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甘肃城镇居民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

推进甘肃城镇居民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

身份证号码:62242819810721XXXX

摘要:城镇贫困问题是一个城市难以掩饰的伤痕,困扰和阻碍着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我国,城镇贫困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产生的新的现象,特别是作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甘肃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恶劣和社会文化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双重环境下,导致了城镇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和复杂,成为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甘肃城镇居民精准扶贫

1甘肃城镇居民贫困现状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8年,过去5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与东部地区相比,甘肃的城镇化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全省各地区城镇化率普遍偏低。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数据,2017年末全国城镇化率为57.35%,其中甘肃城镇化率49.68%。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涌入,城镇贫困问题随之而产生,其贫困因素有别于农村,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1从历史因素来看,人口压力太大和生产力水平不高是甘肃城镇贫困问题产生的深层的历史性原因。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大量职工失业下岗、福利中断以及受经济周期、“三农”问题和经济发展滞后不景气的影响,是导致甘肃城镇贫困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近年来,精准扶贫理论和相关政策主要以农村为研究重点,以脱贫为目标,然而城市贫困问题大量存在,尤其是作为经济发展落后的甘肃面临的城镇贫困问题形势日趋严峻。虽然甘肃省不断在低保制度方面为解决城镇居民贫困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和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对流动人口的贫困治理仍是“真空地带”,存在城市贫困治理的“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并且区域差异明显,全省城镇贫困面积比例不协调,部分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城镇贫困问题仍较严重,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推动了城镇不断转型,全省中小城镇的绝对贫困也存在反弹可能,相对贫困日益严峻。

1.2从贫困发生率来看,城镇贫困虽然是伴随着城镇化步伐开始出现的,但是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城镇贫困现象会有所缓解。就甘肃而言(表一),在城镇化率最高的兰州,嘉峪关和金昌,贫困发生率也很低。值得一提的是,城镇化水平不高的定西市,其贫困发生率只有5%左右,而与之城镇化水平相当的临夏和甘南自治州由于经济结构单一、交通不便利等多方因素,城镇贫困现象相比之下要严重的多,可见城镇贫困问题复杂,和多方因素有关。贫困人员构成比较通过分析甘肃省各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组成的整体状况可以发现,非在职人员依旧是城镇贫困的主体,这其中又包括登记失业人员、非登记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和在校生。无论哪个地区,非在职人员占全部城镇贫困人口的比例都超过70%,而其中的在校生群体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地占比都在20%左右。如,兰州市2017年末城镇人口共有45456户、其中94676人享受城市低保,保障面为4.67%。因此城镇贫困人口的发生率与增长速度成正比发展。

表一甘肃各市州城镇化率

1.3从扶贫模式和方法来看,甘肃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农村扶贫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城镇贫困问题却悄然产生,且其规模在急剧扩大,2004年,甘肃城镇人口贫困发生率达到6-8%,明显高于农村同期2-6%的水平。2011年,甘肃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蓝皮书》指出,甘肃城镇贫困人口约121万人,是目前低保人数的一倍左右,而且预计,未来几年内,城镇贫困发生率会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甘肃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尤其是甘肃所在的城市贫困问题近年来有发展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影响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国家统计局2017年公布数据显示,甘肃全省的城市贫困发生率接近10%,城市享受低保的绝对贫困人口为5.91%,随着社会发展,受地域性差异、发展经济压力大等因素影响,甘肃城镇贫困程度也日益加深,亟待解决。

2甘肃城镇贫困特点分析

2.1甘肃城镇精准扶贫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镜。甘肃由于受历史、政治、自然因素等条件限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极为滞后和匮乏;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发展经济压力大,难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扶贫,在城镇贫困方面的投入更为拮据和有限。通常使用盲目或一刀切的粗放式扶贫方式,其产生的主要问题有:政策制度不完善、地域性差异、分配不均等。城镇贫困研究较多集中在政策扶持不够、经济发展速度慢、素质教育不足、就业环境差、产业调整和经济体制引发的下岗失业贫困、社会保障不完善、政府财力弱等方面.

