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杜诗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燮,《原诗》,杜甫,杜诗之“意”
杜诗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周华[1](2019)在《论叶燮对杜诗“意”与“法”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杜诗"意"与"法"的分析,直到叶燮《原诗》出现才真正达到应有的深度。《原诗》中的"意"主要指向诗人在思维层面的感受能力和构思能力,而"法"则属于语言层面的构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诗歌创作正是二者经营理、事、情的过程。秉承着对"意"与"法"的洞见,叶燮对杜甫诗歌的字句和篇章分别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批评,力图还原诗人本"意",昭彰诗作"法"理。叶燮的批评实践,不仅是从诗歌本位对宋、明、清初诗学风气的有力反拨,更是其诗学理论自立的重要基础,对其后诗学的发展亦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杜甫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童岳敏[2](2018)在《《问斋杜意》与清初桐城派的杜诗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桐城派杜诗学兴盛,有着鲜明的时代氛围与地域诗学背景。陈式《问斋杜意》意法释杜,既伸衍了"以意逆志"的诠释方法,也重视章法制题的重要性,其中诗题说的辨析有历史维度的追溯,也有缘题求诗与命题审句现实因素的考量。作为基层诗学景观,批注杜诗是桐城诗学的网络节点与互动呈现,其群体化及家族化的特质不仅展现出了乡邦诗学旨趣及其流变进程,也彰显出地域诗学中"差序混层"与"众层化批评"的文学样态。(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汪欣欣[3](2018)在《赵统“粗律”论与明代杜诗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人赵统《杜律意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杜律选评本。它首次将杜甫的七言拗诗52首分为5类,加以评点,又从格律发展的角度分析拗律的成因及特点。赵统主张以"粗律"代替"拗体",反对"格调"论诗,崇尚"意气"说,将杜诗与魏晋诗歌视为动态发展关系。其主张旨在救诗于"卑格软调",从诗歌内涵上恢复汉魏古雅疏放的诗风。"粗律"论是针对明代复古派诗论及其杜诗批评的新锐之见,不仅展现了明代复杂的文学批评现象,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杜甫律诗以至格律的演变。(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东艳[4](2018)在《“渔洋不喜少陵”说探论——兼论王渔洋的杜诗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渔洋是清初的"典范诗人",以倡导"神韵说"着称,世皆传其不喜少陵。渔洋以辨体论杜,颠覆了杜诗的全面经典地位。通过选诗,区分"杜格"与"唐音"。在诗歌艺术上,肯定杜诗之真和含蓄之美以及杜甫对题画诗的开创之功,批评杜诗的俚俗、以文为诗、语言直露和冗长。渔洋早年批评杜甫之人格,晚年高度肯定杜甫的忠君爱国。渔洋虽不宗法杜诗,却很重视杜诗,这恰恰证明杜诗不可撼动的典范地位。(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李远达[5](2018)在《从“细推物理”到“灵幻摇动”——《杜诗解》批评话语的叁重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杜诗解》在明清杜诗学着作中重在阐发,别具一格。金圣叹批评杜甫诗以主体性与文本间距离之亲疏而论,可分出叁重意蕴:人情物理的推求是最贴近文本的细读,家国兴亡的感慨是阐释与文本若即若离的春秋笔法,而"灵幻摇动"的抒怀则是金圣叹杜诗批评乃至整个文学批评主体性张扬到极致的一种表现。这种阐释模式可以被推广到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叁重内涵结构在金圣叹文学批评中是普遍现象,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思维方式上的某种特质。(本文来源于《杜甫研究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赵越[6](2018)在《从“现量说”出发探析王夫之杜诗之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学术大家王夫之对杜甫很多诗歌常有批评之语,在众多诗歌评论中非常特别。这与王夫之独特的诗学评价体系"现量"说关系密切。王夫之以"现量"说出发,从当下性、真实性、现成性等构成要素分析杜甫诗歌,着重强调诗歌的审美发生的艺术特性,提出对杜甫诗歌"诗史"、从旁追叙、雕琢字句等写作方法的反思与批评。(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6期)
