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缩特性论文-王东伟,唐朝生,李胜杰,曾浩,施斌

干缩特性论文-王东伟,唐朝生,李胜杰,曾浩,施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缩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膨胀土,干燥收缩,初始条件,收缩特征曲线

干缩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伟,唐朝生,李胜杰,曾浩,施斌[1](2019)在《膨胀土干缩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土是一种典型的问题性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极易发生体积收缩变形,引发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为了研究膨胀土的干缩变形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干燥试验,测定了膨胀土的收缩特征曲线,重点分析了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对干缩变形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水泥固化抑制膨胀土干缩变形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1)膨胀土的干缩变形过程存在叁个典型阶段:正常收缩、残余收缩和零收缩;(2)初始含水率越高,试样蒸发速率越快,且干缩变形完全后试样孔隙比越小而最终收缩应变越大,干缩变形越明显;(3)初始干密度越大,试样蒸发速率和最终体积收缩应变越小,提高初始干密度对试样干缩变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在膨胀土中掺入适量的水泥能显着降低试样的体积收缩应变,对干缩变形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5)膨胀土的干缩变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并且与初始状态有关。(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戚彦福,唐先习,孙拴虎,徐俊兵,刘博[2](2019)在《基于不同风速的混凝土干缩特性及内部相对湿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不同风速组试验的混凝土试件收缩变形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内部相对湿度分布及其发展规律,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线性与非线性拟合,分析了混凝土试件收缩变形与内部相对湿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加速了混凝土试件内部水分的扩散,改变了内部相对湿度的分布,也加速了试件收缩变形的发展,且风速作用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干缩变形与内部相对湿度的对应关系更加倾向于非线性关系。在实际工程中,可以依据拟合得出的非线性关系,用结构的内部相对湿度预测对应条件下的收缩变形值及其发展情况,进而采取对应的防裂与预防性维护措施,从而达到改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潘东玥,刘平,赵亮,焦大丁,周阿杰[3](2019)在《膨润土-砂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干缩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阿基米德原理,采用薄膜法测定了恒温条件下不同掺砂率的膨润土-砂混合物的收缩曲线,并对曲线使用MCG-B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由于石英砂颗粒的骨架效应,当掺砂率≥40%,膨润土-砂混合物的收缩性能受到显着抑制. MCG-B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薄膜法测定的收缩曲线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石英砂对膨润土砌块的养护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小其收缩量和防止开裂现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薛倩雯[4](2019)在《原木圆盘干缩特性及PEG组合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和图像解析法,从微观角度对干燥过程中的番龙眼(Pometia pinnata)、黑胡桃(Juglans nigra)、栎木(Quercus sp.)叁种木材的细胞壁干缩特性进行研究,得出了横截面二维平面上的细胞壁尺寸变化规律;从宏观角度对干燥过程中的番龙眼圆盘的尺寸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圆盘在干燥过程中产生开裂的原因,建立了原木圆盘的的开裂函数、弦向干缩应变与圆盘半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组合预处理原木圆盘的方式,系统地研究了预处理对原木圆盘干缩特性的影响;利用压汞法对经过聚乙二醇组合预处理后的原木圆盘的孔隙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PEG组合预处理原木圆盘的作用机理。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微观层面,在一定条件下,两条木射线间的木纤维细胞壁的干缩率并不是离木射线越远,干缩率越大,而是沿垂直于木射线的方向呈“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木射线的宽度对木纤维细胞壁的干缩率影响不显着。(2)宏观层面,在心材处,弦、径向干缩率与弦径向干缩比沿木射线方向逐渐增大;在边材处,弦、径向干缩率沿木射线方向逐渐减小;原木圆盘在心、边材交界处最容易开裂,应力最大。建立了原木圆盘的开裂函数C_r=r(Y_T-Y_R),提出弦径向干缩差及收缩点离圆心的距离是致使原木圆盘产生开裂的主要的因素。(3)建立了原木圆盘心、边材弦向干缩应变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4)单分子量PEG对番龙眼尺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中,PEG 200与PEG 800预处理后的效果最佳;不同分子量PEG组合预处理效果优于单分子量PEG预处理效果;不同分子量PEG分步处理效果普遍优于不同分子量PEG同步处理效果。(5)PEG在番龙眼心、边材区域分布不同。边材区域,PEG主要进入直径在21nm-183 nm、1350 nm-3528 nm范围内的木材孔隙中;心材区域,PEG主要进入直径在11-95 nm、24190-90567 nm范围内的木材孔隙中。PEG 200主要进入细胞壁,PEG800主要进入细胞腔,实现了对木材内不同尺度孔隙的有效填充。这也从微观层面支撑了组合预处理有利于提高原木圆盘干燥稳定性的作用机理。(6)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体积比为1:1的PEG 200与PEG 800混合水溶液处理原木圆盘,其最佳处理工艺为:PEG 200与PEG 800溶液浓度均为45%,处理时间为10天。在该处理工艺下,原木圆盘比未处理的圆盘减少50%的开裂,处理后圆盘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6-10)

