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藻期论文-许航,陈卫,杨金虎,潘少林,赵磊

高藻期论文-许航,陈卫,杨金虎,潘少林,赵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藻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滤膜,组合工艺,高藻期,膜污染

高藻期论文文献综述

许航,陈卫,杨金虎,潘少林,赵磊[1](2012)在《高藻期超滤膜制水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太湖水高藻期水质特征,以超滤膜为终端处理技术,前端有混凝-沉淀技术、预氧化技术或吸附技术,形成组合工艺进行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膜、高锰酸钾-混凝-沉淀-超滤膜和高锰酸钾-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碳-超滤膜3组组合工艺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浑浊度均低于0.1NTU,藻类数量控制在2.5×104个/L左右,其它检测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高藻水中有机物以疏水性有机物为主,疏水性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有效的超滤膜前段处理技术降低进入膜组件的疏水性有机物,缓解高藻期超滤膜污染。(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2年04期)

周小兰,孙余凭,杨霞霞[2](2009)在《高藻期太湖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混凝、超滤、臭氧、活性炭等工艺对高藻期太湖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浊度波动较大时,混凝超滤最终出水浊度平均为0.02 NTU,大大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上限值3。混凝-超滤-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0.5%,原水水质降至平均值1.16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该组合工艺对UV254的总去除率平均值为94.3%,去除效果明显,最终出水嗅阈值平均值为2,低于管道直饮水水质标准(Q/ZLS001-1998)的上限标准3。组合工艺出水未检测到藻类,保证了水质的生物稳定性。该组合工艺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处理效果,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09年06期)

何凤华,孙宝盛,时宝衡,胡小英,马文红[3](2009)在《高藻期引滦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偏碱性的高藻引滦原水,进行了预氧化除藻、混凝及助凝等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氧化接触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当ClO2投量为0.5 mg/L、PAC投量为25 mg/L时,其除藻效果要明显好于ClO2和FeCl3组合、Cl2和PAC组合及Cl2和FeCl3组合的,且再投加0.2mg/L的助凝剂HCA,则除藻效果会更好;ClO2对原水的pH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后续的混凝效果,同时水中较高的余氯还可省去实际生产中滤前加氯消毒操作。因此采用ClO2作预氧化除藻剂、PAC作混凝剂、HCA作助凝剂比较适用于高藻期引滦原水的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9年17期)

赵建伟,何文杰,黄廷林,孙颖,方林[4](2008)在《高藻期给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温高藻期给水厂排泥水的特点,研究了排泥水处理负荷、加药条件、搅拌条件、回流污泥控制及排泥控制等因素对排泥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影响情况,提出了排泥水处理系统的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8年10期)

崔红军,李玉仙[5](2008)在《高藻期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预处理措施和深度处理单元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过中试研究,发现预氧化措施能够很明显地提高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投加臭氧的滤后出水中烃类、杂环烃、多环等有机物明显减少;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的助凝效果也使得滤后出水中有机物的种类降低了51%;PPC和臭氧联合预氧化的效果高于二者的单独预氧化方式;氯胺也可以提高对烃类、杂环烃类、醇酚以及一些未知的有机物的去除。对于深度处理来说,虽然臭氧活性炭后出水的有机物种类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GC/MS峰面积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必须增加合适的消毒措施才能提高工艺出水的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8年S1期)

孙颖,何文杰,赵建伟,徐正,刘杨[6](2008)在《水厂高藻期污泥量的确定与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沉淀池和排水池的排泥规律确定了日排泥水总量,采用物料平衡法、排泥现场测定法、排泥水处理系统参数监测法及公式法确定日总干污泥量。结果表明:排泥水处理系统监测法操作容易、设备简单且数据可靠。通过污泥量的确定,可调节排泥规律和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流量及浓度,并可降低排泥水对系统的冲击负荷,使水厂在高温高藻期达到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陈超,张晓健,朱玲侠,何文杰,韩宏大[7](2007)在《高藻期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优化工艺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在控制藻类的同时减少副产物生成量,比较了预氧化+常规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2类共7种组合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藻类是重要的前体物,在本试验原水中,藻类贡献了20%左右的卤乙酸和叁卤甲烷前体物.气浮工艺是高藻期除藻的核心工艺,同时也可以去除一部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臭氧、高锰酸钾也有很好的杀藻效果和前体物去除效果.采用臭氧或高锰酸钾预氧化+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组合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顺序氯化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减少卤乙酸生成量42.0%~45.9%,减少叁卤甲烷生成量22.5%~71.4%.(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7年12期)

