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软骨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瓶,骨软骨构建物,脂肪干细胞,脱细胞松质骨
骨软骨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芳[1](2014)在《转瓶中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的动态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关节退行性疾病和创伤等原因引起的骨软骨损伤病例日益增多,软骨组织本身修复水平有限,临床现有的修复软骨损伤及创伤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恢复软骨组织的功能。组织工程骨软骨的迅速发展为修复临床软骨大面积的损伤带来了新希望,其核心除了构建细胞-支架的复合体外,体外培养环境也极为重要,传统的体外培养的方式为静态培养,但是这种方式在组织超过一定厚度时,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扩散会受到限制,阻碍营养物质的提供及代谢废物的排出,这样会影响支架内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基于此利用生物反应器的动态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本研究采用经脱脂、脱细胞等处理后的松质骨支架作为骨仿生支架,利用壳聚糖与阴离子聚合体交联的特性,和明胶混合,通过冷冻干燥致孔法,制备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作为软骨支架材料,接种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DSCs)后,分别于成骨诱导基及软骨诱导基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及组织工程软骨,待培养两周后,采用缝合的方式将两部分结合,置于转瓶动态培养,以尽快完成体外骨软骨的动态构建。脱细胞松质骨及壳聚糖/明胶水凝胶支架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质:将猪骨清洗后,经甲醇/氯仿脱脂,脱氧胆酸钠脱细胞处理及H202脱蛋白后,制得脱细胞松质骨支架。将2%壳聚糖醋酸溶液与明胶溶液以质量比3:1混合,冷冻干燥后置于碳化二亚胺/羟基琥珀酰胺/吗啉乙烷磺酸(EDC/NHS/MES)交联液中交联6h,加入Na2HPO4溶液中和支架中的醋酸2h,再次冷冻干燥得到交联后的水凝胶支架。然后将支架切成5mm×5mm×5mm小块,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下观察骨及软骨支架表面微观形貌,万能实验机测定松质骨及水凝胶的弹性模量,采用比重瓶法检测了水凝胶支架的孔隙率,同时考察了支架的吸水率,红外检测仪分析松质骨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松质骨支架的平均孔径为284.5±83.62μm,弹性模量为41.27±15.63MPa,红外(Infrared Radiation,IR)检测表明支架仍保留了羟基磷灰石等无机成分及少量蛋白质,与人骨的天然成分相同,具有良好的组织亲和性和结合力。壳聚糖/明胶支架的平均孔径为118.25±19.51μm,孔隙率为82.60±2.34%,吸水率为361.28±0.47%,弹性模量为61.2±0.16KPa。两种支架选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性能,适于选作骨软骨构建物的支撑材料。人源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成软骨诱导:经胰酶法分离获取脂肪干细胞,然后继续培养,传代。取第5代hADSCs于成骨及软骨诱导基中培养,考察其这两方向的分化潜能。结果表明: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增殖速度快,5天即可传代一次。hADSCs经成骨诱导7天后,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诱导28天后,von-Kossa染色,染色结果发现诱导后细胞分泌了大量钙结节。ADSCs经软骨诱导基培养7,14天,经甲苯胺蓝及蕃红花O染色后,可见胞浆及周围粘液有大量异染性基质。以上各种检测结果证明hADSCs可向成骨,软骨细胞分化,适于作为组织工程骨软骨构建的种子细胞。细胞-松质骨复合体的构建及支架中细胞生长及基质分泌情况:将P7-hADSCs以106cells/mL密度接种于松质骨支架内部,每个支架40μL,正反两面,接种细胞后的支架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h后,在孔板中添加足量成骨诱导基,继续培养,将一半组织构建物移入转瓶中,作为动态实验组Ⅰ组,转瓶的转速为40rpm,剩余复合物及单纯松质骨移入培养瓶中静态培养分别作为对照组Ⅱ组及空白组Ⅲ组,ALP定性及定量试剂盒检测了支架中细胞骨向分化能力,Dead/Live荧光染色定性考察了动静态环境下细胞在松质骨支架中的生长存活情况,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测量了细胞的代谢情况,SEM观察脱细胞松质骨支架中细胞贴附及胞外基质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细胞骨向分化能力要稍高,Dead/Live结果表明动态环境下细胞分布及生长状况更好一些,扫描电镜表明细胞分泌基质更多,转瓶动态培养可以较快完成组织工程骨的构建。细胞-水凝胶复合体的构建及支架中细胞生长及基质分泌情况: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方式一样,将其中20个细胞支架复合物作为静态对照组Ⅱ,另外20个细胞-水凝胶支架转移到制作的不锈钢架的铂丝上,置于转瓶中培养,作为动态实验组Ⅰ。甲苯胺蓝及蕃红花O检测支架中细胞软骨分化能力,Dead/Live荧光染色观察动静态环境下细胞在水凝胶支架中的生长情况,葡萄糖及乳酸试剂盒测量了细胞的代谢情况,SEM观察水凝胶支架上细胞贴附及胞外基质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动态环境促进了糖胺多糖的表达及细胞基质的分泌,细胞增殖更明显。