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钐掺杂氧化铈论文-王楠,段继周,翟晓凡

氧化钐掺杂氧化铈论文-王楠,段继周,翟晓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钐掺杂氧化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掺杂氧化铈,卤代过氧化物酶,复合材料,溴离子

氧化钐掺杂氧化铈论文文献综述

王楠,段继周,翟晓凡[1](2019)在《碳掺杂氧化铈材料作为卤代过氧化物酶在防污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酶添加防污方法是利用酶的功能将海水或者底料中的物质产生毒性物质抑制污损。这种生物仿生方法是用一种稳定的、无毒的、高含量的稀土氧化物替代传统的生物杀菌剂或昂贵的酶保存系统,这将是一种可持续防污的新型技术。本文合成了碳掺杂氧化铈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材料作为卤代过氧化物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和溴离子产生自然中间体次溴酸。并利用显色反应检测次溴酸,即在过氧化氢存在下,用于催化底物苯酚红和溴离子产生四溴苯酚,溶液由黄色变蓝色。最后利用碳掺杂氧化铈复合材料作为卤代过氧化物酶,进行了杀菌防污实验,即碳掺杂氧化铈复合材料作为卤代过氧化物酶,具有很好的杀菌防污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郭美玲,刘雪斌,Amorelli,Angelo[2](2019)在《镨掺杂氧化铈材料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铈材料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特性,常作为优异载体或助剂广泛应用于多种催化反应.未担载常规活性金属的氧化铈作为助剂在低碳烷烃的活化研究中非常有限.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镨掺杂的氧化铈(Pr/CeO_2)可高效催化异丁烯与甲醛水溶液的Prins缩合-水解反应.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r/CeO_2材料对CO_2和丙烷等小分子的活化,并将反应活性及选择性与材料的还原度(氧空位浓度)相关联.结果表明,与未掺杂的氧化铈材料相比, Pr/CeO_2可显着提高材料的表面还原度.通过进一步调变氢气预还原温度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还原度的材料,它们展示出对CO2(C–O键)不同的活化性能.不同还原度的Pr/CeO_2催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活性及产物的选择性与其还原度有关,氧空位是丙烷脱氢的活性中心,可选择性地活化丙烷中的C–H键.Pr/CeO_2材料在5%–10%丙烷转化率条件下可获得75%的丙烯选择性.(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1期)

王宁,韩文庆,张丹丹,许雅惠,李传明[3](2019)在《掺杂氧化铈-碳酸盐复合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中低温化要求其电解质材料在中低温范围内具有高的有效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稳定性,掺杂氧化铈-碳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离子电导率高,还原气氛下电子电导率的电解质材料。从组成出发简述了掺杂氧化铈-碳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卫芳彬,张雷阳,王颖,李洋,刘岗[4](2019)在《二氧化铈掺杂钛酸铋钠基陶瓷的高储能密度及温度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可应用于脉冲电源电容器领域的高性能电介质陶瓷,本工作通过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得致密且均匀的NBT-ST基无铅弛豫铁电陶瓷。其中NBT-ST-1Ce陶瓷的室温储能密度达到1.07 J/cm~3,储能效率稳定在80%以上。此外,该陶瓷的储能效率展现了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在25~150℃范围内,储能效率稳定在95%左右。因此,该介质材料在脉冲电源电容器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吕仁江,蔡人浩,李英杰,高丽娣,秦世丽[5](2019)在《二氧化铈掺杂中空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铈为铈源,去离子水做溶剂合成前体,使用实验室自制阳极氧化铝模板(anodized aluminum oxide,AAO)作为硬模板,采用真空压力诱导技术将前体注入到AAO的纳米孔道内,热分解合成二氧化铈纳米粒子(CeO_2-NPs)掺杂的中空碳纳米纤维(CeO_2/HCFs)。使用拉曼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O_2/HCFs具有平均直径约为200nm的中空管状结构,具有较好的碳化程度,CeO_2-NPs均匀分布在HCFs中,其晶型为面心立方晶系。通过循环伏安法(CV)与安倍电流-时间法(I-t曲线)技术,研究了支持电解质的pH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CeO_2/HCFs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在pH=4.18时具有最稳定的检测电流,CeO_2/HCFs对抗坏血酸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修饰电极的灵敏度为505.4μA/(cm2·mmol),检出限为0.55μmol/L,线性范围为2.5~8.4mmol/L,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该方法快捷、灵敏、稳定、操作简便,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乐红志,李福功,王昕,刘金蝉,毕建波[6](2018)在《过渡金属氧化物对Sm掺杂氧化铈材料烧结行为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NiO、CuO、V_2O_5、MnO)对Ce_(0.8)Sm_(0.2)O_(1.9)(SDC)材料烧结行为、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SDC电解质材料的烧结,提高SDC电解质材料力学性能,但对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NiO、CuO对SDC材料烧结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技术陶瓷》期刊2018年06期)

