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波吸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电损耗,磁损耗,吸波性能
微波吸收剂论文文献综述
包秀坤[1](2019)在《基于不同损耗机制的微波吸收剂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不同电磁波损耗机制设计制备了介电/磁损耗型FeCo/ZnO/La_(0.7)Ba_(0.3)MnO_3复合物、C/Co核壳亚微米复合物和介电损耗型LaOCl/C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进行分析,获得了如下结果:(1)FeCo/ZnO/La_(0.7)Ba_(0.3)MnO_3体系:通过液相还原合成法和醋酸锌热分解两步法制备FeCo/ZnO复合物;以FeCo/ZnO复合物作为前驱体,与水热法制备的La_(0.7)Ba_(0.3)MnO_3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构建FeCo/ZnO/La_(0.7)Ba_(0.3)MnO_3复合物。当层厚为2 mm时,该复合物在11.6 GHz处的RL值为-34 dB,单层有效吸波频带(RL<-10 dB)达到4.8 GHz;FeCo/ZnO复合物在11.5 GHz处最小的反射损耗值为-19.8 dB,单层有效吸波频带(RL<-10 dB)为3.4 GHz。La_(0.7)Ba_(0.3)MnO_3的引入拓宽了吸收频带和增强了微波吸收。FeCo/ZnO复合物主要由于氧空位缺陷导致的界面极化、偶极子极化和较高的电导率具有较高的介电损耗能力,使其具有优异的阻抗匹配。引入钙钛矿结构的La_(0.7)Ba_(0.3)MnO_3,由于其具有铁磁性和基于晶格畸变引起的偶极子极化,使吸波性能得到进一步地改善。(2)C/Co核壳亚微米复合物:通过液相合成和热处理工艺成功制备了C/Co核壳亚微米复合物。热处理工艺不仅使其结晶性提高,而且使其形貌由C/Co-雪花状壳层的核壳结构转变成闭合的核壳结构。C/Co核壳亚微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在11GH处最小反射损耗为-23 dB,厚度为2.5 mm,单层厚度的吸波频带(RL<-10 dB)达到3 GHz。随着吸波样品厚度的增大吸收峰向低频移动,并出现多重吸收峰。优异的吸波性能源于较好的阻抗匹配、介电损耗和1/4波长干涉相消原理。(3)LaOCl/C纳米复合物:以NaCl为抑制剂,通过热处理制备出LaOCl纳米颗粒;通过热处理成功制备出LaOCl镶嵌在C基体中层状LaOCl/C纳米复合物。与LaOCl纳米颗粒的介电损耗因子相比,层状LaOCl/C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碳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多重介电共振峰,在全频范围内表现出优良的吸收性能,这是由于适当的阻抗匹配和微波衰减能力的提高。最佳反射损耗(RL)在18 GHz时为-32 dB,并且有效吸波带宽(RL<-20 dB)可达到14.8 dB从3.2-18 GHz,对应厚度为1.5-6 mm。(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5)
王卫东,涂亚楠,孙阳阳,孙美洁,徐志强[2](2018)在《微波吸收剂对褐煤微波提质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褐煤微波辐照过程中,仅有煤中的水分和微量物组分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强,如果在微波辐照过程中添加吸收微波能力强的微波吸收剂,可以加强褐煤微波提质过程。以褐煤半焦和活性炭为微波吸收剂,运用微波干燥试验设备,对锡林郭勒褐煤进行了微波干燥脱水试验研究,分析了微波场中吸收剂对褐煤水分脱除的影响规律,探索了吸收剂对微波提质褐煤的理化特性的提升机理。结果表明:加入微波吸收剂后的微波提质过程依然遵循微波脱水提质的预热,升速和等速干燥;微波提质褐煤的煤质明显提高,含氧官能团数量降低,自燃情况得到抑制。与没添加吸收剂煤样相比,加入微波吸收剂后的提质煤样水分含量降低1.6%、脱水率提高了9.46%、脱水速率提高了0.013%/s;碳元素含量提高2%、氧含量降低0.8%;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增加1 059.318 k J/kg和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增加了1 059.99 k J/kg;燃点最高可提高23℃。(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雪珂,向军,吴志鹏,刘敏,沈湘黔[3](2017)在《Co含量对轻质微波吸收剂C/Co纳米纤维吸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热处理制备了一种可应用于2~18 GHz频段的高性能轻质微波吸收剂C/Co纳米纤维,详细研究了金属Co含量对纳米纤维的电磁特性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相对于纯碳纳米纤维,C/Co纳米纤维的微波吸收性能得到显着加强,其主要吸波机制仍是介电损耗。随着Co含量的增加,C/Co纳米纤维的电磁衰减能力逐渐下降,而微波吸收却先增强后减弱,含37.8wt%Co的C/Co-5纳米纤维因金属Co粒子和纳米碳纤维的良好结合与协同效应,以及纤维中特殊的Co粒子@石墨核壳结构所带来的良好阻抗匹配与足够高的电磁衰减能力而表现出最好的吸波性能。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涂层厚度在1.1~5.0 mm间变化时,填充5wt%C/Co-5纳米纤维的硅胶吸波涂层的反射损耗(RL)值超过–20 d B的频率范围在3.2~18 GHz,最小RL值达到–78.8 d B,其中当涂层厚度仅为1.5 mm时,RL值低于–20 d B的吸收带宽可达6.0 GHz(12~18 GHz)。C/Co纳米纤维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表明,这些磁性碳杂化纳米纤维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吸波材料。(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杨子[4](2015)在《共掺杂SiC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波材料作为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取决于吸收剂对电磁波的损耗能力。