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小说论文-张金

战后小说论文-张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战后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朝韩战争,“抗美援朝”小说,“战后小说”,“异质”书写

战后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1](2017)在《同场战争的“异质”书写—中国“抗美援朝”小说与韩国“战后”小说创作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五十年代朝鲜半岛的复杂战事所引发的中、韩两国战争文学的创作热潮,不仅在各自本国文学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更是中韩文学交流史上相互关系从亲近密切到疏离中断的重要节点,然而关于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两国文学创作关系的对比研究却呈现出空白状态,一些文章中对于这一研究命题虽有所涉及,但专门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本论文试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内两国各自的文学创作进行梳理比较,通过对双方作家群体的创作理念和表现重点、各类形象塑造所承载的战争体验等方面的全景把握和对相关代表作品的细致比对,探究两国战争文学的艺术品格和对文学、战争与人叁者关系上的处理方式,分析总结两国彼时各自的文学创作特点,以期能够较为全面的勾勒出这一时期内两国创作的整体轮廓,切实论述“战后小说”与“抗美援朝”小说创作呈现出的差异及成因。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概述了中韩两国彼此间的文学研究渊源及研究现状,即重要研究实绩多存在于古典文学领域,近现代文学研究相较式微,当代文学伊始则由于政治因素呈现大量空白,同时,本章还对战争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述,引出“朝韩战争”这一概念;第二章论述了“抗美援朝”小说与战后小说虽根植于同一场战争,却呈现出了双重的创作语境:“抗美援朝”文学以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强调阶级观点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内独特的战争文学繁荣景况,文人作家、军旅作家和从军将士是构成创作队伍叁类主体,而“战后小说”则旨在揭露战争带来的物质破坏和精神创伤,探寻灾难的根源及摆脱悲剧的方法,对战争进行深刻而彻底的反思与控诉,作家队伍以“传统派”和“战后派”双浪并涌;第叁章从军人、女性、儿童叁个方面展开,对二者间形象类型的设置刻画进行分析,“抗美援朝”小说总体表现为军人形象为创作聚焦点且“标签化”、“脸谱化”严重,本国女性、儿童形象弱化缺失,与朝鲜民众形成亲缘“镜像”,“战后小说”则着墨较均,军人多为战场与社会中的“双重牺牲品”,女性与儿童成为表现重点和控诉战争悲剧、社会苦难的重要载体;第四章从叙事立场与视角出发,对二者进行归纳阐述,聚焦于战场的战地实录与战事还原和鲜明的“英雄话语”贯穿于“抗美援朝”小说创作始终,“战后小说”则有别于政治主旋律聚焦下英雄形象单一主体化的叙述模式,而是通过更为广域的社会视角透过不同阶级阶层、角色身份,展现韩国战后社会整体的衰败现实和复杂的战争“后遗症”;第五章对“抗美援朝”小说与“战后小说”创作呈现出的“异质”表现及其成因进行归纳总结,战争中所承担的不同客观身份、显现出的主观情绪差异以及所承担的相异文本功用共同构成了二者间文学创作的“异质”属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张若溪[2](2016)在《黄顺元战后小说中的批判与创伤治愈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该隐的后裔》是作家黄顺元的长篇代表作,这部作品以1964年朝鲜实施的土地改革为背景,描述了土改给全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描写光复后朝政府统治下,经过一系列改革后,为追寻自由,决心南下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理念层面的对立,并通过朴勋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层的行为的变化,反映出了阶级间的矛盾。这部作品反映了人性的阴暗面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是奠定黄顺元在长篇小说界地位的重要作品。小说反映时代的变化。小说的题目“该隐的后裔”象征着6.25战后同族相残的局面,“该隐的后裔”的意思是“罪人的子孙”,该隐是圣经中出现的人物,是人类史上最初伤害兄弟之人。这部作品里的人物都是该隐的化身,是战争、左右翼的争斗及土改政策所造成的。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该隐”代表着分裂的民族。《该隐的后裔》从客观上描写了战后的现实状况。土地改革实施后,地主阶级没落,大部分农民面对突变的状况感到堂皇,只追逐眼前的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站在了土改的前沿。这篇论文主要从叁个层面来研究黄顺元的作品。第一部分,通过亨秀等人的活动与心理的分析,研究这部作品所反映出的现实批判。在利益的面前为满足自身的贪欲,可以做出任何事,充分展现了人类内心的阴暗面。这些都是由战争引起的,战后留给人们的政权的更迭和经济的崩溃,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生活态度发生了突变,《该隐的后裔》从这些方面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第二部分,通过对永载老头、女主母亲等人的描写,反映了战后现实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人们的变化,是从心理变化开始的,人们为了早日从困难的生活中摆脱出去,欲望开始变强,这种精神层面上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行动,造成了人们同族相残的局面的产生。第叁部分,通过对黄顺元其它作品中的人物的研究,分析战后社会的惨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倪丹丹[3](2016)在《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战后小说在韩国的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对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浅析。第一部分讲述韩国小说的总体情况,韩国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韩国小说,其中韩国战后小说在韩国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部分是从韩国战后小说的概念、派别等来对韩国战后小说进行简单的说明。第叁部分是分析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因为韩国战后小说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反映了韩国六二五战争时和战争后的一段真实的历史情况,也真实的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艰苦的生活状态,然而女性人物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这部分把女性人物分成了正面女性人物形象和反面人物形象,无论是正面人物形象还是反面人物形象,在小说中都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评价,有的积极向上,有的自甘堕落,通过她们的悲惨遭遇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可以反映出战争时期经济政治等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也重点对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剖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6年09期)

