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体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梅核气,中医证型,喉镜检查,反流体征评分量表
中医体征论文文献综述
梁永辉,王魁花,林津津,肖绍坚,陈凯伟[1](2019)在《基于喉镜检查探讨梅核气喉部体征表现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梅核气不同中医证型的喉镜表现,为构建梅核气中医望诊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28例梅核气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然后运用喉镜记录假声带沟、喉室消失、红斑/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水肿、后联合增生、肉芽肿、喉内黏稠黏液附着等体征,并利用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进行统计分析,RFS总分>7分判定为反流阳性。结果:梅核气肝郁气滞证、心脾气虚证、痰气互结证喉部阳性体征出现比例分别为35.71%、38.47%、100%,痰气互结证RFS评分与肝郁气滞证、心脾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核气不同中医证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阳性体征,痰气互结证与咽喉反流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徐燕妮[2](2019)在《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分布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病症中中医证素分布组合的特征,以此指导中医临床辩证。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高血压患者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建立数据,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组合分布情况,高血压病症患者单证素和2个证素相兼组合分布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中两个证素相兼数最为常见,在占的比例中可以高达60.4%,除了这个占主要情况,其次是单证素,占比也高达21.6%;两个证素相兼中较高的是气血+血瘀和阳亢+气虚,这个占比方面,阳亢+阴虚占比在19.4%,气虚+血淤占比上在16.4%。结论:中医证素组合分布的情况来看,高血压患者两个证素相兼数最为常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19期)
王萍,严峰,王柏山,王思微,彭程[3](2019)在《地西他滨联合中药治疗不同中医症状与体征评分MDS患者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中药治疗不同中医症状与体征评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诊断MDS患者中筛选30例患者,进行中医症状与体征评分分级,其标准为1级(0~9分)、2级(10~18分)和3级(19~27分),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方面,患者均采用地西他滨治疗,5 d为1个治疗周期,地西他滨用法为20 mg/(m~2·d),纳入患者均治疗6个周期以上。中医方面,根据评分和辨证分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1个月以上。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1级患者10例,有效例数3例;2级患者10例,有效例数5例;3级患者10例,有效例数6例。结论:通过中医症状与体征评分对MDS患者进行分级后治疗,发现地西他滨(DAC)联合中药治疗对1级患者的疗效较差,2级和3级患者疗效略好,其原因可能与MDS的病理本质和地西他滨的作用靶点直接相关。(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洋,雷蕾,何建成[4](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素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证素、症状/体征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和上海市王港社区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EH患者症状/体征信息,按照《证素辨证学》进行证素辨证。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3.2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病例1192例,涉及中医证素17种、症状/体征78种。具强关联关系的证素有3组:脾、气虚、痰、湿;肝、肾、阴虚、阳亢;心、肾、精亏、气虚。男性与女性EH患者的证素组合存在差异。核心证素有心、肝、脾、肾等7种;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胸闷、胸痛等29种。结论 EH中医证素和症状/体征分布存在一定规律,部分证素和症状/体征对其诊断具核心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洋,雷蕾,黄品贤,何建成[5](2018)在《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分布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的常见症状和体征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素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EH患者的中医症状和体征,进行证素辨证,运用二元逻辑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1192例,涉及主要证素12种,常见症状和体征32种。女性患者多见精亏气虚、阴血不足之虚证;男性患者多见痰湿血瘀、阳亢动风之实证。低年龄段的中老年EH患者出现阴虚火旺症状较多;年龄较高患者出现肝肾精亏、气血两虚、血瘀、阳亢和动风的比例较高,且有随年龄增高趋势。证素"肝"多结合阳亢、动风证,口苦、头重脚轻、舌歪斜、弦脉等症状对肝的诊断贡献值较大;"肾"多并见精亏、气虚证,腰膝酸软、余沥不尽、老舌、沉脉等症状诊断贡献值较大;"心"多并见血瘀、血虚证,心悸、胸闷、舌色青紫、结代脉等症状诊断贡献值较大;"脾"多并见气虚、痰湿证,溏结不调、泄泻、齿痕舌、滑脉等症状诊断贡献值较大。此外,精亏、气虚、血虚、阴虚、阳亢、痰、湿和火(热)诊断的强相关症状体征各不相同。结论:不同性别、年龄的中老年EH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不同。各症状和体征对不同证素的诊断支持作用和支持强度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多堂豹,杜伟,周金艳,郭玉翠,赵文[6](2018)在《中医综合方案对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体征影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慢性胰腺炎(CP)急性发作期患者在膈下逐瘀汤合凉膈散为基础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中,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的变化。方法共观察48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患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组,治疗与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西医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中药内服、外敷;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其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改善时间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可在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减少患者痛苦时间,使更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2期)
