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蕊(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457003)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272-02
【摘要】目的总结泄泻病症的产生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90例泄泻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记录观察、调整好病人的心理状况、饮饮食状况及有关副反应状况。结果寒湿泄泻型18例,湿热泄泻型17例,食滞泄泻型13例,肝气乘脾型22例,脾胃虚弱型20例,肾阳虚衰型10例。辨证施护组45例,其中25例1日内止泻,18例2日内止泻,2例3日内止泻。结论要对泄泻病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强化中医护理力度。
【关键词】泄泻中医护理体会对策
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泄泻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以风寒湿热内犯肠胃较为多见,内伤则有饮食所伤、肝脾不和、脾胃虚弱以及肾阳虚衰等。治疗泄泻的同时进行饮食、情志等护理,会使病程缩短、疗效提高,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我科共接收了泄泻患者90例,男患儿43例,女患儿47例,年龄最大为12岁,最小15天。寒湿泄泻型18例,湿热泄泻型17例,食滞泄泻型13例,肝气乘脾型22例,脾胃虚弱型20例,肾阳虚衰型10例。
2有关泄泻的产生的原因分析
泄泻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西医学认为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当摄人大量不吸收的高渗溶质,使体液被动进入肠腔时,可导致渗透性腹泻;由于胃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而引起分泌性腹泻;当肠粘膜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而受到损伤时,造成大量渗出而形成渗出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当胃肠运动关系到腔内水电解质与肠上皮接触的时间缩短时,直接影响到水的吸收,形成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病名。大便稀薄,甚至水样,次数增多,一般无脓血和里急后重。大便质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如水而势急者为泻。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或元气不足,脾肾虚衰所致。
3护理方法
3.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如系传染病应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或床边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按摩腹部,避免压迫和其他增高腹压的机械性刺激。恢复期和慢性期可以适当活动,但应注意劳逸结合。
3.2情志护理:加强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忧思恼怒,木郁不达,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成泄泻。应耐心解释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使患者懂得气机调畅有利于早日康复。
3.3病情观察:观察泻下物的颜色、气味、形态、量、混入物,以及排便次数、时间和进食关系。以辨泄泻的寒、热、虚、实。若大便清稀甚至呈水样、腹痛肠鸣为感受寒湿,粪便黄褐而臭、泻下急迫为感受湿热,暑湿泻下如败卵、泄后痛减为食滞肠胃,泄泻以情绪波动时加重为肝气犯胃,黎明前泄泻为肾阳虚衰,泻下水谷不化为脾胃虚弱。观察并且记录体温、舌苔、脉象、神志的变化,有无口渴、口唇黏膜干燥、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有无肌肉软弱无力、腹胀、肠麻痹、心律不齐等低血钾表现,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并且采取积极措施。
3.4饮食调护:饮食以清淡、少油、容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宜食菜汤、果汁、热粥、焦米汤。生冷、多纤维、不容易消化等食物大量摄取可以造成机械性刺激,故应忌食。应避免食生冷、甜腻、含碳酸的产气饮料。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食牛奶和乳制品,以防肠胀气。
3.5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黄连素不宜与活性炭同时服用,因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胃蛋白酶应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不宜与磺胺类或碱性药物同时服用。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免损正伤阴。
3.6辨证施护:①寒湿泄泻证候为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来势较急,肠鸣腹痛,纳呆脘闷,或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濡缓。选藿香正气散加减以芳香化湿、解表散寒,适宜饭前热服。饮食适宜温热清淡,忌食肥厚、生冷、油腻食品。②湿热泄泻证候为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气味臭,肛门热,或泄而不爽、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或伴有发热,舌苔黄腻,脉象濡滑而数。饮食适宜清淡爽口,多给予水果汁或以瓜果煎汤饮,忌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助热生湿之品。③食滞泄泻证候为泄泻,腹痛肠鸣,粪便臭,泻后痛减,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饮食根据病情给予细软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泄泻重者,控制饮食。忌生冷,肥甘厚腻食品。④肝气乘脾证候为腹痛肠鸣泄泻,每因情志不畅诱发,泻后腹痛缓解,嗳气少食,舌淡红,脉弦。选痛泻要方以和中止泻,适宜饭后温服。腹痛时可指导患者推磨中脘、天怄、气海、关元穴等。饮食适宜素食,清淡,少食多餐,忌食辛辣、煎炸、油腻肥厚等助湿困脾生热之品。
3.7出院指导:①注意饮食卫生,勿食变质或不洁之物,勿过食生冷或肥甘厚腻或酒食过度,以防止损伤脾胃。②生活起居有规律,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夏季或梅雨季节勿贪凉露宿,或冒雨涉水,或久卧湿地,以防止湿邪侵入,脾阳受损。③平时多听轻音乐,以陶冶情操、消除烦恼。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有节,适宜清淡、富有营养,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忌食难消化的食物。⑤讲究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锻炼身体以加强体质。
4结果
辨证施护组45例,其中25例1日内止泻,18例2日内止泻,2例3日内止泻。常规护理组45例,其中15例1日内止泻,20例2日内止泻,10例3日内止泻。
5体会
中医学认为泄泻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或元气不足,脾肾虚衰所致的,“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因此我们对于泄泻这一症状要加强研究,通过对总结泄泻病症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找到中医护理的最佳方法,并强化中医护理在泄泻的临床应用的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兴.泄泻中医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2(02):132.
[2]朱爱华.儿泄泻中医护理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02,01(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