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能震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桡尺骨骨干骨折,骨不连,体外高能震波,愈合时间
高能震波论文文献综述
吴江林,王晓添,王培纯[1](2018)在《体外高能震波治疗桡尺骨骨干骨折骨不连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外高能震波治疗桡尺骨骨干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桡尺骨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治疗,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体外高能震波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骨不连愈合时间、骨不连愈合效果及患肢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不连愈合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高能震波能够加速桡尺骨骨干骨折骨不连愈合,提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付金乐[2](2015)在《高能震波对肌肉骨关节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高能震波对肌肉骨关节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肌肉骨关节慢性疼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给予体外高能震波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低于B组,且VAS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高能震波治疗应用于肌肉骨关节慢性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减轻患者疼痛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5年18期)
艾松涛,严孟宁,朱文静,刘玉,余强[3](2015)在《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远期MRI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随访研究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的Harris评分、VAS评分与病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2011年在我院采用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6例82髋。评价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改善与MRI显示股骨头内病灶大小和髋关节腔积液变化相关性。结果总随访髋数79髋,ESWT治疗后MRI显示病灶缩小共40髋(50.6%)、髋关节腔积液减少48髋(60.6%)。髋关节综合功能改善、疼痛症状变化与关节腔积液分级、积液变化有统计相关性(P<0.05),与病灶大小变化无统计相关性(P>0.05)。结论 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评价改善与关节腔积液分级、积液变化具有相关性,与病灶大小变化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黄海明[4](2013)在《粗聚焦高能震波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随着全球人口老年化,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增加,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医疗费用巨大,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迟缓恢复期长,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疗现有的骨折,更重要的是要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临床研究显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50%再骨折的发生。但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依从性差。因此,探索防治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新途径十分必要。高能震波(high energy shock waves, HESW)或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Shock Wave)被证实有刺激骨痂生长,诱导血管再生,促进骨形成和镇痛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用于骨不连、股骨头坏死及骨肌系统慢性损伤疼痛等的治疗,是近来骨科领域的崭新非侵入性治疗方法。粗聚焦高能震波由于焦点大治疗区域大,更适合骨科应用,本项目拟将粗聚焦高能震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再骨折的预防,以期望能促进骨愈合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减轻疼痛使患者尽早恢复活动,减少并发症,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本实验应用大鼠单纯去势法、兔双卵巢去势加肌注小剂量地塞米松的方法制作78只SD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及24只新西兰大白兔骨质疏松模型方法。造模成功后,应用粗聚焦高能震波仪Orthospec(TM)对准左侧检测区域,用能流密度0.26mj/mm~2,频率60次/分,冲击量为2000次的高能震波治疗一次,右侧对照组不予治疗。随后,两组定期应用骨形态计量学、Micro-CT及BMD检测、免疫组化、RT-PCR等技术手段,比较性地研究了粗聚焦震波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通过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骨形态计量学、Micro-CT及BMD、及生物力学性能等,探索粗聚焦震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骨密度和骨强度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及RT-PCR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骨痂中OPG、BMP、VEGF、BFGF等基因表达,探讨粗聚焦震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分子生物水平上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皮质骨孔隙率、骨微损伤,进一步探讨粗聚焦震波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方面的影响。本实验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大鼠单纯去势法、兔双卵巢去势加肌注小剂量地塞米松的方法,3个月左右均可建立符合本实验研究的SD大鼠、兔骨质疏松模型。2,骨形态计量学、组织学等发现,震波治疗后8W治疗组中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等静态学指标,以及活跃成骨细胞表面(Ob.S/BS)、纠正骨矿化沉积率(jMAR)等动态学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骨间距(Tb.S)、矿化延迟时间(Mlt)等指标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骨痂最大压缩荷载在治疗后4周、8周时均高于对照组。3,免疫组化发现,粗聚焦震波能显着增加大鼠骨折端OPG, BMP, VEGF, BFGF等各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RT-PCR显示,对照侧在骨折后各时间点上的OPG,BMP,VEGF, BFGF表达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而震波治疗侧,首先在第3d下降;之后开始上升,BMP, VEGF, BFGF在第4W到达顶峰(OPG在第6W达顶峰);随后下降,直到第8w回归到正常值。相比对照侧,治疗侧在对应的各时间点上各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量均更高。4,Micro-CT检测骨质疏松性兔股骨中段孔隙率发现,震波治疗后4w和8W治疗侧中孔隙数量(Po.N)、孔隙体积(Po.V)、孔隙百分比(Po)均低于对照侧。生物力学检测发现,粗聚焦震波治疗4、8周后,两次测定治疗组最大载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微损伤实验显示,粗聚焦震波治疗4、8周后,两次测定治疗组线性裂纹的数量、长度及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应用粗聚焦震波处理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加速和促进骨愈合,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增强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增加骨折端血流量,加速成骨过程;减少皮质骨孔隙率及疲劳性微损伤,加快骨修复,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粗聚焦震波治疗是近年来骨科领域的安全、有效的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并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和预防其骨折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5-01)