2.2甘肃城镇精准扶贫的社会价值。充分借鉴农村精准扶贫得好经验好做法,控制城市贫困进一步蔓延和恶化,避免“再贫困”已成为现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出城镇精准扶贫就是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对症下药,将需要扶贫群众的情况全部识别到位,因地、因人,精确找出造成贫困的具体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实施点对点服务、一对一帮扶的个性化扶贫模式等对策。基本思路主要围绕“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帮扶对象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方面。针对少数民族尼地区农村扶贫所设计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对城市精准扶贫亦具参考价值。如,将扶贫与低保制度有机结合,强化政策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和统筹发展,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3甘肃城镇精准扶贫对策

把“精准扶贫”政策拓展和延伸到甘肃城镇扶贫中,对于缓解和消除全省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整体上解决甘肃的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针对未来甘肃城镇贫困的发展趋势与当前反贫困行动的不足,坚持拖住底线、应扶尽扶、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城镇贫困居民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基本措施如下:

3.1做好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对城镇贫困个体的界定、分类,人口迁移、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的数据精确化分析,精准把脉精准界定,实行民主评议并公示的办法来精准识别贫困户和低保户,以自下而上的识别,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推广,在精准识别方面,选择范围包括: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家庭,无法依靠再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因病因学造成刚性大额支出且符合城市低保对象条件的困难家庭,城市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困难家庭供养的成年物业重度残障人员,等凡属于低收入人群的应尽最大可能纳入到扶贫对象中。在精准建档立卡方面,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对城镇贫困人群建档立卡,建立覆盖全省的城镇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实现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制度化,健全完善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完善贫困家庭经济信息核对数据平台建设,重点核对保障对象家庭有无消费性车辆、商品房、企业、在岗职工,及时清退这四类人员,确保保障对象认定准确、公平公正,真正实现工作对象的“透明化”。

3.2建立健全全省城镇精准扶贫效果评估体系。改进考核机制,引导党政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全民贫困问题上,而不是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落实城镇社区申请手里、入户调查、初步审核的主体责任,以农村精准扶贫效果评估机制为模板,构建全省城镇贫困居民精准扶贫效果评估体系,以科学评估手段准确认定对象和确定类别。各级政府应建立专门部门专管城镇扶贫工作,履行好符合审批的主体责任,对新纳入的贫困对象,必须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入户抽查。制定定期报告定期核查机制,做到对贫困对象每季度至少核查一次,将最新的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变化情况及时补录到城镇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中,做到随时增补,随时进出。

3.3提升三级管理能力建设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城镇扶贫领导机构,由省一级城镇扶贫各项工作做统一指挥,资金统一安排拨付,政策统一规划,人员统一管理。把社会救助政策性保障兜底工作纳入到全省脱贫规划和目标责任体系,健全完善政府主导、专管部门主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及时做好城镇扶贫方案制定、标准确定、对象认定和组织实施工作。中央和省级相关政策和财政补助资金,重点向兜底任务重、地方财政困难、工作业绩突出的地区倾斜。尤其是重点加强市县两级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县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在现有编制内,根据社会救助对象数量等因素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安排必要的经费保障,加大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服务和管理能力。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相关服务,成分发挥社会资源和人才科技等力量的作用,最大范围、最大限度、最大能力共同抓好城镇贫困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除此还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发达城镇之间的交流合作,引进资金、信息、技术、智力、理念、经验等优势资源,服务甘肃城镇精准扶贫事业。

3.4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体系。要不定期对本地区城镇贫困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由当地政府牵头,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加强社会监督,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约束力和工作透明度,及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尤其是各县区政府把城镇扶贫工作纳入到绩效评价和监督问责体系中,强化过程监管,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公开机制,增强监管透明度。建立城镇扶贫工作追溯制度,对任何机构和单位凡是涉及到的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都要进行专项审计、监管和检查,对涉及到的各类人员实行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终身负责制。各县区定期开展扶贫工作监测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动态跟踪监测,推动总结评估和需求反馈,实现扶贫工作全程监控和全域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体系,

参考文献:

1.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分析[J].王韶华,柳杨.统计与决策.2016(12)

2.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按要素分解分析[J].王朝明,马文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0)

3.中国城市低保政策的瞄准有效性和反贫困效果[J].杨穗,高琴,李实.劳动经济研究.2015(03)

4.我国城市贫困治理评估及创新路径研究[J].章熙春,范世民,韩莹莹.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5.结构化理论视角下城市贫困的致贫因素及作用机理[J].韩莹莹,范世民.求索.2016(07)

6.张明慧.精准扶贫视角下城市低保户脱贫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08):218-219.

7.《甘肃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

8.《甘肃省社会救助条例》《甘肃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9.《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10.《甘肃省社会救助政策性保障兜底主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作者单位:甘肃省委党校注: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民族地区城镇精准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B002)阶段研究成果。

标签:;  ;  ;  

推进甘肃城镇居民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