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演分析论文-王朝阳

河演分析论文-王朝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澜沧江,小湾镇河段,河演分析,冲淤变化

河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朝阳[1](2015)在《澜沧江小湾镇河段河演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澜沧江小湾镇河段位于云南省凤庆县小湾镇,属于典型的山区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段呈急湾形态,礁石密布,河势形态极为恶劣,常因水动力条件不足而影响航运,并严重影响河段内1#码头的正常运营。由于河演变化对航道、码头的影响作用较大,对其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结合近几年来该河段的河床地形、水文资料,对其河演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该河段的工程整治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同类河段的河演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5年09期)

吴志钢,陈永平,张长宽,姜宁林[2](2013)在《长江口如皋沙河段河演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1977年至2011年6个不同年份的实测地形资料,从纵向变化和横向变化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长江口如皋沙河段近期的河演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水文资料,建立了澄通河段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复演了与上述6个年份地形相适应的涨落潮水动力过程。基于数模结果,对如皋沙河段的河演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如皋沙各汊道分流比和落潮平均流速与横断面面积密切相关,该河段的河演过程主要受落潮流控制;如皋沙右汊浏海沙水道主流顶冲点有逐步下移的趋势,有必要对该水道北岸的横港沙进行整治,以稳固该河段的基本河势。(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3年24期)

冯明联[3](2006)在《福州市闽江北港河道地形测量及河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五次对闽江北港下游重点堤段的水下地形测量,分析闽江的河道演变过程,为闽江的防汛抗洪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6年10期)

夏薇,张革联,王涛[4](2004)在《长江岚头矶-富池口河段河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971~2002年的水文及河道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岚头矶-富池口河段边界条件较好,河势较为稳定,河道冲淤变化不大,河床相对稳定,并阐述了该河段岸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特殊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04年02期)

牛兰花,杨波,刘平[5](2003)在《叁峡工程大江及明渠截流期间坝区河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工程1997年大江截流和2002年导流明渠截流,均引起了坝区河势及水流泥沙条件的改变。依据两次截流间(1997~2002年)的河床演变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叁峡坝区来水来沙、河势及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叁峡工程坝区河段在两次截流期间,冲淤变化较大。1998年大洪水冲刷坝区河床泥沙达1413.7万m~3。之后的1999~2002年,坝区河床一直处于回淤状态,4a总计淤积了1046.14万m~3,仍未达到大江截流前的冲淤平衡状况。(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03年S1期)

邹德森[6](1994)在《长江南通河段河演分析及徐六泾节点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六泾节点是长江下游最后一个节点,它的功能关系到长江口南支河段的发展趋向。为此从徐六泾节点的形成、作用及近期对南支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巩固徐六泾节点的重要性。长江南通河段1918年至1948年间通洲沙水道的主流动力轴线来回摆动,主次更替,并于1957年通过人工措施而并岸,以后逐年围垦,到期1965年该段长江宽度从15.7公里缩狭为5.7公里,形成了徐六泾节点。在1965年至1974年期间,徐六泾节点产生很好的控制河势作用,近期徐六泾节点功能发生变化,从1980年起龙爪岩以下长江主流走狼山沙东水道,1989年以来分泄该处长江径流量的72%左右,成为发展型水道,近期内不可能逆转。白茆沙北水道-10米深村与下侧宝山水道相接,成为一条较优航道;白茆沙南水道上端部也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径流作用加强,航道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然如徐六泾节点进一步改变它的功能,对白茆沙北水道将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南支河段发生剧烈变动。(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1994年04期)

尤玉明,侯敏[7](1992)在《遥感技术在河演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用遥感技术研究汉江襄樊至利河口段的河床演变。选用1976~1990年的不同卫星时相和高分辩率卫星影像,借助光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编绘可供河演分析的各种专题遥感影像图、不同时相的复合图和河床深浅水的分布图等。通过图像分析,从宏观上进一步补充和印证了襄樊至利河口段中的红山头至薛家脑段,仍处于剧烈冲刷阶段。揭示了该段游荡型河道的演变特性,实属目前汉江航运中急待整治的主要碍航段。(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科学研究》期刊1992年04期)

黄景瑗[8](1986)在《湘江关湘洲滩河演分析及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基本情况 (-)河段形势 关湘洲位于湘江下游衡山县境内,距河口(濠河口)246~243公里,上距衡山城关约5公里,河中有一江心洲,称关(观)湘洲,长约2200米,宽400(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1986年10期)

孙英,阮文杰[9](1984)在《长江口白茆沙河段的河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茆沙河段西起徐六泾,东迄七丫口,全长约28公里.长江出徐六泾后,逐步形成叁级分(?)和四口(即南支、北港、北槽和南槽)入海的河势(图1),因此本河段正扼长江口咽喉,上与南通河段相接,下与河床激烈多变的南支“叁沙”(即扁担沙,中央沙与浏河沙)河段相连.研究木河段的河演规律与发展趋势,不仅对阐明整个南支河段的河床演变关系密切,而且对长江口的总体治理也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4年02期)

郭保仪[10](1982)在《长江镇扬、南京八卦洲河段河演分析及综合治理专题讨论会情况报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水利学会于1981年12月23日至26日在镇江市召开长江镇扬、南京八卦洲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综合治理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着重分析这两段河床的演变特点与发展趋势,总结以往治江经验,探讨当前稳定河势的应急措施,并为今后综合治理献计献策。参加会议的有: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航运管理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华东水利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扬州师范学院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省和有关地区、市的水(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科技》期刊1982年01期)

河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1977年至2011年6个不同年份的实测地形资料,从纵向变化和横向变化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长江口如皋沙河段近期的河演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水文资料,建立了澄通河段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复演了与上述6个年份地形相适应的涨落潮水动力过程。基于数模结果,对如皋沙河段的河演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如皋沙各汊道分流比和落潮平均流速与横断面面积密切相关,该河段的河演过程主要受落潮流控制;如皋沙右汊浏海沙水道主流顶冲点有逐步下移的趋势,有必要对该水道北岸的横港沙进行整治,以稳固该河段的基本河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朝阳.澜沧江小湾镇河段河演变化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

[2].吴志钢,陈永平,张长宽,姜宁林.长江口如皋沙河段河演动力分析[J].人民长江.2013

[3].冯明联.福州市闽江北港河道地形测量及河演分析[J].科技资讯.2006

[4].夏薇,张革联,王涛.长江岚头矶-富池口河段河演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2004

[5].牛兰花,杨波,刘平.叁峡工程大江及明渠截流期间坝区河演分析[J].人民长江.2003

[6].邹德森.长江南通河段河演分析及徐六泾节点的作用[J].人民长江.1994

[7].尤玉明,侯敏.遥感技术在河演分析中的应用[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2

[8].黄景瑗.湘江关湘洲滩河演分析及模型试验[J].水运工程.1986

[9].孙英,阮文杰.长江口白茆沙河段的河演分析[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

[10].郭保仪.长江镇扬、南京八卦洲河段河演分析及综合治理专题讨论会情况报导[J].江苏水利科技.1982

标签:;  ;  ;  ;  

河演分析论文-王朝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