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彩陶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肃彩陶文化,非遗文创,产品设计
彩陶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石晶[1](2019)在《基于甘肃彩陶文化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在我国历史上作为最早生产彩陶的地区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演绎着璀璨的艺术、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在当今注重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之路的背景下,甘肃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明确认知彩陶文化的价值,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设计力度,为新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创新与优化发展提供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就基于甘肃彩陶文化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8期)
杨杰[2](2019)在《把乡土资源融入中学美术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通用的美术教材虽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但不能完全适应各个地方的特色,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能有效弥补现行初中美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之不足。将乡土文化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更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金鸡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将金鸡乡的乡土资源金鸡彩陶融入美术教学中能提高学生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将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兴趣,拓宽教学资源,更能打造成农村特色美术教育,进而促进素质教育和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无论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还是每一件彩陶作品的典故内涵,都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1)
张攀攀[3](2019)在《马家窑彩陶文化的品牌设计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家窑彩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物证,记录了华夏文明曾经的历史、文化、制度、生产生活状态。在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家窑彩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它的传承、发展进行重新审视,并对其进行设计转化,探索传统审美进入现代生活的范式研究非常必要。深入分析马家窑彩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以设计学角度切入,进行元素的提取创新、色彩的分析转化,结合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创立品牌“上古人家”。在视觉表现上以插画的表现形式塑造品牌形象,将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以现代的设计方式表现出来,探寻传统文化与品牌设计结合的可能性,创作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并符合当下社会视角和审美标准的视觉形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韩炜炜[4](2019)在《长江流域史前彩陶文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中国长江流域史前彩陶文化分布情况、分型、分期以及各分型、分期主要彩陶纹饰进行了梳理,从仙人洞彩陶萌芽开始,到跨湖桥文化、城背溪文化,再到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进行了十多个彩陶文化的概括研究,对彩陶纹饰、陶系进行了综合整理。(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5期)
冯斌[5](2019)在《浅析彩陶文化融入学校校本课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积石山彩陶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彩陶的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大约已经有7000到8000年的历史。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声誉远扬,在技术和艺术上都可谓达到了巅峰状态,用"空前绝后"四个字形容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一点都不夸张。早在1950年4月在积石山县安集乡出土了一个彩陶翁,该彩陶瓮集古朴典雅、雄浑优美、富丽流畅且具有飞动气势于一身,后来被取名为"彩陶王",并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同时,为了纪念陶瓷王的出土,国家邮电部将其图片印在邮票上,从而闻名于世界。从此也奠定了积石山作为(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曾国辉[6](2019)在《相伴国学经典 传承彩陶文化——长沙市望城区新河小学素质教育办学小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厚流光的长沙市望城区新河小学,坐落于着名特色旅游村彩陶源,毗连郭亮烈士陵园,邻接长沙铜官窑,近靠欧阳询文化公园,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雷锋故乡望城,已树起新时代优质教育的标杆。学校创办于1964年,占地总面积达17736平方米,建有现代化教学楼、食堂、宿舍、田径场、篮球场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交通便利,环境宜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尚的品德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始终秉持"以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本文来源于《湖南教育(C版)》期刊2019年01期)
韩炜炜[7](2019)在《黄河流域史前彩陶文化及主要纹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中国黄河流域史前彩陶文化分布情况、分型、分期以及各分型、分期主要彩陶纹饰进行了梳理,黄河流域从前仰韶的大地湾和北辛文化入手,到仰韶、大汶口、马家窑、齐家、辛店、卡约、唐汪文化,概括研究了20多个彩陶文化,对彩陶纹饰、陶系进行了综合梳理。(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1期)