金晶[7](2018)在《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效果及对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效果及对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52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5%显着高于对照组80.77%,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症状体征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进一步改善症状和体征,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8年27期)
葛青云,陈玉根[8](2018)在《基于现代文献分析大肠癌中医证型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大肠癌中医证型及症状、体征的分布规律,探索中医证型中症状、体征分布差异。收录近30年来关于研究大肠癌中医证型的文献并进行整理,统计出大肠癌中医证型及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文献中大肠癌中医证型中较为常见的有:瘀毒内阻型、脾肾阳虚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常见的症状体征为腹痛、神疲乏力、纳差、黏液脓血便、腹胀痛、便溏、腰膝酸软、口渴、里急后重等。同时各证型中患者症状、体征具有明显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廖虹,韩乐,孟玲筠[9](2018)在《中医症状体征名词术语英译方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中医症状体征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于解决翻译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对比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语义分析,保证中医症状体征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中医文化的有效传播为目标,更好地促进中医的对外交流和推广。中医症状体征名词术语英译采用何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作非此即彼的选择。(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8年05期)
马群[10](2018)在《慢性咽炎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局部症状体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咽炎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因、发病规律、体质分布情况以及不同体质的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局部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体质与慢性咽炎之间的易患性,探索中医个体化诊疗的新思路,寻求因体质辨治的有效方法,希望从体质方面为预防和诊治慢性咽炎寻求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慢性咽炎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填写慢性咽炎调查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收集患者信息,对患者体质进行判定,建立数据库。以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临床调查共收集病例192例,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65岁,其中18岁~30岁年龄段的患病人数最多,且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在饮食习惯方面,192人中有87人饮食以荤食为主,50人以素食为主,55人荤素搭配;不良偏嗜情况中,有饮食偏嗜者明显多于无饮食偏嗜者,饮食偏嗜出现次数最高的为辛辣刺激之品,其次依次为油炸品、甜腻品、冷饮、腌制品、吸烟和饮酒。调查发病时段及季节得出,发病时段按照递减顺序排列为早上>晚间>整天>下午>正午;发病季节按照递减顺序排列为:经年>冬>秋>春>夏。在病因方面,本课题调查了可引起慢性咽炎的6种常见疾病,其中65.10%的患者有过相关病史,并以急性咽炎出现频次最多,出现频次最少为气管、支气管炎。病情程度分级中,以病情中度者最多占63.54%,其次为重者30.21%、轻者6.25%。体质分布单一类型的有102例(53.13%),偏颇体质兼杂类型的有90例(46.87%)。192位慢性咽炎患者根据资料分析统计出413例患者体质,由多到少依次是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通过计算慢性咽炎患者的中医体质与咽干、咽痒、咽异物感、咽部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之间的卡方值、P值,得出P>0.05;计算体质与咽痛之间的卡方值、P值,P<0.05。结论:1.此次调查所涉及的急性咽炎、急慢性鼻、鼻窦炎、急慢性扁桃体炎、龋齿、胃食管返流、气管、支气管炎这6种可引起慢性咽炎疾病,大部分慢性咽炎患者均有既往史,其中以急性咽炎发病率最高。2.慢性咽炎患者中嗜食肥甘厚味者占据较大的比例。3.体质分布以气虚质、阳虚质和阴虚质居多。4.对体质与慢性咽炎主要局部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分析,体质与咽痛相关性研究显示:体质与咽痛密切相关(P<0.05);体质与性别、年龄、咽干、咽痒、咽异物感、咽部充血、咽部淋巴滤泡增生之间相关性研究显示不密切相关(P>0.05)。(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21)
中医体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病症中中医证素分布组合的特征,以此指导中医临床辩证。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高血压患者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建立数据,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组合分布情况,高血压病症患者单证素和2个证素相兼组合分布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中两个证素相兼数最为常见,在占的比例中可以高达60.4%,除了这个占主要情况,其次是单证素,占比也高达21.6%;两个证素相兼中较高的是气血+血瘀和阳亢+气虚,这个占比方面,阳亢+阴虚占比在19.4%,气虚+血淤占比上在16.4%。结论:中医证素组合分布的情况来看,高血压患者两个证素相兼数最为常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体征论文参考文献
[1].梁永辉,王魁花,林津津,肖绍坚,陈凯伟.基于喉镜检查探讨梅核气喉部体征表现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
[2].徐燕妮.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分布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
[3].王萍,严峰,王柏山,王思微,彭程.地西他滨联合中药治疗不同中医症状与体征评分MDS患者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张洋,雷蕾,何建成.基于数据挖掘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素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
[5].张洋,雷蕾,黄品贤,何建成.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分布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
[6].多堂豹,杜伟,周金艳,郭玉翠,赵文.中医综合方案对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体征影响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金晶.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效果及对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18
[8].葛青云,陈玉根.基于现代文献分析大肠癌中医证型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J].吉林中医药.2018
[9].廖虹,韩乐,孟玲筠.中医症状体征名词术语英译方法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
[10].马群.慢性咽炎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局部症状体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