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台湾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保险,内地,暂行办法,养老保险,医保局,就业人员,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人社,医疗保险待遇
台湾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任社宣[1](2019)在《进一步保障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社会保险权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人社部、国家医保局联合颁布《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人社部、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暂行办法》相关问题回答了提问。:请介绍《暂行办法》出台的背景和有关情况。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港澳台(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保障报》期刊2019-12-04)
高杨[2](2019)在《民进党当局在台湾社会制造“绿色恐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高杨)新任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上表示,今年以来,民进党当局通过操弄所谓“中共代理人”修法等,不断煽动两岸对抗、制造两岸敌意,已遭到台湾社会各界强烈反对。现在他们又炒作所谓“反渗透法”,无论手法怎么变换,目的都是为了打击岛内持(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11-28)
何岚,潘孝富[3](2019)在《社工介入如何优化医疗服务决策?——台湾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增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医务社会工作已纳入我国医疗机构的考核指标。医务社会工作要达成政策目标,必然要作用于医疗服务决策这一关键环节。当前医疗服务决策面临决策权归属不明、决策时效较低、决策质量较差等多重困境。对台湾医务社会工作实务进行调研发现,社工介入可起到改变决策的限制条件,推动医患共同决策;减轻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决策时效;为患者增能赋权,改善共同决策的质量等作用。想要有效发挥社工介入的作用,需合理界定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疗服务团队中的角色、转变医生和患者对待决策的态度、结构化共同决策的流程,还需让医务社会工作者掌握一些基本医学知识。(本文来源于《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吴静,连子强[4](2019)在《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介化研究——基于社会建构的媒介化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个以信息和媒体逻辑为主导的"媒介化时代",社会各领域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媒介化的动态发展中。从戒严时期的"政治侍从"到"解严"后的政媒共生与政媒角力,再到当下围绕媒体逻辑运作的媒介化政治景观,与日俱增的媒介影响力一步步影响和塑造着当今的台湾地区选举政治。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的媒介化过程。基于社会建构的媒介化理论视角,通过剖析不同时间节点和社会文化条件下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介化过程,将获得审视台湾媒介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选举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全新视野,以更好地解释当下台湾选举政治的诸多现象。(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9年05期)
郭梦婕[5](2019)在《社会设计视角下对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建筑激活的新思考——以台湾社会设计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国内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建筑的激活最常见的做法是将其改造为民宿、咖啡馆或其他休闲空间等,这样导致空间在旅游旺季时热闹非凡,淡季时归于沉寂,空间的使用率极低,同时鲜少考虑其对于社区营造的价值与意义。台湾在社区营造方面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积累,近几年台湾建筑师更是不约而同开始关注社会设计,投入社会创新设计中。文章从社会设计的视角,借鉴台湾地区在这方面的模式和经验,探索能够通过共创共建实现历史文化建筑动态有机更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8期)
吕佩怡[6](2019)在《“社会参与”艺术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脉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社会参与艺术之实践在中国台湾地区发展的背景与相关联的脉络,尤其关注2000年之后,此类艺术实践在概念、想法与作法之转变。内容分为叁个部分:(1)梳理台湾地区整体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之变迁,以及相对应的台湾地区当代艺术生态、议题、论述、实践之转折。(2)具有"社会参与"倾向的艺术家研究,分为四个类别来探讨:以艺术揭示现实;以艺术介入现实;以艺术作为交换平台;以艺术作为变革之可能。(3)综合归纳这些艺术实践之特质,并指出其影响。笔者认为社会参与的艺术在台湾地区2000年之后的发展趋向多元,不论是概念、议题、方法或是呈现等皆有较多层次多样化的展现。概念上对于艺术与社会的想象扩大,由"艺术←→社会"转向"艺术/社会";艺术家角色也可分为作者论、中介、去作者;谈论议题与呈现方式也因应前二者之转变而发展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展现。(本文来源于《艺术管理(中英文)》期刊2019年03期)
