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化脱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质碳源,玉米秸秆,NaOH,反硝化
强化脱氮论文文献综述
陶正凯,陶梦妮,王印,左思敏,荆肇乾[1](2019)在《NaOH改性玉米秸秆强化尾水脱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玉米秸秆进行NaOH改性,初步揭示了NaOH改性对玉米秸秆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玉米秸秆用于强化污水厂尾水反硝化脱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NaOH用量对预处理前后释碳规律和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预处理碱浓度;并进一步对NaOH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碳源进行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和脱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有机质释放量。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当碱液质量分数达到2%时,纤维素分子间发生有序性重排,结晶度增加。玉米秸秆经过质量分数为2%的NaOH预处理后,其木质素被破坏,内部半纤维素含量减少,同时杂质和灰分也被有效去除,纤维素含量的占比提高了12%。NaOH预处理不但可以破坏小分子环烃的环状结构,同时也能提高基质表层附着力,投加NaOH改性玉米秸秆生物质的系统在1 h内硝酸盐氮脱除率达到71.8%,48 h后几乎全部脱除。NaOH改性玉米秸秆有效提高了系统脱氮效率,并且具备尾水处理附加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因此,经NaOH改性后的玉米秸秆是一种适宜的尾水脱氮外加生物质碳源。(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韩苗苗,王雪峰[2](2019)在《SBMBBR强化有机高负荷城镇废水脱氮除磷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进水COD负荷对新型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生物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构建了SBMBBR和传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并通过控制进水COD探究进水负荷(1.0~4.0 kg/(m3·d))对SBMBBR和SB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进水负荷(1.0、2.0 kg/(m3·d))下,SBMBBR和SBR均具有良好的COD、NH4+-N及正磷酸盐(OP)的去除效率;而进水负荷升高至4.0 kg/(m3·d)时,SBMBBR的COD、NH4+-N、TN及O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1.3%、90.5%、64.6%,显着高于SBR。典型周期探究发现,在高负荷影响下,SBMBBR具有较高的OP释放量,厌氧末期OP为21.3 mg/L,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最大合成量为0.99 mg/g,而糖原质的降解量仅为0.24 mg/g。(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朱颖楠,王旭,王瑾丰,丁丽丽,任洪强[3](2019)在《外源群体感应-好氧反硝化菌强化生物膜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研究了外源添加高AHLs调控能力的群体感应-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QS-HNAD)过程中生物膜反应器的运行、生物膜生理生化特征、信号分子浓度、脱氮功能基因含量、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C/N比(8~14)条件更有利于其促进反应器脱氮效能:添加群体感应Pseudomonas mendocina促进了反应器的反硝化,而添加Pseudomonas putida提高了氨氮的去除.与水相比,生物膜相信号分子对于环境变化具有更灵敏的响应,C6-HSL是潜在调控生物膜修复和强化脱氮的信号分子.荧光定量qPCR表明,外源添加QS-HNAD有效促进了氨氧化、硝酸盐还原和一氧化氮还原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添加不同外源QS-HNAD菌的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P.mendocina菌促进了放线菌、TM7、变形菌在生物膜中富集.(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乔,欧阳彤,柏林,侯君霞,张文艺[4](2019)在《菌剂强化多级A/O工艺处理低温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冬春季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脱氮除磷效果差、普遍超标的难题,构建生物填料型多级A/O试验装置和48 t/d的示范工程处理设备,形成生物膜/活性污泥混合净化系统,以投加反硝化聚磷菌(B8)为强化手段,考察B8菌对多级A/O系统去除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强化效果,同时跟踪监测示范工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投加B8菌剂可以一定程度上强化低温条件下(9~13℃)多级A/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与未投菌装置的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出水浓度4.13、16.29、和0.67 mg/L相比,投菌装置的出水浓度分别为2.31、10.11和0.48 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更低温度条件下(3~7℃)时,投菌、未投菌装置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未见明显差异,分别维持在35%、30%和43%左右。