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电位论文-江继平,黄以乐

细胞内电位论文-江继平,黄以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内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电位

细胞内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江继平,黄以乐[1](2008)在《豚鼠离体活外毛细胞内电位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观察了解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电位情况,从而进一步去探讨耳蜗活外毛细胞将声音由声能转化成电信号的机制。方法:将豚鼠断头活杀快速取出双侧颞骨听泡于Hank液中(pH7.4,渗透压300 moSm),在解剖显微镜下打开听泡及耳蜗,取出3-4回基底膜于浓度为0.25 mg/mL的IV型胶原酶(Sigma产品)中,在室温下消化10 min,用hank液洗涤2次以终止消化。取终止消化后的细胞悬液1 mL与等体积浓度为5μmol的DiBAC4(3)(用Hank液配制)混合(终浓度为2.5μmol),在37°C下避光染色20 min。取染色后的细胞悬液20μL加入预先涂有0.25 mg/mL多聚赖氨酸(sigma产品),在室温下干燥后的ACAS570特制培养皿中,使染色后的外毛细胞粘附于培养皿底部。选一活性良好、附壁牢固的外毛细胞,使用ACAS570在40×物镜下,动态观察膜电位探针DiBAC4(3)指示的外毛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共观察32个活性良好的外毛细胞,实验全过程均在室温(20℃~25℃)下完成,实验结束时细胞仍保持良好的活性。结果:豚鼠离体耳蜗活外毛细胞在Hank液中呈圆柱体并能保持良好的活性。用膜电位分子探针DiBAC4(3)染色后的外毛细胞内荧光强度不等,且位于细胞底部细胞核处荧光最强,位于细胞顶端的表皮板处荧光相对较弱,位于两者之间的散在区域荧光强度界于细胞核和表皮板之间。这些荧光强度不同的散在区域可能是各种具备单位膜结构的细胞器。提示豚鼠耳蜗离体活外毛细胞内各细胞器及细胞质内电位不同。结论:豚鼠耳蜗离体活外毛细胞内电位不同的各个部位分别是细胞核、表皮板及其他具备膜性结构的细胞器。这种各细胞器内电位呈梯度分布特征可能与外毛细胞完成声—电转换的需要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梁浩[2](2008)在《刺激隐神经对猫扣带回前部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扣带回前部(ACG)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为阐明内脏痛与躯体痛感受特性不同的机制提供电生理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SN)对ACG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结果根据诱发反应的特性,将ACG 557个神经元分为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SNNs)及非伤害感受神经元(SNNNs)。SNNs又分为特异性SNNs(SSNNs)与非特异性SNNs(NSSNNs)两种类型。SNNs与SNNNs的自发生物电活动形式主要有静息无放电、突触电活动、偶发性锋电位放电、紧张性锋电位放电和节律性锋电位放电等5种。SNNs的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反应、抑制性反应及混合性反应叁类。而SNNNs的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反应和抑制性反应两种。吗啡可抑制SNNs的诱发反应。结论首次通过在体细胞内记录方法证实猫ACG存有SN代表区。存有SNNs和SNNNs;SNNs分为SSNNs与NSSNNs两种类型。它们的电生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5-17)

孙伟,李兴启[3](1997)在《白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支持细胞内电位变化的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观察了活体豚鼠耳蜗第叁回(低频区域)支持细胞内交流电位在白噪声暴露前后的变化,对连续纯音诱发的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支持细胞内电位进行分析,并与中阶记录的耳蜗微音电位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在暴露前后的变化趋势很相似,提示支持细胞内交流电位与中阶记录的电位来源相同,且细胞膜不存在频率选择性,可反应毛细胞输出电流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军医进修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张瑞德,王欢,马晓玲,刘素珍,蔡葵[4](1997)在《辽宁产东亚钳蝎毒镇痛作用的研究-离体海马脑片的细胞内电位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4只实验大鼠中,应用离体脑片技术及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方法,研究辽宁产东亚钳蝎毒及某些活性物质对海马CA1区痛敏神经元的影响,以便了解蝎毒的作用机制。当给予海马伞人口处一定强度(15-25V)刺激时,在诲马CA1记录到细胞内的诱发放电时,共计54个单位,(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1997年Z1期)

