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社会学论文-冯文全,吴丽秋

越轨社会学论文-冯文全,吴丽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越轨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问题学生,越轨行为,越轨社会学,标签理论

越轨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冯文全,吴丽秋[1](2018)在《越轨社会学标签理论视角下小学阶段“问题”学生德育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标签理论以独特的视角为小学阶段"问题"学生的德育提供了新思路。从越轨社会学标签理论视角分析"问题"学生的产生,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了新方向。标签效应对小学生德育成效将产生正负双重影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者应该吸收、借鉴标签理论,做好"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8年05期)

孟煜华[2](2017)在《基于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渐提高,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越轨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阐述了理论构成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我们青少年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提高社会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7年33期)

符慧君[3](2017)在《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逐渐引发了更多关注,各地高校频繁出现了大学生犯罪的不良现象。相比于其他类型犯罪,大学生犯罪具有独特性,罪行种类较多并且正在逐步扩大犯罪涉及的范围。究其根源,很多大学生犯罪现象都源于家庭残缺、自身约束力较差或者所处环境不良等。由此可见,大学生犯罪包含了较多根源,在这其中也涉及到较复杂的校园现象与社会现象。对于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各种犯罪具体在研究时,应当从越轨社会学的视角着眼,通过这种方式来探求大学生出现犯罪的社会根源与心理要素。越轨社会学可以为现阶段的大学生犯罪提供理论根据,与此同时也给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7年11期)

王鑫[4](2016)在《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他们》的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着名女作家,其最成功的代表作《他们》荣获1970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他们》像一面反光镜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至20世纪60年代的底特律暴乱期间的美国社会现状,尤其是温德尔一家叁代为代表的底层人民的贫苦生存与挣扎赤裸裸地展现给读者。欧茨以其细腻的文笔、明确的目的以及深切的社会责任感讲述着真实生活中他们的越轨行为以及揭露残酷肮脏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选取小说主人公洛雷塔、莫琳、朱尔斯的各种越轨行为为切入点,在默顿越轨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探究越轨行为的根源,揭露病态的社会。在社会结构与文化目标面前,默顿的个体适应模式的类型对于分析文本主题有新颖独到的见解。笔者通过分析洛雷塔、莫琳、朱尔斯的越轨行为挖掘出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以及个人心理于越轨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社会结构混乱、文化目标缺失的迷茫中,他们只能选择越轨行为得以解脱。(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6-11-28)

郑腾林[5](2016)在《越轨社会学视野下大学生犯罪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的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越加严重。社会中出现一些大学生犯罪案件,引起了许多专家的注意。我国目前的犯罪主要表现为犯罪的人数不断上升,犯罪的动机和类型也不断多样化。从上述的情况看,大学生犯罪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篇文章主要是从中国具体的情况出发,把大学生的犯罪问题曝光于我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进一步的探究大学生的犯罪原因。(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13期)

刘福泉[6](2015)在《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审判行为瑕疵控制机制及其运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越轨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审判行为瑕疵即指法官在审判中实施的越轨行为,其控制机制不外乎制裁、奖励和内化叁种类型。然而,这叁者皆有局限性,在实践中须相互补充、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对审判行为瑕疵的控制功能。(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孔祥渊[7](2015)在《问题学生的德育:基于越轨社会学理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呈现出个人化倾向,这是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所在。从越轨社会学理论角度看,"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是有所不同的。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贴标签导致的;文化冲突理论认为,越轨行为具有文化特质,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界定的结果;失范理论指出,社会中价值规范的真空状态是造成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社会控制理论则认为,人们的越轨行为是社会控制不足造成的。上述理论启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留意学生的道德表现,并及时加以强化;了解受教育者的文化,并积极地与受教育者展开对话;建设统一的社会价值体系,打通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加强正向的社会纽带,消解负向的社会纽带。(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15年05期)

