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性论文-律方成,钦雨晨,王平,耿江海,丁玉剑

正极性论文-律方成,钦雨晨,王平,耿江海,丁玉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注,光电集成电场传感器,光电倍增管,操作冲击

正极性论文文献综述

律方成,钦雨晨,王平,耿江海,丁玉剑[1](2019)在《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流注发展过程中空间电场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注放电过程具有弱发光、电离程度高等典型特征,定量分析流注发展过程中光信号和空间电场跃变规律,对于加深流注放电过程机理认识、提升间隙绝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场传感器、光电倍增管、罗氏线圈等设备搭建光电联合检测系统,对正极性标准操作冲击电压下10 cm针–球间隙的放电发展过程中瞬时光功率、空间电场和接地极放电电流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电晕起始时,流注产生紫外光并引起空间电场的畸变,针电极头部发光越剧烈,其附近出现的强电荷群在空间建立的电场也越大;间隙击穿时,空间电场畸变明显,流注发光先于间隙击穿被光电倍增管测量到,有负极性电流流过地电极。通过对不同电压下的瞬时光功率和电场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利用电场传感器可判断流注的起始时刻以及流注电离的剧烈程度。(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朱宁,曹政钦,赵荣普,苗玉龙,董伟[2](2019)在《气压对SF_6正极性直流局部放电分解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GIS内部气压对SF_6正极性直流PD分解组分的影响,本文对SF_6正极性直流局部放电分解组分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搭建了正极性直流PD实验平台,研究不同气压下SF_6正极性直流PD分解组分的含量及生成速率。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压条件下,4种特征分解组分(CF_4、SO_2F_2、SOF_2和SO_2)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SO_2F_2和SOF_2的含量最大,SO_2含量较少,CF_4含量最少。在保持气室体积和外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SF_6初级分解产物SF_5、SF_4、SF_2等的生成量与气压大小成反比,使得在5组实验气压下,气压值越大,4种特征分解组分的生成量越少。(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靳宇晖,师泯夏,胡德贵,张哲铭,孙泽明[3](2019)在《正极性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下的油纸绝缘沿面闪络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标准雷电和不同频率的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下油纸绝缘沿面闪络特性的异同,在平行电场结构的油纸绝缘沿面试品上施加了标准雷电、100、200、300、400 kHz振荡雷电共5种冲击电压,对比分析了不同冲击电压作用下闪络特性。结果表明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的10%及50%闪络电压均高于标准雷电冲击电压,伏秒特性曲线整体位于标准波之上。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大,10%及50%闪络电压逐渐增大,且伏秒特性逐渐上移,振荡型比标准雷电冲击电压的最大闪络时延长。采用Weibull概率分布研究了不同类型电压下的闪络概率,结果表明振荡型的概率曲线较标准波陡,且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大,概率分布曲线的斜率逐渐降低,即随着施加电压幅值的升高,振荡频率越低,其闪络概率增加越多。(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马义刚,刘磊,王卫,刘世增,郭纯海[4](2019)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5m棒-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5 m棒-板间隙的放电试验,同步测量获得了放电电压、放电电流和图像。根据放电不同阶段的电流特性,辨识了初始电流放电、二次流注放电和先导放电过程,并研究了电压幅值和电极形状对上述放电阶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流注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与电压幅值和电极曲率半径均正相关,其抑制作用使得流注起始时延的平均值近似为常数;二次流注的平均速度为700~1 060 cm/μs,其随着电压幅值的增加逐渐增大,而随着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先导发展的平均速度为29~111 cm/μs,随电压幅值的增加线性增大,而随电极曲率半径增大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南方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程晨[5](2019)在《正极性流注—先导转化过程热特性试验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极性长空气间隙放电是输变电系统外绝缘和雷电放电物理研究的基础,流注-先导转化对于先导通道的形成和击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极性流注-先导转化过程持续时间为μs量级,转化区放电通道径向尺寸为百μm级,为了揭示流注-先导转化电、热耦合以及相互转化的复杂物理过程,首先需要研究流注-先导放电转化过程热特性观测方法。针对流注-先导转化过程热力学参数观测的特点与难点,提出了定量纹影测量先导放电通道热力学参数线性工作区的确定方法和成像对称性的调节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流注-先导转化过程热力学参数测量的定量纹影成像系统,提出了增强电极附近电场强度垂直分量调控初始先导放电路径的方法,实现了1m长空气间隙放电流注-先导转化过程单根流注茎放电通道气体密度、温度、电流以及放电光学形态的同步观测。开展了叁种电极形状下1m棒-板间隙放电流注-先导转化过程热特性观测试验,获得了初始先导放电通道气体密度、温度的径向分布及其时间演化规律;发现了因首次流注放电注入电荷量的增加,暗区时间内放电通道中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由上升变为下降的两类现象,分析了热传导、热对流以及V-T转化过程对暗区内通道气体温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获得了叁种电极形状条件下导致暗区时间内放电通道中心温度的两类变化趋势发生转变所对应的首次流注注入电荷量临界值,基于Gallimberti流注-先导转化0维模型,分析了不同流注茎初始半径和能量分配系数对暗区内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得出模型只适用于暗区温度上升、热半径近似保持不变的放电情况。本文所做的工作为未来建立更加完善的先导起始模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4)

