 2003中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在节奏类型的判断上,主要依据Rumus et al. (1999)的节奏测量方法;此外,对于影响节奏类型的具体变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朗读语流中,英语学习者低水平组、英语学习者高水平组和英语本族语者在节奏类型和特点上存在着不同之处。首先,英语学习者高水平组产出的朗读语流中的节奏更倾向于类似于本族语者的重音节拍,而英语学习者低水平组则更趋向于类似于母语的音节节拍。本族语者和英语学习者高水平组的元音时长占有量相对于英语学习者低水平组低;而辅音时长的标准误差相对较高。原因主要是本族语者和英语学习者高水平组多使用元音缩减区分轻读与重读,而英语学习者低水平组重读每个音节,重读、弱读不明显。其次,凸显是节奏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凸显上,本族语者恰当地使用时长这一语音特征,即缩减降低凸显,延长增加凸显;英语学习者高水平组有类似于本族语者的倾向,但存在一些差异,例如缩减不足、较少延长,而英语学习者低水平组在使用时长上存在很多缺点,诸如错误缩减、错误延长。再次,停顿是影响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停顿方面,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低水平组在语调短语内部和单词内部有过多过长的不恰当或者错误停顿,这种情况也存在于英语学习者高水平组的朗读语流中,但数量长度上相对较少;而本族语者没有出现此类不恰当停顿。此外,研究发现了在英语学习者低水平组产出的朗读语流中经常出现添加音素的现象,诸如,爆破音后添加/?/等,使其清晰发出声来,这种现象频率很高,音素很长。英语学习者高水平组也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现象,数量相对较少,长度相对较短。而本族语者没有出现此类添加音素的现象。音素的添加会导致音节的增多,因此对于节奏存在一定的影响。最后,音速或者语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节奏产生影响。在音速和语速方面,本族语者和英语学习者高水平组明显的高于英语学习者低水平组。因此,低水平组产出的过慢的语流在节奏上与正常语流存在差异。总之,本项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高低分组的朗读的节奏模式进行了归纳性研究,找出了与本族语者的节奏模式的异同点;对于英语学习者高低分组的对比研究揭示出英语学习者可以习得近似重音节拍的语言节奏。此外,本项研究也对英语教学给予了一些启示,诸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注重词重音的学习而且需要注重句子重音的学习。(本文来源于《徐州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戴峥峥,周芸[2](2009)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朗读语流中的音段偏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偏误分析理论,利用语音标注及分析软件Praat,以RESCCL朗读语音库(Read English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中南通大学30名英语专业在读大学生的语音标注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被研究者在朗读语流中的音段层面发生的停顿偏误、元音偏误、辅音偏误、重音位移、惯性误读五大偏误类型进行逐一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09年08期)

袁楚,李爱军[3](2006)在《朗读语流中的喘息音段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朗读语流和口语语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副语言学现象(paralinguistic information)的出现。常见的副语言学现象包括喘息、拖音、句间沉默、笑声、哭声等等。本文以常见的喘息段(breathsegment)这种副语言学现象为例,通过韵律结构和情绪唤醒度(valence)、情绪活跃度(activation)等参数确定喘息段声学特性,包括强度(intensity)和时长(duration)对朗读语料中的喘息段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由此我们得到了朗读语料时喘息段在不同情绪唤醒度和活跃度状态下的一些普遍性规律,并对其进行初步量化,形成了可以应用于实际合成的规则。所提取的规则主要涵盖了喘息段出现的位置、时长以及强度等叁个特征。我们利用合成系统合成的部分语料,将我们获得的规则运用到了合成实验中,并对合成语料进行了听辨实验,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06-10-20)

吴洁敏,何文忠[4](2003)在《汉语节律朗读——读者语流音律和作者意象心律的碰撞》一文中研究指出字正腔圆、表情达意的节律朗读 ,是读者的语流音律和作者的意象心律相碰撞的产物 ,也是语音链和语意、语用的表里合一。文章列举了汉语节律特征的表意功能 ,分析了导致朗读产生误码的各种因素 ,指出节律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字中有音 ,音中无字”。(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朗读语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据偏误分析理论,利用语音标注及分析软件Praat,以RESCCL朗读语音库(Read English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中南通大学30名英语专业在读大学生的语音标注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被研究者在朗读语流中的音段层面发生的停顿偏误、元音偏误、辅音偏误、重音位移、惯性误读五大偏误类型进行逐一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朗读语流论文参考文献

[1].朱培培.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语流中节奏模式的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

[2].戴峥峥,周芸.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朗读语流中的音段偏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现代交际.2009

[3].袁楚,李爱军.朗读语流中的喘息音段分析研究[C].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2006

[4].吴洁敏,何文忠.汉语节律朗读——读者语流音律和作者意象心律的碰撞[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标签:;  ;  ;  ;  

朗读语流论文-朱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