对于武器装备高温部件的隐身以及高温下的电磁波屏蔽等,都需要能承受高温的微波吸收剂。SiC作为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在高温吸波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B/Al、B/N和Al/N共掺杂的SiC粉体吸收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介电性能测试等,系统的研究了共掺杂SiC粉体吸收剂制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深入讨论了共掺杂对SiC吸收剂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以Si粉和炭黑为原料,B粉为掺杂剂,PTFE为化学活性添加剂,制备B掺杂SiC粉体吸收剂。研究了不同B掺杂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纳米粉体的介电常数实部ε′、虚部ε″和损耗角正切tanδ值均随着B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采用Al粉为掺杂剂合成Al掺杂SiC纳米粉体,发现当Al的掺杂量增加至10%和15%时,合成产物中出现的Al2O3杂质相。当Al掺杂量为10%时,样品的ε′、ε″和tanδ值最高,分别为ε′=5.2~5.5、ε″=1.5~1.7、tanδ=0.29~0.31。以B粉和Al粉为掺杂剂,制备B、Al共掺杂的SiC粉体吸收剂。结果表明:当B掺杂量为5%,Al的掺杂量分别为5%、10%和15%时所合成样品的ε′、ε″和tanδ值均小于未掺杂Al的SiC样品;当Al掺杂量为10%时,所制备样品的ε′、ε″和tanδ值最大,分别为ε′=3.5~3.6,ε″=0.375~0.4和tanδ=0.09~0.1。当Al掺杂量为5%,B的掺杂量分别为5%、10%和15%时,合成样品的ε′、ε″和tanδ值均随着B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以NH4Cl为氮化剂,B粉为掺杂剂,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B、N共掺SiC粉体吸收剂。发现不同N掺杂量时,均制备了较纯的B、N共掺杂β-SiC纳米粉体。微波介电性能研究表明,合成样品的ε′、ε″和tanδ值均随着N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又研究了不同B掺杂量的影响。同样地,合成样品的ε′、ε″和tanδ值均随着B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以Si3N4为氮化剂、B粉为掺杂剂,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B、N共掺杂SiC粉体吸收剂。XPS分析证明了B、N成功地掺杂进入SiC晶格。介电性能结果表明,不同N掺杂量合成样品的ε′、ε″和tanδ值均随着N掺杂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当B掺杂量为5%、N掺杂量为15%时,共掺杂样品的ε′、ε″和tanδ值高于未掺杂样品。但是,不同B掺杂量时,共掺杂样品的ε′、ε″和tanδ值均小于未掺杂SiC样品,其随着B掺杂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以Al粉为掺杂剂,Si3N4为氮化剂,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Al、N共掺杂的SiC粉体吸收剂。结果表明:当Al的掺杂量为5%,不同N掺杂量时,发现掺杂样品的介电常数实部ε′、虚部ε″和tanδ均小于未掺杂样品,且随着N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对N掺杂量为5%,不同Al掺杂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Al的掺杂量为10%、15%时,合成产物中出现了Al2O3的杂质峰,样品的介电常数实部ε′、虚部ε″和tanδ整体上随着Al掺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2-01)
王允圃,刘玉环,阮榕生,陈伟光,万益琴[5](2015)在《微波吸收剂辅助吸波快速热解稻壳的气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稻壳为研究对象,采用碳化硅、残炭为微波吸收剂,运用新型微波辅助催化气化技术以及微波吸附剂辅助加热技术,研究微波吸收剂辅助吸波快速热解稻壳气化特性,通过气相色谱等手段对裂解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吸收剂辅助吸波快速热解稻壳产物以气体为主,最高达53%,热解气体产物主要成分为H2、CO2、CO、CH4,占到纯热解气总量的97%以上,氢气体积分数最高,均高于38%。稻壳与残炭添加量质量比为1∶1时,氢气体积分数可达48.12%,合成气(H2+CO)含量大于60%。研究结果证明了微波吸收剂辅助吸波快速热解稻壳气化制备富氢燃气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5年08期)
赵立英,曾凡聪,廖应峰,刘平安[6](2015)在《球磨时间对片型羰基铁粉微波吸收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湿法球磨制备微米片状羰基铁粉,研究形成产物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以及静磁性能和2~18 GHz微波电磁参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线衍射(XRD)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羰基铁粉片型化程度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矫顽力明显增大。在比饱和磁化强度相近时,粒子的各向异性提高了片状羰基铁粉的磁损耗和介电损耗性能;随着片状结构厚度的减小,磁导率实部μ′以6 GHz为支点,在2~6 GHz之间逐渐增大,而在6~18 GHz之间逐渐减小,形成典型的"跷跷板"现象;磁导率虚部μ′′持续增大,峰值出现在6 GHz左右并向低频移动。