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类评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OLO分类,过程类试题,实践
分类评价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马旭丹[1](2019)在《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过程类试题中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程类试题是地理综合试题的一种题型,注重测量学生思维的呈现过程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SOLO分类评价理论以等级描述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在过程类试题中进行运用。文章分析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过程类试题的指导意义及其在四类过程类试题中的应用,并提出教学与复习策略。(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21期)
刘斌,王涛耕,石一坚,刘桂侠,罗瑛[2](2019)在《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高考地理试题的解构与分析研究——以2015-2019年全国新课标地理试卷Ⅱ卷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作为试卷的评价工具,对2015-2019年间的全国地理Ⅱ卷进行了解构与定量分析,得出结论:近五年内全国Ⅱ卷地理高考试题突出能力指向,具有较强的层次梯度,兼重公平性与选拔性,从整体上看,试题较为稳定,但稳定中不失发展,试题的创新意蕴十足;并在结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夯实核心知识,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思维锻炼,创新教学方法的备考策略。(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19期)
曹海[3](2019)在《分类·分层·分级:SOLO评价理论对习作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文体不分、阶段不清、层级不明的弊端导致习作教学处于纷繁芜杂、高耗低效的状态。在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视野下,习作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文体分类、能力分层、评价分级。(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袁媛,朱宁波[4](2019)在《高中生物理模型思维的分层测试研究——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和哥特曼量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建模能力是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个体的物理建模能力由11个要素指标构成,其中"模型思维"是物理建模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准确地评定学生模型思维能力水平,是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以实现学生建模能力进阶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SOLO分类理论,建构了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层级,并依据该分层指标以及SOLO开放试卷设计理念和哥特曼量表分析法,编制了一套高中物理模型思维能力试题,以期为我国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启示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9年06期)
李哲[5](2019)在《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课程标准的提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生的培养日趋完善,就化学而言,复习课也需要与时俱进,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评价理论由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与同事科里斯(Collis)共同提出,它是一种用结构水平来描述思维能力的评价手段。本文在SOLO分类理论的方法指导下,结合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综合高中化学复习课程的体系,采用相应教学策略,对高中化学复习课进行改进。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当前教育的主要背景,以及对高中化学复习课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提出课题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对SOLO分类理论的主要内涵进行相关阐述。第叁部分是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结合当前教育背景,以及高中化学复习课的现状及需求,从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方法的选取、目标的制定、授课的程序到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几方面做出相关的策略研究。第四部分从高中化学的课堂案例出发,进行整合后的化学复习课设计,并对具体过程进行分析。最后是本次研究的结论与展望。本文提出了将SOLO分类理论与高中化学复习课结合的策略,发现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复习课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水平、有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及班级和谐氛围建立。为高中化学复习课的实施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海玲[6](2019)在《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OLO”全称 Structure of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是由心理学家彼格斯提出来的一种评价理论。是一种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等级划分并描述不同等级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将学生面对某一任务的外在的认知表现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了五个层次。这种认知分类结构是学生认知发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而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五个层次相对应,所以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试题的测验数据诊断学生在上完氧化还原新课后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调整和改进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复习课后对学生进行检测,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思维变化。通过对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了将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评价。以期改变目前课程评价只重视对学生的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概述,介绍了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阐述了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优势。第二部分:综述了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 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评价中的意义与价值。第叁部分:将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顺序、建立评价标准、编制SOLO试题。第四部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整个章节的内容设计了四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和一个课时的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五部分:上完氧化还原反应新课后对学生用编制的SOLO试题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分析学生学习困难,合理规划复习课,进行复习课授课。待学生充分吸收复习课知识后,用SOLO试题进行后测,对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第六部分: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且向老师和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教学评价的感受。(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青[7](2019)在《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评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及其同事科里斯(Collis)创立的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我国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中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考评学生掌握知识面的多少而忽视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SOLO分类评价法分为五个层次即单点结构水平,前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扩展抽象水平。相应的每个层次水平代表了学生对某项知识或能力的掌握水平。根据浙江省高考英语续写作文的要求并结合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五个层次水平,笔者将五个层次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学生续写成绩的分数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续写能力的层次水平。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以及浙江省高考英语学科考试说明,写作题型的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实际教学中续写评价倾向于采用分析评价法,而此评价法侧重评价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语言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在续写中教师淡化对续写题材的分析,以及对续写文体规范性的要求。学生对续写缺乏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鉴于此,笔者建构了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高中英语续写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续写能力,增加续写兴趣,提高续写成绩。