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公园论文-吴育强,王泽文,范武波

纪念性公园论文-吴育强,王泽文,范武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纪念性公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纪念性景观,纪念性公园,景观元素,设计

纪念性公园论文文献综述

吴育强,王泽文,范武波[1](2019)在《纪念性公园中景观元素表达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念性公园作为纪念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怀念功能,兼有公园的参与和游憩功能。以纪念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的快速建立,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凸显鲜明的纪念主题,在景观元素上更是别具一格,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目前,我国针对纪念性公园的研究多停留在围绕纪念性建筑及纪念性景观上,而在纪念性公园景观元素表达方面的总结和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主要阐述纪念性公园的景观元素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总结各类景观元素在纪念性公园中的表达要点及其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许丹丹,徐浩博[2](2019)在《浅谈纪念性公园中的文化表达与提升——以江西省吉水县杨万里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念性公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现实载体,其创作过程是设计思维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从概念到形式不断推进磨合的过程。本文以江西省吉水县杨万里公园为例,阐述项目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对于文化元素的提取、表达和落地,以期为未来城市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19年05期)

全利利[3](2019)在《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中纪念性景点设计初探——以株洲杨得志纪念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刻板印象,往往是直白的革命历史展示方式和大同小异的纪念广场、纪念碑等元素组合而成的景区。以株洲杨得志纪念公园为例,结合现有资源条件提出红色旅游景区中纪念性景点的设计思路,以期增加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程晓山,张文祎,李自若[4](2018)在《纪念性公园的地域特色营造——广州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念性公园是进行革命纪念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以广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黄花岗公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叁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3个各具特色的纪念性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纪念性"与"日常性"的并置、核心叙事空间的塑造,以及建筑设计和植物配置中体现岭南风骨的氛围塑造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广州纪念性公园的总体特征、规划设计手法和文化内涵,为当代纪念性园林的规划设计与特色营造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8年S2期)

侯俊杰[5](2018)在《纪念性: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的永恒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921年,由中瑞等国考古学家联合发现发掘的河南渑池仰韶文化仰韶村遗址,拉开了我国田野考古的序幕,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时代,链接了中国史前史与夏商文化史,掀开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盖头,使中华文明从此证据确凿地连接到5000多年以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8-10-16)

段志东[6](2018)在《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念性主题公园是以特定的人物或事件提供追思和回忆的场所,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进程和文化传承,寄托人类的文化情感的场所。纪念性主题公园是一种综合性的区域环境,不仅在物质功能上,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功能上,它能够将纪念性情感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予人以回忆和了解历史,与其他传统公园相比,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它在人类纪念性表达上具有重要的价值。纪念性主题公园是在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感性创意和理性的设计表达。本文以纪念性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将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主要讲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同时对纪念性主题公园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与说明。第二部分是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部分。通过调研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叁个案例,详细分析目前现状,总结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内涵不足、空间设计不合理、设计手法单一和参观和体验方式缺乏创新四个典型问题,并对纪念性主题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第叁部分是解决问题。对研究国内外六个优秀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出纪念性主题公园的设计策略分别是:叙述、再现、象征、隐喻;设计原则是:主题突出原则、尊重历史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第四部分是验证。通过广元红星纪念主题公园和唐交大遗址主题公园两个实践案例对设计策略进行验证。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研究不足与展望。(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9-01)

朱赛鸿,刘佳鸣[7](2018)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教育性——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罗斯福纪念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性是现代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未来景观发展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罗斯福纪念公园为例,论述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教育性。(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8年05期)

王磊[8](2018)在《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各地方都在积极挖掘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民旅游正在成为热潮,在多样化的旅游形式中,大众对文化之旅的热情日益高涨,红色文化之旅更是受到人们的亲睐。在众多红色文化旅游中,如何结合地域自然和文化特色色,创新产业模式,体现当代审美气质,传承精神文化,以独特的方式脱颖而出是该文章研究的的主要内容。红旗渠纪念馆周边景观作为本论文的研究点,通过对纪念性公园相关概念的解读,结合国内外纪念性公园案例总结分析,对红旗渠纪念公园的区域自然、文化背景、现状分析等入手,做前期上位分析,提出具体的策划构思方案,归纳总结红旗渠纪念公园设计构思和原则,对其做出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该论文主要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对“纪念”的定义和特点,纪念性公园概念、纪念公园和纪念性公园概念的区分以及纪念性公园的特征和功能的解读,归纳总结了纪念性公园以下结论:(1)纪念性公园扮演者凝聚群众记忆和提供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双重角色。(2)纪念性公园的特征主要有纪念性、公共性和游憩性特征。(3)纪念性公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功能叁方面。2.通过对国内外纪念性公园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以下设计方法和经验:(1)纪念性公园方案设计中,一定要将叙事性的景观序列融入其中,平面方案推到中,切记单一轴线性布局。(2)尊重地形地貌特征,适当的保留原生植物作为在设计景观的一部分。(3)理念构思策划中,要挖掘纪念对象的突出特征,通过隐喻的设计手法将其表现出来。3.通过前期理论成果的总结,结合红旗渠纪念性公园的定位和愿景提出了下策划构思和设计方案(1)确定项目设计原则和理念;(2)制定项目构成和功能策划;(3)增强纪念园地域文化特色;(4)总体规划设计细分和重要节点推倒。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有利于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体系的发展,同时希望能够为该类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更好运用到今后的案例当中。(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邱超男[9](2018)在《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念性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纪念属性对人类历史文明传承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纪念性公园在满足公园基本游憩作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及纪念教育意义,是城市文化的象征。近年来,纪念性公园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国内针对纪念性公园的理论研究为数尚少,未能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做指导。因此有必要开展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其建设实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的阅读研习,运用分析评估、归纳总结、文献综述等方法对纪念性公园的概念、分类、起源、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整理,以环境心理学作为纪念性公园的指导理论,结合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学习,提取设计中的经验和精华,总结出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上海鲁迅纪念公园、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哈尔滨兆麟公园不同地域纪念性公园的实地调研,对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原则、营造手法、景观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宏观功能分区到细节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探索,归纳总结了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的指导方法。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采用实践验证研究法,提取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从空间和符号两方面进行公园纪念性的阐释,并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两种景观要素,使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突出纪念性公园的“纪念”主题,力求将地方特有的人文文化融入纪念性公园设计当中,塑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纪念公园,延续城市的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为今后类似的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8-04-20)