蒋梁华[5](2012)在《粗聚焦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骨微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粗聚焦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骨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90只1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挑选6只作为假手术(Sham)对照组,剩余84只大鼠切除双侧卵巢进行去势,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OVX)。造模成功后手术造成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并予克氏针内固定。并随机分成治疗组(OVX+SW)和对照组(OVX+Control),治疗组骨折部位用粗聚焦高能震波处理,对照组不予处理常规饲养。定期进行X线观察骨愈合情况,并分别取骨痂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学改变,检测骨痂中BMP-2、VEGF在不同阶段(2,4,8周)的表达、变化和分布;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在不同阶段(2,4,8周)的表达量,并对第4、8周胫骨标本进行Micro-CT检测和叁点弯曲生物力学测试。结果:1、影像学显示OVX+SW组在6周时达到骨性愈合明显多于OVX+Control组而8周时两组所有大鼠全部达到骨性愈合。2、组织学观察2周时对照组成熟骨性骨痂少、形成的骨小梁较少,治疗组较对照组炎性反应强、成熟骨性骨痂多、形成的骨小梁较多;4周时治疗组成熟骨小梁较多,且有较多软骨性骨痂逐渐为骨性骨痂所替代;8周治疗组骨小梁基本改建完成,而对照组骨小梁改建和钙化都不完全。3、免疫组织学结果在2周和4周时BMP-2、VEGF在两组都表达阳性,同时在实验组中两者表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2周时治疗组胶原多、成骨细胞相多、成骨比较活跃;4周治疗组成骨活跃,骨小梁形成明显增多;8周时治疗组骨小梁开始塑形向板层骨转化,纤维骨痂消失,对照组偶见残余成骨细胞表达BMP-2;VEGF仅在破骨细胞上发现有阳性染色。4、骨代谢生化指标(1)血清PINP在OVX+SW组和OVX+Control组各时间点无组间差异,(2)血清CTX-Ⅰ在治疗后2周(0.62±0.23ng/ml)、4周(1.26±0.39ng/ml)、8周(0.45±0.36ng/ml)而OVX+Control组为(0.52±0.16ng/ml)(P=0.417)、(1.78±0.34ng/ml)(P=0.035)、(1.21±0.48ng/ml)(P=0.011)显示在4周及8周时有组间差异。5、Micro-CT分析显示4周和8周治疗组表观骨密度(Density of TV)、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明显高于对照组。6、叁点弯实验结果显示4周和8周时骨折端骨痂的最大载荷在治疗组中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粗聚焦高能震波可能通过增加BMP-2、VEGF表达,促进骨的形成,改善骨折端血运,加快了骨的愈合过程;2可能对骨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3可以改善骨微结构,增加骨密度,提高了骨力学性能。因而,粗聚焦高能震波有可能成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4-01)
聂玮,李晓林,张博,曾炳芳[6](2011)在《高能震波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及骨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能震波(high energy shock waves,HESW)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7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震波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震波组应用高能震波仪对石膏固定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石膏固定。观察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值、特定时间内的临床愈合率及骨性愈合率、VAS疼痛评分、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PRWE问卷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骨密度值在骨折后第4周无显着性差异(P=0.694),而在骨折后第8周及第12周时震波组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震波组骨折后12周时骨密度值已高于骨折当天水平(P<0.05)。震波组4周临床愈合率、10周骨性愈合率、骨性愈合后VAS评分、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价及PRWE问卷评分等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SW能够有效促进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的愈合,防止骨量丢失,预防再骨折及治疗局部骨质疏松,并可预防及治疗关节僵硬及慢性疼痛等一些并发症状,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王新风[7](2010)在《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高能震波对骨质疏松性大鼠骨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目的探讨高能震波对骨质疏松骨的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方法18只雌性SD大鼠去势,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3个月应用高能震波处理一侧股骨近端,能量密度0.26mj/mm2,频率60次/分,冲击量为1000次;另一侧作为对照。于术后6周行micro-CT、骨计量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micro-CT分析显示治疗组表观骨密度(Density of TV)、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间隙(Tb.Sp)、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SMI)较对照组少((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显示治疗组骨小梁体积和骨小梁厚度增加,骨小梁间距减少,骨矿化沉积率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数目变化不明显(P>0.05)。股骨粗隆最大压缩载荷治疗组283.25±17.89,对照组126.75±15.3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能震波能促进骨质疏松骨形成,改善骨小梁的叁维结构,增加骨质密度,改善力学性能,可被用来局部治疗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再次骨折发生。第二部分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目的研究评价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用14周龄的雌性SD大鼠45只,去势后3个月骨密度检查证实已发生骨质疏松,建立左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按标准筛选,最后有32只进入治疗实验。1周后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行高能震波(1000次脉冲,0.26mj/mm2)治疗,高能震波治疗后3、6周大鼠行X摄片,治疗后6周处死实验大鼠,取出左侧股骨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骨痂力学性能。结果高能震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骨折愈合进程加快,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的转化更明显,更多的原始骨小梁进入改建期,生物力学试验治疗组最大扭矩0.76±0.09扭转刚度0.13±0.01,对照组最大扭矩0.59±0.07扭转刚度0.05±0.01(P<0.05)。结论高能震波明显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增加其骨密度,改善骨痂的力学特性,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5-01)