刘晓善[8](2015)在《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越轨社会学的视域出发,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提出了叁个方面的具体对策,包括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社会支持状况的优化以及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其中,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是核心与重点,社会支持状况的优化与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则是辅助性措施,两者都是为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进行服务的。(本文来源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黄颖[9](2015)在《毒品问题的媒介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贩毒、吸毒等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2014年中国禁毒报告》,到2013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一共有247.5万名,同比增加了18%。从2014年4月到12月期间,陆续有11位明星因为吸毒锒铛入狱,毒品问题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由于滥用毒品而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和各类犯罪案件也在逐渐增多。美国社会学家道格拉斯提出,人们之所以会对毒品持有负面的态度,是因为没有使用过毒品的人夸大了它的危险后果;而毒品的使用者所具有的众多特点,并不是由于使用毒品造成的,而是由毒品的“非法性”导致的。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了解毒品的主要途径是大众媒体,我们对毒品的态度也与媒体的报道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的正是媒体如何报道毒品问题。研究从越轨社会学标签学派的理论视角出发,以贝克尔等人为代表的越轨理论家们认为,社会中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和一致性的社会规范,所以把越轨定义为某些人们和团体用来描述他人行为的一种社会定义。媒体正是展现这种社会定义的重要途径,媒体报道某一群体时采用的框架、语言、修辞等都反映着社会主流群体的判断和定义。基于以上的视角,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下:媒体通过怎样的方式定义毒品问题,最后得出了怎样的定义,这样的定义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具体的研究从毒品报道的整体样态入手,选择《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作为媒体样本,考察2008年——2014年之间,毒品问题新闻报道的数量、主题分布等。通过整群抽样共得到样本1469篇,通过内容分析,将毒品问题报道的主题概括为六个方面,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禁毒工作”主题。本文将新闻报道看做一种社会定义的过程,所以选择了吸毒行为和吸毒者进行重点分析,因为吸毒行为的性质和吸毒者的身份都是多重的,考察媒体突显了哪些部分,遮蔽了哪些部分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经过抽样,共得到关于吸毒行为的报道样本636篇,根据Van Gorp的“框架包裹”结构,对现象界定、因果关系、责任者、建议和方案、道德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整合,最后得到叁种描述吸毒行为的框架,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社会问题”框架。共得到描述吸毒者形象的报道样本220篇,经过文本分析总结出五种描述框架,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暴力犯罪”框架。本文也进行了个案研究,选取了2014年影响较大的“柯震东、房祖名吸毒事件”为例,研究媒体对名人吸毒事件的报道。选择《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扬子晚报》、《楚天都市报》作为抽样媒体,共得到样本78篇,从报道主题、时间分布、消息来源和报道态度四个方面对样本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媒体对名人吸毒事件的报道是较为客观和公正的,没有出现明显的娱乐化倾向。但是媒体对于事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明星身上,过于关心事件进展而忽略了对吸毒行为的报道。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新浪微博中的“柯震东、房祖名吸毒事件”,从博文主题、博文热度以及受众的评论几个方面来考察媒体微博在名人吸毒事件中的传播行为,本文认为,微博网友对名人吸毒事件的主要关注点与媒体报道的关注点相同,主要关注明星本身,网友最热衷于讨论的话题是如何看待吸毒明星,最容易被忽略的主题是对吸毒行为和毒品问题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04-01)

陈君[10](2014)在《走向沉沦——从越轨社会学视角解读《狐火》》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拉帮结派,特别是未成年少女的越轨和犯罪问题时至今日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欧茨的作品《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将关注目光投向帮派少女这一群体。该小说揭露了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底层的未成年少女的成长环境和心路历程。拟从越轨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控制理论、标签理论、结构性张力理论等相关理论来解读这部作品,分析帮派少女最终陷入"越轨生涯"这一深渊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越轨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渐提高,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越轨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阐述了理论构成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我们青少年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越轨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冯文全,吴丽秋.越轨社会学标签理论视角下小学阶段“问题”学生德育新思路[J].教育评论.2018

[2].孟煜华.基于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分析[J].法制博览.2017

[3].符慧君.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7

[4].王鑫.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他们》的主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5].郑腾林.越轨社会学视野下大学生犯罪成因[J].商.2016

[6].刘福泉.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审判行为瑕疵控制机制及其运行机理[J].长沙大学学报.2015

[7].孔祥渊.问题学生的德育:基于越轨社会学理论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

[8].刘晓善.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

[9].黄颖.毒品问题的媒介呈现[D].安徽大学.2015

[10].陈君.走向沉沦——从越轨社会学视角解读《狐火》[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越轨社会学论文-冯文全,吴丽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