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效能论文-林静

学校体育效能论文-林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体育效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学校适应

学校体育效能论文文献综述

林静[1](2019)在《苏中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目的:通过对苏中地区(扬州、南通、泰州)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现状调查,了解运动学校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总体特征,及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而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关系。调查对象与方法:选用位于长江以北,江苏省的苏中地区——扬州、南通、泰州叁地市级各一所体育运动学校的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共计学生527人,其中男生223人、女生304人。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测量。采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包SPS520.0进行统计分析,对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独立t检验;对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两两之间使用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一步探究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1)苏中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为65.75±11.268,处于良好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得分为37.75±6.926,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适应得分为57.29±13.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在性别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总分不存在差异,在各维度存在差异;在年级上,叁者总体不具备差异,在各维度具备差异;在独生子女方面,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具备差异性,社会支持总分和学校适应总分具备非常显着性差异,叁者各维度具备差异性;在家庭所在地方面,社会支持总分没有差异,但在客观支持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学校适应总体没有差异。(3)苏中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具备非常显着的负相关,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存在非常显着的负相关。调查结论:(1)苏中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处于良好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在性别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总分不存在差异,在各维度存在差异;在年级上,叁者总体不具备差异,在各维度具备差异;在独生子女方面,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具备差异性,社会支持总分和学校适应总分具备非常显着性差异,叁者各维度具备差异性;在家庭所在地方面,社会支持总分没有差异,但在客观支持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学校适应总体没有差异。(3)苏中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具备非常显着的负相关,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存在非常显着的负相关。(4)运动学校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皆可直接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可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产生部分影响,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也可通过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产生部分影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19)

于静[2](2019)在《不同形式学校体育活动对初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判断。自我效能感在调节和控制人类行为操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理论在当代心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学阶段是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培养的重要阶段,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提高,使学生在面临中考的严峻考验时刻,能够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与勇气,促进学生勇于面对现实而攻坚克难。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而在体育领域提高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正确判断能力,并且能够理智地战胜困难,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发展。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释放学生的压力,然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有很多种,究竟哪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更好的提高,我们并不知道。因此,笔者将从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这叁种形式体育活动分别对自我效能感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比较,以便于促进所有形式体育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不同形式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对象,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自我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并对量表所得分数进行汇总并分析,对初级中学学生参与不同形式学校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结果分析,对比学生参加叁种形式学校体育活动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最高的是课外体育活动,平均值为86.87分,其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平均值为80.85分,最低的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其均值为73.21分,叁者之间均值差距较大。(2)根据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等级情况分析,对比学生参加叁种形式学校体育活动获得的自我效能感,课外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得分为优等的人数最高,所占比例为7.8%,良等分数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9.7%,中等分数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百分比为50.1%,有12.4%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总得分为差等。其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优等的学生有3.2%,得分等级为良好的学生有14%,中等分数的学生为402人,占总人数55.7%,得分为差等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为27.1%。大课间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最差,没有学生得分为优等,仅有2.6%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为良好,中等得分的学生有38.1%,分数为差等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百分数为59.3%。表明只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为良中等,学生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只能达到中等及以下水平,说明学生整体参加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并不理想。(3)从叁种形式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总体得分的差异性来看,学生在参与叁种形式学校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最高,而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最低。根据不同性别来看,男生和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为最高,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最低。将学生分为不同年级来看,叁个年级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均为最高,得分最低的也是大课间体育活动。(4)成败经验、代替性经验、语言劝导和生理及情绪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四种效能因素。学生在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和生理及情绪这叁种效能因素得分均存在差异性,这叁种效能因素得分最高的均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次是体育健康课程,得分最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言语劝导这一效能因素中,总体显示学生效能因素得分均存在差异性,得分最高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其次是课外体育活动,最低的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但男生和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在言语劝导这一效能对比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并无差异。(5)根据叁种形式学校体育活动对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这叁种形式体育活动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3)

陈晴,宋广成[3](2016)在《我国学校军训的百年回眸与体育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学校军训和学校体育均肇始于清朝末期的军国民教育,二者互为表里而又相互彰显。学校体育固定为必修的体育课,学校军训时断时续,也持续顽强地流传至今。百年军训之路有必要进行梳理,试图探求出其中的规律性,并探寻与学校体育共生共进的协同关系,以及它对增强学生体质,整饬纪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所处的地位与作出的贡献。总结经验教训,顺应时代潮流,与学校体育协同共进,同时也彰显军训工作的正能量和为其创新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胡碧阳[4](2014)在《体育运动学校班级管理效能性评价——基于长沙市贺龙体校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运动学校初中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文化学习,以队为单位在各场馆组织专项训练,学生文化学习与专项训练分开进行。这类学校生源相对较差、学训冲突严重、教育后备支持力量不足、管理对象的复杂性等矛盾与问题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用柔性管理方法,更加耐心、细心、爱心地对待学生,纠正他们的偏差行为,培养学生群体领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家庭支持的助力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期刊2014年11期)

