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尺度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尺度方法,耦合约束界面,弹塑性
多尺度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王翼飞,郑丽娟[1](2019)在《多尺度单元耦合建模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非线性多尺度模型,分析了多尺度方法中精细模型和宏观模型耦合约束界面的选择问题,研究了多尺度弹塑性分析时耦合约束界面的弹塑性状态对多尺度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悬臂梁模型,验证了多尺度模型中耦合约束界面处于塑性时,由于精细模型的耦合截面不满足平截面假定条件,这与运动耦合约束方程相悖,从而使精细模型的弹塑性分析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09期)
沈炼,邓万钞,唐春朝,陈幼,韦成龙[2](2019)在《基于多尺度耦合的城市小区风环境大涡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区的居住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风环境作为城市舒适度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对其研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揭示城市小区风场的详细分布规律,本文以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为研究对象,利用WRF与CFD软件多尺度耦合的手段,对不同来流作用下梅溪湖小区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实现了城市小区风场数值模拟入口边界条件的精细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是引起局部风场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小区风场受局部地物地貌的影响较大,在建筑群的背风侧风速较低,迎风侧风速较大;不同风向角条件下,风速大小受地形影响较大,且在超高建筑群附近,风速容易发生加速效应.(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尚浩,宋晓帅,李虎,严姗姗[3](2019)在《济南泉域岩溶地区多源多尺度数据叁维耦合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泉供水及建构筑物之间的矛盾,实现泉水保护与轨道交通建设双赢,研发了叁维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根据济南泉域富水岩溶的特点,采用现场工作、室内实验、理论研究、数值分析、成果集成应用等综合研究方法,设计了基于MapGIS 10的叁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立了济南城区标高-350 m的叁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岩溶模型和水位动态模型,形成了岩溶区叁维地质建模的系统方法。为济南轨道交通建设及保泉供水提供了重要管理和应用平台,为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作出更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李晓玉,岳宝增[4](2019)在《基于多尺度方法的平动圆柱贮箱航天器刚–液耦合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充液航天器为工程背景,借助多尺度方法研究刚–液耦合动力学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利用多维模态方法,将描述横向外激励下圆柱贮箱中液体非线性晃动的自由边界问题转换为液体模态系数相互耦合的有限维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推导液体晃动产生的作用于贮箱壁的晃动力和晃动力矩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建立航天器刚体部分平动和液体晃动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应用多尺度方法对刚–液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解析分析,通过固有频率的特征方程求解耦合系统固有频率,推导外激励频率接近耦合系统第一阶固有频率时液体晃动稳态解的幅值频率响应方程.结合数值方法,研究了液体晃动稳态解的幅值频率响应曲线和激励–幅值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充液比变化,液体晃动稳态解的幅值频率响应曲线会发生软、硬弹簧特性转换现象和"跳跃"现象;幅值频率响应曲线的软、硬弹簧特性转换点受重力加速度和弹簧刚度系数影响;以上所得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非线性效应时的刚–液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与传统的线性系统模型所显示的动力学特性具有本质区别.