余荣虎[7](2019)在《社会转型期乡土“叁苦”——论台湾戒严时期乡土小说关于农村衰弱的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49年到1987年,是台湾历史上的"戒严时期",期间台湾社会经历了多重转型:从"日化"转向"中国化",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本土化到"西化"。此时的乡土小说深入细腻地描绘了转型期乡土社会经历的"叁苦":贫穷之苦、农业衰退之苦、乡下人进城之苦,体现了写实主义的文学精神,而写实主义的文学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形式、风格与戒严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是相抵牾的,作家们在重重压力下,艺术地呈现了真实的农村、真实的社会心理以及作家本人内心的困惑与忧思,因而这些小说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有超越现实的历史价值。(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林红[8](2019)在《民粹主义在台湾:对抗的政治与焦虑的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政治被民粹主义裹挟,已是一种显性的政治异象,它起自台湾的民主转型初期,经过40年的演化与进阶,至今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常态,困扰着岛内政治和两岸关系。民粹主义在台湾表现出反建制、反精英、本土偏狭、暴躁急进和崇尚大众民主等普遍性特点,也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从政治端来看,台湾民粹主义萌发于民主化以来形成的、高度对抗的政治结构,是理念层面的"主权政治"与实践层面的选举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政治人物借民意政治之机"召唤人民"和"动员人民"的结果。从社会端来看,经济与安全的双重焦虑、自由与法治的素养不足以及社会运动政治化等因素造就了一个躁动不安的台湾社会,为台湾的政治市场提供了最便利的民粹动力。台湾民粹主义的长期泛化带来诸多后果,最严重者如台湾民主政治的异化、政党格局的异动以及两岸关系不确定性增加等。(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邓小冬,沈惠平[9](2019)在《社会承认与“台湾主体意识”的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是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研究主要从人为建构、外部环境或者两者相结合等角度来探讨其生成原因,虽然已将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两个维度相结合,但在微观行动者因素的分析上侧重于政治精英的视角,较少关注同样作为行动者的台湾民众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对于台湾民众出于何种"需要"而认同"台湾主体意识"这一问题缺乏理论性的解释。事实上,"台湾主体意识"可分为"作为政治理念的台湾主体意识"与"作为社会心理的台湾主体意识"两个层面。从承认理论的视角而言,社会承认的需要是台湾民众认同"台湾主体意识"的重要心理动机,日据时期与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台湾民众所遭受的实质侵犯以及想象出来的祖国大陆会损害其人身安全、政治经济权利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在追求社会承认上更加执着。台湾民众之所以选择"台湾主体意识"作为实现其社会承认诉求的路径,则与"台湾主体意识"本身的性质、"台湾主体意识"与既有观念的一致性程度、"台湾主体意识"传播过程中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关。(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吴梦林,茹宁[10](2019)在《形塑大学与区域关系的大学社会责任案例研究——以台湾的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大学已由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轴心的作用。大学如何更好地走向社会,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文章选取了台湾的大学社会责任(USR)实践计划案例,介绍了其产生的背景、现状、内容、评审等方面内容,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考察大学如何强化与区域联结合作,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以期为我国大陆的大学推行大学社会责任(USR)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高等理科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台湾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高杨)新任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上表示,今年以来,民进党当局通过操弄所谓“中共代理人”修法等,不断煽动两岸对抗、制造两岸敌意,已遭到台湾社会各界强烈反对。现在他们又炒作所谓“反渗透法”,无论手法怎么变换,目的都是为了打击岛内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湾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任社宣.进一步保障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社会保险权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9
[2].高杨.民进党当局在台湾社会制造“绿色恐怖”[N].人民政协报.2019
[3].何岚,潘孝富.社工介入如何优化医疗服务决策?——台湾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的启示[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吴静,连子强.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介化研究——基于社会建构的媒介化理论视角[J].台湾研究集刊.2019
[5].郭梦婕.社会设计视角下对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建筑激活的新思考——以台湾社会设计模式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
[6].吕佩怡.“社会参与”艺术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脉络[J].艺术管理(中英文).2019
[7].余荣虎.社会转型期乡土“叁苦”——论台湾戒严时期乡土小说关于农村衰弱的叙事[J].华文文学.2019
[8].林红.民粹主义在台湾:对抗的政治与焦虑的社会[J].台湾研究.2019
[9].邓小冬,沈惠平.社会承认与“台湾主体意识”的认同[J].台湾研究.2019
[10].吴梦林,茹宁.形塑大学与区域关系的大学社会责任案例研究——以台湾的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9
标签:社会保险; 内地; 暂行办法; 养老保险; 医保局; 就业人员; 个人账户; 基本医疗保险; 人社; 医疗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