王维鹏[8](2018)在《基于彩陶文化的纸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鼓励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笔者积极挖掘泰安及附近的人文资源,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开发了彩陶纸艺校本课程。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五大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加以叙述,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研究运用的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纸艺及彩陶文化作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已有课程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彩陶与纸艺的结合作为美术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分析。第叁部分,主要论述了校本课程的整体建设情况。主要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教学评价建议四方面展开论述。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彩陶纸艺校本课程内容设计,包含神秘的纹饰;多样的器形;让纸彩陶立起来;灯光下的层次与形式演绎四大主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主题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配以教学案例。第五部分,对该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进行反思,提出在建设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9-26)
段小强[9](2018)在《把彩陶文化打造成临夏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地区之一,更是彩陶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地方。甘肃彩陶文化从空间上看,遍布于陇原大地的各个角落,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的趋势。从时间上看,从距今8000年左右的大地湾一期文化一直延续到约2500年前的沙井文化,时间跨(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8-06-15)
刘彬彬[10](2018)在《伊朗北呼罗珊省新石器至铜石并用时代的黑彩红陶研究:“切什梅阿里彩陶文化带”的新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切什梅阿里彩陶是新石器向铜石并用过渡阶段盛行于伊朗德黑兰平原的一种黑彩红陶。该类彩陶发现并定名于上世纪30年代.在发现之初就被用来与周边的锡亚尔克遗址、希萨尔遗址以及土库曼斯坦的安诺遗址的彩陶比较。之后在传播论影响下,“切什梅阿里彩陶文化带”的框架开始出现,并广泛应用于伊朗东北部和土库曼斯坦西南部的考古研究中。由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与西方关系恶化,伊朗国内学者接触不到新的考古学理论,而西方学者获取不到新发掘的出土材料,“文化带”的说法在此后叁十年里甚嚣尘上。2000年以后,随着国际考古合作回暖,科技考古手段和更科学的田野工作方法在伊朗中北部和戈莱斯坦省得到运用,“切什梅阿里彩陶文化带”的说法在这些地区很少再有提及。然而在伊朗东北部的北呼罗珊省,当地的研究者尽管认识到了省内遗址的本土化因素,但囿于有限的发掘规模和漳弱的科技力量,尚缺乏有力证据回击“文化带”言论。在这一情况下,本文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陶器岩相学并配合考古学分类方法,观察分析了 37件取自北呼罗珊省和德黑兰平原彩陶的样品及其陶胎的化学组成和岩相组织,基于分析结果推翻了“切什梅阿里彩陶文化带”的一些传统观点,并讨论了北呼罗珊省新石器至铜石并用时代彩陶的分布与生产。本文研究表明.北呼罗珊省的彩陶与切什梅阿里彩陶在产品与工艺上的交流均不紧密。在产地上,样品主量和微量元素氧化物的主成分分析显示.除了沙赫拉巴德遗址的两件样品(TSA-2,TSA-4),北呼罗珊省彩陶和切什梅阿里彩陶呈现高度离散,这表明北呼罗珊省的彩陶并不来自德黑兰平平原.而多为本地生产。在工艺上,无论是可直接观容到的器形、陶质、烧造质量、彩绘纹饰,还是通过岩相分析获得的陶胎配比都显示,北呼罗珊省的样品与切什梅阿里彩陶存在较大差异,TSA-2和TSA-4在外观上的差异尤为明显,这表明两处区域在陶器的生产技术上也不同,而TSA-2和TSA-4在化学组成上的相似可能只是巧合。同时,通过解释主量元素气化物含量.特别是CaO含量,本文发现.北呼罗珊省的样品都呈现低钙特征,未经历德黑兰平原的由高钙浅黄陶向高钙红衣陶再向低钙红陶的转变。此外,根据近年来发表的碳十四测定年代,北呼罗珊省出现类似切什梅阿里黑彩红陶的年代可能更早。通过分析北呼罗珊省内各遗址样品陶胎的化学组成和岩相结构,本文还发现省内各遗址都有着独立生产陶器的能力.呈现出阿拉达格山南平原和阿特拉克河谷两大分区。阿拉达格山南平原的陶器本地特征强烈,胎土呈现高铝特征,这与遗址周边丰富的铝土矿有关,并直接影响了陶器的外观与烧成质量。同时该区域叁座遗址的样品.组内离散程度较高,尤其是微量元素气化物的组成体现了较大差异,反映了该区域在制作陶器时取土来源的不同。以卡勒汗遗址为代表的阿特拉克河谷的彩陶样品,CaO含量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阿特拉克河流域内分布的黄土有关,陶色也相对偏黄。化学组成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卡勒汗遗址样品的集聚度最高,且与省内几座遗址聚合;同时它们的样品在胎土配料散点图上的集聚程度也更高,这表明卡勒汗遗址陶器生产的取土和配料已发展出一定的标准,并与周边遗址存在技术或产品的交流。这说明了在卡勒汗遗址陶器生产专业化的出现,但以该遗址为生产中心的陶器分配模式在这一时期还未见端倪。(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18)
彩陶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通用的美术教材虽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但不能完全适应各个地方的特色,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能有效弥补现行初中美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之不足。将乡土文化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更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金鸡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将金鸡乡的乡土资源金鸡彩陶融入美术教学中能提高学生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将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兴趣,拓宽教学资源,更能打造成农村特色美术教育,进而促进素质教育和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无论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还是每一件彩陶作品的典故内涵,都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彩陶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石晶.基于甘肃彩陶文化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
[2].杨杰.把乡土资源融入中学美术课[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张攀攀.马家窑彩陶文化的品牌设计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韩炜炜.长江流域史前彩陶文化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5].冯斌.浅析彩陶文化融入学校校本课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6].曾国辉.相伴国学经典传承彩陶文化——长沙市望城区新河小学素质教育办学小记[J].湖南教育(C版).2019
[7].韩炜炜.黄河流域史前彩陶文化及主要纹饰[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8].王维鹏.基于彩陶文化的纸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9].段小强.把彩陶文化打造成临夏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N].甘肃日报.2018
[10].刘彬彬.伊朗北呼罗珊省新石器至铜石并用时代的黑彩红陶研究:“切什梅阿里彩陶文化带”的新思考[D].南京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