本文的研究工作对进一步分析充液航天器刚–液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光慧[5](2019)在《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发展耦合与多尺度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专利数量视角,从省级和地级尺度对河南省2004-2016年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增速进行研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尺度下河南省创新能力发展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4-2016年,河南省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长期以来区域空间分异明显。(2)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14个地级市创新能力增速不及省级创新能力增度,创新能力相对增速的空间格局与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大体一致,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典型的"俱乐部趋同"效应。(3)从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耦合关系来看,2004-2016年,河南省16个地级市处于中、低度协调耦合状态,仅郑州市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能力到达高度协调耦合。(4)省级尺度下,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对创新能力提升的解释度最大,政府对创新的财政支撑对河南省创新能力明显;地级市尺度下,人才优势逐渐成为影响河南省地级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的首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流通度对河南省创新能力格局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盛鹰,朱星亮,曾祥国,贾彬,文军[6](2019)在《裂纹扩展和裂尖变形机理的多尺度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提出的多尺度五区数值模型,实现了单边裂纹的平板α铁在宏观载荷作用下三个不同尺度(原子尺度、细观尺度、连续介质尺度)力学参量之间的耦合及传递,模拟了裂尖变形和裂纹扩展的多尺度演化过程。根据多尺度五区数值模型将平板建设为五个区域。其中:Ⅴ区为宏观尺度区,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单边裂纹板进行动态数值分析,基于虚拟裂纹闭合法(VCCT)计算应力强度因子KI;Ⅳ区为包围裂尖的细观尺度有限元模型,Ⅳ区与Ⅴ区宏观尺度模型通过有限宽板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联系,从而获得Ⅳ区细观断裂模型的应力边界,并将其用于有限元加载,获得该区的位移场;Ⅰ区为嵌在Ⅳ区内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区,通过该区的分子动力学计算可获得裂纹扩展和裂尖变形的机制,模拟裂纹分叉、堆垛层错、空位微观变形与失效机制等;Ⅱ区和Ⅲ区为分子动力学Ⅰ区与连续介质Ⅳ区之间的交互影响区,有限元结果通过Ⅲ区为分子动力学区提供载荷条件,分子动力学结果借助于Ⅱ区修正有限元的边界条件,实现了原子尺度离散区与连续介质区力学参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耦合。(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4期)
公延飞[7](2019)在《多尺度目标电磁耦合效应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不同作用和类型的电子、电气设备应用于电力系统中,虽然它们的大小尺寸不同,但是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从而导致周围空间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为了分析电子、电气设备等不同尺度目标与干扰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快速、准确的电磁耦合计算方法,本文对开孔屏蔽体、贯通传输线、多导体传输线以及埋地电缆等不同尺度目标的电磁耦合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为研究不同场合中的电磁耦合效应问题提出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导电材料封堵开孔的多腔体屏蔽体,分别研究了平面波(远场干扰)和电偶极子(近场干扰)激励下屏蔽体的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对于平面波激励的情况,基于导电材料的转移阻抗和腔体的格林函数,提出了一种计算具有环状开孔屏蔽体屏蔽效能的解析模型,并分析了导电材料厚度和电导率、环状开孔位置和尺寸等参数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对于电偶极子激励的情况,基于广义BLT(Baum-Liu-Tesche)方程,提出了一种内置电路板的屏蔽体屏蔽效能的解析模型,该模型可以快速分析电偶极子位置、电路板厚度和数量以及位置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利用全波仿真软件CST(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对上述解析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解析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准确性。(2)研究了多腔体屏蔽体的电磁泄漏问题。选择屏蔽效能作为衡量电磁泄漏的指标,结合Bethe小孔耦合理论、镜像原理和矢量位,对内置电偶极子激励的多腔体屏蔽体进行了解析建模。