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及洪水规律论文-卢晓宁,邓伟,张树清,熊东红

径流及洪水规律论文-卢晓宁,邓伟,张树清,熊东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径流及洪水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霍林河,洪水径流,突变,Morlet小波变换

径流及洪水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卢晓宁,邓伟,张树清,熊东红[1](2011)在《霍林河流域洪水径流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霍林河是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科尔沁、向海和查干湖湿地的重要补给水源,其洪泛作用对流域洪泛区环境系统的景观维系起着决定作用。选取流域3个代表测站近50年来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分析流域洪水径流演变的规律及驱动机制,包括自然和人为干扰两方面,可以为流域防洪减灾及洪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霍林河洪水以雨洪型为主,洪水多发于降雨集中的7~8月份,以多峰型居多。累积距平分析表明,霍林河流域洪水径流演变从量级和极端洪水发生频率两方面看,都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流域不同站点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略有差异;Mann-Kenndall法分析发现,1985~1990年间,霍林河全流域发生洪水增长突变,流域下游2000年以后的断流现象也达到突变水平;基于Matlab的Morlet小波变换表明,霍林河流域洪水径流主要存在两个尺度上的周期变化,大于30a尺度的年代际周期变化具有广域性,呈现出随时间推移尺度递增的趋势,小于10a尺度的年际周期变化体现局域性,周期振荡能量强;降水作为流域洪水径流演变的主要气候因子,其对流域洪水的作用随着流域空间位置改变,及时间的推移变化呈现出异质性;人类对流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最终导致流域极端水文事件频率加大,造成枯水年下游干涸退化,大水年洪水泛滥成灾的极端状况。未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应以洪水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减轻人为干扰程度,留出一定的洪水泛滥空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流域退化的洪泛湿地景观。(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1年11期)

郝军[2](2010)在《玛纳斯河径流与洪水特征分析及演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新疆玛纳斯河1957~2009年径流资料,在进行资料一致性及代表性分析的基础上,玛纳斯河径流及洪水特征演变规律;在相同气温条件下,径流量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显着;且随场次洪水的规模增加,它对年径流的影响程度也在增加。(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0年10期)

刘书宝,席伟彦[3](2010)在《新疆天山地区径流洪水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新疆天山南北坡河流控制性水文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径流洪水特性,对径流洪水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工程设计地点径流洪水计算的有关方法和参数,是该地区有关工程设计和水文成果合理性检查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10年06期)

张珏[4](2009)在《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石泉和安康水文站径流及洪水规律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点,采用非线性的分析方法,包括R/S分析法、Hilbert-Huang变换及混沌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汉江上游的两个代表水文站——石泉和安康水文站的径流及洪水在复杂环境中的演变过程和规律。以期为汉江的防洪与发电调度、流域水资源规划与配置起到支撑作用。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石泉和安康水库径流特性和暴雨洪水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年内分配丰枯明显,汛枯期径流差异较大;径流年际分配不均匀,径流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洪水年际变化极不稳定,流量变化幅度很大。年最大洪峰流量代际变化统计结果呈有规律的波动变化,且变化程度较为剧烈,总体来说,两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变化呈下降趋势。(2)采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对石泉、安康站的径流及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R/S分析法对趋势状态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石泉、安康站的年径流序列均呈现显着递减趋势;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均呈现不显着递减趋势;石泉站除2月、3月、4月和11月月径流序列变化均存在显着递减趋势外,其余各月径流序列变化存在不显着递减趋势;安康站除4月径流序列变化存在显着递减趋势外,其余各月径流序列变化存在不显着递减趋势;石泉、安康站的年径流序列、月径流序列及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均具有状态持续性,即其呈现出的下降趋势未来还将继续。(3)对石泉、安康水文站的年平均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了EMD分解,得出其演化过程的内在模函数和趋势项,并对内在模函数做Hilbert-Huang变换。由内在模函数的周期值分析得,石泉站年均流量变化存在3.19年、7.03年和14.81年的周期;安康站年均流量变化存在3.14年、7.08年和18.31年的周期。石泉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变化存在3.06年、7.11年和24.98年的周期,安康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变化存在3.01年、6.07年、15.97年和29.65年的周期。结果表明HHT变换用于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水文时间序列,能够定量的描述序列的时频特性,有很好的分析效果,较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更具优势。(4)建立了一种将混沌理论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应用G-P算法和Lyapunov指数法,检验出石泉、安康水文站月平均流量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可对其序列中所反映出的内在确定性进行预测。以重构相空间中最佳嵌入维数来确定BP神经网络中输入节点数,并建立了基于混沌相空间重构理论的径流量预测BP网络模型。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证明模型结构合理,能够有效的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径流及洪水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新疆玛纳斯河1957~2009年径流资料,在进行资料一致性及代表性分析的基础上,玛纳斯河径流及洪水特征演变规律;在相同气温条件下,径流量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显着;且随场次洪水的规模增加,它对年径流的影响程度也在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流及洪水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卢晓宁,邓伟,张树清,熊东红.霍林河流域洪水径流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

[2].郝军.玛纳斯河径流与洪水特征分析及演变规律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

[3].刘书宝,席伟彦.新疆天山地区径流洪水规律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10

[4].张珏.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石泉和安康水文站径流及洪水规律挖掘[D].西安理工大学.2009

标签:;  ;  ;  ;  

径流及洪水规律论文-卢晓宁,邓伟,张树清,熊东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