杨志宾,岳彤联,余向南,吴苗苗[7](2018)在《钴掺杂氧化铈纳米粒子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铈的电子导电性较低、氧空位数量少,难以单独用作为电催化剂。但是掺杂过渡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可以提高氧化铈的CO催化能力,同时在氧化物中掺杂钴可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催化能力,因此本工作开展了对钴掺杂的氧化铈电催化性能的研究。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钴掺杂的氧化铈纳米粒子,电化学测试发现当钴掺杂比例为20mol%时,氧化铈纳米粒子对氧气还原反应(ORR)和氧气析出反应(OER)的综合催化能力最强。经过10 h的长时间催化作用,ORR、OER过程中的电流密度分别下降了20%、5%左右,远优于贵金属和未掺杂氧化铈纳米粒子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拉曼光谱、阻抗图及XPS谱图等的测试分析表明钴掺杂后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降低(电子导电性的提高)、氧活性物种和氧空位增加是氧化铈催化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本工作通过钴掺杂大幅度提高了氧化铈的电催化性能,同时为其它离子导体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的使用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露露,宋卫余,刘坚,赵震[8](2018)在《锰掺杂二氧化铈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锰掺杂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掺杂CeO_2对诸多反应都有较好的催化效果,金属掺杂量会对其催化性能产生影响1。本报告采用DFT计算结合动力学分析,采用不同Mn掺杂量的CeO_2(111)面进行CO氧化的理论研究,试图从分子层面上解释金属掺杂量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单原子,双原子以及叁原子Mn掺杂CeO_2(111)为模型,研究CO的氧化过程。CO在叁种不同表面上的氧化均遵循MvK机理,主要过程包括:CO的物理吸附,CO的化学吸附,CO_2的生成和脱附,O_2的吸附,CO的吸附,CO与吸附氧发生反应以及CO_2(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陈燕巾[9](2018)在《镨、铁掺杂二氧化铈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铈为前驱体,硝酸铁和硝酸镨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CeO_2、不同浓度的镨掺杂和镨、铁离子共掺杂CeO_2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对酸性橙Ⅱ废水进行催化降解活性测试实验。通过对CeO_2掺杂Pr、Fe以及双掺杂Pr、Fe的研究,发现共掺杂铁和镨的催化效果比单独掺杂铁、镨和未掺杂催化剂的好。根据对比试验发现按照Pr-0.25%,Fe-0.5%比例制成的催化剂效果最好,30min对10mg/L的酸性橙Ⅱ的去除率达79.42%,催化效果比TiO_2好。(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8年05期)