孙拴虎[5](2019)在《铁路整体道床混凝土干缩特性及开裂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由于其复杂的气候特点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使得该地区高速铁路在建设和运营前期,无砟轨道的整体道床出现了裂缝病害,个别区域病害较为严重,这势必影响整体道床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依托“西北大风干旱地区混凝土干缩对无砟轨道裂缝的影响以及裂缝控制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对西北地区整体道床由于干缩造成的开裂问题进行了探究。在整体道床裂缝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及收缩变形的大风、干燥等关键因素展开了试验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大风、干燥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及干缩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控制裂缝开展的措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西北地区整体道床实际开裂情况调研,分析总结出了混凝土收缩机理及整体道床的开裂规律,提出了控制混凝土干缩开裂的研究思路。2、进行了不同风速等级和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干缩试验,通过对30天内不同龄期的试件内部相对湿度以及试件收缩量的测试与分析,探索了风速及养护条件对混凝土试件干缩变形和内部相对湿度分布的影响。3、依据试验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出混凝土试件内部相对湿度与干缩变形的对应关系。据此关系,可通过测量混凝土结构内部相对湿度的方法来预测混凝土的干缩变形。4、研究了不同风速及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内部不同深度处的相对湿度。在试验时,取距干燥面的距离分别为30mm、45mm、和60mm处的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进行量测和分析。并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分析了混凝土的湿度场,进一步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和补充。5、根据研究结果,从整体道床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对整体道床开裂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并在实际工程中对所采用的预防措施的防裂效果进行了跟踪验证,证明了该措施的有效性。6、在对已有裂缝修补措施和工艺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将现阶段采用的压力注浆法和表面封闭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体道床裂缝进行修补处理,并完善了其相应的修补工艺。(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苏舒,胡星辰,杨琳,张婵娟,黄琼涛[6](2019)在《冷冻干燥过程尾巨桉干缩及水分迁移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干燥质量受到木材含水率、渗透性、干缩性、密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高效的木材干燥方法对提高木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桉木在干燥过程中有明显的皱缩问题,为提高其附加值和利用率,选用尾巨桉试材进行冷冻干燥,并与常规干燥进行对比,研究其干燥速度、干缩曲线、干燥应力等特征。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干燥速度快,皱缩及干燥应力小,但容易产生细微的端裂和内裂。笔者认为通过冷冻干燥法对桉木进行处理,其干燥质量更好,能够明显抑制桉木的皱缩,对出现的端裂和内裂问题再进行研究,未来将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家具》期刊2019年02期)

刘德慧[7](2018)在《再生泡沫混凝土吸水率及干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废旧混凝土经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2.36 mm的再生细骨料制备泡沫混凝土,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水灰比、减水剂掺量及聚丙烯纤维掺量对其吸水率与干缩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减水剂掺量的增大而显着减小,水灰比0.76与减水剂掺量0.3%对应的吸水率最小,纤维掺量并不显着影响吸水率特性;再生泡沫混凝土的干缩值随减水剂掺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显着减小,减水剂掺量0.2%与纤维掺量0.2%对应的干缩值最小,水灰比并不显着影响干缩特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8年09期)