经过B8菌剂强化后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8 t/d)出水水质有所改善,氨氮平均去除率由86.4%增至92.6%,总氮平均去除率由45.9%增至57.3%,总磷平均去除率由67.8%增至76.1%,但COD_(cr)的平均去除率为72.8%,较未投菌的74.5%相差不大。氨氮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COD_(cr)、总氮、总磷出水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陈佼,陆一新,王瑞,江庆,张建强[5](2019)在《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型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工快渗(CRI)系统对TN去除率较低,该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提高TN去除率,将电极生物膜和硫自养反硝化技术耦合应用于CRI系统,考察了"异养+氢自养+硫自养"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并通过菌群结构解析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脱氮的机理。结果表明,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型CRI系统在电流强度为15mA时,TN平均去除率可达73.0%,相比传统CRI系统提高了48.0百分点。从稳定运行的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型CRI系统反硝化区共检测出231个已知菌属,其中具有硫自养反硝化功能的产硫酸杆菌属(Thiobacillus)和具有氢自养反硝化功能的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35.9%、15.7%。硫自养反硝化、氢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的共同作用促进了CRI系统脱氮性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9期)
杜丛,肖书虎,邓齐玉,宋永会[6](2019)在《煤制乙二醇工业废水的脱氮处理及强化菌群演替规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我国不断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十叁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控制总氮总量的新要求。为实现这一高质量排放标准,强化提升硝酸盐氮的去除成为实现总氮控制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好氧反硝化菌能够将硝态氮及亚硝态氮在同一反应器中完成硝化反硝化,易于与现有好氧工艺进行衔接改造的潜在优势,构建了好氧反硝化菌与固定化载体相结合的生物强化工艺,考察了实际煤化工工艺中生物强化技术对煤制乙二醇废水脱氮的处理效果;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微生物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强化菌株的演替变化,分析了生物强化工艺中主要反硝化功能菌的多样性和功能作用,为好氧反硝化技术理论向实际转化提供实验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9-08-23)
王建西[7](2019)在《PTA~2O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用于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 5×10~4m~3/d,2004年投产,现已满负荷运行。一期采用BC-O生物巢工艺,该工艺是把特殊设计的纤维填料作为生物巢置于框架内,放置于曝气生物池中,作为菌群的固定膜床。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m~3/d,前期5 000 m~3/d于2018年底建成投产。因一期生物巢易堵塞,二期工程采用PTA~2O强化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在传统A~2O工艺基础上对曝气、回流、沉淀等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推流式改为环流式布置,采用可以不停车更换的曝气软管技术,维护方便;采用气提大比例回流方式替代水下搅拌器和推进器,运行节能;将高效斜管沉淀装置置于曝气池内完成泥水分离,不采用大型的辐流式沉淀池。PTA~2O工艺占地小、设备少、维护方便、运行节能、效果稳定。实际运行表明,该工程出水COD <20 mg/L,其他出水水质指标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用于城市杂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6期)