骨软骨复合组织的构建及动静态培养:按照构建组织工程骨及软骨的方法,将P7-hADSCs以107cells/mL密度分别接种松质骨及水凝胶支架中,分别添加足量成骨诱导基及软骨诱导基中培养两周后,将两部分用线缝合一起,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其中,一半移入转瓶动态培养,另外一半置于培养瓶中静态培养分别作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一定时间内,进行相关方面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动静态组细胞在各层支架的分布,SEM考察了复合支架界面、软骨及骨部分中细胞及其基质分泌情况。结果表明:两组复合物连接较紧密,Calcein染色表明动态组细胞存活较多且分布更均匀,SEM结果表明两组界面处及工程骨部分细胞及基质分泌情况差别不大,动态组在工程软骨部分有更多的细胞成团状在孔壁伸展,基质分泌更多。(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7)
郭学彦,林艳君,肖刚[2](2014)在《同种异体软骨复合物粉促进关节软骨自然再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天然软骨组织富含软骨生长修复所需各种信号因子,探索软骨修复的新思路。方法:2~2.5kg新西兰白兔,取关节软骨制成冻干粉末,移植于兔股骨远端关节软骨面上人工全层软骨缺损处,进行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冻干粉末粒径主要分布在30μm~150μm之间,移植手术10周后实验组关节软骨缺陷已完全愈合,并被透明软骨所覆盖,组织学显示含大量Ⅱ型胶原;对照组则未能愈合,且缺陷处不含Ⅱ型胶原和糖胺聚糖。结论:同种异体软骨复合物粉可促进关节软骨自然再生,为临床应用提供极大方便。(本文来源于《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14年10期)
左强,崔维顶,范卫民[3](2013)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BMSC-PLGA复合物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BMSC-PLGA)复合物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在12只小型猪的双侧膝关节股骨内髁建立陈旧性软骨缺损模型,并将这24例膝关节随机均分为对照(A)组和复合物(B)组。两组缺损首先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B组多个移植物之间遗留的死腔再使用富集BMSC-PLGA复合物填塞。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评估中,B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A组(36.2MPa vs.26.9MPa)(P<0.05)。结论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BMSC-PLGA复合物修复膝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的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3年12期)
李瑞鹏[4](2013)在《松质骨/水凝胶支架构建类骨软骨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软骨组织结构简单,无血管神经长入,因此自身修复能力有限。传统的软骨缺损治疗方法各有局限性且不能完全恢复软骨组织的功能性,因此,利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骨软骨仿生组织复合物是未来解决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最佳方法之一。本实验采用生物相容性强、与人体骨组织结构及性能相似的猪源骨松质脱脂、脱钙、脱蛋白后作为骨部分仿生支架,将壳聚糖明胶混合冻干并交联后构建壳聚糖-明胶水凝胶支架作为软骨部分仿生支架。在构建的水凝胶/松质骨支架上分别接种骨细胞软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后的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后,构建双层骨软骨复合物并检测其用于骨软骨修复中的可行性。首先,制备骨松质支架,检测其孔径分布、孔隙率,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并利用红外检测其化学组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骨松质支架表面有大量纳米级突起,骨松质支架内孔道连通,支架的平均孔径为410±59μm,孔隙率为70.64±1.71%。通过红外检测发现,骨松质支架内含有羟基磷灰石与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制备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明胶水凝胶支架并检测不同浓度下支架的孔隙率、溶胀率及降解率,选择综合性能最优的浓度用于制备本实验所需的水凝胶支架。观察最佳浓度组水凝胶支架的孔径、微观形貌并用红外检测分析交联前后壳聚糖/明胶的化学组成变化。本研究水凝胶中明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3:1,设置3%,4%,5%叁组不同浓度的水凝胶。经相关物理性能检测,发现4%浓度组水凝胶支架的孔隙率、溶胀率及降解率等综合性能最优,最适合作为软骨仿生支架。4%浓度组水凝胶支架内孔道间相互连通,水凝胶的平均孔径为117±21μm,孔隙率为83.40±0.79%,溶胀率为362.00±2.38%,PBS浸泡法测得6周后支架剩余重量为起始干重的80.76±1.6%。红外检测表明水凝胶支架交联后明胶与壳聚糖的官能团发生了化学反应。骨松质支架与水凝胶支架的各项物理性能与原位骨软骨组织的物理性能相似。此外,松质骨及壳聚糖/明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种子细胞采用分离纯化后的人ADSCs,体外培养扩增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后,检测细胞的生长状况、形态变化,并用常规染色检测分化效果。