徐霞琴[5](2013)在《学校体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效能提升的研究——以体育与信息整合后对体育课程结构的影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同体育学科整合对于体育教学课程结构的影响,指出信息技术同学科整合可以促进课堂中协作式学习的效果,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化教学结构改革。(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3年22期)

陈文刚[6](2013)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心理学最大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研究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心理学最大效能,正确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参与体育运动,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心理素质,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同时,此研究还促进了体育教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心理科学根据。(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13期)

李木厚[7](2013)在《浅析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效能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体育课教学效果起着主导作用;体育课管理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启动和运动兴趣的激发,并牵动着体育课的主线,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心境和情绪;本文从目标认同,心理平衡,启动主动性和激发兴趣方面加以阐述体育教学管理效能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3年03期)

刘德华,马敏卿[8](2006)在《通过学校体育效能多元性透视体育教师工作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我国学校体育效能多元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出叁维体育观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至今的必然选择。在全面剖析学校体育的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的效能多元性,透视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1)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2)体育教师的教育素质多元性;3)工作环境的开放性;4)体育教师工作广泛性。(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胡志国[9](2002)在《浅析学校体育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把西方关于教育研究的理论——学校效能、过程变量运用到我国学校教学中,并引申迁移到学校体育中,使学校体育更加整体化、科学化、系统化。(本文来源于《河北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陈文菁,汪剑[10](2000)在《论体育主导效能与整体的集聚力——对体育系统内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结合效益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事业的发展要获得充足的社会效益 ,必须积极发挥学校体育的主导性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局面 ,充分发挥它们的集聚力 ,挖掘体育系统工程的综合潜力(本文来源于《福建体育科技》期刊2000年05期)

学校体育效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判断。自我效能感在调节和控制人类行为操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理论在当代心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学阶段是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培养的重要阶段,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提高,使学生在面临中考的严峻考验时刻,能够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与勇气,促进学生勇于面对现实而攻坚克难。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而在体育领域提高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正确判断能力,并且能够理智地战胜困难,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发展。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释放学生的压力,然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有很多种,究竟哪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更好的提高,我们并不知道。因此,笔者将从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这叁种形式体育活动分别对自我效能感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比较,以便于促进所有形式体育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不同形式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对象,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自我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并对量表所得分数进行汇总并分析,对初级中学学生参与不同形式学校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结果分析,对比学生参加叁种形式学校体育活动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最高的是课外体育活动,平均值为86.87分,其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平均值为80.85分,最低的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其均值为73.21分,叁者之间均值差距较大。(2)根据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等级情况分析,对比学生参加叁种形式学校体育活动获得的自我效能感,课外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得分为优等的人数最高,所占比例为7.8%,良等分数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9.7%,中等分数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百分比为50.1%,有12.4%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总得分为差等。其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优等的学生有3.2%,得分等级为良好的学生有14%,中等分数的学生为402人,占总人数55.7%,得分为差等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为27.1%。大课间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最差,没有学生得分为优等,仅有2.6%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为良好,中等得分的学生有38.1%,分数为差等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百分数为59.3%。表明只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为良中等,学生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只能达到中等及以下水平,说明学生整体参加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并不理想。(3)从叁种形式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总体得分的差异性来看,学生在参与叁种形式学校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最高,而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最低。根据不同性别来看,男生和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为最高,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最低。将学生分为不同年级来看,叁个年级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均为最高,得分最低的也是大课间体育活动。(4)成败经验、代替性经验、语言劝导和生理及情绪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四种效能因素。学生在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和生理及情绪这叁种效能因素得分均存在差异性,这叁种效能因素得分最高的均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次是体育健康课程,得分最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言语劝导这一效能因素中,总体显示学生效能因素得分均存在差异性,得分最高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其次是课外体育活动,最低的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但男生和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在言语劝导这一效能对比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并无差异。(5)根据叁种形式学校体育活动对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这叁种形式体育活动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体育效能论文参考文献

[1].林静.苏中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调查[D].扬州大学.2019

[2].于静.不同形式学校体育活动对初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陈晴,宋广成.我国学校军训的百年回眸与体育效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

[4].胡碧阳.体育运动学校班级管理效能性评价——基于长沙市贺龙体校的调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

[5].徐霞琴.学校体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效能提升的研究——以体育与信息整合后对体育课程结构的影响为例[J].教师.2013

[6].陈文刚.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心理学最大效能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3

[7].李木厚.浅析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效能的策略[J].科技视界.2013

[8].刘德华,马敏卿.通过学校体育效能多元性透视体育教师工作特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9].胡志国.浅析学校体育效能[J].河北职工大学学报.2002

[10].陈文菁,汪剑.论体育主导效能与整体的集聚力——对体育系统内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结合效益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0

标签:;  ;  ;  ;  

学校体育效能论文-林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