该解析模型可以考虑电偶极子位置、孔阵中心点位置和开孔形状等参数对电磁泄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电磁泄漏的影响规律,其计算结果和CST仿真结果吻合地较好,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3)屏蔽体中贯通传输线的场线耦合问题研究。屏蔽体和贯通传输线之间的尺寸差距较大,同时干扰源可以通过多种耦合途径对传输线进行电磁干扰,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解决该问题时需要精确建模,计算效率较低。为降低此类问题的分析难度、提高计算效率,基于电磁拓扑理论(Electromagnetic Topology,EMT)和推广的BLT方程,分析了不同干扰源激励下开孔屏蔽体-贯通传输线系统的电磁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贯通传输线负载端响应的解析模型。在该解析模型中,首先利用EMT理论分析干扰电磁场与贯通传输线的不同耦合途径;然后计算屏蔽体中的称合电场分布,利用得到的电场分布建立Agrawal形式推广的BLT方程;最后计算得到贯通传输线的负载端响应。该解析模型可以很方便地计算贯通传输线不同长度和位置时的负载端响应,通过与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解析模型具有计算简单和高效的优势。(4)为了分析外界干扰源与多导体传输线(Multi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MTLs)以及埋地电缆的电磁耦合效应问题,本文基于传输线的频域二阶基本电流方程,利用伽辽金法、矢量匹配以及迭代卷积,提出了一种仅以电流为迭代变量的改进的时域有限元(Finite-Element Time-Domain,FETD)算法。该算法可以计算外界电磁场激励下有损大地上多导体传输线和埋地电缆的瞬态响应,克服了 FDTD法为了保证稳定性需要满足CFL(Courant Friedrich Levy)约束条件,具有绝对收敛的优势;改进的FETD算法仅以电流为迭代变量就能实现瞬态响应的计算,提高了计算效率,特别当多导体传输线负载端接有集总参数网络时,相较于FDTD法,该算法可以避免列写复杂的状态方程。(5)分析外界电磁场激励下多导体传输线的瞬态响应问题时,传统数值计算方法需要将传输线离散成多段,降低了计算效率,同时由于多导体传输线之间的相互耦合性,这些数值方法也无法进行并行运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少计算时间,本文基于波形松弛技术和 DEPACT(Delay Extraction-based Passive Compact Transmission Line Macromodeling Algorithm)时域宏模型,提出了一种计算有损大地上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的时域算法,该算法不仅大幅度减少了传输线的离散段数,还可以进行并行运算。根据以上算法建立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PSCAD计算了传输线的瞬态响应,其准确性和计算效率通过SD-2nd FDTD(Spatial Decomposition and Second-Order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并行运算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张嘉文[8](2019)在《大推力-热效应耦合作用热力隧道结构损伤劣化机制多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地区33条运营热力管线隧道工程为依托,考虑热力隧道内独有的管道大推力-热效应耦合环境,以叁维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的方式研究了运营期耦合作用下热力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响应;然后通过大量现状检测和调查,结合衬砌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扫描与元素组成分析,分析了北京热力隧道结构的病害表现及其侵蚀劣化的主要类型,并对现状热力隧道结构的安全可靠度进行了评判;在现状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分别以宏观加速劣化试验和细观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了热力隧道衬砌结构碳化侵蚀机制的试验与研究;在锈胀开裂方面,通过理论推导和细观模拟展开了衬砌锈胀开裂机制的宏、细观分析;最后,以损伤劣化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了热力隧道衬砌结构维修寿命预警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归纳如下:(1)热力隧道内大推力-热效应耦合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运营热力隧道的工作特征,确立了管道大推力-热效应耦合分析的原理和基本假定,根据室内试验所获力学参数,建立了叁维数值模型,对比现场原位监测结果,可发现:距固定支架越远,耦合效应影响越小,且对底板影响最大、拱顶次之、边墙最小;6m范围内的隧道底板受影响较为显着,与支架距离达到12m的断面,其纵向应变变化已衰减至5.5με以内,环向应变3με内。对远离固定支架的衬砌结构而言,耦合效应的影响主要以单一温度场对隧道衬砌结构环向应力应变的形式体现。(2)热力隧道结构现状调查与侵蚀劣化类型的微观判定对遍布北京市区的33条热力隧道进行了历时近2年的系统现状调查,统计分析了北京运营热力隧道的现状特征。结构检测结果表明:固定支架6m范围内出现裂缝数量占裂缝总量的50%左右,其中一半分布在底板上,这也证实了耦合作用分析得出的固定支架附近的隧道底板为薄弱部位的观点。