分离纯化后的ADSCs呈长梭形贴壁生长,增殖速度快,5~6天可传代一次。脂肪培养中诱导培养两周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油红染色可见细胞内有红色小油滴。软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叁周后,甲苯胺蓝染色发现软骨细胞分泌的多糖类胞外基质被染为淡紫色。骨诱导培养后,实验组的ALP染色、von Kossa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呈现阳性,而对照组不被染色或染色不明显。综合以上可得,ADSCs扩增速度快、一定代数范围内形态稳定,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适于作为骨软骨复合物构建的种子细胞。在两部分支架材料制备及性能检测与种子细胞扩增及分化能力检测的基础上,将种子细胞与支架复合构建骨软骨复合物。首先将诱导分化后的ADSCs以1×107cells/mL的密度分别接种在骨松质及水凝胶支架上,孔板内分离培养两周后构建骨软骨复合物。复合物的构建分为叁组:双层仿生支架复合培养实验组,分离培养对照组及空白支架组。共培养两周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支架内的细胞生长状态,Dead/Live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增殖状态并用IpWin5软件分析染色情况及细胞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骨松质支架上的骨向分化能力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水凝胶支架及骨松质支架上细胞的生长贴附状态及胞外基质分泌情况。共培养后,倒置显微镜检查结果表明ADSCs在支架上黏附良好,可见不同尺寸的细胞群落。IpWin5软件分析Dead/Live荧光染色的光密度及染色面积,t-检验检测显着性。软骨支架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累计光密度分别为350059dpi、163129dpi, P<0.005。骨支架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累计光密度分别为306222dpi、31595dpi, P<0.005。骨支架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荧光染色面积分别为14815.10μm2、1412.13μm2, P<0.005。软骨支架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荧光染色面积分别为16836.96μm2、7829.27μm2, P<0.005。复合支架组(实验组)的细胞荧光染色面积及累计光密度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表明实验组比单层培养对照组的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强。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骨松质支架上的染色比对照组深。用扫描电镜观察构建的复合物发现细胞生长在水凝胶及骨松质支架的孔道内,以细胞集簇的方式存在。骨松质支架上可见无机盐及骨晶等胞外分泌物,水凝胶支架表面亦可见大量分泌物。以上检测表明,双层支架构建的骨软骨复合物比单层仿生支架的构建效果好,因此,本实验中制备的双层支架可用于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的构建。(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6)
张碧,满城,陈瞰,胡静,祝颂松[5](2011)在《BMSCs/PLGA复合物修复山羊下颌髁突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利用BMSCs/PLGA复合物修复山羊下颌髁突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36只成年健康山羊,一侧关节制备3 mm直径、5 mm深的髁突表面骨软骨缺损,根据植入物不同分为BMSCs/PLGA复合物组、PLGA组及空白组,另一侧关节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术后6周和24周后处死每组6只动物,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术后24周时空白组下颌髁突骨软骨缺损未能自发修复;植入PLGA组的缺损表面虽有软骨形成,但连续性有中断;植入BMSCs/PLGA组的修复效果最佳,表面软骨接近正常纤维软骨。组织学评分结果也显示BMSCs/PLGA组明显优于材料组和空白组。结论:BMSCs/PLGA复合物可以作为一种修复下颌髁突骨软骨缺损的新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贾帅军,孟国林,刘建,刘利,熊卓[6](2010)在《新型一体化快速成形骨-软骨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联合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Ⅰ型胶原杂化改性的一体化快速成形PLGA/PLGA—TCP骨—软骨复合支架复合自体BMSCs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快速成形(RP)技术与相分离原理相结合的复合喷射低温制造(MSLM)新工艺制备一体化PLGA/PLGA—TCP骨—软骨复合支架,并经Ⅰ型胶原杂化修饰,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获取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胶原杂化PLGA/PLGA—TCP支架上,体外继续培养7 d后植入兔左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未复合细胞的支架作为单纯支架组,并将另外12个膝关节缺损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2、24周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SEM观察支架材料可见支架相互贯通的圆滑大孔结构排列规则,并可见相互贯通的微孔结构(10~500μm),骨及软骨两部分界面连接良好;动物实验结果显示,12w时实验组软骨缺损内充填以透明软骨样组织,表面较平整;单纯支架组软骨缺损内大部分充填以纤维样组织,骨部分支架材料残留,表面不平整、凹陷明显;空白组缺损内仅有少量纤维组织形成。