冯楚[10](2018)在《基于镧镨共掺杂氧化铈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可持续能源的迫切需求,燃料电池技术引起人们的巨大关注。作为燃料电池的一种典型类别,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于其清洁、高效以及优异的燃料灵活性等显着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作为一种最典型的电解质材料,需要高温(800 ℃以上)才能达到足够高的离子电导率,决定了基于YSZ的SOFC需要在800 ℃以上的操作温度才能有较好的功率输出,由此产生的制造成本和技术复杂问题一直制约着SOFC的发展。研究和开发新的在中低温区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材料、把电解质薄膜化是降低SOFC工作温度的两种有效途径。掺杂氧化铈与YSZ相比,在中低温区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因此本文围绕镧镨共掺杂氧化铈(LCP)电解质材料,对这类材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展开研究。(1)使用硅酸钠作为粘结剂在镍钴铝锂氧化物(NCAL)陶瓷衬底上制备LCP和镧锶钴铁氧化物(LSCF)混合物薄膜,利用XRD、SEM、EDS和EIS等技术对LSCF和LCP薄膜的微观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实验发现,600℃烧结的薄膜具有良好的致密性能,以此制备的薄膜电池期间在575℃时达到1.04V开路电压(OCV)和545 mW/cm2最大功率输出的良好电化学性能。这些发现表明,硅酸钠是用于制备SOFC的致密薄膜的有效粘合剂。而且,基于硅酸钠的制备技术避免了脱胶和高温烧结等工序,大大简化了薄膜燃料电池的制备过程,促进了燃料电池的商品化。(2)近年来研究表明,把离子导体与半导体复合能极大的提高其离子电导率,在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低温操作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纯离子型电解质LCP制备的燃料电池相比,其功率密度在550℃时显着增强。如:使用氧化锌(ZnO)与LCP混合电解质材料制备的单电池在550℃时获得了 1.1V的开路电压和1150 mW/cm2的输出功率。通过向离子型电解质中引入半导体可增强电池的性能。(3)将半导体In2O3与离子导体LCP复合制备成新型复合电解质应用于燃料电池中。通过电池性能和电化学阻的研究,表明向离子型电解质中引入半导体可以提升电池性能。通过对不同组分性能分析发现在合适组分,发现比分对电池的性能有和大的影响,电池的性能在最佳比分的条件下,550℃时和达到730mW/cm2。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LCP电解质的SOFC研究,通过使用薄膜技术和向其中加入半导体,对其器件进行优化,着力提升器件性能。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支持,促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19)

氧化钐掺杂氧化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氧化铈材料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特性,常作为优异载体或助剂广泛应用于多种催化反应.未担载常规活性金属的氧化铈作为助剂在低碳烷烃的活化研究中非常有限.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镨掺杂的氧化铈(Pr/CeO_2)可高效催化异丁烯与甲醛水溶液的Prins缩合-水解反应.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r/CeO_2材料对CO_2和丙烷等小分子的活化,并将反应活性及选择性与材料的还原度(氧空位浓度)相关联.结果表明,与未掺杂的氧化铈材料相比, Pr/CeO_2可显着提高材料的表面还原度.通过进一步调变氢气预还原温度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还原度的材料,它们展示出对CO2(C–O键)不同的活化性能.不同还原度的Pr/CeO_2催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活性及产物的选择性与其还原度有关,氧空位是丙烷脱氢的活性中心,可选择性地活化丙烷中的C–H键.Pr/CeO_2材料在5%–10%丙烷转化率条件下可获得75%的丙烯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钐掺杂氧化铈论文参考文献

[1].王楠,段继周,翟晓凡.碳掺杂氧化铈材料作为卤代过氧化物酶在防污方面的应用[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郭美玲,刘雪斌,Amorelli,Angelo.镨掺杂氧化铈材料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3].王宁,韩文庆,张丹丹,许雅惠,李传明.掺杂氧化铈-碳酸盐复合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9

[4].卫芳彬,张雷阳,王颖,李洋,刘岗.二氧化铈掺杂钛酸铋钠基陶瓷的高储能密度及温度稳定性[J].材料导报.2019

[5].吕仁江,蔡人浩,李英杰,高丽娣,秦世丽.二氧化铈掺杂中空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化工进展.2019

[6].乐红志,李福功,王昕,刘金蝉,毕建波.过渡金属氧化物对Sm掺杂氧化铈材料烧结行为及性能的影响[J].现代技术陶瓷.2018

[7].杨志宾,岳彤联,余向南,吴苗苗.钴掺杂氧化铈纳米粒子电催化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8

[8].陈露露,宋卫余,刘坚,赵震.锰掺杂二氧化铈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锰掺杂量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9].陈燕巾.镨、铁掺杂二氧化铈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

[10].冯楚.基于镧镨共掺杂氧化铈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D].湖北大学.2018

标签:;  ;  ;  ;  

氧化钐掺杂氧化铈论文-王楠,段继周,翟晓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