环境条件检测表明:热力隧道内400C~600C范围波动,CO2浓度均值为1200ppm;形成了高温、高二氧化碳浓度的内部环境,加上外部围岩及地下水环境的侵蚀性一般较弱,据此初步判断碳化侵蚀为北京热力隧道的典型侵蚀类型;结合对衬砌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元素(ESEM-EDS)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热力隧道衬砌的主要侵蚀类型为碳化侵蚀型,从而确立了混凝土碳化侵蚀及其引发的钢筋锈胀致保护层开裂的过程为热力隧道衬砌结构损伤劣化的主要研究对象。(3)现状热力隧道结构安全可靠度分析评价根据运营期多场耦合作用下热力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响应,通过引入华-王点集对一般子集模拟法进行了改进,在精度和效率方面对现状结构安全可靠度计算进行了改良。研究结果表明:车公庄西延线热力隧道结构现状可靠度总体满足工程可靠指标控制要求;计算方法方面,改进方法所得结果的拟合曲线斜率和相关性系数均达到0.98,且时效比最高可达158.8,说明改进方法在热力隧道安全可靠度分析评价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较为显着。(4)热力隧道衬砌结构碳化侵蚀机制跨尺度研究在现状安全可靠指标达到承载要求的前提下,针对热力隧道衬砌碳化侵蚀的特点,在宏观层面,考虑热力隧道的温度-应力耦合效应,通过大量室内加速碳化试验,探究了不同温度-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分布规律,给出了K7(温度)、K8(应力)修正系数取值表,通过拟合修正龚洛书模型得到了耦合作用的碳化侵蚀模型,工程应用证明了该预测模型能反映北京热力隧道衬砌结构的碳化深度分布规律;从细观尺度剖析了碳化作用机理,采用有限差分法,结合随机圆形骨料和多边形骨料细观模型,给出了获取碳化侵蚀时空分布的数值方法,在细观尺度上研究了骨料位置、含量、形状等因素对混凝土碳化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多边形骨料模型在碳化侵蚀细观分析中误差较圆形骨料模型更小;骨料含量的提高对混凝土的抗碳化侵蚀能力有促进作用;骨料位置分布可对混凝土碳化产生巨大的影响,骨料可将原本笔直的碳化锋面扭曲,且导致碳化深度均值落后于最大锋面4mm~6mm之间。最后,细观分析的合理性得到了宏观加速试验的验证。(5)热力隧道衬砌结构锈胀开裂机制宏细观研究混凝土碳化深度达到保护层厚度后,钢筋开始锈蚀。结合弹塑性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衬砌结构的不均匀锈胀弹塑性损伤开裂理论模型,推导了宏观尺度锈胀开裂过程的解析公式,对比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提出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得到了有效证明;依据钢筋锈蚀机理,结合热力隧道衬砌的锈蚀电流密度条件,建立了锈胀开裂细观分析模型,研究了20年锈蚀期内,衬砌混凝土试件的锈胀拉裂区的分布、发展以及保护层的形变规律,发现不均匀锈蚀对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影响比均匀锈蚀严重的多。根据细观分析结果,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提出了最小保护层厚度1.5d的建议值;在钢筋间距与保护层厚度合理的前提下,热力隧道衬砌结构的锈蚀寿命一般可维持在15年~20年之间。最后,通过宏、细观锈胀分析结果的对比,发现推导的宏观锈蚀模型在钢筋间距w=150mm时,偏差较小为15.3%,w=60mm时理论模型的应用误差达到42.7%,说明了本文提出的锈蚀理论模型对热力衬砌结构的临界锈蚀深度预测有间距的适用条件。(6)基于状态转移方法的热力隧道维修预警寿命研究考虑到结构自然寿命模型理论性过强、参数复杂繁多、实操性弱的问题,以损伤劣化的宏、细观作用机制为基础,提出了自然寿命模型的简化模型——维修预警寿命模型,采用基于Bayes修正的Markov链预测维修预警寿命,且定义了能反映在役隧道性能的平均状态指标(Average State Index,ASI)。研究表明:华能线隧道服役47年时(2043年),ASI=3.0,结构状态达到维修预警。该线隧道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需提前进行维修准备工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戚禹康,王远成,鲁子枫,俞晓静[9](2019)在《稻谷自然储藏多尺度热湿耦合传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的方法,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建立粮堆内部和粮粒热湿传递的数学模型,从粮堆和粮粒两种尺度,探究自然储藏过程中外界气象参数变化时粮堆内部的热湿变化以及稻谷颗粒内部热湿传递与周围空气的温湿度关系。研究发现自然储藏时粮堆内温度变化和水分迁移主要受外界环境与粮堆内自然对流的影响,且自然对流也会影响到粮堆和粮粒内部的温度和水分变化。但是粮粒内部温度变化不同于粮堆内部的温度的变化,因此,粮情检测系统的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无法真实反应粮粒内部的情况。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储藏过程中粮堆局部发热和霉变的控制与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沈翀[10](2019)在《基于多尺度耦合分析方法的M~2LFR-1000瞬态热工安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铅冷快堆具有良好的中子学、热工水力特性以及固有安全性,是发展潜力巨大的第四代反应堆。