24w时实验组骨—软骨复合缺损内充填以软骨样组织,软骨下骨及潮线基本恢复;单纯支架组软骨缺损内以纤维样组织充填为主,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团;空白组缺损内仅有少量纤维组织形成。[结论]利用RP技术制备的一体化PGA/PLGA—TCP骨—软骨复合支架具有适合种子细胞生长代谢的孔径及孔隙率,并且具有良好的骨—软骨连接界面,经Ⅰ型胶原改性后的支架复载高密度自体BMSCs构建的一体化骨—软骨复合物能够有效的修复兔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期刊2010-09-18)
贾帅军,孟国林,刘建,刘利,熊卓[7](2010)在《PLGA/TCP/胶原/BMSCs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联合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Ⅰ型胶原杂化改性的一体化快速成形PLGA/PLGA—TCP骨—软骨复合支架复合自体BMSCs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快速成形(RP)技术与相分离原理相结合的复合喷射低温制造(MSLM)新工艺制备一体化PLGA/PLGA—TCP骨—软骨复合支架,并经Ⅰ型胶原杂化修饰,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获取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胶原杂化PLGA/PLGA—TCP支架上,体外继续培养7d后植入兔左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未复合细胞的支架作为单纯支架组,并将另外12个膝关节缺损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2w及24w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SEM观察支架材料可见支架相互贯通的圆滑大孔结构排列规则,并可见相互贯通的微孔结构(10~500μm),骨及软骨两部分界面连接良好;动物实验结果显示,12w时实验组软骨缺损内充填以透明软骨样组织,表面较平整;单纯支架组软骨缺损内大部分充填以纤维样组织,骨部分支架材料残留,表面不平整、凹陷明显;空白组缺损内仅有少量纤维组织形成。24w时实验组骨—软骨复合缺损内充填以软骨样组织,软骨下骨及潮线基本恢复;单纯支架组软骨缺损内以纤维样组织充填为主,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团;空白组缺损内仅有少量纤维组织形成。结论:利用RP技术制备的一体化PLGA/PLGA—TCP骨—软骨复合支架具有适合种子细胞生长代谢的孔径及孔隙率,并且具有良好的骨—软骨连接界面,经Ⅰ型胶原改性后的支架复载高密度自体BMSCs构建的一体化骨—软骨复合物能够有效的修复兔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本文来源于《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7-16)
刘安军,安磊,陈影,朱振元,陈汝洁[8](2010)在《牛关节软骨复合物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考察了牛关节软骨复合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弗氏完全佐剂皮下注射左后足跖建立小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主要考察了牛关节软骨复合物、牛关节软骨多糖及牛喉管骨软骨多糖对模型小鼠关节指数、肝指数、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并检测了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牛关节软骨复合物可有效缓解小鼠关节肿胀现象,显着降低小鼠肝指数,胸腺指数,MDA,NO(P<0.05)及IL-1β(P<0.01)的含量,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治疗效果优于软骨多糖组。关节软骨复合物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选择。(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张世浩[9](2009)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层状修复体体外构建骨软骨复合物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节软骨损伤一直是骨科面临的难题之一。关节软骨本身缺乏营养血管,再生细胞和体液因子少,软骨的细胞/基质比低,一旦关节软骨损伤,其再生能力十分有限。此外,再生软骨的生物化学和机械性能不等同于正常软骨,容易退变和侵蚀。组织工程修复软骨手段的目的是将修复物质运送到受损部位并且固定于该位置以达到有效的修复。从研究结果来看,虽然研究者们应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生物材料、种子细胞和修复方法,但修复关节软骨的长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组织工程软骨中心强度低、难以和宿主正常软骨整合、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断裂分层问题等难题。研究目的通过最近新兴的模拟微重力技术,将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广泛的胶原、壳聚糖与β—TCP有机复合,模仿体内关节软骨的分层结构,构建层状梯度复合材料,并将扩增的兔扩增的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和关节软骨细胞植入其中体外培养,观察软骨细胞在胶原/壳聚糖/β-磷酸叁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中的黏附、增殖、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性状变化,以评价微重力培养方法在软骨组织工程的实用性及该复合材料作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细胞和支架材料为实验对象,以普通培养和微重力培养分两组对照。