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海洄游论文-汪德海,龚小玲,鲍宝龙,刘利平

降海洄游论文-汪德海,龚小玲,鲍宝龙,刘利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降海洄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鳗鲡,长江口,年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

降海洄游论文文献综述

汪德海,龚小玲,鲍宝龙,刘利平[1](2016)在《长江口降海洄游日本鳗鲡的生长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对于降海洄游的日本鳗鲡年龄、生长特性等的研究有限,以至于不能有效管护。本研究于2012年10月在长江靖江段捕得121尾降海洄游日本鳗鲡,并对其年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雌性个体要明显多于雄性,雌雄比例为78∶43;(2)雌雄鳗鲡年龄、生长等存在着显着的差异,雌鳗的平均年龄、体长、体质量以及平均生长速度[(5.50±1.18)龄、(654.9±67.6)mm、(522.1±176.2)g、(110.48±12.76)mm/a)]均显着大于雄鳗[(5.00±1.23)龄、(527.8±40.1)mm、(249.8±63.7)g、(96.46±16.75)mm/a)];(3)整个生活史中生长速度存在很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生长速度逐渐趋于0,而体质量生长速度存在拐点,雌鳗出现在4.80龄,雄鳗出现在2.63龄;(4)与其他水域相比,长江口降海洄游日本鳗鲡的年龄结构较小,而体长、体质量、渐进体长和渐进体质量则较大,这表明长江水域可能更适合日本鳗鲡的生长;(5)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可能源于生长策略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谢正丽,郭弘艺,唐文乔,魏凯,沈林宏[2](2010)在《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鳗鲡是亚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长江口是我国鳗苗的主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研究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江苏靖江段(31°30′N,120°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年龄和生长参数。结果显示,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群体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雌性群体的年龄结构高且多于雄性群体。雌雄鳗鲡的最大年增长均出现在4龄,但雌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5.20、拐点体长lr=683.05mm、拐点体重Wr=546.37g、平均渐近体长L∞=1011.03mm和体重W∞=1830.16g,均显着大于雄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4.91、拐点体长lr=517.15mm,拐点体重Wr=216.15g、平均渐近体长L∞=750.30mm和体重W∞=715.90g。研究还表明,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群体平均年龄比我国其他地区和日本的均要低,但平均渐近体长却明显要大于其他分布地,预示着长江更适合于鳗鲡的生长和性腺成熟。(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谢正丽,唐文乔,郭弘艺,魏凯,沈林宏[3](2009)在《长江口降海洄游日本鳗鲡的年龄生长及其迁移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是亚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河洄游鱼类,长江口是我国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为了解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年龄生长及迁移行为,于2008年9-11月在江苏靖江段(31°30'N,120°42'E)采集了153尾银色鲡样本,以矢耳石为材料,分析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利用质子激发荧光分析方法(Proton Induced X Ray Emission,简称PIXE)分析矢耳石Sr/Ca比值。结果显示,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群体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雌性年龄结构高且多于雄性。雌雄鳗鲡的最大年增长均出现在4龄,但雌性的生长拐点年龄ti=5.20、拐点体长lr=683.05mm、拐点体重Wr=546.37g、平均渐近体长L∞=1011.03mm和体重W∞=1830.16g等生长参数,均显着大于雄性的拐点年龄ti=4.91、拐点体长lr=517.15mm,拐点体重Wr=216.15g、平均渐近体长L∞=750.30mm和体重W∞=715.90g。研究表明,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群体的平均年龄比我国其他地区和日本的低,但平均渐近体长却明显要高。对27尾鳗鲡矢耳石样本所作的PIXE分析结果显示,以幼鳗标志轮Sr/Ca比值8.00(×10-3)为依据,所分析的银色鲡仅有"淡水型"和"河口型"2类。"淡水型"鳗鲡在幼鳗标志轮以外至耳石边缘的整个区域内,Sr/Ca比值均低,在5.00(×10-3)以下,这类鳗鲡从海洋产卵场回到长江口以后,一直生活于淡水水域;"河口型"鳗鲡在幼鳗标志轮以外至耳石边缘的整个区域内,Sr/Ca比值在4.00~8.00(×10-3)之间波动,出现1个或多个接近甚至超过8.00(×10-3)这一河口标志值,这类鳗鲡主要栖息在长江的淡水水域,但期间经常迁徙到下游直至河口一带生活。(本文来源于《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10)