王超林,程伯夷,华玉妹[8](2019)在《农业固废碳源对叁峡库区消落带土壤脱氮性能的强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的脱氮能力与库区水体质量有密切关系,对其加以强化有助于提高消落带的径流氮素截留量,而适宜的碳源可促进生物脱氮。以花生壳、刨花、稻草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5种农业固废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了添加碳源后消落带土壤的脱氮效果及释碳情况。结果表明:m(固废碳源)∶m(土壤)为1∶4和1∶10下,5种碳源均强化了土壤的脱氮效果。m(固废碳源)∶m(土壤)为1∶10去除效果更好,添加5种碳源后25 d时土壤对NO3--N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2组碳源比例下所释放的总有机碳(TOC)浓度在10 d时均达到较高水平,1∶10碳源比例的TOC含量在实验后期出现了下降,添加秸秆类碳源材料的TOC含量较高,花生壳和刨花TOC含量较低且能满足NO3--N有效去除的碳源需要。综合考虑脱氮效果与安全性,认为花生壳和刨花为较适宜的农业固废碳源。(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殷芳芳,胡恩保[9](2019)在《A~2/O耦合生物曝气滤池强化污水脱氮除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强化污水脱氮除磷性能,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2/O)耦合生物曝气滤池(BAF)组合工艺,考察其对营养盐和有机物去除效果,并进一步探究温度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A~2/O耦合BAF能实现有机物和氮、磷的同步深度去除,有机物、TN和TP去除率分别高达90%、85. 2%和93%。温度为15,25,35℃时COD去除率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90%以上,45℃时略低于其他温度。NH_4~+-N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NO_2~--N、NO_3~--N去除效果在35℃时最佳,厌氧释磷量和缺氧、好氧吸磷量也在35℃达到最大值。可见,A~2/O耦合BAF系统最佳脱氮除磷温度为35℃。(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陈涛,孔德芳,梁亦欣[10](2019)在《冬季强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微污染水体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湿地除氮的主要途径,针对人工湿地易受冬季低温、植物枯萎的影响,其脱氮能力显着降低的现象,重点研究了DO,p H值,温度和有机碳源对潜流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潜流湿地表面覆盖植物残体和薄膜,可提升湿地床内水温3~7℃,对TN的去除率维持在32%~42%;通过布设导气管和周期性调节湿地床内水位,可维持湿地基质床内DO质量浓度不低于1.0 mg/L,硝化率维持在19%~26%;试验期间,进水p H值6.8~8.1稳定且适宜硝化反硝化进行;玉米芯可持续为反硝化菌提供纤维素碳源,释放的碳源能很好的被反硝化菌利用,从而促进氮的去除,冬季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4%。(本文来源于《环境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强化脱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进水COD负荷对新型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生物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构建了SBMBBR和传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并通过控制进水COD探究进水负荷(1.0~4.0 kg/(m3·d))对SBMBBR和SB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进水负荷(1.0、2.0 kg/(m3·d))下,SBMBBR和SBR均具有良好的COD、NH4+-N及正磷酸盐(OP)的去除效率;而进水负荷升高至4.0 kg/(m3·d)时,SBMBBR的COD、NH4+-N、TN及O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1.3%、90.5%、64.6%,显着高于SBR。典型周期探究发现,在高负荷影响下,SBMBBR具有较高的OP释放量,厌氧末期OP为21.3 mg/L,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最大合成量为0.99 mg/g,而糖原质的降解量仅为0.24 mg/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化脱氮论文参考文献
[1].陶正凯,陶梦妮,王印,左思敏,荆肇乾.NaOH改性玉米秸秆强化尾水脱氮特性研究[J].林业工程学报.2019
[2].韩苗苗,王雪峰.SBMBBR强化有机高负荷城镇废水脱氮除磷探究[J].水处理技术.2019
[3].朱颖楠,王旭,王瑾丰,丁丽丽,任洪强.外源群体感应-好氧反硝化菌强化生物膜脱氮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4].李乔,欧阳彤,柏林,侯君霞,张文艺.菌剂强化多级A/O工艺处理低温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9
[5].陈佼,陆一新,王瑞,江庆,张建强.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型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性能[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6].杜丛,肖书虎,邓齐玉,宋永会.煤制乙二醇工业废水的脱氮处理及强化菌群演替规律解析[C].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9
[7].王建西.PTA~2O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用于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J].中国给水排水.2019
[8].王超林,程伯夷,华玉妹.农业固废碳源对叁峡库区消落带土壤脱氮性能的强化作用[J].环境工程.2019
[9].殷芳芳,胡恩保.A~2/O耦合生物曝气滤池强化污水脱氮除磷[J].环境工程.2019
[10].陈涛,孔德芳,梁亦欣.冬季强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微污染水体脱氮研究[J].环境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