王娟芳[10](2017)在《戴窑镇乐吾公园中纪念性文化要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以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镇乐吾公园中的纪念性文化要素为研究对象,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理论,对传统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进行再创新。以戴窑镇韩乐吾先生乐善好施的优良美德为基础,借助相关专业理论及跨学科交叉知识,充分挖掘戴窑镇人文历史特征及传播贤人优秀品质,将纪念性景观文化中纪念性、情感性与休闲游憩相结合,以达到彰显其历史人物的文化纪念性和宣传城市文化品牌的作用。整个方案以乐吾文化为中心主脉元素,辅助加以贯穿当地的窑文化、农耕文化,并结合原有的自然地形条件,因地制宜,为戴窑镇呈现出了独具当地文化特色的纪念性景观公园。需求调研报告,笔者按照历史人物、纪念事件等不同的纪念载体进行统合分类,通过实地勘察、查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方式完成调研,对国内外当代设计中的纪念性公园进行广泛调研,以求发现设计共性与差别。经一些案例分析得出,大部分纪念性公园因设计手段单一,缺少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无法与游览者进行交流并形成纪念氛围;其次,有些纪念性公园为吸引游客在园内设置过多的娱乐设施,氛围显得不够庄严。本次需求调研的实施为本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创意切入点和设计表达方向,归纳整理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手法与设计要素,将符合纪念文化特点的设计元素注入在戴窑镇乐吾文化公园中。文献研究报告,根据本设计创作内容的实际需要,笔者从叁方面对相关文献理论与技术原理进行研习。第一,对纪念性公园的内涵进行梳理,明确对戴窑镇乐吾文化公园的理解;第二,剖析纪念性公园中的文化元素、文化价值,充分了解文化载体在此次设计中的重要性;第叁,查阅文献,研究设计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手法,总结该技术及材料如何为本课题提供技术依托。通过文献研究,为戴窑镇乐吾文化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确定了本设计的设计方向与设计手法。设计过程实践报告,具体阐述了设计实践的整个过程。本次设计以韩乐吾先生作为前提背景,结合当地人文历史特征,在设计上采用道家“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思想,并以山水园林与文人园林的创新形式作为全园的叙事方式与表现方式,以“乐吾文化”为主题、地域文化为辅助、功能分区为骨干、道路流线为框架、景点小品为基础,通过前期一系列举措,深入挖掘文化特征,最终完成本方案。本次方案以当代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对于纪念性公园之需求为导向,以戴窑镇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概念理论作为指导,在弘扬历史贤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设计出集宣扬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公园。(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5)

纪念性公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纪念性公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现实载体,其创作过程是设计思维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从概念到形式不断推进磨合的过程。本文以江西省吉水县杨万里公园为例,阐述项目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对于文化元素的提取、表达和落地,以期为未来城市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纪念性公园论文参考文献

[1].吴育强,王泽文,范武波.纪念性公园中景观元素表达及设计[J].热带农业科学.2019

[2].许丹丹,徐浩博.浅谈纪念性公园中的文化表达与提升——以江西省吉水县杨万里公园为例[J].园林.2019

[3].全利利.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中纪念性景点设计初探——以株洲杨得志纪念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9

[4].程晓山,张文祎,李自若.纪念性公园的地域特色营造——广州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园林.2018

[5].侯俊杰.纪念性: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的永恒主题[N].中国文物报.2018

[6].段志东.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8

[7].朱赛鸿,刘佳鸣.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教育性——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罗斯福纪念公园为例[J].美术大观.2018

[8].王磊.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9].邱超男.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

[10].王娟芳.戴窑镇乐吾公园中纪念性文化要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  

纪念性公园论文-吴育强,王泽文,范武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