张瑞德,王欢,马晓玲,刘素珍,蔡葵[5](1997)在《辽宁产东亚钳蝎毒的镇痛作用——离体海马脑片的细胞内电位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离体脑片技术及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方法,研究辽宁产东亚钳蝎毒及某些活性物质对海马CA1区痛敏神经元的影响,以了解蝎毒的作用机制,在海马CA1区记录到细胞内放电54个单位,其静息电位平均值为45±5mV,当给予海马伞入口处一定强度刺激时,在海马CA1区记录到细胞内放电,向海马脑片灌注蝎毒液时,CA1区细胞内放电受抑制,说明蝎毒液有镇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滕国玺,刘素珍,蔡葵,王烈[6](1997)在《刺激猫腓总神经对皮层体感一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刺激猫后肢腓总神经的方法,观察对皮层体感一区(SⅠ)中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共观察SⅠ中20个相关单位,17个不相关单位。研究其细胞内电位幅值、反应类型、反应潜伏期、反应持续时间和细胞内电流注入的影响。结果:相关神经元的反应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s)为主。有些抑制神经元(6/14)具有两个成分(即两个IPSPs),第一个成分潜伏期为(8.75±1.9)ms,第二个成分潜伏期为(60.33±6.62)ms,少数神经元呈现EPSP-IPSP序列。作者认为,刺激后产生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伤害神经元的一种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滕国玺,龚益生,刘素珍,蔡葵,王烈[7](1996)在《刺激猫后肢神经对皮层体感一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及锋电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电生理细胞内记录方法和脑功能定位技术,观察刺激猫后肢神经对大脑皮层体感一区(SⅠ)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发现:皮层中存有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呈现反应的痛相关神经元和不呈现反应的非相关神经元。本课题研究了相关神经元的EPSP和锋电位的性质如对外周反应的潜伏期、反应性质、类型等。为皮层内伤害感受神经元微环路和皮层及丘脑间伤害感受神经元环路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6期)

滕国玺,孟宪伟,刘素珍,马晓玲[8](1993)在《猫丘脑后核群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记录及HRP细胞内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40只猫,以强的方波脉冲刺激内脏大神经向中纤维,记录丘脑后核群(PO)中相关神经元细胞内电位。共记录了42个单位。其静息电位为53.74±11.68毫伏,动作电位为29.44±9.22毫伏。随刺激强度变化可出现 EPSP、单峰及多峰的锋电位。此内脏大神经诱发的动作电位可被静脉注射吗啡所抑制。在胞内电位记录的基础上,用HRP 胞内标记了2个相关神经元和2个非相关神经元。初步比较了其形态差异。还看到刺激杏仁核,于 PO 中产生 IPSP,从而抑制了神经元诱发的胞内电位。(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1993年04期)

杨翠微[9](1993)在《一种由带偏心尖端结构的玻璃微吸管组成的用于同步记录细胞内电位的多微电极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生理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局部范围神经细胞的突触联接分析其功能。为此,必须研究一种能同步记录密集分布的神经细胞电活动的方法。本文论述了一种同步记录细胞内电位的玻璃多微电极系统。为了保持电极阵列中电极位置的恒定,提高每一穿刺的稳定性,我们将四支横截面为矩形的微吸管排列成方形,(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93年02期)

沙磊,丁伟,滕国玺[10](1992)在《皮层体感Ⅰ区神经元对伤害性电刺激腓总神经的反应——细胞内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腓总神经是小腿和足背的主要感觉神经,以伤害性强电刺激腓总神经可以导致动物的痛反应,如反射性下颌运动及血管紧张性收缩等,并可诱发脑内核团痛放电;痛觉(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1992年03期)

细胞内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扣带回前部(ACG)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为阐明内脏痛与躯体痛感受特性不同的机制提供电生理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SN)对ACG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结果根据诱发反应的特性,将ACG 557个神经元分为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SNNs)及非伤害感受神经元(SNNNs)。SNNs又分为特异性SNNs(SSNNs)与非特异性SNNs(NSSNNs)两种类型。SNNs与SNNNs的自发生物电活动形式主要有静息无放电、突触电活动、偶发性锋电位放电、紧张性锋电位放电和节律性锋电位放电等5种。SNNs的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反应、抑制性反应及混合性反应叁类。而SNNNs的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反应和抑制性反应两种。吗啡可抑制SNNs的诱发反应。结论首次通过在体细胞内记录方法证实猫ACG存有SN代表区。存有SNNs和SNNNs;SNNs分为SSNNs与NSSNNs两种类型。它们的电生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内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江继平,黄以乐.豚鼠离体活外毛细胞内电位的观察[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

[2].梁浩.刺激隐神经对猫扣带回前部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

[3].孙伟,李兴启.白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支持细胞内电位变化的实验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7

[4].张瑞德,王欢,马晓玲,刘素珍,蔡葵.辽宁产东亚钳蝎毒镇痛作用的研究-离体海马脑片的细胞内电位记录[J].针刺研究.1997

[5].张瑞德,王欢,马晓玲,刘素珍,蔡葵.辽宁产东亚钳蝎毒的镇痛作用——离体海马脑片的细胞内电位记录[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

[6].滕国玺,刘素珍,蔡葵,王烈.刺激猫腓总神经对皮层体感一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

[7].滕国玺,龚益生,刘素珍,蔡葵,王烈.刺激猫后肢神经对皮层体感一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及锋电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

[8].滕国玺,孟宪伟,刘素珍,马晓玲.猫丘脑后核群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记录及HRP细胞内标记[J].针刺研究.1993

[9].杨翠微.一种由带偏心尖端结构的玻璃微吸管组成的用于同步记录细胞内电位的多微电极系统[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3

[10].沙磊,丁伟,滕国玺.皮层体感Ⅰ区神经元对伤害性电刺激腓总神经的反应——细胞内电位研究[J].针刺研究.1992

标签:;  ;  ;  ;  

细胞内电位论文-江继平,黄以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