MTT实验分组:7个时间组:1天、4天、7天、10天、13天、17天、19天;8个平行孔/组,两培养组共112孔。1.成骨细胞的诱导和软骨细胞的培养: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新西兰兔原代BMSCs,体外扩增后进行成骨诱导,3周后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生成情况;取新西兰幼兔的关节软骨消化培养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取2、3代细胞行s—100细胞免疫化学染色。2.种子细胞和材料复合:将诱导成功后的成骨细胞和前4代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修复体复合体外普通培养和旋转培养仪模拟微重力培养,进行MTT检测比较两组细胞增殖情况并观察模拟微重力对细胞的影响;培养3w后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软骨细胞在修复体材料内黏附生长情况;3w后,细胞和材料复合物进行脱钙、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Ⅰ型胶原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变化及模拟微重力对复合物的力学影响。统计学分析:MTT实验中,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组整体之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α=0.05为统计学检验水准。研究结果1.细胞形态:初接种时BMSCs呈球形,悬浮在培养液中,24h后开始贴壁,细胞呈长梭形,少量多角形,约1周左右细胞铺满培养瓶。加入成骨诱导培养液后细胞生长相对缓慢,其形态发生了改变,细胞逐渐增大,进而出现重迭生长。2周后细胞间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钙化结节,结节周围细胞呈放射状分布。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Von Kossa法检测出钙化结节。体外单层培养的软骨细胞呈球形,悬浮在培养液中,5h后开始贴壁,细胞呈扁平状,大多数叁角形,少量多角形,约1周细胞铺满培养瓶,呈“铺路石”样。第2、3代细胞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胞浆内呈阳性反应。2.细胞/支架光镜下观察:细胞悬液滴加于经预湿处理的复合支架材料上,支架材料迅速膨胀,证明细胞扩散到支架内。接种24h后,倒置显微镜下见材料不透明,无法观察其内细胞生长情况,但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贴附在材料旁培养板内。3.MTT检测:种子细胞和材料复合后,除第1天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外(P=0.878),其余时间点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模拟微重力组明显比培养板组细胞增殖力高。两组之间整体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证明模拟微重力对成骨细胞在修复体内的增殖比普通培养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4.扫描电镜:培养3w后,普通培养组软骨细胞成团地吸附于支架表面,从切开的材料上可以观察到有部分细胞吸附于空隙内,细胞间通过突起相互连接,或伸出伪足贴附于支架孔隙壁上;模拟微重力培养组中细胞在修复体上分布更加均匀,且其中心部位软骨细胞数量明显比普通培养组多。5.HE染色和免疫学检测结果:3w后,HE染色显示培养板组的细胞多聚集在修复体表面,细胞数量明显多于修复体内部,而模拟微重力组材料表面和材料内部细胞数量相差不大,分布较均匀,修复体内部细胞数量明显比普通培养组多。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团中有基质分泌,沉积于细胞周围:含有β—TCP端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不含有β—TCP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胞浆内呈阳性反应。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同一层状修复体上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同时增殖,无明显分界。结论1.成功培养出兔原代软骨细胞和BMSCs,并成功诱导BMSCs为成骨细胞,为进一步的细胞和材料的接种提供了数量充足和生物学性能良好的种子细胞。2.胶原/壳聚糖/β-TCP层状梯度复合体模拟了正常关节软骨分层结构,细胞相容性好,能提供细胞生长的叁维环境。3.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联合种植在同一修复体上,体外构建骨软骨复合体,为进一步动物实验提供的基础。4.转壁式旋转培养仪产生的模拟微重力可以使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在修复体内高密度生长,能更好的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分泌,提高了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体外培养的质量,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09-05-10)