李红梅,周柏杰,谭东现,薛健,蔡凡一[6](2019)在《用于环保型C-GIS的氮气及干燥空气正极性雷电冲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氮气或干燥空气替代SF6作为绝缘介质是目前环保型柜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C-GIS)的研究热点。要保证气箱内部结构紧凑、小型化的特征,需要充分掌握气体介质的绝缘特性,寻找电场均匀度对气体高压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文中研究了在0.10、0.15 MPa压力下,不同电极形式、电极间隙下的两种绝缘气体的正极性雷电冲击耐压特性。数据对比表明:干燥空气相比氮气具有更高的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击穿特性。同时总结了最大击穿场强E_(max)与电场均匀度刀之间的关系,得到C-GIS绝缘结构设计方面的关键判据。(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4期)

安晓强,苑旺,梁媛媛,郭鑫,梁合鹃[7](2019)在《正极性驻极体5-氟尿嘧啶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CF-β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5 kV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贴剂和+5 kV驻极体5-FU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通过电晕充电系统制备的正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充电面与制备的5-FU贴剂背衬层结合制成表面电位为+5 kV的驻极体5-FU贴剂,再将+5 kV驻极体、5-FU贴剂和+5 kV驻极体5-FU贴剂分别作用于兔耳创面,通过测算瘢痕增生指数,观察研究瘢痕增生状况,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上述驻极体、5-FU贴剂和驻极体5-FU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兔耳创面自然愈合4周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②正极性驻极体不会导致创面过度修复。③5-FU贴剂和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通过减少瘢痕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GF-β的表达量,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④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效果优于5-FU贴剂。结论正极性驻极体与5-FU联用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药学实践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维虎,张锦,万保权,何旺龄[8](2018)在《正极性电晕放电脉冲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极性电晕放电脉冲由于其幅值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产生中占主导地位。为了深入研究正极性电晕脉冲发展的微观物理过程及其重复机制,文中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用背景电离来代替光电离为正极性流注的发展提供种电子,对间距为1 cm,施加电压为17.5 k V的同轴电极进行了正极性电晕放电特性仿真,得到了一组较为规则的正极性电晕电流脉冲,脉冲幅值为15~25 mA。而后对初始脉冲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电场分布特性和3种带电粒子(正离子、电子和负离子)空间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对死区时间内的电场和正离子空间演化特性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新的脉冲发展时空间电场分布。通过仿真发现,正流注在向前发展时,等离子体通道内的场强非常小,而流注头部场强较大。流注停止发展,逐渐消散时,通道内和流注头部的正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外迁移,导线表面电场逐渐恢复,当恢复至可以引发初始电子崩的起晕场强时,新的电晕脉冲发生。(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8年12期)