(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张新伟,王鑫,陈平,赵延兵,张雪[7](2014)在《复合微波吸收剂辅助生物质裂解制取生物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生物质微波热解体系单纯追求升温快而引起部分"热点"负效应,导致挥发分发生二次裂解的现象,使用复合微波吸收材料辅助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取生物油,并比较不同复合微波吸收材料的升温曲线及其对热解产物分布和生物油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波吸收材料的加入能够改变生物质的微波升温行为,其中SiC/Fe3O4具有较高的炭化温度,保留了更多的中间产物。当SiC和Fe3O4以8∶2的比例混合、热解温度为650℃、加热功率为600 W的条件下,得到的生物油收率高达46.8%,而且生物油中呋喃类、醚类、酮类含量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4年08期)
谷建宇,马晨,周必成,刘艳[8](2014)在《活性炭/磁性金属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浸渍沉积技术对活性炭进行了磁性金属负载处理,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微波吸收剂。该吸波剂在8~18GHz频率范围表现出良好的吸波特性。通过等压氮吸附、扫描电镜等分析了活性炭表面金属颗粒形貌,发现金属颗粒大部分以纳米尺度的粒子存在;并通过对负载前后吸波剂孔径和电磁参数比较研究,认为活性炭较大的表面积是吸波剂的电磁特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14-07-21)
谷建宇,马晨,周必成,刘艳[9](2014)在《活性炭/磁性金属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浸渍沉积技术对活性炭进行了磁性金属负载处理,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微波吸收剂。该吸波剂在8~18GHz频率范围表现出良好的吸波特性。通过等压氮吸附、扫描电镜等分析了活性炭表面金属颗粒形貌,发现金属颗粒大部分以纳米尺度的粒子存在;并通过对负载前后吸波剂孔径和电磁参数比较研究,认为活性炭较大的表面积是吸波剂的电磁特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叁)》期刊2014-07-21)
谷建宇,马晨,周必成,刘艳[10](2014)在《活性炭/磁性金属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浸渍沉积技术对活性炭进行了磁性金属负载处理,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微波吸收剂。该吸波剂在8~18GHz频率范围表现出良好的吸波特性。通过等压氮吸附、扫描电镜等分析了活性炭表面金属颗粒形貌,发现金属颗粒大部分以纳米尺度的粒子存在;并通过对负载前后吸波剂孔径和电磁参数比较研究,认为活性炭较大的表面积是吸波剂的电磁特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4年S1期)
微波吸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褐煤微波辐照过程中,仅有煤中的水分和微量物组分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强,如果在微波辐照过程中添加吸收微波能力强的微波吸收剂,可以加强褐煤微波提质过程。以褐煤半焦和活性炭为微波吸收剂,运用微波干燥试验设备,对锡林郭勒褐煤进行了微波干燥脱水试验研究,分析了微波场中吸收剂对褐煤水分脱除的影响规律,探索了吸收剂对微波提质褐煤的理化特性的提升机理。结果表明:加入微波吸收剂后的微波提质过程依然遵循微波脱水提质的预热,升速和等速干燥;微波提质褐煤的煤质明显提高,含氧官能团数量降低,自燃情况得到抑制。与没添加吸收剂煤样相比,加入微波吸收剂后的提质煤样水分含量降低1.6%、脱水率提高了9.46%、脱水速率提高了0.013%/s;碳元素含量提高2%、氧含量降低0.8%;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增加1 059.318 k J/kg和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增加了1 059.99 k J/kg;燃点最高可提高2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波吸收剂论文参考文献
[1].包秀坤.基于不同损耗机制的微波吸收剂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2].王卫东,涂亚楠,孙阳阳,孙美洁,徐志强.微波吸收剂对褐煤微波提质的影响规律[J].煤炭学报.2018
[3].张雪珂,向军,吴志鹏,刘敏,沈湘黔.Co含量对轻质微波吸收剂C/Co纳米纤维吸波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7
[4].杨子.共掺杂SiC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5].王允圃,刘玉环,阮榕生,陈伟光,万益琴.微波吸收剂辅助吸波快速热解稻壳的气化特性[J].化工进展.2015
[6].赵立英,曾凡聪,廖应峰,刘平安.球磨时间对片型羰基铁粉微波吸收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张新伟,王鑫,陈平,赵延兵,张雪.复合微波吸收剂辅助生物质裂解制取生物油研究[J].当代化工.2014
[8].谷建宇,马晨,周必成,刘艳.活性炭/磁性金属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C].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上).2014
[9].谷建宇,马晨,周必成,刘艳.活性炭/磁性金属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C].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叁).2014
[10].谷建宇,马晨,周必成,刘艳.活性炭/磁性金属微波吸收剂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J].微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