孙雪刚[10](2009)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骨基质明胶体外构建骨软骨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支架材料骨基质明胶(BMG)上体外培养构建骨软骨复合物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8.06-2009.01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实验中心完成。①2-3月龄日本大耳兔,体重2.5-3.5kg,雌雄不限,无菌条件下骨髓穿刺针取股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倍增后,取第3.4代生长状态良好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软骨诱导剂(HG-DMEM中加入地塞米松、维生素C、TGF-β1、ITS-3146)和成骨诱导剂(15%FBS+LG-DMEM中加入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下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制备一侧全脱钙,一侧未脱钙的“双相”BMG支架载体。③将诱导后具有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相应表型的MSC分别移植到事先处理好的“双相”支架载体上继续培养,分别在1w,3w行Masson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原代细胞生长缓慢,呈短梭形,1-3w可达70-80%融合,传代细胞48h内增殖缓慢,3d后细胞增殖旺盛,7-8d进入平台期,第3.4代增殖最为旺盛,成骨诱导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型变为多边形,立方形,叁角形。软骨诱导后的MSC细胞呈椭圆形或圆形。②制备的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BMG)为叁维多孔海绵状结构,可塑性好,有弹性,并有适宜的强度,未脱钙的一侧强度较高,脱钙的一侧强度较对侧低。③Masson染色:培养21d,可见成骨诱导侧显示蓝色表达,软骨诱导侧现实红色表达。ALP染色:培养7d,ALP染色不明显,未形成钙结节,培养21d可见成骨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棕黑色颗粒,对照组未见着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培养21d后见切片软骨细胞侧胞浆内棕黄色表达,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结论:一侧全脱钙,一侧未脱钙的异体BMG可做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可以结合自体MSC诱导的成骨和软骨前体细胞在体外制备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为以后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骨软骨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天然软骨组织富含软骨生长修复所需各种信号因子,探索软骨修复的新思路。方法:2~2.5kg新西兰白兔,取关节软骨制成冻干粉末,移植于兔股骨远端关节软骨面上人工全层软骨缺损处,进行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冻干粉末粒径主要分布在30μm~150μm之间,移植手术10周后实验组关节软骨缺陷已完全愈合,并被透明软骨所覆盖,组织学显示含大量Ⅱ型胶原;对照组则未能愈合,且缺陷处不含Ⅱ型胶原和糖胺聚糖。结论:同种异体软骨复合物粉可促进关节软骨自然再生,为临床应用提供极大方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软骨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芳.转瓶中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的动态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4
[2].郭学彦,林艳君,肖刚.同种异体软骨复合物粉促进关节软骨自然再生的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
[3].左强,崔维顶,范卫民.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BMSC-PLGA复合物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J].江苏医药.2013
[4].李瑞鹏.松质骨/水凝胶支架构建类骨软骨复合物[D].大连理工大学.2013
[5].张碧,满城,陈瞰,胡静,祝颂松.BMSCs/PLGA复合物修复山羊下颌髁突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
[6].贾帅军,孟国林,刘建,刘利,熊卓.新型一体化快速成形骨-软骨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联合缺损的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2010
[7].贾帅军,孟国林,刘建,刘利,熊卓.PLGA/TCP/胶原/BMSCs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联合缺损的研究[C].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2010
[8].刘安军,安磊,陈影,朱振元,陈汝洁.牛关节软骨复合物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0
[9].张世浩.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层状修复体体外构建骨软骨复合物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
[10].孙雪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骨基质明胶体外构建骨软骨复合物[D].大连医科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