魏凯,谢正丽,郭弘艺,唐文乔[4](2008)在《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年龄、生长和繁殖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07年秋季采自长江靖江段的一批降海洄游日本鳗鲡作了年龄、生长和繁殖力分析。所分析的47尾样本中有雌鱼36尾,雄鱼11尾。雌性平均体长69.4±7.5cm,体重596±34g;雄性平均体长49.7±3.1cm,体重184±31g。雌鱼由3-5龄组成,雄鱼仅有2龄和3龄。体(本文来源于《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8-12-05)

林永兵[5](2008)在《非繁殖季节中华鲟繁殖群体在长江中分布与降海洄游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10月~2008年5月采用加拿大Vemco公司生产的超声波跟踪系统对非繁殖季节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亲鲟在葛洲坝下至长江入海口江段的迁移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对18尾捕获于长江葛洲坝下庙咀江段的野生中华鲟亲鲟(11♀,7♂),附上超声波发射器标志后放流,采用移动接收仪(VR100)和固定站接收仪(VR2(W))进行跟踪定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华鲟亲鱼迁移时间、迁移速率和对栖息地的选择等,旨在摸清中华鲟繁殖繁殖群体在长江中的迁徙活动规律,为该物种保护提供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为:1.非繁殖季节4尾行降海洄游的中华鲟亲鲟(1♀,3♂),分别于2007年11月20日、2008年1月15日、2008年1月24日和2008年3月28日开始离开产卵场向下游迁移,都经过了安徽铜陵监测站,其中2尾停留在铜陵至江阴江段,2尾经过江阴监测站,进入黄海。2尾标志鱼到达江阴监测站平均需要15.40 d,进入大海大约需要16-17 d。降海洄游的4尾标志鱼经过各个江段的平均迁移速度范围为3.63-5.42 km/h,其迁移速度在个体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可能与标志鱼的体质、性别和性腺发育状况等情况有关。标志鱼降海洄游过程中具有时快时慢、走走停停的现象。2.中华鲟亲鱼在降海洄游过程中的水深分布多在9-18m,占86.0%,处于江水的中下层,表明中华鲟在降海洄游过程中一般选择在河道中下层水域,沿主河槽迁移,偶尔有向上层甚至露出水面迁移。标志鱼降海洄游迁移水深在标志鱼个体间不存在显着差异。3.对具有完整数据的9尾标志鱼在长江中的迁移和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中华鲟非繁殖季节可能的偏好栖息地为:葛洲坝至红花套江段(距离葛洲坝30 km)为其主要栖息地,栖息水深范围6-9 m,贴近江底;红花套至枝江江段以及铜陵至江阴江段为次要栖息地。(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李堃宝,邵炳绪,芮菊生[6](1984)在《松江鲈鱼降海洄游期间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真骨鱼类消化器官的形态学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涉及洄游性鱼类不多.对降海繁殖的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一生中所经历淡水和海水两种不同生境后消化器官的组织学变化,国内外尚未见有报导.为此,我们对本课题进行研究,藉以了解松江鲈鱼在洄游过程中消化器官的组织生理特点,为松江鲈鱼的养殖和其他降海繁殖鱼类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4年01期)

降海洄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鳗鲡是亚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长江口是我国鳗苗的主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研究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江苏靖江段(31°30′N,120°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年龄和生长参数。结果显示,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群体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雌性群体的年龄结构高且多于雄性群体。雌雄鳗鲡的最大年增长均出现在4龄,但雌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5.20、拐点体长lr=683.05mm、拐点体重Wr=546.37g、平均渐近体长L∞=1011.03mm和体重W∞=1830.16g,均显着大于雄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4.91、拐点体长lr=517.15mm,拐点体重Wr=216.15g、平均渐近体长L∞=750.30mm和体重W∞=715.90g。研究还表明,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群体平均年龄比我国其他地区和日本的均要低,但平均渐近体长却明显要大于其他分布地,预示着长江更适合于鳗鲡的生长和性腺成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海洄游论文参考文献

[1].汪德海,龚小玲,鲍宝龙,刘利平.长江口降海洄游日本鳗鲡的生长特性[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

[2].谢正丽,郭弘艺,唐文乔,魏凯,沈林宏.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J].水产学报.2010

[3].谢正丽,唐文乔,郭弘艺,魏凯,沈林宏.长江口降海洄游日本鳗鲡的年龄生长及其迁移行为分析[C].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9

[4].魏凯,谢正丽,郭弘艺,唐文乔.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年龄、生长和繁殖力[C].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8

[5].林永兵.非繁殖季节中华鲟繁殖群体在长江中分布与降海洄游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6].李堃宝,邵炳绪,芮菊生.松江鲈鱼降海洄游期间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

标签:;  ;  ;  ;  ;  

降海洄游论文-汪德海,龚小玲,鲍宝龙,刘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