由于铅冷快堆多采用池式结构,在反应堆内存在一些复杂的冷却剂流动和叁维热工水力现象,如冷却剂局部搅混和热分层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主冷却剂系统内相关热工参数的变化,而这些局部的叁维现象又严重依赖于系统尺度所决定的边界条件。传统系统安全分析程序采用一维模型,无法准确模拟池式堆中的叁维现象,而由于计算机条件限制,CFD程序暂无法开展整个反应堆系统级别的模拟。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系统-CFD多尺度耦合分析程序ATHLET-OpenFOAM得到了开发。本文基于此耦合分析程序,采用中等模块化铅冷快堆M2LFR-1000为研究对象,开展池式铅冷快堆的一回路主冷却剂系统多尺度瞬态热工安全特性研究,进一步评估M2LFR-1000的瞬态安全特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对M2LFR-1000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描述了该反应堆的总体系统以及堆芯重要组件设计;对本文开展多尺度瞬态热工安全特性研究的工具ATHLET-OpenFOAM耦合分析程序进行简要介绍,为铅冷快堆的多尺度瞬态热工安全特性研究奠定基础。(2)对ATHLET-OpenFOAM耦合分析程序开展了相应的验证,包含简单铅冷开式回路、简单铅冷闭式回路以及复杂闭式回路,验证结果表明耦合分析程序在耦合接口处热工水力参数传递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收敛性,能准确地模拟池式结构中局部叁维现象对冷却剂回路瞬态热工水力参数的动态响应,能够用于池式铅冷快堆M2LFR-1000典型事故工况下的多尺度瞬态热工安全特性研究。(3)基于多尺度耦合程序ATHLET-OpenFOAM对M2LFR-1000的一回路主冷却剂系统开展瞬态热工安全分析,详细研究了在有保护失流事故(PLOF)以及无保护失流事故(ULOF)下M2LFR-1000一回路主冷却剂系统各主要热工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上腔室的复杂叁维现象,结果表明在事故过程中上腔室复杂叁维效应对冷却剂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M2LFR-1000在事故工况下仍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本文实现了对池式铅冷快堆一回路主冷却剂系统更精确的瞬态热工安全特性研究,揭示了池式铅冷快堆在失流事故中热分层、冷却剂搅混等典型叁维热工现象对相关热工参数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铅冷快堆瞬态热工安全特性研究方法,对推动铅冷快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多尺度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区的居住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风环境作为城市舒适度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对其研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揭示城市小区风场的详细分布规律,本文以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为研究对象,利用WRF与CFD软件多尺度耦合的手段,对不同来流作用下梅溪湖小区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实现了城市小区风场数值模拟入口边界条件的精细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是引起局部风场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小区风场受局部地物地貌的影响较大,在建筑群的背风侧风速较低,迎风侧风速较大;不同风向角条件下,风速大小受地形影响较大,且在超高建筑群附近,风速容易发生加速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尺度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王翼飞,郑丽娟.多尺度单元耦合建模弹塑性分析[J].居业.2019
[2].沈炼,邓万钞,唐春朝,陈幼,韦成龙.基于多尺度耦合的城市小区风环境大涡模拟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尚浩,宋晓帅,李虎,严姗姗.济南泉域岩溶地区多源多尺度数据叁维耦合模型及应用[J].地质学刊.2019
[4].李晓玉,岳宝增.基于多尺度方法的平动圆柱贮箱航天器刚–液耦合动力学研究[J].力学学报.2019
[5].李光慧.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发展耦合与多尺度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6].盛鹰,朱星亮,曾祥国,贾彬,文军.裂纹扩展和裂尖变形机理的多尺度耦合数值模拟方法[J].材料导报.2019
[7].公延飞.多尺度目标电磁耦合效应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8].张嘉文.大推力-热效应耦合作用热力隧道结构损伤劣化机制多尺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9].戚禹康,王远成,鲁子枫,俞晓静.稻谷自然储藏多尺度热湿耦合传递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9
[10].沈翀.基于多尺度耦合分析方法的M~2LFR-1000瞬态热工安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