马焕芝,曾炳芳,李晓林,柴益民[8](2010)在《高能震波促进缺血性坏死股骨头BMP-2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能震波对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8只,3.0~4.0 kg,平均3.3 kg。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内毒素6周诱发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所有实验兔左后腿作为治疗侧,采用能流密度0.26 mJ/mm2,频率1 Hz,冲击量为2 000次的高能震波治疗,右后腿作为对照侧,不予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4 h和第1、2、4、8、12周各取6只动物处死,取股骨头标本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MP-2的表达。[结果]高能震波治疗显着增加了兔股骨头骨组织中BMP-2 mRNA的表达,治疗侧股骨头BMP-2 mRNA的表达在治疗后第24 h以及第1、2、4、8周显着高于对照侧,在治疗后第1周BMP-2 mRNA的表达最高。高能震波治疗后4、8和12周,治疗侧股骨头BMP-2平均染色面积百分比显着高于对照侧(P<0.01,P<0.01和P<0.01)。高能震波治疗后4、8和12周,治疗侧股骨头BMP-2平均吸光度显着高于对照侧(P<0.01,P<0.01和P<0.01)。[结论]高能震波治疗能有效促进缺血性坏死股骨头BMP-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增加股骨头的骨生成,加速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邹国耀,张天宇,张林,唐志宏[9](2010)在《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能。方法实验兔40只均分为A、B两组,制造两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A组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区,于术后第3周用高能震波冲击处理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1组);另一侧桡骨骨缺损单纯于术后第3周用同等条件的高能震波冲击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2组)。B组一侧骨缺损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Silastic)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处(B1组);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B2组)。于术后第1,2,4,6,8,10,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射线检查。于术后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成骨面积分析。结果A1组疗效最好,B1组、A2组次之,B2组最差。结论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0年02期)
马焕芝,曾炳芳,李晓林,柴益民[10](2010)在《高能震波对兔缺血性坏死股骨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能震波对缺血性坏死股骨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3.0-4.0kg,平均3.1kg。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内毒素6周诱发双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所有实验兔左后腿作为治疗侧,采用能流密度0.26mJ/mm2,频率1Hz,冲击量为2000次的高能震波治疗,右后腿作为对照侧,不予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2、4、8、12周各取6只动物处死,取股骨头标本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高能震波治疗显着增加了兔股骨头骨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治疗侧股骨头VEGF mRNA的表达在治疗后第1、2、4和8周显着高于对照侧,在治疗后第2周VEGF mRNA的表达最高。高能震波治疗后第4、8和12周,治疗侧股骨头VEGF平均染色面积百分比显着高于对照侧(P<0.01,P<0.01和P<0.01)。高能震波治疗后第2、4、8和12周,治疗侧股骨头VEGF平均吸光度显着高于对照侧(P<0.01,P<0.01,P<0.01和P<0.01)。结论:高能震波治疗能有效促进缺血性坏死股骨头VEGF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增加股骨头的血管生成,加速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高能震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析高能震波对肌肉骨关节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肌肉骨关节慢性疼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给予体外高能震波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低于B组,且VAS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高能震波治疗应用于肌肉骨关节慢性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减轻患者疼痛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能震波论文参考文献
[1].吴江林,王晓添,王培纯.体外高能震波治疗桡尺骨骨干骨折骨不连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
[2].付金乐.高能震波对肌肉骨关节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J].医疗装备.2015
[3].艾松涛,严孟宁,朱文静,刘玉,余强.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远期MRI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
[4].黄海明.粗聚焦高能震波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3
[5].蒋梁华.粗聚焦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骨微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
[6].聂玮,李晓林,张博,曾炳芳.高能震波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及骨密度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11
[7].王新风.高能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8].马焕芝,曾炳芳,李晓林,柴益民.高能震波促进缺血性坏死股骨头BMP-2的表达[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
[9].邹国耀,张天宇,张林,唐志宏.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J].江苏医药.2010
[10].马焕芝,曾炳芳,李晓林,柴益民.高能震波对兔缺血性坏死股骨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