段蕾,李伟光,吕炳南,韩宏大,丁驰[8](2007)在《高温、高藻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温、高藻期原水较难处理的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73.76%,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86.38%。高温条件下,大量生长的细菌随出水流出反应器,在投氯量为1 mg/L时可杀灭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剩余细菌数<10 CFU/mL,对细菌的杀灭率为99%,能够保证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同时为避免细菌在活性炭表面大量繁殖而堵塞活性炭微孔,应适当缩短反冲洗周期,以3~4 d为宜。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为75%,且在其出水中未检测出藻毒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7年09期)

赵志伟,崔福义,刘广奇,刘国平[9](2007)在《高藻期滦河水处理工艺流程对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天津滦河高藻原水进行常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活性炭工艺、常规处理-预氧化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效能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处理工艺投加适量的混凝剂可有效控制浊度,但其对TOC和藻类的去除率仅为38.7%和89.5%;在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后续活性炭过滤后,TOC和藻类的去除率可达65.1%和97.0%;在臭氧预氧化和常规处理基础上增加臭氧活性炭工艺,TOC和藻类的去除率可达83.2%,98.3%;同时臭氧预氧化可提高气浮对藻类和TOC的去除效率,臭氧中间氧化也有利于提高活性炭对TOC的去除.(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赵志伟,崔福义,任刚,赵英[10](2006)在《预氧化对滦河天津段高藻期藻类的控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天津高藻期滦河水藻类的去除效果,保证水厂出水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小试静态实验模拟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处理效果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氯(Cl2)、氯氨(NH2Cl)和臭氧(O3)预氧化除藻和除有机物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PPC在预氧化除藻、除有机物以及助凝中均表现了良好的性能,30mg/L的Al2(SO4)3混凝条件下2 mg/L PPC即可有效提高藻类和有机物去除效果,O3次之.PPC和O3预氧化可以明显提高混凝除藻效果,投量为2 mg/L和4 mg/L时比单纯混凝时藻类最高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5%和35%,而Cl2和NH2Cl预氧化除藻效果较差,而且基本没有助凝效果.结论单纯的混凝除藻在经济上并不理想,而在FeCl3、聚合铝、Al2(SO4)3叁种混凝剂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氯(Cl2)、氯氨(NH2Cl)和臭氧(O3)中,Al2(SO4)3作为混凝剂与预氧化剂PPC联用能够实现对滦河水天津段的藻类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对有机物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高藻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混凝、超滤、臭氧、活性炭等工艺对高藻期太湖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浊度波动较大时,混凝超滤最终出水浊度平均为0.02 NTU,大大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上限值3。混凝-超滤-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0.5%,原水水质降至平均值1.16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该组合工艺对UV254的总去除率平均值为94.3%,去除效果明显,最终出水嗅阈值平均值为2,低于管道直饮水水质标准(Q/ZLS001-1998)的上限标准3。组合工艺出水未检测到藻类,保证了水质的生物稳定性。该组合工艺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处理效果,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藻期论文参考文献

[1].许航,陈卫,杨金虎,潘少林,赵磊.高藻期超滤膜制水中试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

[2].周小兰,孙余凭,杨霞霞.高藻期太湖水处理工艺的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9

[3].何凤华,孙宝盛,时宝衡,胡小英,马文红.高藻期引滦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

[4].赵建伟,何文杰,黄廷林,孙颖,方林.高藻期给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研究[J].给水排水.2008

[5].崔红军,李玉仙.高藻期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效果研究[J].给水排水.2008

[6].孙颖,何文杰,赵建伟,徐正,刘杨.水厂高藻期污泥量的确定与调节[J].供水技术.2008

[7].陈超,张晓健,朱玲侠,何文杰,韩宏大.高藻期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优化工艺组合[J].环境科学.2007

[8].段蕾,李伟光,吕炳南,韩宏大,丁驰.高温、高藻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

[9].赵志伟,崔福义,刘广奇,刘国平.高藻期滦河水处理工艺流程对比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10].赵志伟,崔福义,任刚,赵英.预氧化对滦河天津段高藻期藻类的控制效果[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标签:;  ;  ;  ;  

高藻期论文-许航,陈卫,杨金虎,潘少林,赵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