顾鹏,徐洪钟,孙义杰,尤波[8](2018)在《基于分布式应变感测的纤维加筋膨胀土干缩湿胀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素膨胀土和玄武岩纤维加筋膨胀土在干缩湿胀过程中的应变分布及其裂缝发育规律,试验设计了一个长100 cm、宽7 cm、高5 cm的室内模型钢槽,将传感光纤埋于钢槽中以测量素膨胀土和玄武岩纤维加筋膨胀土应变。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获得了土体应变分布。结果表明:在膨胀土干缩湿胀过程中,膨胀土模型区域最大收缩应变与含水率之间呈近似线性的负相关。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纤维加筋膨胀土应变量和应变变幅均小于素膨胀土的应变量和变化幅度,说明玄武岩纤维显着降低膨胀土的拉伸应变和收缩应变,限制膨胀土的变形和抑制裂缝的发育。(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胡虎[9](2018)在《红壤土干缩开裂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对裂缝演化的动态过程进行描绘,结合土样中水分蒸发对开裂过程的影响,对生成裂缝的形貌进行分析,确定裂缝发生位置及发展路径。发现开裂最开始发生在土体内接近底部的位置,随后干燥速率的不同土体导致内部中所产生的主应力场方向不同,裂缝的发展主要受边界效应和干燥速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8年03期)

汪锋[10](2018)在《南昌红壤土干缩开裂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粘性土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土体,应用于工程、农业、环境等领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粘性土干裂破坏导致的问题频频发生,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国内外对粘性土干燥收缩开裂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体而言,目前对干燥开裂的机制理解还不够完善,可靠的预测工具还没有得到。因此研究粘性土在干缩开裂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和开裂规律,对日常生活中材料的比选以及粘性土地区的灾害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依托国内外对于粘性土干缩开裂、开裂现象的实验研究,以南昌本地红壤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粘性土干燥失水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特性及影响因素,探索了干燥裂缝的成因及裂缝扩展过程的演变规律。论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将影响粘性土干缩变形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典型试验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实验研究的优缺点,对开展的试验细节进行完善;2、通过试验对裂缝演化的动态过程进行描绘,结合土样中水分蒸发对开裂过程的影响,对生成裂缝的形貌进行分析,确定裂缝发生位置及发展路径。发现开裂最开始发生在土体内接近底部的位置,随后干燥速率的不同土体导致内部中所产生的主应力场方向不同,裂缝的发展主要受边界效应和干燥速率的影响;3、研究了土壤层厚、温度、相对湿度和干湿循环次数四个因素对该土样在干燥过程中开裂特性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六个参数和叁个概率密度分布对不同干燥条件下的裂缝形态几何结构进行量化。发现裂缝的几何结构受层厚、温湿度和干湿循环次数影响较大,其中随着层厚、温度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缝的长度、宽度和块体单元面积均有增加趋势,相应的交叉点数,裂缝数量和块体单元数以及裂缝强度因子(CIF)值则呈下降趋势,且相应的取值区间也会变化,但裂缝的交叉角度一般以“T”和“Y”为主,且无论干燥条件如何,块体单元以四五边形为主,交叉点与裂缝数量的比值Sn/In主要在1.5-2之间。(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3)

干缩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基于不同风速组试验的混凝土试件收缩变形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内部相对湿度分布及其发展规律,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线性与非线性拟合,分析了混凝土试件收缩变形与内部相对湿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加速了混凝土试件内部水分的扩散,改变了内部相对湿度的分布,也加速了试件收缩变形的发展,且风速作用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干缩变形与内部相对湿度的对应关系更加倾向于非线性关系。在实际工程中,可以依据拟合得出的非线性关系,用结构的内部相对湿度预测对应条件下的收缩变形值及其发展情况,进而采取对应的防裂与预防性维护措施,从而达到改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缩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伟,唐朝生,李胜杰,曾浩,施斌.膨胀土干缩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19

[2].戚彦福,唐先习,孙拴虎,徐俊兵,刘博.基于不同风速的混凝土干缩特性及内部相对湿度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3].潘东玥,刘平,赵亮,焦大丁,周阿杰.膨润土-砂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干缩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薛倩雯.原木圆盘干缩特性及PEG组合预处理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5].孙拴虎.铁路整体道床混凝土干缩特性及开裂防治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6].苏舒,胡星辰,杨琳,张婵娟,黄琼涛.冷冻干燥过程尾巨桉干缩及水分迁移特性的研究[J].家具.2019

[7].刘德慧.再生泡沫混凝土吸水率及干缩特性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

[8].顾鹏,徐洪钟,孙义杰,尤波.基于分布式应变感测的纤维加筋膨胀土干缩湿胀特性试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胡虎.红壤土干缩开裂特性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8

[10].汪锋.南昌红壤土干缩开裂特性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8

标签:;  ;  ;  ;  

干缩特性论文-王东伟,唐朝生,李胜杰,曾浩,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