为此,笔者对实验班进行了11周的续写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浙江省温州市某中学高叁平行班的97名学生:实验工具包括:实验前后的续写测试;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高中生续写情感态度的调查,另一部分是对高中生续写技能的调查;实验前后对实验班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以下两个假设:(1)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读后续写教学模式能改善学生的续写态度。(2)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能促进高中学生英语续写水平的提高。即SOLO分类评价理论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英语续写水平,有助于学生根据题材或体裁的分析,选择得体的语言、适切的文体,构建语篇,运用丰富和生动的细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实验结果证明,SOLO分类评价理论能根据学生的习作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学生能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续写策略,从而提高续写水平。与此同时,实验结果也证明它可以成为提高高中生续写能力、改善其续写态度的有效教学工具。在我国,将SOLO分类评价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探索更加合理的评价方式,需要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共同实践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迎秋[8](2019)在《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高中生区域认知思维水平的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认知是指采用正确的区域工具、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评价区域开发利用状况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时代的变迁不仅要求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的传授,而且越来越注重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区域性作为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将区域认知作为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和素养。本文以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区域开放性试题为测试手段,对高中生解决区域地理开放性试题过程中的思维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尝试发现学生思维规律,结合学生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和指导,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提供参考。同时,本文在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历史和化学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构建了适应地理学科的开放性试题思维水平评价量表,为贯彻落实新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开展思维水平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以上海市某高中高二年级的140名学生为测试研究对象,采用测试法和分析法对学生答题过程中体现的思维水平进行了诊断和分析,本文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区域认知要素进行划分;其次,根据区域要素的划分在高考题中选择测试题目;再次,根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进行划分;最后,对学生解决区域开放性试题的思维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发现高中生区域认知思维水平有以下特征:1.从整体上看,高中生的区域认知思维水平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学生的思维大多处于关联结构水平。2.通过对高中生解决区域发展条件问题的答案分析发现发现,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关联程度较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联程度较高。3.通过对高中生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答案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解决的关联程度高于人文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人文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4.通过对高中生解决区域发展规划问题的答案分析发现;首先,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区域决策进行评价;其次,区域发展规划能力普遍较强;最后,区际因果联系的分析能力较强。针对高中生区域认知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和高中生区域认知思维水平的基本特征,笔者提出了以下教学应对策略:1.细化教学目标,尊重个体差异。面对处于第叁等级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关注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体系。面对思维处于关联结构水平的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2.教授区域认知策略,构建合理框架。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原理性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培养。3.促进图文转化,培养区域视角。通过地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进一步分析区域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和基本技能。4.基于比较分析,揭示区域差异。区域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研究对象与其他区域要素间的联系,也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具体区域的认知,培养区域认知素养。5.创设合理情景,评价区域决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合理情境,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具体区域特征明确区域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区域视角,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发展观。(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6)
张上伟[9](2019)在《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这种方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养,SOLO分类评价理论作为全新的评价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作答表现,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也方便操作和观察,很好地解决了只用分数评判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打造高质课堂,本文举例说明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林燕燕,刘新书[10](2019)在《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初中数学预习案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SOLO分类评价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在众多学科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此,数学教学也必须积极引入该理论.本文对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含义以及其五个层次进行阐述,并分析该理论在学生预习活动与预习检测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给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分类评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作为试卷的评价工具,对2015-2019年间的全国地理Ⅱ卷进行了解构与定量分析,得出结论:近五年内全国Ⅱ卷地理高考试题突出能力指向,具有较强的层次梯度,兼重公平性与选拔性,从整体上看,试题较为稳定,但稳定中不失发展,试题的创新意蕴十足;并在结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夯实核心知识,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思维锻炼,创新教学方法的备考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类评价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马旭丹.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过程类试题中的实践研究[J].地理教学.2019
[2].刘斌,王涛耕,石一坚,刘桂侠,罗瑛.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高考地理试题的解构与分析研究——以2015-2019年全国新课标地理试卷Ⅱ卷分析为例[J].地理教学.2019
[3].曹海.分类·分层·分级:SOLO评价理论对习作教学的启示[J].小学教学研究.2019
[4].袁媛,朱宁波.高中生物理模型思维的分层测试研究——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和哥特曼量表法[J].物理教师.2019
[5].李哲.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6].李海玲.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9
[7].王青.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验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
[8].王迎秋.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高中生区域认知思维水平的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9].张上伟.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10].林燕燕,刘新书.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初中数学预习案设计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