戴书亚[4](2015)在《论安部公房战后小说中的身份认同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安部公房是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极具特色的作家。特殊的童年经历使他的早期作品带有中国色彩,西方文学的影响又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而在他的战后创作中,最鲜明的特点莫过于对身份认同的书写。安部公房的战后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日本国民在战后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遭遇的身份震荡的焦虑。对安部公房战后小说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国内学者却鲜有涉及。本论文以安部公房战后小说创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为切入点,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剖析其战后小说中的人物在集体、国家中的身份定位、身份确证和遭遇身份认同危机时的各种困惑和挣扎。同时结合战争背景和日本的社会历史状况,探索安部公房小说文本中身份认同书写背后的深层精神隐语。然后采用对比研究的视角,将安部公房放到战后文学的大背景中,通过与其他日本作家进行比较,凸显出安部公房战后小说中身份认同书写的异质性。最后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安部公房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流程,对他的身份认同书写的生活基础和思想根源做深层次的挖掘。(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郭金辉[5](2015)在《简析战后小说《下雨的日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战后文学有力地抨击了战争的残酷性,该论文以孙昌涉的代表作《下雨的日子》为主体,着重从"阴郁沉闷的时代""残疾不全的肉体,破败崩溃的精神""来自他人的疏离,来自自我的疏离"叁个方面具体阐释该小说文本的创作特色,进一步揭示南北战争加注给韩民族的肉体苦痛和精神创伤,也简要探析作者在该作品中所呈现的虚无意识。(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01期)

宋贞子[6](2015)在《浅谈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徐基源的《暗射地图》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基源是在朝鲜战争之后登上文坛的一名韩国作家,《暗射地图》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小说通过发生在叁个年轻人之间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战争之后韩国社会在精神层面和伦理道德方面的缺失与沦丧,体现出作者对战争影响的反思。小说中唯一一位女性——允珠,从依靠男人到沦为男人的性伴侣,再到自省的过程中,展现了战后韩国女性形象的变化过程。而通过允珠的这一变化,表明她勇敢的对社会的悖理及令人无奈的现实进行挑战,并对传统及变了形的价值予以否定。(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5年01期)

袁畅[7](2013)在《战后小说中出现的被害及克服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作家吴尚源、李范宣、河瑾灿的战后小说展示了韩国战争之后的社会现象,本论文以叁位作家为中心,通过每个作家的文学想象力,考察他们采取何种形态来表现战后社会的现象。吴尚源、李范宣、河瑾灿这叁位作家都有参加过韩国战争的经验,他们以战争中的体验为素材,通过小说展现了战争的畸形以及矛盾的一面。叁位作家都是战后登上文坛的新世代作家,他们都否定由战争掀起的价值观,并积极的倡导治愈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叁位作家在提出反抗战后现实的意识过程中,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追求人们生活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叁位作家都试图克服战争中的被害者的虚无主义思想。所以研究叁位作家关于战争的作品可以了解韩国现代小说的展开过程。本论文以叁位作家的战后作品为中心,审察6.25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苦难,并且考察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克服被害的情况。(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3-05-15)

袁畅,张媛媛[8](2013)在《韩国战后小说的受害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战后小说可以分为告发文学和治愈文学,本论文主要考察告发文学中出现的受害形象,揭发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06期)