张东艳[7](2017)在《清代杜诗批评的新变——以翁方纲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翁方纲是清代重要的杜诗学家,又是乾嘉年间"四大书家"之一。他深谙诗歌和书法艺术的相通之理,在书学视域下观照杜甫诗歌,首次大量借鉴书学术语批评杜诗:以自然天成、质厚古朴论杜诗的艺术风格;以向背、虚实等论杜诗的章法结构;以圆笔、勒笔、提空之笔等论杜诗的艺术技巧。这种独具特色的杜诗批评理论系统,对于清代杜诗学批评方法的创新有重要意义,体现出乾嘉年间杜诗学与书学交融的新特色。(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李新,李韩喆[8](2016)在《试论苏辙对于杜诗的艺术批评与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着名诗人、散文家苏辙,不仅对杜诗从艺术批评角度加以推崇,倡导杜诗"集大成"说,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且在其诗歌创作实践中,切实对于杜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学习,且大量化用杜诗语典,验证了"子美集开诗世界"的诗学论断,在杜诗学发展史以及杜诗艺术接受史上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张思齐[9](2016)在《从两类文献看苏轼杜诗批评的成就与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杜诗空前普及,涌现出许多杜诗批评家,而苏轼是其中杰出的一位。苏轼的杜诗批评,其文献主要为题跋,也见于序文。苏轼涉及杜诗的题跋和序文接近五十篇,其中直接论及杜诗的一共18篇。苏轼直接论及杜诗的题跋和序文呈现为两个类型,均属杜诗研究的富矿而前人未作多少开采。一类在标题上有杜诗字样,它们多为总体性的杜诗批评。一类在标题上没有杜诗之字样,它们多为具体的杜诗批评。苏轼的杜诗批评,成就巨大,特色鲜明,其主要特色有叁。第一,浓厚的比较意识与跨学科比较的实际操作。第二,深沉的历史观念与化资料为思想的杰出能力。第叁,真正的文学裁判与谴责性批评的具体实施。(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张慧琴[10](2015)在《姚宽《西溪丛语》杜诗批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溪丛语》是宋代一部重要的考辨类笔记作品,作者姚宽旁征博引,其评注的杜诗虽数量不多,却被后世杜诗注家及学者广泛引用。他研究杜诗主要集中在典故出处和订正讹误,可信度较高,姚宽的评"杜诗"于后世杜诗注家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杜诗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初桐城派杜诗学兴盛,有着鲜明的时代氛围与地域诗学背景。陈式《问斋杜意》意法释杜,既伸衍了"以意逆志"的诠释方法,也重视章法制题的重要性,其中诗题说的辨析有历史维度的追溯,也有缘题求诗与命题审句现实因素的考量。作为基层诗学景观,批注杜诗是桐城诗学的网络节点与互动呈现,其群体化及家族化的特质不仅展现出了乡邦诗学旨趣及其流变进程,也彰显出地域诗学中"差序混层"与"众层化批评"的文学样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杜诗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周华.论叶燮对杜诗“意”与“法”的批评[J].杜甫研究学刊.2019
[2].童岳敏.《问斋杜意》与清初桐城派的杜诗批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汪欣欣.赵统“粗律”论与明代杜诗批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4].张东艳.“渔洋不喜少陵”说探论——兼论王渔洋的杜诗批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李远达.从“细推物理”到“灵幻摇动”——《杜诗解》批评话语的叁重意蕴[J].杜甫研究学刊.2018
[6].赵越.从“现量说”出发探析王夫之杜诗之批评[J].长江丛刊.2018
[7].张东艳.清代杜诗批评的新变——以翁方纲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7
[8].李新,李韩喆.试论苏辙对于杜诗的艺术批评与接受[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9].张思齐.从两类文献看苏轼杜诗批评的成就与特色[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张慧琴.姚宽《西溪丛语》杜诗批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