朱宁,曹政钦,赵荣普,苗玉龙,董伟[9](2018)在《金属材料对SF_6正极性直流局放分解的影响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理清金属材料对SF_6直流局部放电分解的影响特性及其作用机制,文中采用铝、铜和18/8不锈钢3种金属材质的针—板电极进行SF_6正极性直流PD分解实验,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检测方法获取了金属材料对CF_4、CO_2、SOF_2、SO_2F_2、SO_2 5种主要特征分解组分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对CO_2的生成没有显着影响,但对其他4种特征组分的生成有较大影响。金属材料抗卤化能力差异和钝化膜存在与否,可能是导致SF_6在不同金属电极正极性直流PD分解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利用SF_6特征分解组分对直流气体绝缘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故障点金属材料不同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8年11期)

谢耀恒,彭平,刘赟,叶会生,段新宇[10](2018)在《低电压上升率条件下正极性不连续先导发展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连续先导发展是正极性棒-板长空气间隙在施加低电压上升率冲击电压下最主要的放电过程,对研究特高压大尺度间隙外绝缘特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CMOS高速摄相机,通过搭建棒-板长间隙放电综合观测平台,开展施加不同操作冲击电压的放电试验,获得清晰不连续的先导发展过程图谱以及先导电流、注入电荷、先导通道单位长度电荷等特征参数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低电压上升率电压作用下的不连续先导发展具有两种不同的规律。最后,本文采用热力学方程,结合试验结果,对不连续先导发展停滞阶段的通道温度变化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先导停滞发展阶段的数百微秒时间尺度内,先导通道温度仍然大于1 500K,后续先导仍能在原有先导通道上继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14期)

正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不同GIS内部气压对SF_6正极性直流PD分解组分的影响,本文对SF_6正极性直流局部放电分解组分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搭建了正极性直流PD实验平台,研究不同气压下SF_6正极性直流PD分解组分的含量及生成速率。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压条件下,4种特征分解组分(CF_4、SO_2F_2、SOF_2和SO_2)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SO_2F_2和SOF_2的含量最大,SO_2含量较少,CF_4含量最少。在保持气室体积和外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SF_6初级分解产物SF_5、SF_4、SF_2等的生成量与气压大小成反比,使得在5组实验气压下,气压值越大,4种特征分解组分的生成量越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极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律方成,钦雨晨,王平,耿江海,丁玉剑.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流注发展过程中空间电场变化规律[J].高电压技术.2019

[2].朱宁,曹政钦,赵荣普,苗玉龙,董伟.气压对SF_6正极性直流局部放电分解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绝缘材料.2019

[3].靳宇晖,师泯夏,胡德贵,张哲铭,孙泽明.正极性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下的油纸绝缘沿面闪络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9

[4].马义刚,刘磊,王卫,刘世增,郭纯海.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5m棒-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9

[5].程晨.正极性流注—先导转化过程热特性试验观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6].李红梅,周柏杰,谭东现,薛健,蔡凡一.用于环保型C-GIS的氮气及干燥空气正极性雷电冲击特性研究[J].高压电器.2019

[7].安晓强,苑旺,梁媛媛,郭鑫,梁合鹃.正极性驻极体5-氟尿嘧啶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CF-β表达的影响[J].药学实践杂志.2019

[8].李维虎,张锦,万保权,何旺龄.正极性电晕放电脉冲特性仿真研究[J].高压电器.2018

[9].朱宁,曹政钦,赵荣普,苗玉龙,董伟.金属材料对SF_6正极性直流局放分解的影响特性[J].高压电器.2018

[10].谢耀恒,彭平,刘赟,叶会生,段新宇.低电压上升率条件下正极性不连续先导发展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8

标签:;  ;  ;  ;  

正极性论文-律方成,钦雨晨,王平,耿江海,丁玉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