姜颖[9](2012)在《对叁部英国战后小说中双性同体形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性同体理论并不是一个新的领域。它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尽管双性同体是两性之间非常和谐的状态,但是最终它还是被学者们放弃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很多女性主义者认为双性同体状态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认为男女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个体,他们根本不可能和谐相处因为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女人一直都在被男人压迫着。事实上,尽管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双性同体的特质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人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质。如果我们能够发掘自身的这一本质,我们会更容易理解我们的另一半。在这篇论文里,我将全文分为五部分,将会比较充分地论证关于双性同体的相关问题。在第一部分,我总结了双性同体理论的研究现状。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里,双性同体的表现存在于各个角落。并且很多的学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这一理论。在第二到第四部分里,我将研究叁部小说中的具有双性同体特质的主人公。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双性同体的特点。他们相互吸引而又相互折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有的双性同体的本质暴露无遗。在第五部分中,我对于双性同体理论和文中的分析做出总结。同时,我将阐述双性同体理论的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2-05-26)

黄慧[10](2012)在《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是一种以现实为题材,将生活生动再现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战争的惨状与痛苦通过小说来表现的并不在少数。在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中,主人公多数以男性为主,女性人物多以男性的附属在小说中存在。但是作为配角存在的女性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韩国战后小说一般指在战后发表,内容是描写战争中及战后的各种社会现状的作品。本文研究的作品是以50年代为中心,题材为描写韩国六二五战争的小说,其中在战争中及战后,描写女性人物所遭受的种种困境的作品为主。在极度贫困的状态下,女性们不得已通过卖身来维持生计。这其中虽然也有自暴自弃、贪图享乐的女性,但是大多数女性仍然能够克服底层生活的贫困,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而努力的开拓,这跟有些男性对生活的绝望与无力应付困苦生活的颓废形成鲜明对比。战争的伤痛使社会经济大萧条,生活极度贫困,绝望的无力感侵蚀着每个人的精神。而正是在这种看似无法克服的现实面前,女性们靠着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抵抗着战争带来的暴力和伤痛。在黑暗的现实中,将生活一点点引向光明未来,这其中体现着战后小说中女性人物的真正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2-05-07)

战后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隐的后裔》是作家黄顺元的长篇代表作,这部作品以1964年朝鲜实施的土地改革为背景,描述了土改给全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描写光复后朝政府统治下,经过一系列改革后,为追寻自由,决心南下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理念层面的对立,并通过朴勋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层的行为的变化,反映出了阶级间的矛盾。这部作品反映了人性的阴暗面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是奠定黄顺元在长篇小说界地位的重要作品。小说反映时代的变化。小说的题目“该隐的后裔”象征着6.25战后同族相残的局面,“该隐的后裔”的意思是“罪人的子孙”,该隐是圣经中出现的人物,是人类史上最初伤害兄弟之人。这部作品里的人物都是该隐的化身,是战争、左右翼的争斗及土改政策所造成的。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该隐”代表着分裂的民族。《该隐的后裔》从客观上描写了战后的现实状况。土地改革实施后,地主阶级没落,大部分农民面对突变的状况感到堂皇,只追逐眼前的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站在了土改的前沿。这篇论文主要从叁个层面来研究黄顺元的作品。第一部分,通过亨秀等人的活动与心理的分析,研究这部作品所反映出的现实批判。在利益的面前为满足自身的贪欲,可以做出任何事,充分展现了人类内心的阴暗面。这些都是由战争引起的,战后留给人们的政权的更迭和经济的崩溃,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生活态度发生了突变,《该隐的后裔》从这些方面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第二部分,通过对永载老头、女主母亲等人的描写,反映了战后现实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人们的变化,是从心理变化开始的,人们为了早日从困难的生活中摆脱出去,欲望开始变强,这种精神层面上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行动,造成了人们同族相残的局面的产生。第叁部分,通过对黄顺元其它作品中的人物的研究,分析战后社会的惨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后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同场战争的“异质”书写—中国“抗美援朝”小说与韩国“战后”小说创作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张若溪.黄顺元战后小说中的批判与创伤治愈意识[D].吉林大学.2016

[3].倪丹丹.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J].中国市场.2016

[4].戴书亚.论安部公房战后小说中的身份认同书写[D].贵州师范大学.2015

[5].郭金辉.简析战后小说《下雨的日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

[6].宋贞子.浅谈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徐基源的《暗射地图》为中心[J].青春岁月.2015

[7].袁畅.战后小说中出现的被害及克服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8].袁畅,张媛媛.韩国战后小说的受害形象分析[J].青春岁月.2013

[9].姜颖.对叁部英国战后小说中双性同体形象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10].黄慧.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标签:;  ;  ;  ;  

战后小说论文-张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